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但并非只要施加负荷,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因此,合理 安排训练负荷意义重大。 • 实践中,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主要体现在:能够根据训练任务、对 象水平,逐步且有节奏地按照人体机能适应规律加大运动负荷,直 至最大限度。在运动训练中,遵守“加大——适应——再加大—— 再适应”的规律去安排运动负荷。, • 负荷的递增是在一定的生理变化范围内,通过人体适应过程的规律 而实现的,因此,切忌盲目加大负荷。
(二)教学论基础
• 运动训练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双边活动的过程。从获得运动训练效 果的角度来讲,教练员的“教”和“训”只是一个条件,是获得 效果的外因。而运动员的“学”与“练”则是取得成绩的根本。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训练中,不仅要激发教练 员的积极性,而且亦须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否则,训练效果不 会很理想。
(二)技能学基础
• 动作技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建立的一种暂时性神 经系统联系。通过不断深化专项训练过程,不断调整神经系统的 运动性神经联系,使非专项动作技能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转向专项 化,使泛化的神经联系转向精确化,从而在高级神经中枢内形成 适应专项需要的最佳化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结构。
(三)机能学基础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 知识点:训练原则基本概念、各个原则概念、提出的科学基础和贯 彻各个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 本章主要由训练原则的概述、自觉的积极性原则、专项训练深化 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 则、适时恢复训练原则、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等原则组成。其中, 原则的释义、依据的科学基础、实践中应注意的训练学要点是本 章重点
▲▲




▲▲ ▲
国 阮 如 钧 ( 台 湾 ) 1985

运动训练学真题(1)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运动训练学简答: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答案3: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运动训练学作为体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021 年运动训练学考研,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1、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C 培养运动员的竞技体育精神D 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答案:A解析: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是其最终目标。

2、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包括()A 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B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C 运动项目、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运动规则D 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答案:A解析: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3、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具有主导作用的是()A 体能B 技能C 战术能力D 心理能力答案:B解析: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技能通常具有主导作用。

4、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 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B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C 超量恢复原理D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答案:A解析: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5、下列不属于运动训练方法的是()A 分解训练法B 重复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营养补充法答案:D解析:营养补充法属于运动训练的保障措施,而非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揭示运动训练规律的()。

答案:综合应用性学科2、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是()。

答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3、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答案: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4、适宜负荷原则中,负荷量通常反映在()、()等指标上。

答案:次数、时间、距离5、运动训练计划按照时间跨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和()。

答案: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三、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

课余体育训练概述

课余体育训练概述

课余体育训练概述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工作。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培养其竞技能力,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强化课外体育训练,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通过科学的课余体育训练,从中发现优秀运动员的苗子,打好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运动员,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同时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体育人才,有效推动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一)基础性从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途径来看,它在总体上进行的是基础训练。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

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它的发展对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年龄阶段,在课余训练中应着重注意身体素质的发展全面,打好扎实的身体基础。

基本技术是某运动项目中基本的、使用效率高的技术成分,对其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好坏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战术的发挥。

青少年处在接受能力较快的学习阶段。

在课余训练中要选择可引起其兴趣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其掌握基本技术,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技术和掌握高难度技术奠定基础。

在课余训练阶段不应急功近利,一味追求运动成绩,而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有针对性地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

(二)业余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措施,且形成相对独立系统的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这一过程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系统训练,而是学生在完成正常文化课学习之余进行的体育训练,这一“课余”性质就决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因而在训练目标、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方面与专业运动员有着很大的差异。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总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是我们的训练依据。

其中,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国内外运动训练中多年奉行的一条重要的训练原则,它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期运动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运动分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地确定下来。

周期性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

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

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

中文名:周期性原则
性质: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含义:训练工作要按一定周期循环进行
拼音:zhouqixingyuanze
严格执行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的内容结构,则控制了竞技状态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专项运动和运动员待点安排全年训练的周期。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和全能项目.游泳、滑冰等多采用单周期(一年安排一个周期)、球类项目等多采用双周期(一年安排两个周期).训练水平较低或少年儿童则以单周期为宜。

(2)根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重和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运动负荷。

(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训练周期性原则是根据教育学原理和体操训练工作的实践,人体活动的客观规律(生物学基础)以及不断发展的...应用周期性原则实质上是把较长的训练时期划分成较小的训练阶段。

因为人们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才能对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予以准确的计划和实施。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 _____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 ,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管理:2(教材体系:3(运动负荷:4(定性评价:5(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5(怎样上好综合课,6(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论述题:,共15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1.超适应原理:超适应原理是指在进行训练时,机体会适应训练刺激,使得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变得更强大。

