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四、考试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04

运动训练学04



(二)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 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不 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能、 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 运动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 力结构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 (表4-1),
第一节 竞技需要原则
(Basic Principle of Sport Training)

第一节 竞技需要原则
(Basic Principle of Sport Training)

(三)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现代运动竞赛中的竞争性和对抗 性日益激烈,促使人们把提高专 项比赛能力的任务和为提高这一 能力的专项训练放在首要的位置, 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 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向。

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
(Principle of Effective)

(三)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尽管人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努力使计划具有更高的 科学性和预见性,但同时,训练计划又永远只是对 末来训练实践的理论设计,它永远也不可能完完全 全地与训练实践的要求相吻合。由于人类机体的复 杂变化及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预先制定的训练 计划与运动员的状态不符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这 时,则需要对原定的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严格说来,在训练实践中完完全全实现预定计划的 事例几乎是没有的。。
第四节 系统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Systematic)

一、系统训练原则释义 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 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 原则。
第四节 系统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Systematic)


二、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系统的持续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应的必要条 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必须通过有机 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各部肌肉乃至 每个细胞的变化,一点一点地去实现。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运动员在负荷作用之下所提高的竞技能力,无 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 心理能力的变化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 .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A .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 . 运动训练B. 运动选材C. 运动训练D. 运动管理(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 竞争性B. 公平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5. 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 教练员B. 运动员C. 裁判员D. 球迷和观众6. 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 振奋民族精神C.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4、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运动管理5.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提高竞技能力C. 参加竞赛D. 增强体制6、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社会效应(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4.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 . 主要的竞技能力B . 次要的竞技能力C . 一般的竞技能力D . 超常竞技能力5.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 . 专一性B . 多元性C . 整体性D . 连续性6.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 . 超负荷B . 适宜负荷C . 最大负荷D . 极限负荷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4.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 . 各项目的诞生B .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C . 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 .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5.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A . 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 . 快速发挥力量C . 推迟疲劳出现D . 多用战术6.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A . 心理B . 技能C . 体能D . 智能(二各项群训练特点4.对抗性项群除了采用适应法训练法以外,还常采用:A . 分解法B . 完整法C . 重复法D . 模拟训练法5.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或力量等各种素质,一般不采用那种训练方法?A. 分解法B. 持续法C. 重复法D. 间歇法6、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A. 重视心理训练B. 全攻全守,发展特长C. 战术更为重要D. 大胆进攻(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4、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A .游泳B. 排球C. 短跑D. 铅球5、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A . 固定组合B. 变异组合C. 同属多项组合D. 异属多项组合6、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A . 举重B . 摔跤C . 跳高D . 跳远(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驱动和精神的愉悦; --市场经济条件下,此原则重点是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社会
价值、人文价值; --国内外动机激励的显著性区别:
国内更注重客体价值,国外更注重主体价值。
(二)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 马斯洛关于人体需要的五层次原则同样适用运动员的动机 激励;
• 运动员实现目标的动机来源于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因素的综 合;
训练控制的理论渊源
• 20世纪60年代--苏联学者和教练员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 论等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训练活动--模式训练 体系
• 因此,科学哲学和横断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运动训练学理论和方 法的进步;
• 历史和显示都是一样,新三论在训练过程的局部已经被较好地 运用--竞技状态的混沌研究、自组织理论在技能研究中运用 等。
• 训练规律的客观性:反映训练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 外部相关因素之间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 趋势。
• 训练规律--训练原理
• 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 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 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一、动机激励原则的适宜
• 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 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 启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创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要我练与我要练 --积极练和被动练 --国外模式和国内模式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
(一)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动力 --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任何 人都需要憧憬未来,追求未来,但是方法和途径不同; --动态的激励可以不断激发运动员的潜力; --动态激励的标签效益; --动机激励的形式多样性。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原则2、训练规律3、三从一大训练原则4、竞技需要原则5、动机激励原则6、有效控制原则7、系统训练原则8、周期训练原则9、适宜负荷原则10、区别对待原则11、直观教练原则12、适时恢复原则13、训练负荷14、负荷强度15、负荷量二、填空题1、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_____________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_____________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随着现代运动竞赛竞争日益激烈,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都表现出鲜明的_____________趋势。

