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璹字令璋,少孤,抚昆媦友爱。
力学,才辩掞迈。
永徽中,举明经第,补太子宫门郎。
武后时,擢夏官侍郎。
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
后方以符瑞自神,璹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类以闻。
后大悦,耀文昌左丞。
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
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
从之。
时政有记自璹始。
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
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
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
”证圣初,加秋官尚书。
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琦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
”则天乃依璹奏。
后封嵩山,诏璹总知仪注,为封禅副使。
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
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
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
坐累,下迁益州长史。
始,蜀吏贪暴,璹瓋发之,无所容贷。
后闻,降玺诏慰劳,因谓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者难,唯琦为兼之。
”新都丞朱待辟坐赃应死,待辟所厚浮屠理中谋杀璹,据剑南。
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
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
监察御史袁恕己动奏璹狱不平,有诏勿治。
久之,致仕。
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
赠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新唐书·姚瑞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B. 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C. 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D. 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
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B. 宗庙:即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C. 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这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D. 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亦曾屡次重铸九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姚璹处事圆滑,善于讨好逢迎。
担任夏官侍郎期间,为免受堂弟案子的牵连,他迎合武后心意,寻找“吉兆”来神话武后,博得了武后的好感。
B. 姚璹重视史料,建言记载时政。
他首创《时政记》,作为实录类史学体裁,这有益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后世史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C. 姚璹敢于进言,屡次劝谏成功。
九鼎铸成以后,武后想用黄金涂饰,姚璹指出鼎贵在质朴,无需黄金修饰,阻止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D. 姚璹律己律人,赢得武后称赞。
在任益州长史期间,他严厉揭发当地官吏贪婪残暴,武后不仅下诏书慰劳,还对着身边的人夸他实在难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
②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
坐累,下迁益州长史。
【答案】(1)C
(2)C
(3)A
(4)①延载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纳言,主管部门的官吏认为姚璹的亲族犯法,不能担任侍臣。
②契丹侵犯边塞,姚璹任梁王武三思榆关道安抚使的副职。
因过失而受牵连,降职为益州长史。
【解析】【分析】(1)“后”是武后的意思,作为“欲避正殿”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 项、D项。
“非”修饰“天灾”,“圣人”为一个词语,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 项。
句意:明堂失火,武后打算避居正殿,以此来顺应天变。
姚璹上奏说:“这是人为火灾,不是天灾。
从前宣榭失火,而周朝世代绵延;建章烧掉,而汉代王业昌盛。
圣人之道,是随着事物发展也在变化”。
故选C。
(2)C项,“‘封’为祭地,‘禅’为祭天”错误。
应是“‘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故选C。
(3)A项,“担任夏官侍郎期间,为免受堂弟案子的牵连”错。
结合文本内容“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
后方以符瑞自神,璹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类以闻。
后大悦,耀文昌左丞。
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等分析可知,原文是他受到堂弟案子牵连,而被贬为桂州长史,后面的讨好巴结武后都是在“桂州长史”任上。
故选A。
(4)①“拜”,授予官职、任命,前面补充主语“朝廷”;“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以”,动词,认为;“为”,担任、充任。
②“盗塞”,侵犯边塞;“副”,担任副职,前面需要补充主语“姚璹”;“坐累”,因过失而受牵连,受牵连;“下迁”,降职。
故答案为:⑴C;⑵C;⑶A;
⑷①延载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纳言,主管部门的官吏认为姚璹的亲族犯法,不能担任侍臣。
②契丹侵犯边塞,姚璹任梁王武三思榆关道安抚使的副职。
因过失而受牵连,降职为益州长史。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
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姚璹字令璋,年轻时就没有了双亲,抚养弟妹以友爱著称。
他勤奋学习,才智机辩横溢超群。
永徽年间,考中明经科,补任太子宫门郎。
武后时,升任夏官侍郎。
因堂弟姚敬节叛逆而受到牵累,被贬为桂州长史。
武后这时正用吉祥的征兆来神话自己,姚璹便取山川草木中名称中有“武”字的,认为是上天顺应国姓,收集分类予以上奏。
武后很高兴,提拔他为文昌左丞。
永徽以后,左史和右史只是朝堂上接受圣旨,至于朝堂下的谋划和议论就不得而知了。
姚璹认为帝王的谋略和训诲不可缺少记载,奏请说朝堂下所议论的军国政要,责成宰相亲自记述,称为《时政记》,把它交给史官。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时政有记载是从姚璹开始的。
延载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纳言,主管部门的官吏认为姚璹的亲族犯法,不能担任侍臣。
姚璹说:“王敦叛乱,王导主管中枢机要;嵇康被杀,嵇绍竭尽忠心而死。
这能连累吗?”武后曰:“这是我的意思,你不要顾虑无根据的话。
”证圣初年,姚璹被加授为秋官尚书。
明堂失火,武后打算避居正殿,以此来顺应天变。
姚璹上奏说:“这是人为火灾,不是天灾。
从前宣榭失火,而周朝世代绵延;建章烧掉,而汉代王业昌盛。
圣人之道,是随着事物发展也在变化,况且明堂是宣布政令的宫殿,并不是宗庙,不应当避居正殿,而破坏正常的礼制。
”武则天就批准了姚璹的奏议。
武后到嵩山封禅,下诏姚璹总管仪注典礼,担任封禅副使。
当时九鼎铸成,武后打算用黄金涂饰。
姚璹上奏说:“鼎是一种神器,贵在质朴,不需要装饰外表,难道还需要涂饰黄金增加吉祥征兆的光彩吗?”武后就不再坚持了。
契丹侵犯边塞,姚璹担任梁王武三思榆关道安抚使的副职。
因过失而受牵连,降职为益州长史。
起初,蜀地官吏贪婪残暴,姚璹将他们揭发出来,一点也不宽容。
武后闻知此事,下诏书慰问犒劳,就对身边的人说:“担任二千石的地方官自身清廉容易,要使属吏们都清廉就难了,只有姚璹能兼有二者。
”新都丞朱待辟因犯贪污罪应当判处死刑,朱待辟相好的僧人理中阴谋杀掉姚璹,占据剑南。
有人向武后密告,武后下诏姚璹彻底查办。
姚璹深挖这个案子,形迹可疑的全部逮捕,株连了几千人。
监察御史袁恕己上奏弹劾姚璹查办狱案不平允,皇帝下诏书说不要追究。
过了好久,退休。
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他留下遗言要求丧葬之事从简。
追赠为越州都督,谥号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
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
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
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
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
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
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
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
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
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
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
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
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
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
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
