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碑文妙句

合集下载

法门寺经典诗句

法门寺经典诗句

法门寺经典诗句法门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不仅是一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寺庙,也是一座文化之宝。

法门寺的建筑和景观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给了许多文人墨客以创作的灵感。

下面介绍一些法门寺经典诗句,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寺庙的文化魅力。

1. '万古青山暮雪飞,法门寺中听梵催。

' 这句诗描绘了法门寺在冬季的美景,山上的雪花飘舞,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2. '夜半钟声梵影长,远离尘世觅心房。

' 这句诗表达了许多人来法门寺寻求精神寄托和内心净化的愿望,法门寺的钟声在夜晚传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3. '禅房花影沐晨曦,佛意浓浓入人悲。

' 这句诗描绘了法门寺内禅房的景象,花影在晨曦中舒展,给人一种恬静和宁谧的感觉。

同时,佛意浓浓也让人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4. '寺庙古槐树,银杏叶丹霞。

钟声过石桥,回响入云霞。

' 这句诗描绘了法门寺周围景色的变化,古槐树和银杏叶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钟声在石桥上回响,仿佛进入了云霞之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5. '悬崖峭壁独依托,寺中宝塔云烟漫。

' 这句诗描绘了法门寺建筑的独特之处,寺庙依托在悬崖峭壁上,宝塔笼罩在云烟之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以上所述的法门寺经典诗句,不仅展现了法门寺的美景和庄严,也折射出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这些诗句带给人们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和对内心净化的渴望,同时也饱含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代游客,都能从中体会到法门寺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智慧和力量。

法门寺碑文妙句

法门寺碑文妙句

法门寺碑文妙句《惠恭之碑》:虚而保真,清而容物; 感阴阳之粹气,得天地之淳风。

心远七憎,以果收因,则含生皆佛上根下根,洞悟其旨;真学妄学,究竟其门。

佛法之机衡,幽途之炬烛。

阴照昏山,明发心海,解体三昧,利周四衢。

戒珠圆明,能清五浊之水。

悬般若之镜,圆照十方我执断灭,明性起于禅枝;法空见前,引尸罗于智果。

寂静律仪,则睹文齐相;澄清等忍,则观义忘言。

定镜流辉,尘清四念;心珠凝彩,照引三明;芥城几空,海印无底;河神屡殒,法母常安。

十方诸佛,从法立名。

相有终始,心无坏成。

世间实有,名为一合。

智越断常,心超间塔。

了别爱憎,弘扬诫律。

重振法鼓,再明佛日。

《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征事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张彧撰,弘农杨播书万物混成,天地恒其数;一真妙用,龙象演其教。

教也者,因言以见性;数也者,任气而为名。

了缘扣寂,合大空而泯相;从有入无,破群迷以登觉。

氤氲玉润,皎洁冰净,灵不可掩,坚不可磨。

寸余法身,等虚空而无尽;一分功德,比恒沙而莫量大音希声,大觉无形心居其泊,志处其约不肃而威,不严而教。

文武呈才,风云合变命者,身之质;身者,命之资。

法本皆如,性应无着。

我佛在兮世独尊,我佛化兮道长存,流正法兮不二门,赫惠日兮破重昏。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内殿首座左右街净光大师赐紫沙门臣僧澈撰内讲赐紫沙门臣令真书澄神负展,齐虑临轩。

虔拜瑶函,若灵山之旧识;一瞻金骨,忆双树之曾逢。

解群疑而自化尘心,攀瑞相而尽成雪涕。

神光亘发以耀华,玄鹤群飞而率舞。

古今熠耀,中外归依。

望九莲以长往,蹑五云而不归。

眷香花之法物,圣敬如新;顾函锡之清尘,遗芳尽在。

克成先志,永报眷慈。

玉棺金箧,穷天上之庄严;蝉翼龙纹,极人间之焕丽。

叠六铢而斥映,积秘室以相鲜。

皇家之厚福无涯,旷劫之良因不朽。

龙花三会,同为见佛之人;香刹九莲,共接无生之众。

芥城可竭,愿心无穷。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朝请大夫守尚书礼部郎中柱国赐紫金鱼袋薛昌序撰承旨王仁恭书燃慧炬以烛幽,泛慈航而拯溺。