3、运动员在多年的系统训练过程中,要承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双重的负荷。

4、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

5、、我国目前现行的三级训练体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7、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保持、消失的生物学机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完整过程的大训练周期里面与竞技状态形成、保持、消失相应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可以把周的训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类型。

(完整版)第四章运动训练原则

(完整版)第四章运动训练原则

第四章运动训练原则班级人数时间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各个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正确理解各个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掌握各个原则在训练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训练原则、训练规律?各个训练原则的概念?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各个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各个训练原则。

教学步骤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可使训练更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竞技比赛成绩。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一)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二)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三)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地体现着专项竞技的需耍,是组织好训练活动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做出科学的诊断,对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做出全面的分析,对运动员的发育潜力和训练潜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进而确定经过艰苦的努力有较大的概率可予实现的训练目标。

然后据此全面安排好该训练过程的训练和比赛工作。

(二)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每个运动项目由于其专项的特异性,决定了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

因此,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分析,是选择适宜训练内容和手段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举重选手必须有巨大的力量,射击选手应保持稳定的情绪,乒乓球选手需要快速的反应与机动灵活的战术意识和战术能力,排球选手则需要与同伴默契配合的合作精神。

对不同专项竞技特点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的分析,正是我们确定不同项目训练负荷内容的重要基础。

(三)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依据竞技需要原则的要求,负荷内容和手段的选择是由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与运动员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运动训练学4-5章

运动训练学4-5章

运动训练学4-5章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9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2动机激励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系统训练原则;5周期安排原则;6适宜负荷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直观教练原则;9适时恢复原则。

第⼀节竞技需要原则P91⼀、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运动员竞技能⼒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法、⼿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标,全⾯安排好训练和⽐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节动机激励原则P94⼀、动机激励原则释义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为的训练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的⽬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C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作中的主体作⽤。

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f注意正确地运⽤动⼒。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P97⼀、有效控制原则释义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原则2、训练规律3、三从一大训练原则4、竞技需要原则5、动机激励原则6、有效控制原则7、系统训练原则8、周期训练原则9、适宜负荷原则10、区别对待原则11、直观教练原则12、适时恢复原则13、训练负荷14、负荷强度15、负荷量二、填空题1、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_____________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_____________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随着现代运动竞赛竞争日益激烈,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都表现出鲜明的_____________趋势。

3、运动员在多年的系统训练过程中,要承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双重的负荷。

4、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

5、、我国目前现行的三级训练体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7、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保持、消失的生物学机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完整过程的大训练周期里面与竞技状态形成、保持、消失相应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可以把周的训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类型。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题库

第四章运动训练得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1、简要说明竞技需要原则得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得重要导向作用:一切训练得内容、方法与手段得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得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得需要而组织实施。

2、专项竞技需要得特异性:必须全面、深入得认识与了解自己所从事得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得特点,才能做到准确得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得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得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得组织运动训练活动。

3、现代训练得专项化发展趋向:运动训练得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得专项化趋向。

儿少得早期基础阶段得训练也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得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得训练与参赛打下良好得基础,将早期基础阶段得训练与优秀运动员得专项训练有机得结合起来。

2、竞技需要原则得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得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与比赛; 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得结构特点;3、按照竞技得需要确定负荷内容与手段;4、注意负荷内容得合理结构: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1、简述动机激励原则得科学基础:1、成功动机就是运动员参训得重要原动力;动机就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得内部动力。

2、竞技训练得长期性与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得参训动机;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她得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得刻苦训练,承受巨大得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

2、动机激励原则得训练学要点: 1、加强训练得目得性教育与正确价值观教育; 2、满足运动员合理得需要;3、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与比赛得兴趣;4、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得主体作用;5、注意教练员自身得榜样作用;6、注意正确地动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1、有效控制原则得科学基础: 1、运动训练过程得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得控制;只有对不断变化得训练过程实施有效得控制,才能使预定得训练目标成为可能。

2、现代控制论就是实施有效控制得理论基础;必须对行为得对象及其变化就是以有效得控制,以确保其朝着预定得方向进行,以实现预定得目标。

运动训练学-4-5章

运动训练学-4-5章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9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2动机激励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系统训练原则;5周期安排原则;6适宜负荷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直观教练原则;9适时恢复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P91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P94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C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E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P97一、有效控制原则释义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运动训练学4章》PPT课件