然而,当训练负荷持续过长时间时,机体可能会出现过度训练的状况,导致身体无法再适应训练刺激。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休息时间,以确保身体能够不断适应训练刺激,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2.超补偿原理:超补偿原理是指在运动训练之后,身体会通过休息和营养补充来修复和恢复受损的组织和系统。

这种修复和恢复的过程使得身体变得更强大和更适应训练负荷。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另一个理论依据就是要充分利用休息和营养补充的时间,以促进身体的超补偿效应,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3.适应性原理:适应性原理是指在进行训练时,身体会根据训练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来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

在训练负荷适中的情况下,身体会逐渐适应训练刺激,从而提高运动表现和身体素质。

然而,如果训练负荷过于单一或过于强烈,身体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适应性调整,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过度训练的问题。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通过合理安排各种类型和强度的训练刺激,以激发身体的适应性调整,提高训练效果。

4.疲劳积累原理:疲劳积累原理是指在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时,身体会逐渐积累疲劳物质和疲劳状态,导致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下降,训练效果减弱甚至出现过度训练的问题。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以避免疲劳物质的过度积累和疲劳状态的长期存在,减少训练风险,提高训练效果。

5.逆向超适应原理:逆向超适应原理是指在训练结束后适当降低训练强度和量,让身体有时间进行恢复和适应,使得身体在下一个高强度训练周期中达到更好的适应效果。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进行逆向超适应训练,合理安排恢复和适应时间,以增强训练效果和减少训练风险。

综上所述,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超适应原理、超补偿原理、适应性原理、疲劳积累原理和逆向超适应原理。

射击项目的周期安排原则探讨

射击项目的周期安排原则探讨

射击项目的周期安排原则探讨【摘要】射击项目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形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的负荷量度。

【关键词】生物节奏竞赛特点安排训练1 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1.1 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的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

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一个运动周期简单地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1.2 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疲劳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

①负荷(能量物质消耗);②恢复(能量物质再生);③提高(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整个周期由①→②→③→①……,周而复始,不断往复。

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应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运动竞技状态即不断地培养发展,并逐渐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这是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相对稳定,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

在强烈的参赛动机驱使之下,高度地动员机体潜能,在比赛中常常会创造新的成绩。

但是人体不可能始终保持各个系统之间的高度协调,生理和心理能力的表现也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峰状态。

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既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

就这样与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见表1。

当竞技状态消失,运动员通过积极地恢复消除了心理、生理的疲劳之后,继续发展一般及专项的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再次形成,产生新的适应性机制,从而进入下一个竞技状态形成和保持阶段。

[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目录训练活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sport training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者,以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客观的规律,只有遵循训练规律,科学地制订并认真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才能取得运动训练活动的成功。

(田麦久)2、运动训练学theories of training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依其涵盖运动项目的多少,可分为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及专项训练学三个不同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学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学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学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运动训练学理论起源于运动训练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

各运动专项,首先是开展得最为普及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各个基础理论学科中,首先是运动生理学,继而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生物科学条件。

有关训练科学的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发展成为对运动训练普遍规律的揭示、解释和应用,开始有一批运动训练理论的专著问世,如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1965)0 1969年,前民主德国哈雷主编的《训练学》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 B 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终身体育C、学校体育D、竞技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书D、射、御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0年B、1956年C、1957年D、1958年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基础性D、技术性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斯宾赛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A、专业术语B、口令C、方言D、艺术语言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A、必须B、不一定C、一定不能D、有所侧重地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内力B、人体外力C、支撑反作用D、摩擦力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A、分解法B、快速示范C、常速示范D、正误对比示范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为好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后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A、分开B、相对靠拢C、保持距离D、保持较远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C、人数多D、人数少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A、技术基础B、技术环节C、技术关键D、技术细节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20、课时计划也称()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C、单项计划D、教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试论运动训练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的基本概念与意义1.基本概念周期性原则(P e r i o dic P r inciple)指的是将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计划划分为时间长度不一的各种周期, 每个周期赋予不同的训练目标, 训练过程在不同层次上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按照周期性原则, 一名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可被分解为若干个年度训练计划(年周期或大周期),每一个年度训练计划依次分为数个称为中周期的训练阶段, 每一个中周期又分为若干个小周期, 小周期由若干节训练课所组成。

实际训练过程中, 每节训练课对小周期负责, 小周期对中周期负责, 中周期对年周期负责, 年周期对多年训练计划负责, 形成环环相扣的紧密结构。

2.训练周期性原则为运动员制定远景计划上的指导意义(1)整个训练和比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 加之训练与比赛会受到诸多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的影响, 因此, 训练和比赛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就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实施。

