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皇之家——故宫

摘要: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其深远悠久的历史,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无不为世人所惊叹。

关键词:故宫;建筑;历史;传统文化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而今故宫亦是中国之象征,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到故宫旅游的人不计其数,究竟它具有什么魅力呢?

1.故宫的建筑艺术

整体布局: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子女居住的东西六宫。

空间变化:利用建筑围合院落,并通过院落的空间尺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氛围和艺术效果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紫禁城规模宏大,单体建筑鳞次栉比,构成众多院落,集中地表现了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特色,尤以中轴线上之建筑院落的空间变化最为典型和鲜明。为强化中轴的感染力,突出紫禁城肃穆深邃的庄严气氛,设计者特别将紫禁城与正阳门之间的距离拉长至1700m,形成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三大高潮。

2. 故宫的历史变迁

*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重修三大殿。

*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皇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有提出故宫修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005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3.故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1、家天下的管治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际上的主流文化是家天下的管治文化。

早在夏代,就开始了家天下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到了秦代,秦始皇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文化。从此天下一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文化一直到清王朝。

故宫的建筑从主体上看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体现了这种文化。故宫是附会封建礼制来布置的。社稷坛位于前方的西侧(右),太庙位于东侧(左),是附会“左祖右社”的制度;太和、中和、保和三殿附会“三朝”的制度;由京城进入皇宫,要经过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等五座门,这是附会“五门”的制度,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皇帝此一人、此一家而建。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关

系则体现了“前朝后寝”的制度。前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时的场所。后寝是皇帝居住的正宫。乾清门则将紫禁城一分为二,门前就是前朝,代表“国”,门后是后寝,代表“家”,而这一切又都是皇帝一人的,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国家”一词,被这道门拦腰一断,只有到了这里才使人恍然大悟到这个词原来是有两重意义的。

2、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一个很深刻的概念,现在的理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像两朋友一样,简单来说就是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人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按自然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到“天”助,就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比如在建筑时需按所谓的阴阳五行处理。

故宫的建筑就体现了这种观念。故宫中前朝在南,后寝在北,按五行说南方从火,阳性,含生长之意,是适合从政的地方;北方从水,阴性,含收藏之意,是适合寝居之地。东方从春,因此凡属文化、文治方面的宫殿及设施,多列于东侧;西方从秋,所以凡属兵刑、武备方面的宫殿设施,多列于西侧。如文华殿在东,武英殿在西。又五行学说认为土为黄色居中,代表国家,表示皇帝所居为天下的中心,所以故宫屋顶多为黄色;火能生土,火为红色,主光大,所以宫殿柱子都用红色,以示兴旺发达之意。

阴阳观念在故宫的整体布局上也有体现。前朝,为宫殿的阳区,这一区域内的建筑高大壮观表现阳刚气势。后寝为宫殿的阴区,这一区域内的建筑普遍小于前朝,它的空间组合紧凑,突出阴柔之美。

3、男尊女卑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男尊女卑,这一点在故宫的建筑上也有体现。比如在龙图腾和凤图腾的饰刻上就有体现。从大清门一路走来,穿越太和殿直至乾清门,只见龙,很少见到凤的影子。凤在故宫第一次以同等规制出现,是在第五座宫殿上。

又比如在宫殿的布局和名称上也有体现。首先中轴线上后三宫,体制规模均小于外朝各殿,后三宫整体占地面积不及三大殿的三分之一。后三宫东西两侧,各有六座宫院像两腋一样依傍着,又称“掖庭”,这里是嫔妃们的生活空间。高墙深远,门户森严,是六宫突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等级的森严和男女的尊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