事故案例集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就形成强烈的爆炸。
亚麻厂的燃烧、爆炸事故都起始于除尘设备。亚麻在加工 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因此需要采取除尘措施,即通过 鼓风机和风筒将粉尘吸引到除尘室处理。在风力的作用下, 除尘室内的亚麻粉尘呈悬浮状态。麻尘是可燃粉尘,当它在 空间的浓度达到16.7克/立方米时,即达到爆炸的下限, 也就是形成了爆炸性混合物。鼓风机的叶片上不可避免地会 缠绕上麻绒,当鼓风机打开时,因摩擦而产生的火花已足够 将粉尘点燃,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 会产生粉尘的货物在运输、装卸作业过程中,一定条件下 也可能造成粉尘浓度超过燃爆下限的现象,如船舱、储存粮 食的筒仓等,这些场所的空气不流通,粉尘无法飘散,而是 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内,并且浓度不断升高。但是引起粉尘爆 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粉尘与空气中的氧充分混合达到 一定浓度,没有一定浓度,粉尘颗粒之间距离较大,火焰难 以传递;二是要有火源。如果没有点火源,即使浓度大大超 过爆炸下限,只要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也不会引发燃爆。
事故案例分析
1、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封闭式离心机,在 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 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 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 过滤布袋。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 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 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我国安全 工程专家崔克清教授指出,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 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 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 爆炸气体。
事故原因
施工前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未进行技术交底,在电缆沟内用 220V照明代替行灯,严重违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和主 要原因。
预防措施:
(1)电缆沟内必须使用36V及以下电压。
(2)施工完临时电源应及时拆除。
(3)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和安全技术交底。
2、违规操作触电事故
2007年3月26日,某县变电站,值班人员万某根据本单位 检修班填写的作业工作票,按停电操作顺序于9时操作完毕, 并在操作把手上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12 时,万某与副值付某交接班,万某口头交待了工作票所列工 作任务和注意事项后,又在值班记录填写上“郎张线有人工 作,待工作票交回后再送电”。17时,付某从外面巡视高压 设备区回到值班室,见到一张郎张线路工作票,以为郎张线 工作已经结束,在没有认真审核工作票、没有填写操作票、 没有按操作五制的步骤等一系列违章操作中,于16时36分 将郎张线恢复送电。此时,线路维护工张某正在郎张线路罐 头厂配电变压器门型架上作业,其他人员均在变压器周围工 作,工作前未挂短路接地线,在付某送上电的一刹那,张某 触电,从5.1m高的门型架上跌落下来,经抢救无效死亡。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 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 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 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3、静电引发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91年9月17日15时30分,山东省临沂农药厂辛硫乳剂车 间调制班作业人员刘某、曹某、林某、杨某接班后,向系统 内进行移液作业,在不到20分钟时间内,抽完了8桶甲苯。 15时50分,曹某将抽料管插入上班留交的半桶甲醇中进行 抽料时,瞬间即发生爆炸着火,作业人员曹某当场死亡,林 某、杨某及正在该班巡视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石某被火烧成 重伤。16时左右,大火即被扑灭。
2、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
2002年12月,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 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 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 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 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 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 而根据《空气中粉尘爆炸极限表》显示,淀粉的粉尘属于农 产品类粉尘,爆炸下极限为45g/m3,起火点是470℃。
粉尘爆炸的危害:
➢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 能产生有毒气体。
粉尘爆炸的预防:
➢ 经常湿式打扫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 ➢ 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
第三,一定要杜绝火源,除防止明火外,还要防止电器火 花、工具撞击火花,各种情况下出现的摩擦起火,甚至静电 起火。
秦皇岛淀粉厂爆炸
2010年2月 24日16时许,河北秦皇岛骊骅淀粉公司淀粉4号 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专家现场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车间粉 尘爆炸所致。截至25日17时,事故已致19人死亡49人受伤。
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 抑制粉尘的爆炸。
1、缺乏常识触电事故
发生事故日期:1979年8月1日16时35分。 发生事故地点:焦作电厂工程施工现场。 主要原因:违反操作规程。 伤亡情况:死亡1人。 事故简要经过