在周期性基础上, 便可以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将运动员整个多年训练过程视做为一个大系统, 将每年的训练和比赛视为分系统, 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分支系统构成。

这样便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分工、实施与监控。

(2)周期性训练原则能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

周期性训练原则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有两重涵义:第一, 要能够挖掘出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能;第二, 运动员要能够在每一年的重大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

前者是按照多年训练目标通过系统化地实现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 后者则是合理计划和完成年周期中每个小中周期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

(3)使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

在周期性基础上, 教练员对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可能达到的总目标心中有数, 而且也清楚地知道每一年需要达到的分目标, 以及每一个中周期、小周期乃至每节训练课的小目标。

从而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怎样练以及练的目的是什么。

竞技教育学

竞技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1.人性修炼原理:是揭示人性在运动中变化的规律,培养人文厚实,技术精良的运动人才的基本原理。

2.科学训练原理:是揭示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三种属性的变化规律,以求实现夺标育人目标的基本理论。

3.心力:是人凭借认识,情感,意志和道德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

4.运动竞赛与育人:是探索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规律的竞技教育过程。

5.运动竞赛社会学依据:是揭示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或行为变化规律的理论。

6.生物学选材依据:是预测选择对象遗传,解剖和生理潜能发展规律的理论,他是我们研究运动选材的基础。

7.运动教学: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其本质是“授技育人”。

8.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研究人员和官员的指导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共同配合下,按人的发展和比赛的要求,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有运动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其本质是提高运动成绩。

9.运动训练原则:是反映运动训练规律,并要求人们在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10.运动训练计划:是预先设计出来的为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发展的训练方案,它描述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实现‘训练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

11.运动恢复:是运动员在接受运动负荷及其他环境因素作用后,因消耗部分身心能量,诱导机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逐渐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过程,其本质是补偿物能,解除疲劳和提高竞技能力。

12.恢复育人:是将与运动恢复有关的育人理论与措施寓于运动恢复过程中的竞技教育。

二.选择或填空1.竞技教育包括以运动竞赛与育人为首的,运动的选材与育人,运动的教学与育人,运动的训练与育人,运动的恢复与育人和运动的评价与育人的六大过程。

2.人性的修炼主要是有效,合理地培养人正确的情感和责任感。

包括情感的培养和责任感的培养。

3.人性修炼的原则:正义性原则尽力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尊重性原则积累性原则4.运动竞赛是以比赛项目为内容,以运动规则为尺度,以夺标育人为目的的两个人以上的竞争活动。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周期训练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它并不熟悉,也不了解其历史。

周期的来源未知,但与周期有关的相对模糊的概念却早就存在了。

有证据表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公元前776年到公元后393年)在训练中已经开始应用相对简单的周期模式安排训练计划。

希腊医师弗莱维厄斯·菲罗斯特拉托斯在他的作品中就提出了简单的训练计划,他也被公认为是周期理论的先驱之一。

周期训练简单来说,就是你有一个长期的训练目标,以这个目标为基础,将一段时期的训练渐进性的拆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再通过不同的训练安排来实现,这样设计训练的方式就叫做周期训练。

周期训练可以从力量、爆发力、灵敏性、速度、耐力专项发展和整合几个部分去制定计划。

力量周期力量周期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年度训练计划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不同。

这些方面变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所需要的力量,同时考虑个人特征,以达到最佳运动表现。

当然,这些改变也取决于年度训练计划的不同阶段,以及该阶段的生理适应目标。

生理适应阶段对于一些在过渡期只会进行少量力量训练的运动员或者健身者,建议为了能够应对未来的训练要求,首先要开始进行力量训练以形成必要的身体素质。

在准备阶段早期,训练的目标有如下几点。

•刺激大部分肌肉群,包括稳定肌群。

•提高短时运动能力。

当训练强度和以技术为目标的练习的训练量很高时,提高短时运动能力能够降低训练后一阶段的疲劳。

•开始进行力量练习基本技术层面的训练,这是这一阶段力量训练计划的重点。

•锻炼肌肉、韧带和肌腱,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活动做准备。

此外,通过训练也会降低损伤发生的风险。

这个阶段的力量训练安排是准备期中的一般准备子阶段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生理适应阶段中,力量训练的负荷特征是低强度(40%~65%1RM)、多次数(8~20 次,2~3 组)。

