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A 知识重组
思想准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的工作中心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
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对外开放: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目标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纲领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中国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①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中国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召开了“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取得成就,但也屡遭挫折,出现过重大失误。

②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探索:“文革”结束后,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B 学法点拨
1、抓住党的几次重要的会议来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十二大→1987年十三大→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
2、实际应用思维专题点拨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旗帜,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时要和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联系起来。

读图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概括指出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

(3)以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答案:(1)图一:维新变法运动。

图二:新文化运动。

图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图一;兴民权。

图二:民主、科学。

图三:实事求是。

(3)共同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点拨:本题通过提供三幅图片的新情景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容。

答好本题的前提是准确判断三幅图所反映的具体事件。

C单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全面纠正了“文革”期间“左”的错误
C.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
D.认真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3.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民的温饱问题 B.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
C.努力实现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D.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到……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延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5.我国所有制经济形式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7.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9.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经济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是:
A.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经济所有制形式的改变 D.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A.扩大对外贸易B.发展经济 C.学习先进技术D.平等互利13.下表反应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的情况,这从根本上说明了: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 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A.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14.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C.是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5.由下图可概括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上海浦东开发区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
化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三步走战略④“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8.中共十三大将我国现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是:A.物质文明不够发达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刚刚建立
C.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 D.存在非社会主义经济
19.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②改革开放决策的制定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制定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

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

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

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

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

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22.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民族现代化的方向,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曾有过哪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3.概述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4.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一位同学学习时说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

请你列举出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3.D
4.D
5.D
6.A
7.A
8.C
9.A 10.D 11.C 12.D 13.A 14.B 15.A 16.C 17.A 18.A 19.D
20.C
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
(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22.答案要点:
(1)探索及结果: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都未能实现现代化(或结果都失败了)。

(2)决策: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原因:①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
②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③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优化了我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重视科技教育,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3.答案要点: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城市暴动(攻打城市)失败,着手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2)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的准备。

(3)1976年:文化大革命挫折,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思想(如答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也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4、答案要点:
凡提到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均可得分。

关于新经济政策:凡提到粮食税、商品买卖等有关市场经济内容的均可得分;凡提到其实质与目的中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或提到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经济迅速恢复,人们生活改善,政权得到巩固等均可
关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实施内容中强调政府直接介入经济的部分,如整顿金融,加强农业计划种植,《国家农业复兴法》,举办大型公共工程建
设;提到新政的实质是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和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均可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凡提到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等内容,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