《运动训练学4章》PPT课件
7729/23=336余1,说明其处于体力的低潮时期
---
在周期安排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年节律和 周节律
好的工作能力表现在周三和周四, 而年节律中,在我国,工作能力第一个 高潮在5~6月,第二个高潮在8~ 1O月, 这为运动训练周期的安排和重大比赛的 安排提供了科学的生理学依据。
---
第三节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思考:我国目前的多级训练体制的优缺点
---
高级 国家集 形式
训队
省、市、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解放军、行 业系统、高校代表队
高级 业训 形式
体育运 动学校
竞技体育学 校
中级形 式
中级 业训 形式
重点业 余体校
体育中学
专项业余 体校
初级 业训 形式
普通业余 体校
体育传统项目 学校
任务
适应性机制 (对训练负荷的应
答性提高)
动员性机制 (动员心理、生理 能力的潜能,各系
统高度协调)
保护性机制 (机体拒绝继续高
强度工作)
发展一般和专项竞 技能力促进竞技状
态的形成
提高专项竞技能力 发展稳定的竞技状
态创造新成绩
积极性恢复 消除心理、生理疲

时期 准备时期 比赛时期 恢复时期
---
三、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的训练学要点 (一)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
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 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 的目标 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超量恢 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
---
(三)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 素的组合
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是人体竞技能力变化和适 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后者是决 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前者则是变异因素。

运动训练学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PT讲稿

运动训练学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PT讲稿

5
(二)、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 训练和比赛 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3、按竞技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10/4/2020
运动训练学
6
第二节 动机激励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 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 原则。
18
(二)掌握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大周期、小周期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单周期、多周期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 素的关系:比赛时间与竞技状态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10/4/2020
运动训练学
19
第六节 适宜负荷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 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 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获 取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一)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
4
第一节 竞技需要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是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 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 内容、方法、手段、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 导向作用 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势
10/4/2020
运动训练学
竞技状态的形成 保持 消失
10/4/2020
运动训练学
14
(二)贯彻系统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 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 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 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 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
2、按阶段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训练周期:准备期、竞赛期、恢复期; 训练课: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技术练习:初步掌握、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训练控制的理论渊源
• 20世纪60年代--苏联学者和教练员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 论等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训练活动--模式训练 体系
• 因此,科学哲学和横断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运动训练学理论和方 法的进步;
• 历史和显示都是一样,新三论在训练过程的局部已经被较好地 运用--竞技状态的混沌研究、自组织理论在技能研究中运用 等。
•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 榜样的力量。
(六)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 动机激励的三大元素:精神动力、物质动力、信息动力; • 动力元素的针对性、区别性(女曲生日赠花)、复合性; • 滥用动力元素的危害:削弱战斗力、训练动力不足、影响团队
精神、意志力物化。
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
三、贯彻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是教练员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周期类型 多年周期 年度训练
大周期 中周期 小周期 日周期
时间构成 2-20 年 1-3 个大周期 准备、比赛、恢复期各 1 每个大周期 10-30 周 4-15 周 7+3 或 7-3 天 4-20 次课 1-3 次训练课
– 素质消退、技术手生、战术生疏等现象。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更有效的确定和把握整个训练过程,安排各阶段的 任务。
–如:一次负荷反应,多年,全年,大周期训,练课 的阶段。
–不同训练时期的任务 –素质发展敏感期
三、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1. 保证训练的系统性 体制; 动机; 训练计划; 社会保障; 2.按阶段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
(一)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训练过程的多变性:竞技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训练过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教材结构与知识点分析:本章主要知识结构内涵:让学生理解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重点掌握训练原则的应用要求,并能指导自己的日常训练。

学习重点:1、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2、各训练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要求;学习难点:1、对各训练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要求的理解;知识点:(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学要点判断题:1.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科学安排训练阶段的训练原则。

2.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3.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单选题:4.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A.发展体能B.提高竞技能力C.提高技能D.比赛成功5.下列哪一项是竞技需要原则中选择适宜训练内容和手段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A、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6、在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中,哪一个是组织好训练活动的重要依据?A、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地体现着专项竞技的需要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多选题:7、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势是:A、早期化B、专项化C、长期化D、合理化8、发展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C、训练比赛的残酷性D、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势(二)动机激励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判断题:1、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2、儿童少年初期训练时应多以游戏和玩耍的形式进行全面训练。