所需要完成的练习项目的多少取决于他们的训练经历。

最大力量阶段最大力量水平决定了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水平。

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的系统训练

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的系统训练

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的系统训练作者:姜保进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12期摘要:当前游泳比赛的项目繁多,少儿游泳运动员面临着各种类型、数量众多的比赛,年度性的大周期训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游泳训练的需求,小周期训练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小周期训练模式是根据年度训练的总体规划以及各阶段的训练目的和任务而针对性设计出来的一种训练模式,本文就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的系统训练进行探析。

关键词:少儿;游泳运动员;小周期系统训练在游戏训练中,小周期训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训练方法,小周期训练的目的性非常强,并且非常灵活和多样,对于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时期可以制定不同的小周期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小周期训练的价值和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少儿游泳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发展,并让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针对性的提升。

一、小周期训练的理论依据小周期训练的理论依据是超量恢复原理,大量的训练实践表明,人体经过一次训练负荷之后进入超量恢复阶段,此时如果再次进行负荷训练,那么就能够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和恢复表现出周期性,训练周期是由机体的训练负荷和恢复循环交替组成的,而小周期是最基本的系统训练[1]。

一般情况下,小周期训练以7天为一个周期,也可以结合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天。

小周期训练的种类不止一种,对于不同的时间段或者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分为训练期、恢复期和比赛期,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训练任务和目标,其中训练期就是通过目的性非常强的一系列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某一技能,所以训练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

而对于恢复期,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只要是为了让运动员的心理或者身体进行恢复。

而在比赛期,也可以通过小周期训练来帮助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比赛成绩。

小周期训练非常关键,能够帮助运动员形成竞技状态的规模和速度,也可以决定训练质量和训练方向,因此作为教练,一定要科学地为运动员制定小周期训练的训练计划和内容,通过小周期训练来促进全年训练总体目标的实现。

周期训练理论

周期训练理论

周期训练理论概念周期训练理论是马特维耶夫根据人体竞技状态具有周期、阶段性形成的规律,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阶段,相应地把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大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等3个时期,并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各个时期的训练目标、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即不同训练时期“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同安排”和“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不同比例”,即在训练的不同时期训练手段(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和负荷(量与强度)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

产生1阶段性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与确立自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后,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开始朝着日趋激烈的方向发展。

运动员必需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1913年,莫尔菲首先提出了延长赛前训练时间的主张,强调了比赛前应有8-10周的训练时间。

1916-1917年,芬兰学者布·阿·科托夫在不断发展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训练过程不间断性和阶段性”的思想。

他在强调莫尔菲提出“延长赛前训练”思想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运动训练的“分期化”和“分阶段化”思想。

科托夫进一步认为,赛前训练应达到14-16周时间,并认为对这更长时间的“不间断”训练过程,需要进行“分期”训练。

至此,按时期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并分期进行训练的思想得以确立。

2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芬兰学者拉乌尔·毕卡拉提出全年不间断的训练并按季节分阶段进行训练的思想。

他认为,全年训练可以分为预备训练、春季训练、夏季训练和秋冬季训练四个阶段。

然而,毕卡拉的全年分期中,在长达3-4个月的秋冬季训练阶段,却是一种“冬眠式”训练,在其中最寒冷的4-6周时间是完全停止训练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全年训练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毕卡拉虽然提出了全年不间断地分期训练的思想,但实际上,这种训练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年龄特点研究

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年龄特点研究

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年龄特点研究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不同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面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对我国游泳运动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当前游泳年龄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文章将重点研究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他们的体能训练计划和方法。

这包括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规律、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程度的分析。

再次,本文将探讨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对提高年龄组游泳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国内外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和实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能训练指导原则和方法。

文章还将讨论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整合体育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支持。

2. 游泳年龄组运动员的分类与特点儿童组的游泳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迅速,但力量和耐力相对较弱。

在这个年龄段,体能训练应注重基础体能的培养,如心肺功能、基本游泳技能和水中感觉等。

训练应以游戏化、趣味性为主,以激发儿童对游泳的兴趣和参与度。

青少年组运动员处于快速生长期,他们的身体逐渐成熟,力量和耐力有了显著提高。

这一时期的体能训练应更加注重技术的完善和专项体能的提升,如爆发力、速度和耐力训练。

同时,心理调适和比赛经验的积累也是这一阶段训练的重要内容。

成年组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已基本完成,他们的体能训练应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训练不仅要继续提升技术,还要加强力量、速度、耐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训练。

对于成年组运动员来说,伤病预防和康复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的了解,教练员和训练机构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游泳运动的整体水平,为国家争光。

3. 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包括陆上和水上两个方面。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巩固三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巩固三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巩固三1、单选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应自始至终跟踪()学生。

