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第一章

(1)ITS定义

ITS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与广泛运用。

(2)ITS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中的地位

1、现在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问题1.2 拥挤延误问题1.3 环境问题1.4 能源问题1.5 土地

问题。

(3)、交通问题解决途径——ITS地位

2.1 城市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评估;

2.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立法建设、行政法规完善;

2.3发展公共交通 2.4技术应用(包括智能运输系统)

(4)ISO标准中ITS服务领域:

1、出行者信息系统

2、交通管理与规划

3、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

4、商用车管理

5、公共交通管理

6、紧

急事件管理7、电子收费8、安全(公共出行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措施、交叉口安全的智能化)

(5)中国的ITS研究领域:

1、交通管理与规划

2、电子收费

3、出行者信息系统

4、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

5、紧急事件和安全

6、运

营管理(公共交通)7、综合运输(商业营运)8、自动公路

第二章出行者信息系统

(1)ATIS(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概述

1、双向的、个性化的信息系统

2、通信技术、电子地图、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2)ATIS实现的基础设施

1、交通检测器的广泛分布(1次/3min)

2、交通管制中心的建设完备

3、信标等通信设施的建设(1处/2-4km)

4、车载设备的普及(导航GIS、车辆位置信息GPS、显示屏、键盘、微机系统)

5、信息服务中心(含黄页信

息)

(3)出行者信息使用方式分类

1、出行前信息查询(互联网、短信)

2、途中驾驶员服务(路边电子牌-路线诱导)

3、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

务(路边、公交车站、公交车辆)4、换乘地点、加油站等(合乘)5、车载终端信息。

(4)、ATIS实现途径

1、信息服务中心运营的形式

公安系统广播方式发布交通信息;

个性化服务如何提供?

政府、公用事业单位、非盈利机构、商业机构。

2、服务基本要求: *为整个区域提供服务;*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与其他交管系统、公路管理系统、

紧急救援系统信息紧密结合;*出行人员易于使用和连通;*车辆用户能接收到的服务费用。

第三章定位与通信系统

(1)定位系统在ITS中的根本意义

是ITS的基本的、关键技术,没有它就谈不上ITS。

(2)世界上用于定位的卫星主要有三:

(1) 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导航卫星测时测距/全

球定位系统) (2) GLONASS(全球海军导航卫星系统,前联,18/3)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GPS介绍: 1、GPS组成三大部分:1)卫星系统(24+3)1994年建成 2)地面监控系统: 1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 3) 用户接收系统2卫星运行轨道: *距地面20-183km,每日绕地球两周。*24颗卫星分在6个轨道上,间距60度,与赤道夹角55度。3用于定位的无线电波: 每颗卫星发射两种频率

无线电波用于定位 L1=1575.42MHZ L2=1227.60MHZ

4、GPS特点: *全球地面连续覆盖 *功能多、精度高(GPS15/100米)*实时定位*操作简便

(4)GPS在我国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1、测量利用GPS展开国际联测,建成全国A、B、C三级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亚米级),测定

水准面。

2、工程测量利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管道工程、海峡地铁贯

通工程,大坝、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测绘地图、施工放样。

3、航空摄影测量航测外业相片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GPS航测。

4、科学研究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可以精确提供有关板块运动的四维信息,可以用于研究全球和区域性板块

运动及板块动。

(5)GPS卫星定位原理

1)静态定位接收机安置在固定不动的待定点上观测数分钟或更长的时间,以确定该点的三维坐标。也称绝对定位,若将2台或更多台接收机置于不同点上,通过一段时间观察确定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相对定位。2)动态定位至少有一台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确定各观测时刻运动中的接收机的绝对或相对位置关系。

GPS绝对定位的基本原理

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观测量为基准,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用户接收机所对应的位置。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用户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至3颗以上GPS卫星的信号,测算出它至3颗以上卫星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 卫星的空间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点P的位置。

差分GPS定位原理

差分的目的是消除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利用求差后的观测值解算出2个测站之间的基准向量。其原理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距离改正数、坐标或相位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局部区域GPS差分技术(LADGPS)

