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3.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评定。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6.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7.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

8.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9.项群:田麦久及其同事讲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

1.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3.负荷: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数量。

负荷强度: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

4.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5.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莫伊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训练。

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7.间歇训练法: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8.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9.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业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争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4、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以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

并且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等训练原则。

8、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系统持续的、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9、竞技状态: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成绩的准备状态。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效果的训练原则.12、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一)重复训练法
(二)间歇训练法
(三)持续训练法
(四)变换训练法
(五)循环训练法
(六)比赛训练法
三 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
(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五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释义
(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五 适宜负荷原则
(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
六 区别对待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个方面 一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二运动训练:是位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三运动竞赛:是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三 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二)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填空1、竞技体育是由竞技体育管理、运动训练、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所组成。

2、运动训练学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3、运动训练常用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等训练法。

4、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最大力量训练法、快速力量训练法、力量耐力训练法。

5、运动技术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结构。

6、竞技战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等构成7、竞技能力是由战术能力、体能、技能、心理能力、运动智能所构成。

8、运动训练学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9、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10、速度素质的类型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11、影响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客体因素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12 、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分类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和相持战术。

名词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2、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选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需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3、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4、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5、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6、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7、运动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8、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9、力量耐力的定义:是指运动员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肉紧张,或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能力10、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简答1、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化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 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2、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可以把主要的竞技运动项目划分为哪几个项群?写出相应的项群的运动项目?(写出5种以上)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跳跃投掷举重)2、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短距离跑游泳滑冰自行车)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中长跑走速滑)4、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体操跳水)5、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项群(射箭)6、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网球)7、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足球)8、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拳击)3、简述分解训练法定义以及它的类型有哪些,请结合专项写出一种类型的应用?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是分解训练法类型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标枪为例:第一步持枪助跑、第二步交叉步、第三步最后用力投枪、第四步持枪助跑加交叉步加最后用力投枪。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身体能力、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竞技需要原则: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内部阻力、外部阻力)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

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赂有下降的现象。

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制胜规律: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单周期双高峰:是指在全年训练计划的周期划分上采用单周期的划分方式,并且在比赛期中安排两次竞技状态的高峰期,在两个高峰期之间安排一个“调整—重新准备—竞技状态最高峰”的周期计划安排方法。

1.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起始状态诊断的意义是什么?答:主要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2竞技能力诊断3训练负荷诊断意义: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意义:1.为运动训练过程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2.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答:概念: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是在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其他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研究运动训练过程普遍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理论体系:借助与自然科学,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以及社会科学,如体育社会学体育美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阐述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有机体内部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

存在条件:各运动项目的实践、理论和方法是运动训练学存在的前提条件,是运动训练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脱离了运动实践,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便失去了意义;但是运动训练学不是各项运动项目的经验总结,而是反映各运动项目训练的普通规律,进而指导各项运动项目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新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革命兴起,以及体育商业化和职业化对竞技体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使各个运动项目成绩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来,社会文明在各领域飞速发展)学习方法:学习运动训练学,必须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善于运用运动学理论,观点去分析运动训练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同时要及时吸取和运用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观点和新的研究成果来解决运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辩证的看待运动训练学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用运动、联想、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训练的源起(形成)1、狩猎(基础)2、比武(催化剂)3、精神需要(根本)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形成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动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

5/29/2020
运动训练学
15
六、运动训练学的任务
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 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一)任务:
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认识和还不够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 规律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功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 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5/29/2020
运动训练学
16
(二)运动训练学研究内容
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 运动训练原则和原理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身体训练
5/29/2020
运动训练学
17
课后复习题
运动训练的概念
竞技体育的概念
什么是运动成绩,运动成绩的主要影响因 素有哪些
什么是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包含哪些主要 内容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概述
5/29/2020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本章主要知识结构内涵:竞技体育的概念与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的概念及基本特点;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和内容。
学习重点
竞技体育的组成、基本特点和现代社会价值;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任务和内容;
学习难点
竞技体育的特点;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运动员目标状态确立
5/29/2020
运动训练学
13
四、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的概念 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 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 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5/29/2020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二、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

6.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的综合评定。

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8.竞技状态: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处于的适宜的准备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比赛状态的综合表现。

9.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0.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11.运动训练手段: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取的身体练习。

12.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3.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的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有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4.速度障碍: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速度障碍”。

15.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躲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7、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8、适宜负荷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9、运动训练手段: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0、运动员竞技能力非横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补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成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横结构的补偿效应。

1、按照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可以把竞技体育项目分为几大项群?①测量类②评分类③命中类④制胜类⑤得分类。