3、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外部动力。

单选题:4、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是:A、性格B、成功动机C、行为D、结果5、在训练中要关心运动员的各方面,从而引导运动员形成的更高层次需要,以产生积极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1.简要说明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一切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的需要而组织实施。

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必须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的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

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向。

儿少的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也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2.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1.简述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1、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他的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

2.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2、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3、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4、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5、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6、注意正确地动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1.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只有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预定的训练目标成为可能。

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必须对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是以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其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

运动训练信息既反映着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各种状态和特征。

2.信息在现代训练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控制信息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训练;2运用信息反馈对下在进行的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3运用运动员训练过程与状态的诊断,了解训练过程的进展状态状况,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4运用对选材对象状态信息的测定,进行科学的选材;5利用比赛前和比赛进行过程中获得的比赛信息,有效地组织比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的战术调控;6.运用获取的信息改进训练工作,;7用扩大知识信息获取量,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知识和智能水平;8运用各种不同的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控;9利用舆论信息的扰动,去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手的战术决策。

2.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修正和调整。

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1.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应持续的承受负荷,进行系统的训练。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

2.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保持训练系统性:(如何保持系统训练原则的诊断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

(二)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而这一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

练习内容的程序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可逆的,必须按照固有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忽视训练活动的程序性,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1.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

2.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了解各种周期的时间构成及其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时,要考虑到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同时间跨度的周期组成了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1.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在运动训练中适宜的、过大或过小的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在负荷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机体的应激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这时负荷的量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起的应激也就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就越明显,人体竞技能力提高的也就越快。

2、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生在适宜负荷的条件下,而当负荷超过了一定的范围,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的机体便产生了劣变现象。

过度负荷有时表现在生理方面,也有时表现在心理方面。

{这就提示我们在运动训练中,要采用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2.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应该如何安排运动负荷)?:(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次数、时间、距离、重量。

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增长和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提高,通常需要相应的加大负荷的量度(三)科学地探索负荷量度的临界值;要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力求准确的掌握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必须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选取可靠的指标,在恰当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进行准确的诊断。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训练也离不开恢复,没有恢复,负荷只会导致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导致运动员机能的下降。

3.如何理解运动负荷的构成?并说明训练中如何保证负荷的适宜性。

(一)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这样两个方面。

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

第一,负荷量的评价指标。

反应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

次数是指训练中重复练习的次数;时间是指一个统计单位中训练的总时间;距离是指完成各种周期性练习的距离;重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总负荷量。

第二,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二)在训练中保证适宜的训练负荷要做到:第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第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第三,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第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第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1.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2.贯彻区别对待原则训练学要点:为什么区别对待?(一)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1、运动专项:包括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2、训练对象:都来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3、训练条件。

首先必须考虑训练所处的时期和阶段。

(二)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同运动专项都有自己的决定因素及其不同的发展规律,但有时通过各个专项的特点反映出所有运动项目共同的规律。

(三)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更要注意通过课上观察、记录与运动员的成绩,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的变化,为科学地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1.直观教练原则科学基础:(一)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直观教练原则主要依据人的认识规律确立的。

(二)动作技能形成原理;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全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

2.贯彻直观教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除运动多种多样的影响手段外,应尽可能地身体力行2、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多维摄影、快速摄影及录像等影视手段都会取得很好的直观效果。

3、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

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1.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2、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中掌握好关键性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要准确予以把握,才能保证训练的成功。

2.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如何判定?(一)准确判别疲劳程度:准确判别疲劳程度,是适时恢复的重要前提。

包括:1、自我感觉;2、外部观察;3、生理测试;4、心理测试。

(二)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1、训练学恢复手段;主要包括变换训练内容和训练环境,交替安排符合,调整训练间歇的实践与方式,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包括理疗恢复手段,入水浴、蒸气浴等。

3、营养学恢复手段;运动后的能量补充除了考虑补充物的数量,还应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是以搭配。

4、心理学恢复手段。

主要利用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物反馈等手段促进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