A.全班B.一组C.受测D.部分正确答案:C2、单选下列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是()。

A.血液传播B.呼吸(江南博哥)道传播C.性传播正确答案:B3、单选男生靠墙手倒立的做法是()。

A.站立姿势开始,一脚蹬地,另一腿摆动,两手撑地B.姿势开始,两脚蹬地,两脚摆动,两手撑地C.蹲踞姿势开始,一脚蹬地,另一腿摆动,两手撑地正确答案:A4、单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

A.直陈式B.概要式C.测重式D.联系式正确答案:A5、单选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正确答案:A6、单选新课程评价强调,应建立促进学生()的评价体系。

A.全优发展B.健康发展C.全面发展D.自由发展正确答案:C7、多选课程功能的“三位一体”体现在()。

A.体育观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课程建设评价正确答案:B, C, D8、单选下列运动中全属于冬季冰雪运动的是()。

A.高山滑雪、冰壶、田径B.排球、短道速滑、冰球C.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雪橇D.手球、轮滑、钓鱼正确答案:A9、单选下列对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禁吃野生动物C.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系统功能D.随意使用公共餐具正确答案:D10、填空题犯规时,判罚的原地踢球称为()。

正确答案:踢自由球11、填空题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12、问答题青春期体育锻炼要遵循什么原则?正确答案:1、全面锻炼。

2、坚持经常。

3、循序渐进。

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5、要进行自我监督。

13、填空题接力赛()田赛。

正确答案:不属于14、单选下面哪一项不是影响乒乓球旋转强度的因素()。

A.力臂大小B.力量大小C.球拍的不同位置击球D.握拍方法正确答案:D15、单选持球队员用手按拍借于地面反弹起来球的动作是()。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

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

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

周期性训练的原理是基于物质运动的周期性规律,人类竞争能力的周期性以及竞争状态的形成规律。

一个人的竞争状态并不是每天和每次都处于最高水平。

经过严格的训练或比赛后,身心处于疲劳状态。

通过调整各种方法和手段,可以消除疲劳,从而使身体得到过度补偿,也称为过度恢复。

反过来,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

正如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一样,它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

它的特点和表现是:运动员适应高强度训练和比赛,身体迅速康复;运动素质,特殊技能和战术达到最佳水平,准确的动作,熟练和协调;运动员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渴望比赛。

严格准备期,比赛期和休息期的内容结构控制着比赛状态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特殊运动和运动员的等候时间安排年度训练周期。

例如长跑和田径全能比赛。

游泳,滑冰等大多使用单个周期(每年一个周期),而打球比赛通常使用双周期(每年两个周期)。

如果培训水平较低或针对儿童,则适合一个周期。

(2)根据每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方法和运动负荷的比例。

(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肌功能训练原则

肌功能训练原则

肌功能训练原则
肌功能训练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渐进性原则:训练时,需要由轻到重、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逐步提升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 全面性原则:训练时应涉及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包括大肌群和小肌群,以实现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

3. 规范性原则:训练动作需要规范标准,避免错误的动作导致肌肉拉伤或其它损伤。

4. 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选择针对性的训练动作和方法,以提高训练的效果。

5. 周期性原则:训练应该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如每周进行3-5次训练,每次训练30-60分钟。

6. 休息性原则:训练后需要充分休息,让肌肉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生长。

7. 科学性原则:训练时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8. 持续性原则: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肌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您更安全、更有效地进行肌功能训练。

(完整)学校体育学试题

(完整)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体能: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3、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表现为:(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答: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时的教法特点是:运用语言与直观方法;注意“分解”、“定位”、“阻力”、“助力”等方法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注意教师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以完整练习为主;注意运用讲解、示范以及“定向”、“领先”等方法的运用;适当加大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适当采用变换联系的方法;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自我评价能力。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教法特点是:运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2、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何异同?答:相同之处是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周期性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

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

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

严格执行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的内容结构,则控制了竞技状态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专项运动和运动员待点安排全年训练的周期。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和全能项目.游泳、滑冰等多采用单周期(一年安排一个周期)、球类项目等多采用双周期(一年安排两个周期).训练水平较低或少年儿童则以单周期为宜。

(2)根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重和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运动负荷。

(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是现代训练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以长期训练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训练分期理论为依据确立的.训练分期理论最早始于19世纪末,属短期训练思想阶段.当时人们认为赛前只需训练2—3周即可,无需做专门的长期准备性训练.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训练分期理论进入了非周期性的阶段性训练思想阶段.形成了初期的系统训练思想.直到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训练分期理论才进入了全年周期性训练思想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