2、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可以把竞技体育项目分为几大项群?大类分为:1.体能主导类,体能主导类可以分为:①快速力量性②速度性③耐力性2.技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可以分为:①表现,表现又分为准确性和难美性②对抗,对抗又分为隔网、同场和格斗。

运动训练学——概述

运动训练学——概述
培养高水平竞技选手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 要选拔具有巨大的先天性潜在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 予以训练,二是受训者能够多年坚持系统的专门训 练。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运动员理 解把握运动训练知识的能力对于训练的效果和参赛 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运动训Leabharlann 团队中,在运动员与教练员的 相互关系中,运动员是教练员工作的对象,是受体; 而在运动训练工作的完整系统之中,运动员则应该 是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和控制运动训练过程的 主体。
医务人员也是运动训练团队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员,为运动员提供日常的医务监 督,促进负荷后的积极恢复,进行及时的伤病治疗。
二、运动训练学概述
(一)运动训练学及其研究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活动有着自身特有的属性,也就有着自身运动的规律。 运动训练学就是研究和揭示训练活动规律的科学。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 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运动训练团队
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 成。在我国,运动训练团队多实行主教练负责制,也有的团队实行领队负责制。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团队的核心,或独自负责,或参与团队内部事务的管理、决 策等工作。像任何一个有人群的集合体一样,管理工作人员是运动训练团队的重要 组成部分。
我国运动训练团队中的管理人员包括领队及其助手。领队与主教练共同管理, 或领队协助主教练管理团队,围绕实现训练与参赛的总体目标,做好思想教育、行 政事务及多方保障工作。正确处理训练中的严格要求与保护运动员身心健康之间的 关系,正确处理训练竞赛需要与保障运动员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
运动训练学是指以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对人们进行身体运动、技能训练等方面的
指导和实践,提高个人体育健康水平和竞技能力,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全
面发展的学科领域。

它主要研究运动训练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以及人体运动特点、运动
机能和训练反应等方面的问题。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

它综合考虑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
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法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全
方位的、科学的、系统的运动训练指导。

通过对运动训练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如何制定
科学的运动计划,如何监测运动的效果,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学习运动训练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运动素质和竞技能力,具备更好的身体素质和良
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践中,运动训练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社区健身、学校体育、企业运
动会、竞技体育、特殊人群康复训练等。

通过勇于探究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心率监测、身体成分分析、运动行为分析等,运动训练学为每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
的贡献。

可以看出,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深入的研究内
容的学科。

通过对运动训练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在运动中找到快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P102.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运动员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展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P194.负荷量:人体所能承受的重量(训练或比赛全过程给予运动员的负荷总量)5.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单位时间或单个练习中给予运动员的刺激量)。

6.系统训练原则: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p997.竞技需要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科学的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P968.分解训练法: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P1369.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训练任务的训练方法。

P14810.快速力量:也叫速度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是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综合表现形式P17211.速度障碍:1)跑速达到一定水平时,形成习惯的步频、步幅、节奏,技术上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在神经中枢形成了动力定性,从而出现跑速停滞不前的现象(田径)2)运动员达到某一特定速度水平后,长时间停滞不前,甚至不再提高的现象,速度障碍在所有表现速度的动作中都有表现,而不仅仅是表现在跑的方面。

12.超等长收缩:指骨骼肌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收缩形式。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引言运动训练学是一门涵盖人体运动、运动康复、训练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健康和运动,运动训练学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的概念、运动训练学的历史发展、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运动训练学的应用领域以及运动训练学的前景。

一、运动训练学的概念运动训练学是指以人体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体运动规律、人体适应机制、训练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最佳的运动训练方案,提高人类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学科。

二、运动训练学的历史发展运动训练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

我国古代就有了“艺极则用力轻”的运动训练思想。

20世纪初,美国开创了现代运动训练学的先河,从此,运动训练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运动训练学开始在我国兴起。

7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第一个运动训练学专业,在此之后,运动训练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1、人体运动学:人体运动学是运动训练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参数、关节运动和肌肉力量等方面的知识。

2、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运动代谢、运动心血管生理、运动呼吸生理等。

3、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心理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动机、运动心理状态、运动心理应对策略等。

4、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营养对运动表现和运动适应性的影响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运动营养素需要、营养素摄入的时机和比例等。

5、运动康复学:运动康复学是研究运动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各种运动治疗方法、康复运动训练原则和方法等。

6、训练科学:训练科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评价等。

四、运动训练学的应用领域1、体育竞技:体育竞技是运动训练学最核心的应用领域。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1、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2、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3、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4、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的主要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二、简答1、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2、项群训练理论概念?任务?分类?A概念:是竞技体育的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一个层次,它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项目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