焦作电厂6千伏厂用盘电缆沟敷设8号炉控制电缆,在未 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检查、低压固定照明(36伏)未投入 情况下,技术员决定利用使用施工时临时使用的220V、 1千瓦的灯泡作行灯,虽然发现灯头线接头处绝缘不良仍继 续指挥作业,工人丁xx(男,30岁,二级电工,本工种 工令五年)在移动灯泡时触电身亡。
间接原因
(1)常州市城南钢瓶检测站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是这起 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重要原因。该单位现场管理混乱,现 场操作人员都未经过专门培训,受利益驱动,超范围承接业 务,从而导致了该起事故的发生。
(2)该站未按国家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的规定进行工作, 存在诸多隐患,这也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
1、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装运氧气瓶之 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业搬运工进行搬运,运输过程中严 禁野蛮装卸,严禁产生撞击。瓶壁下部应装有良好的保护胶 质垫圈,储存及运输钢瓶都应立式存放,不可在烈日下长时 间暴晒,以免产生高温。
2、定期做好气瓶技术检验,确保质量安全,不合格的气瓶严 禁使用。
案例二 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猛烈爆 炸,爆炸首先发生在地下约12米深的除尘室,安装在里面的 十余吨重的机器被巨大的气浪冲上地面;与其相关地面建筑 如电动换气室、变电所等全部摧毁。爆炸顺着几百米的地下 通道扩展,凡是所能触及的一切瞬间都遭到残酷的破坏;连 成一片的36000平方米厂房,被炸毁9500平方米,268台机 器设备遭毁损,54人丧生,1821人受伤。事后查明原因, 是亚麻粉尘爆炸。
原因分析
➢ 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 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 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面粉、木粉、糖粉、玉米粉、土 豆粉、铝粉、锌粉、镁粉、硫黄粉等。
➢ 可燃粉尘爆炸一般应具备3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 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到15时左右,金某离开单位。职工盂莱、温某、张某3人在 现场用铁锹清理地烘炉的煤渣。15时20分左右,检测站作 业现场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陈、 孟、张、温等4人受伤,经抢救无效陈、孟、张3人先后在6 日内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环氧乙烷气体相对密度较大,沉浮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 炸混和物,与环氧乙烷钢瓶形成一个体系;而该钢瓶内仍有 200多公斤环氧乙烷。孟某等3名工人用铁锹清理地烘炉煤 渣时,由于摩擦、碰撞,引起环氧乙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 炸,并迅速引发一个体系内的环氧乙烷钢瓶内液相环氧乙烷 爆炸。
(4)离心机中的空气和甲苯蒸气迅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甲苯的爆炸极限为1.2%~7%(V)。
(5)离心机中过滤袋材质为丙纶纤维,是非导电体,不能 将物料中的静电传导到离心机金属转毂而后及时入地。加之, 过滤布袋未能遮盖住转毂罩壳顶部的螺栓,带有高压静电的 物料与紧固螺栓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在此具备 了放电条件,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电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 爆炸性混合气体。
事故原因分析
1.由于抽料管前端采用的是2m长全塑绝缘软管,形成静电积 聚释放火花。 2.半桶甲醇空间过大,使甲醇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达到爆
炸极限,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改抽料管为金属软管
1、违规卸载氧气瓶导致气瓶爆炸事故
某重型机械厂铆工段某因急用氧气,在没有征得领导同意的 情况下临时让装配工刘某、陈某去充氧站拉了一车氧气瓶, 在厂门口卸车时,门卫喊陈某,让他去接电话。在陈某去接 电话时,刘某等不急便自己卸车,可是由于他一个人很难把 氧气瓶搬下去,于是刘某就用脚蹬滚动瓶罐到车厢边,然后 就抛掀气瓶到地上。可是当刘某在抛落第三个氧气瓶的时候, 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刘某当场被炸身亡。
原因分析
许多属于普通货物的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农业产品中主要有面粉、玉米粉、土豆粉、黄豆粉、糖粉、 木粉、以及烟草、茶叶的粉尘;动物产品也会有粉尘,如鱼 粉、奶粉、骨粉等;金属(包括矿产品)也会有粉尘产生,如 镁粉、铝粉、硫磺粉等等。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 氧充分混合,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只要一遇到火星,就会发 生燃烧,这种燃烧能以极快的速度扩大,通过热传导和火焰 辐射的方式将热量迅速传给周围悬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粉尘,使它们也受热 燃烧。由于粉尘所处的空间温度越来越高,局部压力增大,
预防措施
首先要控制粉尘漂浮,控制粉尘漂浮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 就是提高空气中的湿度,粉尘吸水后成了较大的颗粒下 沉.就可以达到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的目的。但要特别注意 的是,金属粉尘遇水则反而会加速燃爆,因此切忌用水喷淋。
其次,对通风设备要经常进行清理,因为这些设备上很容易 沾染着这些物品的颗粒,造成轴心偏转。除尘室的配备是为 了除尘,但恰恰是除尘室及其设备中危险性最大,因此除尘 室的清理是相当重要的。
事故原因分析