广域差分GPS系统(WADGPS)

(6)GPS接收机基本工作原理

GPS接收机分类

按用途:导航型测地型授时型接收机

按载波频率:单频接收机双频型接收机

还可以按对接收到的不同卫星信号分离的天线通道划分。多通道、序贯通道、多路多用通道接收机。

(7)GPS/DR组合定位系统

车辆航位推算系统(DR)

动态导航中GPS信号会被高楼、隧道等建筑物遮挡,为了实现连续不间断定位,可以将车辆航位推算系统(DR)与之相结合来使用。

(DR)是一种自主式的车辆导航系统,它利用陀螺及里程仪的传感信息来记录和推算当前的导航位置。它的特点是短时精度高,但导航误差会随时间积累。

(8)GSM定位系统

定位原理:是根据同一移动站所发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延差异,通过坐标变换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第四章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GIS-T

(1)GIS定义

GIS是存储、分析、显示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视GIS为一个工具箱)。或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库包含着分布于空间点的,可以点、线和面表达的现象活动或时间的观察数据。为特

定的查询和分析提供数据。(2)GIS具有以下4个特征: 1)GIS具备地理数据处理的能力,包括:①地理位置以及现象之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相互关系。②专题属性,例如:人口,机动车拥有量。③时间,即数据采集与记录的时间。2)GIS是在统一的地表定位坐标系统下,以特定的数据模型输入、组织、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并允许用户根据空间位置访问数据,或根据专题属性访问数据,它以地图形式表示地理数据。3)拥有一套特殊的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可用于地理数据的转换,地理数据分类组合,地图的测量、比较与分析、空间插值。4)GIS具有很强的地理数据的输出功能,可以地图、统计图表、多媒体等形式。

GIS的组成:由图库、数据库、和管理分析工具组成。工作原理:它能够根据公路管理所涉及的大量空间数据,建立测量系统与各类地理位置信息和公路定位参照系统之间得对应关系。GIS融和了图形和数据的管理,确立了适宜的空间数据模型,并通过其分析和管理工具,在个属性信息间建立起多层拓扑关系。

(3)地理数据的特性

1)概括性有选择地表示主要地理实体及其重要特征,简化、夸大、合并、移位。2、拓扑特性数据和属性数据拓扑特性数据属定位数据,反映空间几何特征分为:邻接包含连接(反映线状地理实体之间相连的关系)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非空间几何特征的属性

(5)地理数据库1、地理数据库存储两种类型的数据:定位数据和属性数据。2、常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数据属性的组织和管理,但不能有效地用于存储、查询检索和管理定位数据。3、GIS软件负责将这两种不同方式存储和管理的数据联系起来用于多种目的的分析和显示。

1、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三种表示方法:栅格表示法矢量表示法面向对象法

(6)GIS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应用:能调用各类电子地图,包括数字化地图、扫描地图地图能缩放、移动,能按一定的比例显示。能够对目标进行查询能实时显示车辆位置。需要时,还可显示行车的方向与速度。能进行最优路径的计算与选择。

(4)GIS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应用

1)能调用各类电子地图,包括数字化地图、扫描地图2)地图能缩放、移动,能按一定的比例显示。3)能够对目标进行查询4)能实时显示车辆位置。需要时,还可显示行车的方向与速度。5)能进行最优路径的计算与选择。

第五章交通通信系统

(1)动态交通流诱导交通通信系统—蜂窝无线数据通信GSM/TDMA的应用原理

应用蜂窝无线的公网设施是交通控制中心与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双向通信。系统利用下行链路,通过广播方式,向行驶在地面各种地面站网络装有相应接收装置的车辆,提供道路交通状况的详细数字信息。这些信息可与存储在车载导航计算机中的数据连接并用于驾驶员最佳路线的计算。车载台利用上行链路经过基地台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行程时间、紧急状态等信息

(2)GSM主要性能包括哪些?GSM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工作频率 GSM1800系统上行链路f:1710-1785MHz下行链路f:1805-1880MHz双工间隔95MHz,工作带宽75MHz,载频间隔为200KHz。结构:基站子系统(BSS)由多个基站收发信台和基站控制器组成。操作支持子系统(OSS)网络子系统(NSS)