赞美法门寺的短句

赞美法门寺的短句

赞美法门寺的短句
赞美法门寺的短句如下:
1. 法门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2. 法门寺,建筑恢宏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3. 法门寺,殿宇宏伟,雕梁画栋,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法门寺,寺内佛像金碧辉煌,充满了佛教的神圣氛围。

5. 法门寺,寺庙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修行者心灵净化的理想场所。

6. 法门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

7. 法门寺,每天都有众多信徒前来参拜,展现了人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8. 法门寺,每逢佛诞节日,香火鼎盛,善信络绎不绝,给予了人们无尽的信仰力量。

9. 法门寺,寺内藏经楼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是学习佛教文化的宝库。

10. 法门寺,寺庙面积广阔,布局严谨,彰显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湛技艺。

法门寺楹联

法门寺楹联

法门寺楹联
摘要:
1.法门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法门寺楹联的内容和特点
3.法门寺楹联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正文:
法门寺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刹。

它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 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

法门寺因保存有佛顶真身舍利而闻名于世,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

在法门寺中,有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广为流传。

这副楹联的内容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它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强调了佛教徒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同时,这副楹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堪称古代楹联艺术的瑰宝。

法门寺楹联在我国佛教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不仅成为了法门寺的象征,还受到了广大佛教信徒和文人墨客的喜爱。

这副楹联流传至今,已成为了人们学习和传承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法门寺楹联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和艺术价值,成为了我国佛教文化的瑰宝。

法门寺

法门寺

• 1981 8 25


• 1987 4 3
• 原来8月24日夜晚,伫立在法门寺中的唐建佛塔,因年久 失修和雨水侵袭,中部出现裂缝,佛塔遭到了严重破坏。 令人震惊的是,佛塔东北边的部分基本上已经完全坍塌, 而剩下的西南一边虽然出现倾斜,却仍然神奇地矗立着。 • 在普通的外表下,法门寺佛塔可谓大有来头。佛经上记载, 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统一印度,连年的征战,建立印度 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之后,为救赎战争中的杀戮,阿育王开 始力推佛教。 • 为此,他派出了大量僧众和信徒去到国外,宣扬仁慈和非 暴力,大力宏扬佛法。传说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数座 佛塔,供人们礼敬佛祖。其中中国分布有19座,最早的法 门寺佛塔,即是其中之一。
2013-10-12
• 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 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一共 用去了62两黄金、58两白银。杖首两个金 轮上套着12枚雕花的金环,金环围绕着两 重象征圣洁的莲花宝座,顶端是一颗象征 智慧的宝珠。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锡杖,在 全世界的佛教法器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被 称为“世界锡杖之王”。
佛教圣地
------魅力法门
储运1205班 袁子超
法门寺
宫木 俗 三 名 武 敏 仁 (瞻 元皇 为供 南 分 后 元 度 原 寺 建 县法 二塔 名 次 “ 德 二 寿 礼 魏室 第奉 阎 成 , 前 后 名 因 于 城门 十。 “ 开 法 七 次 二 舍 二后 五。 浮 八 为 三 , 阿 舍 东 北寺 四高 圣 塔 门 年 开 年 )利 年裔 处中 提 万 弘 世 遗 育 利 汉 位 院宗 冢 就 寺 ( 塔 ( 改。 (拓 。国 , 四 扬 纪 体 王 而 末 公于 ,显 ” 地 ” 瞻 称隋 跋 公有 分 千 佛 , 火 寺 置 年 里陕 建庆 , 瞻 。 礼 “文 育 元十 送 份 法 阿 化 。 塔 恒 处西 筑年 后 礼 唐 年 。 年 成帝 年曾 九 世 , , 育 结 释 , 灵 的省 极间 改 舍 贞 ) 唐 ) 实开 )扩 处 界 使 将 王 成 迦 因 年 法宝 为修 建 利 观 敕 高 右 道皇 首建 年, 各 诸 佛 统 舍 牟 塔 间 门鸡 壮成 成 。 年 建 祖 内 场三 次, ,法 国 鬼 的 一 利 尼 而 , 镇市 观瑰 四 原 间 并 李 史 ”年 开并 北门 建 神 舍 印 。 佛 建 法 ,扶 。琳 级 塔 曾 改 渊 李 , 塔于 魏寺 塔 于 利 度 公 灭 寺 门 始风 ,