如果装满氧气的钢瓶内气压达到一定的数值,并且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温度较高的话,就可能发生爆炸。装配工刘某根 本就不懂装卸技术,也不知道装卸氧气瓶的知识。在一个人 的情况下,为了图省事,就采用脚蹬、抛掀的办法卸载氧气 瓶,钢瓶被抛掀从1米的高处撞击地面,受突发震荡瓶内氧 气产生瞬间超压而导致爆炸。事后经检验此气瓶受腐蚀瓶壁 已低于设计厚度,这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检测站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严格执行 安全员岗位责任制,也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之一。
(4)常州市城南钢瓶检测站挂靠的主管部门及上级主管对 前来挂靠的单位安全工作疏于管理,也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 因之一。
1、二起粉尘爆炸事故
案例一 1982年12月,我国南方某港口的粮食储存筒仓, 由于电焊作业飞溅的火花点燃了管道内悬浮的小麦粉尘,引 起猛烈爆炸。接着21个筒仓内的小麦粉尘相继爆炸,炸伤7 人。整套国外引进的设备完全损毁,多幢楼房被震塌,一些 建筑构件被抛出80余米远,损失惨重。
2、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2002年4月12日13时许,常州市城南钢瓶检测站长金某安 排职工夏某等6人将1只400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 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金某在作业现场指挥。夏某将瓶阀门 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将阀门卸下,仍没有残液和余 气流出,夏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金某叫夏某将钢瓶底 部的一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旋松后,即听到有“滋滋”的 漏气声,金某说:“让它慢慢漏吧,不要去动它了”。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 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 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 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
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 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 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直接原因
金某违章指挥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该钢瓶检测站站长金某违反规定,在未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 的情况下,指挥野蛮操作,卸、装环氧乙烷瓶阀,松开底部 易熔座塞螺栓,任意泄放环氧乙烷气体,导致环氧乙烷气体 大量泄放,酿成爆炸事故。
孟等3人无知操作,也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孟等3人在 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单位未及时给他们进行环氧乙烷危险性 能的安全教育,不知环氧乙烷危险特性,在存在环氧乙烷和 空气混合气体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 撞等原因,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亚麻厂的燃烧、爆炸事故都起始于除尘设备。亚麻在加工 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因此需要采取除尘措施,即通过 鼓风机和风筒将粉尘吸引到除尘室处理。在风力的作用下, 除尘室内的亚麻粉尘呈悬浮状态。麻尘是可燃粉尘,当它在 空间的浓度达到16.7克/立方米时,即达到爆炸的下限, 也就是形成了爆炸性混合物。鼓风机的叶片上不可避免地会 缠绕上麻绒,当鼓风机打开时,因摩擦而产生的火花已足够 将粉尘点燃,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 会产生粉尘的货物在运输、装卸作业过程中,一定条件下 也可能造成粉尘浓度超过燃爆下限的现象,如船舱、储存粮 食的筒仓等,这些场所的空气不流通,粉尘无法飘散,而是 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内,并且浓度不断升高。但是引起粉尘爆 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粉尘与空气中的氧充分混合达到 一定浓度,没有一定浓度,粉尘颗粒之间距离较大,火焰难 以传递;二是要有火源。如果没有点火源,即使浓度大大超 过爆炸下限,只要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也不会引发燃爆。
事故案例分析
1、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封闭式离心机,在 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 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 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 过滤布袋。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 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 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我国安全 工程专家崔克清教授指出,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 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 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 爆炸气体。
事故原因
施工前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未进行技术交底,在电缆沟内用 220V照明代替行灯,严重违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和主 要原因。
预防措施:
(1)电缆沟内必须使用36V及以下电压。
(2)施工完临时电源应及时拆除。
(3)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和安全技术交底。
2、违规操作触电事故