B任务:3、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4、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都是由运动员的心、技、体、战、智五个方面的能力决定的。

其中,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

5、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a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主要项目;跳跃、举重)速度型(主要项目;短距离跑100、200、400米,短游50、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短距离赛场自行车200、1000米)耐力性(主要项目;中长超长距离走、跑、滑冰,中长超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中长超长距离自行车、划船)b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射击、射箭、弓弩)难美性(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套路、自由式滑雪、滑水)对抗;隔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同场(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格斗(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6、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a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速度滑雪、速度滑冰、) 非周期性(铁饼、铅球、链球、举重)混合性、(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竿跳高)b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体操单项、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技巧、花样滑冰、马术、自由式滑雪、)变异组合(篮球、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c多项组合结构;同属多项组合(田径男十项和女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操全能、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异属多项组合(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7、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价值a项群训练理论有助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b项群训练理论有利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c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d项群训练理论有利于竞技人才的流动、转向、成才实践e项群训练理论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8、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成绩指;参赛运动员比赛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摘要:一、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1.运动训练学定义2.运动训练学发展历程二、运动训练原则1.系统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个体差异性原则4.周期性原则三、运动训练方法1.基本训练方法2.专项训练方法3.恢复训练方法四、运动训练体系1.基础训练阶段2.提高训练阶段3.竞技状态训练阶段五、运动训练与运动成绩的关系1.运动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2.运动成绩对运动训练的反馈正文: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

本文将从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施过程等。

运动训练学不仅关注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个体差异性原则和周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运动训练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计划和方法,保证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适应性原则要求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个体差异性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地制定训练计划,满足不同运动员的需求;周期性原则是指运动训练要按一定的周期进行,包括训练周期、竞赛周期和恢复周期等。

三、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包括基本训练方法、专项训练方法和恢复训练方法。

基本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技术训练等;专项训练方法是指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的训练,如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恢复训练方法是为了保证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主要包括物理恢复方法和心理恢复方法等。

四、运动训练体系运动训练体系是指运动训练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阶段进行组织,包括基础训练阶段、提高训练阶段和竞技状态训练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教材结构与知识点分析:本章主要知识结构内涵:让学生理解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重点掌握训练原则的应用要求,并能指导自己的日常训练。

学习重点:1、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2、各训练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要求;学习难点:1、对各训练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要求的理解;知识点:(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学要点判断题:1.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科学安排训练阶段的训练原则。

2.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3.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单选题:4.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A.发展体能B.提高竞技能力C.提高技能D.比赛成功5.下列哪一项是竞技需要原则中选择适宜训练内容和手段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A、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6、在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中,哪一个是组织好训练活动的重要依据?A、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地体现着专项竞技的需要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多选题:7、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势是:A、早期化B、专项化C、长期化D、合理化8、发展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C、训练比赛的残酷性D、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势(二)动机激励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判断题:1、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2、儿童少年初期训练时应多以游戏和玩耍的形式进行全面训练。

3、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外部动力。

单选题:4、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是:A、性格B、成功动机C、行为D、结果5、在训练中要关心运动员的各方面,从而引导运动员形成的更高层次需要,以产生积极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A、自我实现B、生理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6、下列哪一项不是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需要C、正确的运用动机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多选题:7、在动机激励原则中,应该正确运用哪些动力?A、精神B、物质C、信息D、实践8、运动训练中要不断激励运动员参训动机的原因是:A、竞技训练的长期性B、竞技训练的艰巨性C、竞技训练的艰苦性D、竞技训练的实效性(三)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判断题:1、有效控制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活动中,对训练和比赛的实效进行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2、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是训练信息。

3、只有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实现预定的训练目标。

单选题:4、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是:A、现代控制论B、训练信息C、教育论D、训练过程的多变性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控制主体?A、运动员B、教练员C、科研人员D、管理人员6、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是:A、现代控制论B、训练信息C、训练过程的多变性D、现代系统论多选题:7、据实施反馈调控的动机,可将反馈分为:A、同步反馈B、快速反馈C、滞后反馈D、正反馈8、属于被控对象的是:A、教练员B、运动员C、运动器械D、运动场地(四)系统训练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判断题:1、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按运动训练规律,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就越明显。

3、在竞赛中,运动员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单选题:4、不是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的是: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C、生物适应的阶段性D、有力的社会保证5、保证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取得理想训练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A、健全的训练体制B、正确的训练动机C、科学的训练计划D、有力的社会保证6、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生物适应阶段机能状态的表现?A、工作B、疲劳C、恢复D、保持多选题:7、训练原则中按阶段特点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周期包括哪几个时期?A、准备期B、比赛期C、疲劳期D、恢复期8、在训练过程中,一次训练课包括哪几个部分?A、准备部分B、基本部分C、重要部分D、结束部分(五)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周期类型判断题:1、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训练周期一般分为单周期和双周期两种。