雅室铭文

雅室铭文

知足胜服长生药 克己乐为孺子牛 万物得陇犹望蜀 神怡梦稳老到头�
对联:雅量涵高远 清言见古今
碑文:他人气我我不气 我本无心生他气 若要生气中他计 气下疾病谁能替 明知万病生于气 不气不气我不气
忍一时之气 免得百日之忧
【雅室铭文】 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
眉栏:人生处世几十年 心灵美好是关键 有福知福才是福 只怕有福不知福
横批:室雅人和
碑文:无忧无虑更无愁 何必斤斤计小酬 明月清风随意取 青山绿水任遨游
【寒山拾得问对】 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
昔日寒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 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处世真言碑】 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
眉栏: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 绕一着且没与人争强弱
忍一句一切是非自然去 息一怒无量福田从此获

法门寺地宫出土圣物的启示

法门寺地宫出土圣物的启示

法门寺地宫出土圣物的启示
唐普式
【期刊名称】《佛学研究》
【年(卷),期】1998(000)000
【摘要】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不少圣物,这是我国唐密的至宝。

地宫后室特设的秘龛,是后室主体的根本,用以表示精深的法理。

地宫中五重宝函和八重宝函反映出一个法界大总体,既通无量佛身,复通无边国土,一多相容,具足无碍,玄机重重,义训深广。

地宫前室的目的,在表明佛真骨舍利的来源。

浮屠与银棺并用,是古代供养舍利方式与中国墓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通过法门寺地宫圣物,可以看出唐密两部大法皆以三摩地菩提心为依据,以六大缘起为究竟。

以性理为传授事相核心,相应速疾,以及解行相应之几个特点。

因此唐密之于古代或今世,比任何教派毫不逊色。

【总页数】5页(P133-137)
【作者】唐普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物账》、《志文》碑题名小考 [J], 张晓娟
2.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象首金刚铜香炉\"谈唐密教中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的流
变 [J], 王超
3.论文物造型与意蕴之间的微妙关联——解读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铜浮屠 [J], 张正雄
4.法门寺地宫出土唐髹漆平脱秘色瓷碗髹漆工艺初探 [J], 张勇剑;杨军昌;姜捷
5.浅谈法门寺地宫出土八重宝函的制作工艺 [J], 史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宝鸡游记-瞻访法门寺[七绝]

宝鸡游记-瞻访法门寺[七绝]

宝鸡游记-瞻访法门寺[七绝]
注:1.法门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据传始建于公元68年(东汉明帝十一年)。

1987年5月5日至12日,因重修寺内宝塔发现的唐代地宫宝函中,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重现人间,共发现4枚舍利。

有一枚是世界仅存的“灵骨”,还有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后三枚属于“影骨”,都属“圣骨”。

2.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

3.目前在我国发现的可考证有佛骨舍利的地方:一是陕西扶风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1987年发现);二是北京灵光寺招仙塔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发现);三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的释迦牟尼佛舍利(1981年发现);四是镇江甘露寺铁塔的释迦牟尼佛舍利(1960年发现);五是杭州雷峰塔的释迦牟尼佛髻发舍利(2001年发现);六是辽宁朝阳北塔的释迦牟尼佛血舍利(1988年发现);七是山东汶上宝相寺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94年发现)。

4.地宫还发现逸世千年的唐代皇家秘色瓷和佛传密宗曼陀罗法物等诸多文物。

七绝·瞻访法门寺
2018.8.17
法门佛骨重出世,奉隐函宫廿百年。

唐室青瓷揭秘色,眺寻丝路换人间。

秦腔传统剧《法门寺》

秦腔传统剧《法门寺》

秦腔传统剧《法门寺》人物表宋巧姣——(简称巧)宋国士——(简称宋)宋兴儿——(简称兴)刘公道——(简称刘)孙玉姣——(简称玉)孙寡居——(简称孙)傅朋——(简称傅)刘媒婆——(简称媒)刘彪——(简称彪)赵廉——(简称赵)太后——(简称太)刘瑾——(简称瑾)贾贵——(简称贵)褚生、贾氏、苍头、地方、仵作、役、书吏、院子、衙役、禁子、禁婆、和尚杖衙、宫女等。