2007年3月26日,某县变电站,值班人员万某根据本单位 检修班填写的作业工作票,按停电操作顺序于9时操作完毕, 并在操作把手上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12 时,万某与副值付某交接班,万某口头交待了工作票所列工 作任务和注意事项后,又在值班记录填写上“郎张线有人工 作,待工作票交回后再送电”。17时,付某从外面巡视高压 设备区回到值班室,见到一张郎张线路工作票,以为郎张线 工作已经结束,在没有认真审核工作票、没有填写操作票、 没有按操作五制的步骤等一系列违章操作中,于16时36分 将郎张线恢复送电。此时,线路维护工张某正在郎张线路罐 头厂配电变压器门型架上作业,其他人员均在变压器周围工 作,工作前未挂短路接地线,在付某送上电的一刹那,张某 触电,从5.1m高的门型架上跌落下来,经抢救无效死亡。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 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 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 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3、静电引发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91年9月17日15时30分,山东省临沂农药厂辛硫乳剂车 间调制班作业人员刘某、曹某、林某、杨某接班后,向系统 内进行移液作业,在不到20分钟时间内,抽完了8桶甲苯。 15时50分,曹某将抽料管插入上班留交的半桶甲醇中进行 抽料时,瞬间即发生爆炸着火,作业人员曹某当场死亡,林 某、杨某及正在该班巡视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石某被火烧成 重伤。16时左右,大火即被扑灭。
2、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
2002年12月,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 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 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 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 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 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 而根据《空气中粉尘爆炸极限表》显示,淀粉的粉尘属于农 产品类粉尘,爆炸下极限为45g/m3,起火点是470℃。
粉尘爆炸的危害:
➢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 能产生有毒气体。
粉尘爆炸的预防:
➢ 经常湿式打扫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 ➢ 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
第三,一定要杜绝火源,除防止明火外,还要防止电器火 花、工具撞击火花,各种情况下出现的摩擦起火,甚至静电 起火。
秦皇岛淀粉厂爆炸
2010年2月 24日16时许,河北秦皇岛骊骅淀粉公司淀粉4号 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专家现场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车间粉 尘爆炸所致。截至25日17时,事故已致19人死亡49人受伤。
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 抑制粉尘的爆炸。
1、缺乏常识触电事故
发生事故日期:1979年8月1日16时35分。 发生事故地点:焦作电厂工程施工现场。 主要原因:违反操作规程。 伤亡情况:死亡1人。 事故简要经过
焦作电厂6千伏厂用盘电缆沟敷设8号炉控制电缆,在未 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检查、低压固定照明(36伏)未投入 情况下,技术员决定利用使用施工时临时使用的220V、 1千瓦的灯泡作行灯,虽然发现灯头线接头处绝缘不良仍继 续指挥作业,工人丁xx(男,30岁,二级电工,本工种 工令五年)在移动灯泡时触电身亡。
间接原因
(1)常州市城南钢瓶检测站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是这起 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重要原因。该单位现场管理混乱,现 场操作人员都未经过专门培训,受利益驱动,超范围承接业 务,从而导致了该起事故的发生。
(2)该站未按国家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的规定进行工作, 存在诸多隐患,这也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
1、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装运氧气瓶之 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业搬运工进行搬运,运输过程中严 禁野蛮装卸,严禁产生撞击。瓶壁下部应装有良好的保护胶 质垫圈,储存及运输钢瓶都应立式存放,不可在烈日下长时 间暴晒,以免产生高温。
2、定期做好气瓶技术检验,确保质量安全,不合格的气瓶严 禁使用。
案例二 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猛烈爆 炸,爆炸首先发生在地下约12米深的除尘室,安装在里面的 十余吨重的机器被巨大的气浪冲上地面;与其相关地面建筑 如电动换气室、变电所等全部摧毁。爆炸顺着几百米的地下 通道扩展,凡是所能触及的一切瞬间都遭到残酷的破坏;连 成一片的36000平方米厂房,被炸毁9500平方米,268台机 器设备遭毁损,54人丧生,1821人受伤。事后查明原因, 是亚麻粉尘爆炸。
原因分析
➢ 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 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 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面粉、木粉、糖粉、玉米粉、土 豆粉、铝粉、锌粉、镁粉、硫黄粉等。
➢ 可燃粉尘爆炸一般应具备3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 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到15时左右,金某离开单位。职工盂莱、温某、张某3人在 现场用铁锹清理地烘炉的煤渣。15时20分左右,检测站作 业现场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陈、 孟、张、温等4人受伤,经抢救无效陈、孟、张3人先后在6 日内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环氧乙烷气体相对密度较大,沉浮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 炸混和物,与环氧乙烷钢瓶形成一个体系;而该钢瓶内仍有 200多公斤环氧乙烷。孟某等3名工人用铁锹清理地烘炉煤 渣时,由于摩擦、碰撞,引起环氧乙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 炸,并迅速引发一个体系内的环氧乙烷钢瓶内液相环氧乙烷 爆炸。