(3)GSM的信道类型:业务信道控制信道

(4)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短程:几十米之 2)专用:全部信号的编制、发射、接收、处理、存储和转送均由双方的微处理器按专用软件控制,并操作硬件执行。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副载波上,再以此搭载有信号的副载波调制到频率、幅值固定的厘米波上,由天馈线在路面通信站和运动车辆之间来回传播。3)信标发送:位置信息、地图坐标;当前路况信息、交通信息等。车辆发送:行程时间、速度等信息

第六章交通流诱导系统

(1)交通流诱导可以分为哪几类?

1)静态诱导:现在的GPS静态路径诱导统。2)动态诱导:在静态诱导的基础上,将实时的交通

状况反映到诱导系统中,在最优路径计算时使用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出行费用而非静态出行费用。

(2)动态诱导系统组成是什么?

A.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从各种信息源获得实时交通信息并处理成用户需要的数据形式。

B.通信系统负责完成车辆和信息服务中心的数据交换,信息服务中心向用户不断发送实时交通状况数据,包括行程时间、交通事件等。

C.车载诱导单元接收存储和处理交通信息,按用户指令根据动态诱导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最优路径计算与显示。

(3)交通流诱导系统信息采集技术检测容检测设备是什么?

1)检测容:交通量行驶速度行程时间 2)检测设备:微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

(4)公交优先解决途径

1)设施上给予优先——公交车专用车道、停车道2)法规上给予优先——允许左转等3)技术上优先——信号控制上优先

第七章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1)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吸引力失去原因):1、乘公交车不方便。2、乘公交车准时行得不到保证。3、公交车服务质量低。解决这些,目的是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

全、舒适、便捷的公交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

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区域影响公交车辆的因素有哪些?

1)公交客运需求总量(乘公交人数)2)乘客周转量规划服务区域各乘客被运送距离之总和。Σ人次*距离3)公交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过短,乘客换车多线路过长,客流不均匀,行车间隔不准确,公交车运载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并使乘客候车时间增长。4)车辆营运周转速度车辆在线路上来回周转一趟的平均速度。(5)发车间隔(服务水平A、B、C、D、E级)3~4分钟或5~10分钟

(3)车队规模确定方法?

①公交车辆生产率1)有效载客量标准车:7~10M的640型单节公交车,45个座位。其它车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车数。有效载客量 Mx=Me×Jr Me—客运车载客量Jr —平均满载系数,一般为0.5-0.62)车载周转速度Vz=2L/T公里/小时 3)一辆车一天生产率Mx=Me×Jr×Vz×h h: 为一辆车一天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2-16小时②线路长度与条数规划区公交线路的总长度L=δ?F?μ=路网密度×服务面积×线路③车辆总量预测1)理论配车量Wz= Mz/ Mx Mz· ·客运周转量Mx ·· ·每辆车的生产率2)实际配车辆因车辆要有一部分维修,保养修理,实际用车应多与理论配车量。 Wz= Wx/ r④发车间隔Ti= 2L(km)/ Vz×60分/小时

(4)车辆调度形式有哪些?

(1)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分为正班车、加班车、夜班车2)按车辆运行与停站方式分为:全程车(慢车)区间车快车(大站快车、直达快车)定班车(长达接送职工上下班,定时间、定路线、定班次、定站点)跨线车(平衡相邻线路客流,减少乘客转乘而组织的)

(5)智能化调度系统系统构成及其所应用技术?

1、公交调度中心信息服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协调调度系统和紧急情况处理系统。2)分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由车辆定位与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车辆定位系统负责完成本调度中心所辖车辆的定位与监控,与车辆间双向通信,向车辆发送调度指令,向电子站牌发送数据等功能。运用到的技术:1)车载移动站的组成:GPS接收机-单片计算机—Modem---电台车载语言双向通信2)电子站牌:采用滚动信息工作方式电台---Modem---单片计算机--站牌显示

(6)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1、车载中转换乘服务信息;技术上:电子地图

2、站点候车时间预测,来车当前位置信息,车拥挤度信息

3、车辆临时变更的调度信息等。

第八章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产生背景是什么?