第一场佣工(宋巧姣上)巧:(唱慢板)叹家贫厨无有隔宿之米,可叹我御春寒身着单衣。

锁双眉低下头长吁短叹,吟小诗(转二六板)聊排解腹中之饥。

(读诗介)(宋国士领兴儿上)宋:(唱硬二六)自幼儿不善营生计,老来无计救燃眉。

借贷无人来周济,文章不值半分厘。

(截)巧:爹爹,兄弟回来了。

宋:回来了。

兴儿你将米与你姐姐,叫她快去造饭。

兴:姐姐,你接米!巧:(接米)爹爹,这是从谁家借来的米?宋:唉!如今世态炎凉,谁肯方便。

那乡约刘公道,家道富有,要雇人看守门户,为父叫你兄弟兴儿与他家佣工,才暂借来一斗粟米。

巧:怎么说叫我那兄弟与刘公道佣工?宋:噢,叫你兄弟与刘公道佣工,暂渡咱家燃眉之急。

我儿你说怎么样?巧:哎呀爹爹,你看刘公道平日为人阴险狡诈,我那兄弟小小年纪,到他家佣工,若有差错,如何是好?宋:唉!我儿你也未免过虑,刘公道奸诈不奸诈,你兄弟与他家做雇工,每日也不过看门守户,打水扫院,难道他还能将你兄弟怎么样?巧:呃……(想介)宋:况且咱家眼前现有燃眉之急,也说不了许多。

巧:虽说如此,儿我多不放心。

宋:为父与刘公道已经议定:每年工银三两,他即刻就要来领兴儿上工。

你快去造饭吧!巧:既然如此,爹爹少等片时,待孩儿霎时将饭造来,叫我那兄弟用了饭再去上工。

兴儿你也来帮姐姐造饭!兴:姐姐,我来掮。

(与巧姣下)宋:(目送巧姣下)唉!好贤淑的女儿,我想刘乡约霎时就要来领兴儿上工,我不免写一张文约便了。

(提笔)(唱二六)未曾提笔眼含泪,年老力衰身受贫,不是眼前饥寒迫,岂肯将儿雇与人。

法门寺知识点

法门寺知识点

法门寺知识点法门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

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刹之一,法门寺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法门寺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文化景观,带领读者了解这一名副古刹。

1. 历史渊源法门寺建立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该寺的创建者是一位名叫佛朗机的印度僧人,他将佛教的教义传入中国并在此建寺弘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门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佛教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在唐朝时期,法门寺达到了鼎盛时期,曾有数千名僧人在此修行。

2. 建筑特色法门寺的建筑风格以古代中国传统寺庙的特点为主,充满了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

寺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也叫万佛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巨型佛像,气势恢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另外,法门寺内还有多座古塔,其中最有名的是藏经楼。

藏经楼建于唐朝,是寺庙中用于收藏佛经的地方。

这座塔楼高耸入云,造型独特,曾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

除了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法门寺还有众多殿堂、寺庙和佛塔,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特色和历史意义。

3. 文化景观法门寺以其丰富的文化景观而闻名于世。

寺内有多处石刻和彩塑,记录了佛教故事和经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重要的是石窟群,包括了东窟、中窟和西窟等几十个石窟,里面雕刻着佛像、菩萨和各种佛教图案,展示了古代中国的雕塑艺术成就。

此外,法门寺还有举世闻名的新年花会。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寺庙会举办盛大的花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这是一场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艺术表演于一体的盛宴,也是法门寺独特的文化品牌。

总结:法门寺是中国佛教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了中国人民纷纷前往的重要旅游景点。

寺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景观都展示了古代中国佛教的独特魅力,值得每个人去亲自体验和领略。

无论是对佛教信仰感兴趣的人,还是对历史文化的研究者,都可以在法门寺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

法门寺珍宝展览

法门寺珍宝展览

法门寺珍宝展览: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存放第四枚舍利的三重塔棺,当时被安置于地宫前室,将这套文物陈列于此,在于他们以实物形式述说了舍利进入了中国后,供养方式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已被民族化的一系列发展过程。

这种类型的塔一般被称为阿育王塔,是印度低矮的土钵与中国早期的亭榭结合的产物,中间的铜浮图四方四正,是中国两汉以来高层建筑的飞跃,与其它建筑不同的是顶有为九盘轮相这是典型的唐式佛塔样式,专家认为铜浮图是唐代法门寺四级木塔的模型,因而我们所在的珍宝阁就是以此塔为模型建造的,棺椁本是中国传统的葬具,舍利进入中国后,不在是印度原有的缸式埋葬而采用中国化的棺椁存放舍利,这说明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已受到中国文化的融合,反之中国的建筑艺术发展也受到佛教的影响。