3、每一个新的训练周期,只不过是上一个训练周期简单的重复。

单选题:4、决定训练周期的变异因素是:A.比赛日程B.比赛地点C.比赛级别D.竞技状态5、下列哪一项不是周期安排原则中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A、准备期 B.形成 C.保持 D.消失6、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里,训练准备期与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A.获得阶段B.相对稳定阶段C.暂时消失阶段D.恢复阶段多选题:7、对于一名教练员来说,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训练周期是:A.年度训练周期B.周训练周期C.日训练周期D.月训练周期8、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将周训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基本训练周B.赛前训练周C.比赛周D.恢复周(六)适应负荷原则的概念及贯彻此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判断题:1、负荷是指运动负荷和生活负荷。

2.恢复手段包括物理和营养两方面的手段。

1.负荷与恢复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关键。

单选题:4.当负荷在什么情况下,运动员机体就会发生劣变。

A.一般负荷B.最大负荷C.过度负荷D.适量负荷5.哪一项不是负荷数量的评价指标:A.次数B.时间C.距离D.难度6.运动训练过程中,适用于负荷起点较低的初学者的逐步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是:A.直线式B.阶梯式C.波浪式D.跳跃式多选题:7.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是:A.练习的速度 B远度 C.高度 D.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8.负荷原则中负荷量的评价指标有:A.次数B.时间C.距离D.重量(七)区别对待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判断题:1.训练中的区别对待表现在运动专项和训练对象两个方面。

2.针对不同运动员训练中的个体特异性实施区别对待是运动训练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3.同一名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的表现、不同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也都对训练的内容和组织实施提出明显不同的要求。

单选题:4.下列哪一项不是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主要因素。

A.运动专项B.训练对象C.教练水平D. 训练条件5.下列哪一项不是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B.训练手段的多样性C.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D.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6.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A.速度B.力量C.耐力D.技术水平多选题:7.训练中的区别对待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运动专项B.训练对象C.训练条件D.训练动机8.每个训练对象都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A.心理学特征B.生物学特征C.社会学特征D.训练学特征(八)直观教练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判断题:1.直观教练原则是从一般教育学和体育教育学原则中引入的,对儿童少年运动员的早期训练尤为重要。

2.直观教练原则主要是依据人的认识规律确定的。

3.直观理性认识是掌握动作技能的起始和基础。

单选题:4、建立动作表象是运动员在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哪一个程序中常用的。

A.讲解B.开始练习C.建立概念D.熟练动作技能5.下列哪一个不是动作技能形成原理的发展规律:A.由高到低B.由易到难C.由简到繁D.由整体到部分6.下列哪一项不是贯彻直观教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B.运用多种身体语言多做直观示范并与讲解结合C.多运用现代先进媒介技术进行视觉直观D.注意直观教练与运动员的积极思维有机结合多选题:7.直观教练时,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动作的思维过程包括:A.直观B.实践C.建立概念D.学会和掌握动作机能8.直观教练原则中,动作技能的形成原理是:A.学习B.形成C.保持D.恢复(九)适时恢复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判断题:1.在训练恢复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2.人体超量恢复只要是在能源恢复后就可以了。

3.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能源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就越明显。

单选题:4.适时恢复的重要前提是:A.准确判别疲劳程度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C.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D.正确处理负荷与营养的关系5.超量恢复是指在恢复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原有水平。

A.恢复B.低于C.等于D.超过6.调整和把握训练负荷的对训练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A.速度B.密度C.量度D.难度多选题:7.准确判别疲劳程度的方法有:A.自我感觉B.外部观察C.生理测试D.心理测试8.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有:A.训练学恢复措施B.医学、生物学恢复措施C.营养学恢复措施D.心理学恢复措施论述题:1、运动员为什么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试加以说明。

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某一个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

一,填空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包括: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2,判别疲劳程度的方法包括:自我感觉,外部感觉,生理测试,心理测试。

3,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运动速度。

4,运动训练的素质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

5,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理论”。

6,技能主导类项目为: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难美性。

7,运动训练的实质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8,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集群性,观赏性,功利性。

二,名词解释1,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2,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运动成绩: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培养战术能力的方法。

4,竞技状态:指运动员获取本人最佳成绩的最适宜的状态。

5,实战法:是指在比赛中培养战术能力的方法。

6,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7,项群理论: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引起的项目之间异同点为基本依据,将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理论”。

8,竞技需要原则: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