(4)离心机中的空气和甲苯蒸气迅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甲苯的爆炸极限为1.2%~7%(V)。
(5)离心机中过滤袋材质为丙纶纤维,是非导电体,不能 将物料中的静电传导到离心机金属转毂而后及时入地。加之, 过滤布袋未能遮盖住转毂罩壳顶部的螺栓,带有高压静电的 物料与紧固螺栓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在此具备 了放电条件,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电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 爆炸性混合气体。
事故原因分析
1.由于抽料管前端采用的是2m长全塑绝缘软管,形成静电积 聚释放火花。 2.半桶甲醇空间过大,使甲醇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达到爆
炸极限,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改抽料管为金属软管
1、违规卸载氧气瓶导致气瓶爆炸事故
某重型机械厂铆工段某因急用氧气,在没有征得领导同意的 情况下临时让装配工刘某、陈某去充氧站拉了一车氧气瓶, 在厂门口卸车时,门卫喊陈某,让他去接电话。在陈某去接 电话时,刘某等不急便自己卸车,可是由于他一个人很难把 氧气瓶搬下去,于是刘某就用脚蹬滚动瓶罐到车厢边,然后 就抛掀气瓶到地上。可是当刘某在抛落第三个氧气瓶的时候, 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刘某当场被炸身亡。
原因分析
许多属于普通货物的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农业产品中主要有面粉、玉米粉、土豆粉、黄豆粉、糖粉、 木粉、以及烟草、茶叶的粉尘;动物产品也会有粉尘,如鱼 粉、奶粉、骨粉等;金属(包括矿产品)也会有粉尘产生,如 镁粉、铝粉、硫磺粉等等。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 氧充分混合,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只要一遇到火星,就会发 生燃烧,这种燃烧能以极快的速度扩大,通过热传导和火焰 辐射的方式将热量迅速传给周围悬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粉尘,使它们也受热 燃烧。由于粉尘所处的空间温度越来越高,局部压力增大,
预防措施
首先要控制粉尘漂浮,控制粉尘漂浮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 就是提高空气中的湿度,粉尘吸水后成了较大的颗粒下 沉.就可以达到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的目的。但要特别注意 的是,金属粉尘遇水则反而会加速燃爆,因此切忌用水喷淋。
其次,对通风设备要经常进行清理,因为这些设备上很容易 沾染着这些物品的颗粒,造成轴心偏转。除尘室的配备是为 了除尘,但恰恰是除尘室及其设备中危险性最大,因此除尘 室的清理是相当重要的。
事故原因分析
如果装满氧气的钢瓶内气压达到一定的数值,并且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温度较高的话,就可能发生爆炸。装配工刘某根 本就不懂装卸技术,也不知道装卸氧气瓶的知识。在一个人 的情况下,为了图省事,就采用脚蹬、抛掀的办法卸载氧气 瓶,钢瓶被抛掀从1米的高处撞击地面,受突发震荡瓶内氧 气产生瞬间超压而导致爆炸。事后经检验此气瓶受腐蚀瓶壁 已低于设计厚度,这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检测站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严格执行 安全员岗位责任制,也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之一。
(4)常州市城南钢瓶检测站挂靠的主管部门及上级主管对 前来挂靠的单位安全工作疏于管理,也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 因之一。
1、二起粉尘爆炸事故
案例一 1982年12月,我国南方某港口的粮食储存筒仓, 由于电焊作业飞溅的火花点燃了管道内悬浮的小麦粉尘,引 起猛烈爆炸。接着21个筒仓内的小麦粉尘相继爆炸,炸伤7 人。整套国外引进的设备完全损毁,多幢楼房被震塌,一些 建筑构件被抛出80余米远,损失惨重。
2、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2002年4月12日13时许,常州市城南钢瓶检测站长金某安 排职工夏某等6人将1只400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 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金某在作业现场指挥。夏某将瓶阀门 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将阀门卸下,仍没有残液和余 气流出,夏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金某叫夏某将钢瓶底 部的一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旋松后,即听到有“滋滋”的 漏气声,金某说:“让它慢慢漏吧,不要去动它了”。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 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 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 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
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 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 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直接原因
金某违章指挥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该钢瓶检测站站长金某违反规定,在未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 的情况下,指挥野蛮操作,卸、装环氧乙烷瓶阀,松开底部 易熔座塞螺栓,任意泄放环氧乙烷气体,导致环氧乙烷气体 大量泄放,酿成爆炸事故。
孟等3人无知操作,也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孟等3人在 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单位未及时给他们进行环氧乙烷危险性 能的安全教育,不知环氧乙烷危险特性,在存在环氧乙烷和 空气混合气体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 撞等原因,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