中国人在舍利掩埋方式上进行了改造,而且在舍利供养方面的中国化进程更为鲜明,其最为突出的便是迎佛骨活动。

这里陈列的“志文碑”叙述了唐代六次迎佛骨的历史,特别详细的叙述了咸通年间迎佛骨的盛况:唐朝时皇帝认为将佛骨迎送到长安瞻仰,可保证岁丰人安,天下太平,所以迎佛奉骨是件隆重的事情。

通过碑文可知这次活动事先就准备了2年,当时从长安到法门寺200多里车马昼夜不停,茶水饮食摆在路旁,供香客随便饮用,佛骨由万人组成的仪仗队,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护卫,长安城内张灯结彩,文武百官延街相送,盛况空前。

人们的狂热程度不亚于现在的中国申奥成功及足球进入世界杯的情形。

于志文碑放在一起的是《物帐碑》,从长安送奉舍利回法门寺要经过许多的手续关节,为确保皇室供物完整无损归安法门寺,随真身供养,皇室派卫队护送到寺后进行清点移交,并刻此碑,这相当于现在的帐单,它不仅为我们现在的考古发掘提供了便利,也为唐代物质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通过这块碑我们知道了许多文物真实的名称,如秘色瓷等。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吸引了不同国家的亿万信徒,它为全世界信徒描绘了一个极为魅力的西放极乐世界,这几枚由香料雕刻成的山脉,尖耸入云,以此来模拟西方极乐世界的仙境。

描写法门寺的优美句子

描写法门寺的优美句子

描写法门寺的优美句子1. 描写狮子山的优美句子狮子山地处沈宅村,得名于它远看就象一只仰天长啸、威风凛凛的狮子。

一走进狮子山,就看到两只威武的石狮子。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两旁花草树木枝繁叶茂,还听到鸟儿们清脆的叫声,就象一首优美的乐曲。

来到半山腰,就看到一座宝塔,塔共有七层。

一走进塔内,就看到佛像正在眼前,好象在保护着我们一样。

沿着宝塔上去,在塔顶上看,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

从高处向下看,一座座楼房就象一个个高大的巨人,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就象一块块小小的绿蛋糕。

下了宝塔,拐过一道弯,就来到了美丽的荷花池。

荷花池上有一座凉亭,现在正值夏季,凉亭上有许多人正在谈话,还有的人正在吃西瓜、吃棒冰。

荷花也正盛开呢!有的翩翩起舞,似乎是一只只在天空中飞舞的白蝴蝶;有的亭亭玉立,仿佛一个个战士笔直地站在那里!狮子山真美!我爱狮子山!2. 描写湖光优美的句子1四月西湖烟雨中,水光山色渐欲浓。

东风吹开花千树,人间春色第几重!凝眸处,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一碧湖水,一柔轻橹,一抹山黛,一堤长柳。

我,持一帘幽梦,撷半笼烟雨,穿越红尘的霜雪款款而来,山是我的情,水是我的心,这如梦里蓬莱般的湖光山色,你,可是我前世今生的等待?2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 …3、湖在窗外,涟涟有声,心如野鸭,闲适自在。

看岛上人家,捕鱼撒网,温馨和谐,观山中隐士,垂钓湖畔,自得其乐。

掬一捧清凉纯净的清泉在手,披一袭潮湿芳香的露珠于身,让灵魂的心翼滑过天际,鸟瞰升钟湖的纯美空灵,世俗的烦恼随风飘散。

轻轻地,走进这湖光山色中的梦里天堂,我——醉3. 描写“佛像”的句子有哪些1、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雄居凌云山栖鸾峰西壁。

这尊举世无双的唐代石刻弥勒佛坐像,依山凿成,通高71米,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广额丰颐,临江端坐,温文尔雅,雍容大度,慈祥端庄,神势肃穆,令人肃然起敬,仰慕神往。

描写法门寺的优美句子

描写法门寺的优美句子

描写法门寺的优美句子共10句
1. 法门寺,如一座梦幻的宝塔,巍峨屹立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是仙境中的一颗瑰丽明珠。