1、人口与交通流量不断增长,资源紧。

2、人们对交通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相应

的提出更高的要求。3、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充分发展下,进行大围和高度的系统集成为技术上可行。

(2)ATMS研究方向是什么?ATMS系统架构是怎样的?

1、运用网络进行信息高度集成、综合使用

2、提供实时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服务。应当有以下8部分组

成: 1、交通管理控制中心2、交通流量检测系统3、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4、高速公路监控系统5、交通闭路电视监控6、交通信息服务7、紧急救援与事故管理8、道路空气质量与汽车排放废气污染检测

(3)ATMS的功能是什么?

1、信息提供向出行者随时随地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服务,随时帮助出行者制定与修改出行计划,减免延误

与时间浪费。2、交通控制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进行综合控制,优先考虑公众安全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先。3、交通事故处理及时救助、及时处理,预防二次事故,最大程度减少其不利影响。4、排放测试与污染防治公路隧道空气质量5、紧急事件管理交通突发事件(道路塌陷或滑坡),社会灾难。

6、电子收费ATMS目的减少延误(非防舞弊)

7、提高养护操作效率便于及时观察发现道路路况,行车环

境,以便及时进行养护。8、特种车辆通行管理保护路面的正常使用和道路其他使用者的安全。

(4)ATMS系统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信息采集系统1、交通路网监视和检测,提供道路交通数据。路面状况检测、气象监测器,交通流检测器、紧急、轴重检测、电子收费(采集车辆信息)2)信息传输系统综合业务交换,通信传输移动通信,图像压缩技术等3)信息处理系统(核心)1、交通流量分析与预测,模型建立、流量预测。2、城市交通控制的优化,区域交通控制等建设。3、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出入口匝道控制。4、公交车辆优先控制。5、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流量经济控制,提高车速。4)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1、固定配时信号协调控制系统2、配时参数适时选择系统3、自适应协调控制系统5)信息提供系统1、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缩短行程时间。2、事故检测与管理,紧急救援系统。3、环境的监测与控制

第九章先进的交通违章管理

(1)闯红灯监测系统的组成:

1)地感线圈检测在全景视频画面中,对闯红灯的车辆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抓拍。全景、特写共3图片:第1图片:显示对面红灯信号标志,车辆未通过停车线的全景图片;

第2图片:显示对面的红灯信号标志,车辆越过停车线过程的全景图片;

第3图片:显示车辆的车牌

2)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工作过程:在红灯信号条件下,采用“第一视频检测区”发现车辆后,远景摄像机预拍一;然后特写摄像机进入抓拍状态,“号牌识别技术”(即在视频图像中实时扫描,并发现机动车的牌照特征,同时对牌照进行识别)实时监测视频图像中出现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对具有“号牌”特征的图像进行抓拍并进行号牌识别,这就将特写照片抓拍下来,系统同时命令远景摄像机拍下第二过程图片;然后系统以三图片的方式存储或按照其它的标准格式进行存储。

(2)系统组成及设备配置

前端设备(摄像机、控制计算机、通讯模块)传输系统(光纤收发器、光缆、交换机)中心设备(系统服务器、数据录入工作站、彩色喷墨打印机、综合后台处理系统软件)

(3)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的方式有哪些?

第一,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将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此种方式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但投资较大;第二,采用GPRS、CDMA1X的无线通讯方式,将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此种方式较为灵活,不受线路影响,但通讯质量略差,投资较光纤方式少;第三种,采用无线网卡(802.11)的无线下载方式,通过笔记本将前端数据下载到笔记本中,再将笔记本中的数据拷贝到中心。这种方式最为省钱,而且今后也不会产生费用,但需要到路口(离前端箱几十米即可)下载数据。第四种,U盘手工定期下载。

(5)前端雷达超速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雷达超速前端设备包含:工控机箱(箱子和工控机一体)全景和特写摄像机及其镜头、防护罩夜间补光设备工作过程:系统检测设备对前端超速的车辆进行速度测量;抓拍;采集若干幅超速车辆图片进行车牌分析,分析后存储。

(6)治安卡口包括什么?用到那些技术?