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
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
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 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 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
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
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 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
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 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
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 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
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②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答案】(1)C
(2)B
(3)D
(4)①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②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解析】【分析】(1)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这句话的含义是: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
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天宝十三载”表时间,应断开;“京兆尹”是“归咎”的对象,不能断开;“时”引出“米贵”的事实,不能断开;“无过”强调“追李岘”,不能断开。
故答案选C。
(2)选项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说法有误。
制敕:指皇帝的诏令。
故答案选B。
(3)选项D,“尽数免除……死罪”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李岘不提倡“一概处死”,但未提出“尽数免除”。
故答案选D。
(4)本题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①“希旨”逢迎旨意;“深刻”严峻苛刻;“惩劝”惩戒警示;“从”听从。
②“行诛”处死;“坚”坚定;“之”结构助词,的;“更”更改。
故答案为:⑴C;⑵B;⑶D;
⑷①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②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
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
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
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
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
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
乾元二年,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
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
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
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带在身上。
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
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
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
回到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待宾客,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来到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并设置榻床接待;李岘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
上奏请求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人数不限。
刚收复京师时,讨论如何处置接受叛贼官职的陈希烈以下数百人,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当时李岘任三司使,坚持说:“凡事有首恶有胁从,罪行有轻有重,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
古时贤明的君王施用刑法,只是杀掉他们首恶,胁从不问。
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敌尚未平定,许多官吏身陷贼中,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如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
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困兽犹斗,何况数万人呢!”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明大体,一点都不知变通。
朝廷争议了数天,才听从了李岘的奏请,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最后因受到宦官的排挤,免去知政事。
永泰二年七月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
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
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
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
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旌其忠。
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
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
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
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
凡射死数百人。
夏人震恐,乃出降。
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
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
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
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
”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
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
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
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
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
城中无一人肯降者。
虾蟆死时年四十五。
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 “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
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 “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 “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虾蟆忠于国家。
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 郭虾蟆很有谋略。
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 郭虾蟆擅长射术。
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 郭虾蟆作战英勇。
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
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②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答案】(1)A
(2)C
(3)A
(4)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
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解析】【分析】(1)本题中,“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意思是:西夏人军攻打会州的时候,郭禄大远远看见西夏军队的主兵将领和战马都披着铁甲出入阵中,在大约两百步的时候,郭禄大一箭射中西夏主兵将领的咽喉,杀死他。
“会州”是“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者”,……的人,“其主兵者”是“遥见”的宾语,应与后文断开,排除B。
故选A。
(2)C项,“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错误,“遥授”,为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
故选C。
(3)A项,“他被金人俘获囚禁”错误,根据“夏人怜其技,囚之”可知,原文说是西夏人囚禁了郭蛤蟆。
故选A。
(4)本题①中,“又射一人”,省略句,省略主语“郭虾蟆”;“矢”,箭;“贯”,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