2. 寺院宏伟的大门散发着古老的沧桑气息,仿佛能听到岁月在这里轻声低语。

3. 古老的石阶蜿蜒而上,宛如通往天堂的阶梯,每一级都铭刻着历史的沧桑与庄严。

4. 法门寺的庭院如诗如画,青青翠竹掩映着古老的经堂,仿佛是一幅幽静的山水画。

5. 拂去古刹上的尘埃,庙宇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宛如彩虹横架在蓝天之巅。

6. 晨钟暮鼓,悠扬的佛号声在法门寺的山谷中回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

7. 寺内的古木参天,苍翠的枝叶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默默诉说着寺庙兴衰的故事。

8. 一片宁静的庭院中,红墙绿瓦,流水潺潺,仿佛是一方净土,让人心灵得以宁静。

9. 大雄宝殿高耸入云,屋檐飞扬的风铃轻轻叮咚,似是佛祖的呼唤,引领人们迈入心灵的净土。

10. 日落时分,余晖映照在法门寺的山川间,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仙境。

以“书”礼佛-法门寺博物馆所藏石刻探赜

以“书”礼佛-法门寺博物馆所藏石刻探赜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以“书”礼佛……………………………——法门寺博物馆所藏石刻探赜张东升(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摘 要:文章以法门寺博物馆所藏《金代经幢》《金天王院香雪堂碑》《明“痴僧劝缘偈”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石刻文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书法艺术价值两个层面展开研究,希望对文化的传承与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金代经幢;金天王院香雪堂碑;明“痴僧劝缘偈”碑法门寺博物馆又称法门寺珍宝馆,位于中国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千米处的法门镇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内,是以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为主的专题性佛教艺术博物馆。

现今法门寺保持了塔前殿后的格局,以真身宝塔为寺院中轴,塔前是山门、前殿,塔后是大雄宝殿。

寺院的西隅建有法门寺博物馆,主要设有“法门寺出土文物展”,展出文物160多件,全部是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所藏文字石刻众多,但不多为学界所考,虽无盛名,却使人眼前一亮。

1 《金代经幢》经幢这样的石刻遗迹往往会引起观者的兴趣,因为当下书法艺术的学习范本多来自碑刻、墓志与摩崖石刻,经幢这样的形制不多见。

经幢原本是禅宗佛寺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幢的本意是旌旗,秦汉时代又称为幡。

从南北朝开始,幢逐渐演变成禅宗佛寺殿前的供具,最初是一根直立木竿上串联多重圆形华盖,华盖周围垂以幢幡等,木竿下安有十字座。

后为求永久稳固性,多选用抗压又耐腐蚀的石材。

幢上写陀罗尼经文,意欲避难消灾,所以幢被称为陀罗尼经幢,简称经幢。

法门寺博物馆所藏的金代经幢高约120厘米,底径约45厘米。

经幢顶部有精美雕饰,主体六面皆刻有佛经文字,保存较好,偶有磨灭痕迹。

博物馆放置经幢位置没有被玻璃罩着,一旁的介绍牌只写着“金代经幢”四字,所刻内容可能还不多为世人所考。

仔细观察外侧三面所载文字内容,核实可读文字,确定经幢迎面所刻文字有部分内容属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经》与《大宝楼阁善住秘密根本咒》。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寺中有一座佛塔,塔在佛教中是埋藏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

史籍中记载着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后人一直无法断定这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幻的传说。

1981年,法门寺塔在暴雨的冲刷下倒塌了,塔的倒塌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

下面,我将从自己去法门寺参观时的所见和从课上所放纪录片中的介绍等方面来浅谈一下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一、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的过程及珍贵文物介绍(1)地宫考古发掘过程简介1981年8月24日,因年久失修,曾经威武的法门寺佛塔终于不堪重负,在一场暴风雨中遭到严重破坏,中部出现裂缝,东北部基本上已经坍塌,只剩倾斜的西南角依然伫立在那里。

当时负责残塔修复工作的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并列出了两个可选方案。

A方案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B方案则是保护半边塔。

B方案经过论证,发现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如何把土坯保护起来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就相当有难度,况且造价不菲。

所以,最后专家们一致选择重建佛塔并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1987年4月3日,现场工作人员无意在浮土下面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上面还刻有一尊雄狮浮雕。