抓拍每一经过车辆;分析车牌;与黑比较,告警;流量统计;录像功能;

主要技术:1、虚拟线圈监测2、车辆号牌识别查找车牌------矩形框;分割字符;字符对比

第九章特殊事件交通管理

(1)计划性特殊事件的管理:

1)计划性特殊事件:指人们事先具体规划的但对道路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会展、体育比赛、演唱会、道路维修等。2)突发性的特殊事件: 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是的道路原有的正常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例如交通事故、严重的交通拥挤。

(2)交通事件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交通特殊事件特点是:需求超常性、涉及广泛性,管理不慎,可能引起人身伤亡事故或长时间严重的交通阻塞。另一特点是非常发性。管理原则: 1、保证事件正常进行,无论文娱活动或道路维修。2、尽量降低事件对道路及其周边交通的负面影响。3、管理容:降低交通需求、交通优化组织;现场指挥;停车管理(静态交通)。

(3)道路申请与审批制是怎样的?

申请容包括: 1、事件类型, 2、参与事件的方式, 3、预计参与事件的人数、车辆数, 4、事件发生场所, 5、事件影响围, 6、事件发生区域类型, 7、事件发生的时间段(事件的开始与结束时间),8、对停车位与公共交通的需求

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的制定

1、预估参与人数、车数,停车位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可能发生的事件。

2、针对参与者制定交通组织方案、非参与者的交通组织方案。包括:人流组织、车流组织、进出路线、停车安排、信息发布、交通监控、紧急事件管理等。

(4)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怎样的?1)紧急事件管理系统的要素:事件检测、鉴别、反应、清除、现场管理以及向驾驶员提供信息。2)事件管理所需的三个系统: 1、检测与监视系统2、紧急救援(服务)系统

3、信息系统

⑸事件检测技术与事件确认技术包括那几个方面?

1自动检测技术1.1基于区间平均速度的拥挤检测(间接方法1)1.2基于区间断面占有率的拥挤检测(间接方法2)1.3 直接方法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方法2、非自动检测技术市民报告驾驶员手机、路边紧急、事件紧急呼叫热线。专职人员报告交警巡逻车报告、道路养护巡逻报告航空监视3事件确认技术事件管理人员观看闭路电视监视图像,派遣就近巡逻人员,现场处理人员等综合来自多个移动的求助信息与其他信息提供者保持联系。

(6)紧急救援服务系统现场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紧急事件指挥站,确定指挥者; 2)保障救援人员、事件受害者、其他人员安全; 3)事件管理手册或调度员手册的熟练履行; 4)固定响应车辆及驾驶员; 5)快速清除车辆; 6)紧急信号灯与交通设施的使用; 7)事故调查现场选择; 8)事件响应小组---交通工程师(替换道路方案、交通分流加其他现场管理活动)。

(7)驾驶员信息系统

1、定义:能使驾驶员做出有信息根据的旅行信息作用:让驾驶员作出决定,避开或远离出事现场;即使不能避开而延误,让驾驶员了解事件信息,减轻焦虑、容忍事件带来的延误。

2、用于信息发布的技术 a可变信息标志b 路侧广播 c短信服务 d(重要的事给出替换道路)