谁也不会料到,因为重修,一个埋藏了有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就要重见天日。

考古队员立刻赶到白玉石旁,推开放在旁边的碎石板,一个狭小幽深的洞口出现在大家眼前。

莫非传说中的佛骨舍利就埋藏于此?在挖掘出19级青石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考古队员更是在前面大殿后发现一个漫步踏道,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是通往地宫的出入口。

紧接着,考古人员巧妙地将石门上面的铁锁打开,这把锁因年代久远,早已锈蚀。

4月9日,地宫第一道门被打开。

明弘治《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碑——法门寺历史若干问题再探讨

明弘治《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碑——法门寺历史若干问题再探讨

作者: 王仓西;杨玺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84-90页
主题词: 法门寺 若干问题 宋徽宗 扶风县 钟鼓楼 佛教 碑文 浮屠 仿唐建筑 历史事实
摘要: 一、碑文句读 一九九二年,法门寺在拆除清代建筑大雄宝殿时,从房基内挖出明弘治十八年(1488)刻立《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以下简称“大乘殿记”)石碑一通,出土时碑已残碎,经我们拼对,残长270,宽100,厚40厘米。

碑弧首,圭额内篆书“重修法门寺大乘殿之记”,额旁线刻二龙戏珠,碑周边沿一圈二方连续忍冬花草。

铭文楷书,碑文共30行,满行52字,字径3厘米。

碑阴为功德铭,字多残缺,漫患不清。

现将正文摘录於后:。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导游词法门寺导游词篇1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

三门俱开,从那门入?从信门入。

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

前殿始建于民国20xx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

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

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武德二年(620xx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

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

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法门寺导游词篇2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李讷给法门寺博物馆题词

李讷给法门寺博物馆题词

李讷给法门寺博物馆题词
看到了这样一幅匾牌,上面写着这样四个大字,“智慧贤淑”,这四个大字题写于1996年,并且出自李讷之手,没曾想,她的榜书竟然是如此惊艳,颠覆了我们的审美和认识,整体上呈现出颜筋赵姿,含蓄内敛,庄严大气,笔笔沉静,一上眼,就让人有一种沉着踏实的感觉,不仅如此,还有一种强烈的个性,个性鲜明,从这四个字上看,其书法功力,不可小觑,沉稳大气中,还透着一丝洒脱的劲,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她的这四个大字吧。

第一字“智”字,在姿态上有着一种倾斜,而且这种倾斜之感,让人感觉倾而不倒,是一种势的展现,前两笔,连带一起,既显得洒脱,又有一种流美,起笔上藏锋起,而整个上半部分呈现出一种姿态之美,虽然下面的“日”字写得比较瘦长,但是却能够很好地支撑住上面的内容,“慧”字的上面,两个“丰”字,并列而行,但是却没有雷同之意,可见,她在雷同上的处理,也是十分精准到位的,也很有心得体会,中间的内容,不但小,而且藏得很深,别有一番景象,最下面的“心”字稳稳地拖住上面的内容。

第三个字“贤”字,上面的部分比较大,而且书写得非常简省,也突出了书法的精髓,“贝”字的撇和捺,位置上对称,撇出捺收敛,使用了一个大点的形式,更加含蓄内敛,作为榜书而已,不张扬就是一种低调的奢华,而在这一点上看,她做到了极致状态,最后一个字“淑”,虽然是一个点画比较多的字,但是却写得非常轻盈,尤其是三点水,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在位置上,也是一致的,最右边的“又”字,撇和捺位置上统一,在一条水平线上,也写出了不一样的水准,让人叹服。

她虽然不是书法家,但是她的榜书,却是可圈可点的,也是值得我们推崇学
习的,更是值得借鉴的,对于这四个大字,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

贺宏亮:扶风法门寺《张信甫等题名碑》考释

贺宏亮:扶风法门寺《张信甫等题名碑》考释

贺宏亮:扶风法门寺《张信甫等题名碑》考释2019年4月底,笔者参加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主办的“陕西汉唐碑刻研究工作坊”,五日内先后赴西安、铜川、咸阳、扶风、汉中五地访碑,收获甚多。

在扶风法门寺,购得1994年出版的《石鼓》小册,见其中刊载《张信甫碣》拓本二页,为前所未见。

返川后,费一日之功,将此碑略作考释,草成此文,作为这次访碑的小小留念。

《石鼓》张信甫等题名碑拓片碑文的订正《石鼓》第四期中所录此碑释文和说明文字如下:△……□□春元年二月八日武略郎知扶风县事专一管勾劝农事总辖弓兵马仪模勒上石。

△古原张应之同来△□岁仲夏晦日题△□逐驱兵而西戎△□□甫弟终日不△□□张信甫□……△□□……大西节□张□……此碣原埋藏于明代真身宝塔塔基内,残长宽六十四厘米,字体行书。

年代待考,正文五行,行七字,铭文大意是张信甫、张应之兄弟戍边战事,参拜佛塔,刻石以记。

经检索,王新英编《全金石刻文辑校》也收入此碑,名为《法门寺天眷元年碑》,释文如下:天眷元年二月八日武略郎知扶风县事专一管勾劝农事总辖弓兵马仪模勒上石。

古原张应之同来□岁仲夏晦日题□逐驱兵而西戎□□甫弟终日不□□张信甫□□金太白郭陈张□……另外,张恩贤、张晓娟《法门寺金代香雪堂碑试考》、陈玮《金代汉文石刻所见金夏关系研究》等论文引用了此碑,释文与上举《石鼓》和《全金石刻文辑校》两种资料大致相同。

以上诸位碑文释读者都犯了一个错误,习惯性地将此碑从右往左进行释读。

其实,此碑文字应从左往右阅读,才能通顺。

在唐代墓志中,即有少量从左往右刻写的例子,宋代墓志和买地券等,从左往右刻写案例更多,此处不赘述。

以《全金石刻文辑校》所录为基础,经笔者初步订正的碑文如下:太白郭陈张□……金……□□张信甫□□□□甫弟终日不□遂驱兵而西戊□岁仲夏晦日题古原张应之同来天眷元年二月八日武略郎知扶风县事专一管勾劝农事总辖弓兵马仪模勒上石。

笔者的释文有两处重要订正:(一)“逐驱兵而西”,“逐驱兵”不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恭之碑》:
虚而保真,清而容物;
感阴阳之粹气,得天地之淳风。

心远七憎,以果收因,则含生皆佛
上根下根,洞悟其旨;真学妄学,究竟其门。

佛法之机衡,幽途之炬烛。

阴照昏山,明发心海,解体三昧,利周四衢。

戒珠圆明,能清五浊之水。

悬般若之镜,圆照十方
我执断灭,明性起于禅枝;法空见前,引尸罗于智果。

寂静律仪,则睹文齐相;澄清等忍,则观义忘言。

定镜流辉,尘清四念;心珠凝彩,照引三明;芥城几空,海印无底;河神屡殒,法母常安。

十方诸佛,从法立名。

相有终始,心无坏成。

世间实有,名为一合。

智越断常,心超间塔。

了别爱憎,弘扬诫律。

重振法鼓,再明佛日。

《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
征事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张彧撰,弘农杨播书
万物混成,天地恒其数;一真妙用,龙象演其教。

教也者,因言以见性;数也者,任气而为名。

了缘扣寂,合大空而泯相;从有入无,破群迷以登觉。

氤氲玉润,皎洁冰净,灵不可掩,坚不可磨。

寸余法身,等虚空而无尽;一分功德,比恒沙而莫量
大音希声,大觉无形
心居其泊,志处其约
不肃而威,不严而教。

文武呈才,风云合变
命者,身之质;身者,命之资。

法本皆如,性应无着。

我佛在兮世独尊,我佛化兮道长存,流正法兮不二门,赫惠日兮破重昏。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
内殿首座左右街净光大师赐紫沙门臣僧澈撰
内讲赐紫沙门臣令真书
澄神负展,齐虑临轩。

虔拜瑶函,若灵山之旧识;一瞻金骨,忆双树之曾逢。

解群疑而自化尘心,攀瑞相而尽成雪涕。

神光亘发以耀华,玄鹤群飞而率舞。

古今熠耀,中外归依。

望九莲以长往,蹑五云而不归。

眷香花之法物,圣敬如新;顾函锡之清尘,遗芳尽在。

克成先志,永报眷慈。

玉棺金箧,穷天上之庄严;蝉翼龙纹,极人间之焕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