(8)事件管理系统的意义与评价标准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ITS智能运输系统: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特点属性:先进性、综合性、信息化、智能化。 意义和作用: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一种革命,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 智能运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建设涉及众多部门与领域,管理体制、信息沟通能力、考虑问题角度等均会对系统建设与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智能运输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紧密。正是因为系统庞大,其建设是逐步完成的,有时会不断建设与整体协调。 1以监控为主体的交通工程系统 --交通工程基本设施、传感器、电子设备、数据采集 2初级智能交通系统 --计算机、信息技术、地理信息处理 3模型化智能交通系统 --系统辨识、模式识别 4高级智能交通系统 --人工智能 VIC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日本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核心) SOCRA TES交通效率与安全蜂窝式通信系统(DRIVE项目的核心,欧洲) EURO SCOUT以红外信标为媒体的动态路线引导系统(车载装置由导航装置、红外线收发信号机、车辆位置测定装置及显示器、键盘等组成) 研究方法:面向过程。 开发过程:1确定用户服务内容2建立逻辑框架3建立物理框架4明确标准化内容。 服务领域:交通管理与规划、电子收费、出行者信息、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紧急事件和安全、运营管理、综合运输、自动公路。 意义: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是运输系统体系和规格的说明,他决定系统如何构成,确定功能模块以及允许模块间进行通信和协同的协议和接口。 组成:用户主体、服务主体、用户服务(是框架基础)、逻辑框架、物理框架、(ITS标准、ITS评价) 逻辑框架:对系统功能的一种分类,四个层次: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行了功能的重新整合;过程,基本上与子服务相同;子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描述系统功能和系统功能之间的数据流。 物理框架:是逻辑框架的具体实现,他是由一些系统和子系统连接构成的。系统和子系统基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得组成、功能。 答: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就是由一系列得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 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 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 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 交通电视监控(TNS); 交通信息服务(TIS); 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就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得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得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与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得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得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得有效利用率与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得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得拥挤程度与交通事故得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得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得组成与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与用户设备部分。空间部分就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得卫星,三颗为活动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得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得监控系统所构成,GPS得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得用户设备所组成; GPS得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得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得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与测站得三维坐标。 3、APTS得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 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5、快速公交系统(BRT0); 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 4、停车收费带来得效益主要有哪些? 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得问题; 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 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 ④提高停车得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 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与停车管理费用。一、问答题

智能公交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1

1系统功能设计 1.1GIS功能 GIS功能模块包括地图服务、地图管理、检索、车辆实时显示、车辆跟踪功能、轨迹绘制、距离计算功能。 GIS模块数据流序列图 1.1.1地图服务子功能 支持shpfile和BingMap两种地图格式,shpfile地图实现放大、缩小、移动、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矩形查询、点选取、全视图、鹰眼地图。BingMap实现放大、缩小、移动功能。如图3.3。

图3.3 1.1.2地图管理子功能 地图控制管理分为图层控制、注记设置、符号设置三方面功能,以便用户对于地图数据进行个性化配置. 3.1.2.1 图层控制 图层控制功能又可细化为三方面功能: (1)图层位置控制:包括图层上移、图层下移、图层置顶、图层置底。 (2)图层显示控制:图层图例、图层比例尺、图层显示、鹰眼显示。 (3)图层配置:加载图层、删除图层。

3.1.2.2 注记设置 注记设置功能,用户可设置注记显示、注记比例尺、注记字段、注记颜色和注记字体,并可预览注记样式。 3.1.2.3 符号设置 车辆显示设置,包括符号设置、名称属性设置两部分。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方向设定不同车辆符号。车辆名称可设置名称显示位置、显示字号、一般车辆、激活车辆等设置。

1.1.3检索子功能 实现车辆检索、线路检索、地名检索。 (1)车辆检索:关键字模糊匹配线路列表中所有车辆,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在线车辆,掉线车辆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2)线路检索:画出线路,并通过线路关键字模糊匹配该线路中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在线车辆,掉线车辆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3)地名检索:关键字模糊匹配所有地物,在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地物。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总结精编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 总结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 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第壹章 (1)ITS定义 ITS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和广泛运用。 (2)ITS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中的地位 1、当下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1.1安全问题1.2拥挤延误问题1.3环境问题1.4能源问题1.5土地问题。(3)、交通问题解决途径——ITS地位 2.1城市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评估; 2.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立法建设、行政法规完善; 2.3发展公共交通2.4技术应用(包括智能运输系统) (4)ISO标准中ITS服务领域: 1、出行者信息系统 2、交通管理和规划 3、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 4、商用车管理 5、公共交通管理 6、紧 急事件管理7、电子收费8、安全(公共出行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措施、交叉口安全的智能化) (5)中国的ITS研究领域: 1、交通管理和规划 2、电子收费 3、出行者信息系统 4、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 5、紧急事件和安全 6、运 营管理(公共交通)7、综合运输(商业营运)8、自动公路 第二章出行者信息系统 (1)ATIS(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概述 1、双向的、个性化的信息系统 2、通信技术、电子地图、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2)ATIS实现的基础设施 1、交通检测器的广泛分布(1次/3min) 2、交通管制中心的建设完备 3、信标等通信设施的建设(1处/2-4km) 4、车载设备的普及(导航GIS、车辆位置信息GPS、显示屏、键盘、微机系统) 5、信息服务中心(含黄页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目录 绪论 (2)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2) (一)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2) (二)国内外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 (4) (三)ITS所包含的内容 (4) (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平台 (6) 二.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7) (一)我国的发展概述 (7) (二)新形势下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潜力 (9) (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我国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四)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五)国内智能交通发展问题 (10) 三、中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15) (一)进一步加强智能交通发展的组织建设 (15) (二)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15) (三)加强市场培育,扶持国内企业做大做强 (15) (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统一标准并提高执行力度 (15) (五)尝试建立智能交通开发信贷基金 (16) (六)开展跨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的试点工作 (15) 结论 (17) 论文综述 (18) 中文摘要 (19) 英文摘要 (20) 参考文献 (21)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绪论: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 /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国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国家在制定本国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国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1.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TCS)、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实现安全、快速、便捷运输目的的一种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也就是说,智能交通系统能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驾驶员、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浅谈智能交通

基于智能交通网络信息支持的城市交通拥 挤控制模式与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但道路建设却跟不上汽车发展的速度,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还相对不足,政府部门的交通管理经验太少,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了交通供求的不平衡,使得交通拥挤现象不断出现,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状况日益恶化。仅仅依靠原始的交通警察人工执法已然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怎样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已成为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幸运的是,我国的科技也迅速发展,同时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严峻的交通问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得到缓解。在基于智能交通网络信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对交通进行管理。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警察系统,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等协助管理交通。 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警察系统帮助我们,即系统通过对在机动车路口闯红灯这种极易造成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监测和记录,做到交通路口交通管理的无人值守和不间断监测,确保车辆违法证据的充分可靠,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闯红灯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也是交通管理的重点。城市中交通路口多,交通流量大,对闯红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监测、取证,从而建立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非常必要。电子警察系统可以形成强大的威慑效果,从而促使广大驾驶员不敢随意违法,这样既保障了交通安全,减轻了交通警察的劳动强度,又解放了大量纠违警力。因此,建立有效的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是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们能够看出使用电子警察系统的确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工作效率高。电子警察是目前世界各国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交通违章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也是交通管理的重点之一。城市中交通路口众多,交通流量大,对诸如闯红灯交通违章行为进行监测、取证。【2】电子警察系统保障了交通安全,减轻了民警的劳动强度,又解放了大量的纠违警力,以便其用于处置突发事件。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塞,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我国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直把科技应用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致力于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由于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非线性系统,而且具有多种信息来源、多传感器的特点,用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把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交通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代表着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3】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将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车辆检测器、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中,通过融合处理多种传感器信息,对城市交通实施智能化监控。【4】 但是智能交通绝不仅限于大系统的应用,一些高新科技如车联网,自动车辆驾驶等同样在智能交通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车联网是指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1章某某简介 (6) 第2章项目概述 (8) 2.1项目背景 (8) 2.2项目智能化需求 (8) 2.3功能目标 (10) 2.4基于中国移动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1) 2.4.1TD-LTE的基本概念 (11) 2.4.24G(TD-LTE)的技术特征 (12) 2.4.3基于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3.1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4) 3.1.1B/S架构 (14) 3.1.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 (14) 3.1.3GPRS通讯技术 (14) 3.1.44G通讯技术 (15) 3.1.5J2EE (15) 3.1.6智能移动终端技术 (16) 3.1.7Android技术 (16) 3.1.8IOS技术 (16) 3.2系统设计原则 (16) 3.3设计遵循的细则 (17) 3.3.1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数据,是重中之重 (17) 3.3.2安全、可靠、稳定的原则,是系统设计的第一准则 (17) 3.3.3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关键准则 (17) 3.3.4针对公交业务特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18) 3.3.5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 3.3.6充分利用已有投资设计原则,是保护投资的有效补充 (18) 3.4系统整体功能规划图 (19) 3.5系统部署与网络拓扑图 (20) 3.6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20) 3.6.2基础技术设施层 (21) 3.6.3业务平台层 (22) 3.6.4业务应用层 (22) 3.6.5信息门户层 (22) 3.7应用系统设计 (22) 3.8系统接口设计 (23) 3.9系统性能设计 (23) 3.9.1应用程序设计 (23) 3.9.2查询优化 (24) 3.9.3服务器优化 (24) 3.10存储容量总体设计 (24)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G P S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受系统。 2.动态交通流有道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交通信息中心,通信系统,车载诱导单元。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自动乘客计数器,公交运营软件,交通信号优先策略。 4.按控制范围,交通控制方式分为:点控,线控,面控。 5.电子收费系统可分为: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子系统,音频子系统,视频子系统和电力支持子系统。 6.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 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运输系统也称智能交通系统。 7.[动态交分配,就是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带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 总费用。]它是在交通供给状况以及交通需求状况均为已知的条件下,分析其最优的交通流量分布模式,从而为交通流控制和管理、城市交通诱导管理提供依据。 8.动态系统最优(DSO)就是指在所研究的时段内,出行看各瞬间时通过所选择的出行路径,相互 配合,使得系统的总费用最小。 9.地里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 里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里数据的通用技术。 10.[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通过路费的全过程均由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要直接介入,只 需要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 11.交通事件是指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或交通需求不正常升高的非周期性发生的情况。 12.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共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 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共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3.简述出行信息的主要内容:(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服务内容) 1、出行前信息服务 2行驶中驾驶员信息服务 3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4个性化信息服务 5路 线诱导及导航服务 6合乘匹配与预定服务 14.列举目前常用的交通检测技术 目前实用的自动采集技术有:感应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磁性检测器、红外线检测器、微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道路管检测器、声学检测器。 15.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内容 1、交通管理与规划 2、电子收费 3出行者信息 4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 5紧急事件与安全 6运 营管理 7综合运输 8自动公路 15.简述协同学研究系统的主要内容

浅谈北京公交智能交通系统

浅谈北京公交智能交通系统 1 关于对ITS的认识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缩写为ITS)是解决当今交通问题的新思路。什么是ITS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认为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系统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即智能化阶段。广议上的智能交通系统应该包括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运行管理都实现智能化,而狭义的智能交通系统则主要指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与组织的智能化,其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现代交通系统。因此可以这样给ITS下一个定义: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在系统工程综合集成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公交智能交通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一个子系统,ITS对公交智能化的功能要求包括以下九点: ◆运用车载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运营车辆的监视 ◆运用有效策略使晚点车辆恢复正常运营 ◆运用当前的操作数据及其它数据来源编制运营管理计划 ◆要求应答系统为乘客提供个人出行服务 ◆提供安全协调监控与紧急救援服务系统的接口 ◆综合运用历史数据及其它因素规定司售人员的活动 ◆编制运营车辆的维修计划并为修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 ◆可实现车内收费或路边收费 ◆为乘客提供车辆运营信息及可达车辆信息 ◆满足上述九个功能来判断一个公交运营管理系统是否符合“智能化”的要求。 2 北京公交ITS框架设计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是国营大型专业客运交通企业,现拥有公共电汽车6500多辆,运营线路320多条,运营里程6200多公里,年客运总量34.5亿人次,占全市公共客运量的70-80%,占全市各种方式出行量的25%左右。随着公交优先战略的确定,公交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与这种要求相比,北京公交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为社会提供服务信息的水平低,乘客缺乏必要的乘车服务信息; 2)调度缺乏必要的信息与辅助处理手段,只能是以经验为主被动、滞后的实施调度; 3)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仍以手工为主。上述问题显然不利于公交对乘客的吸引,也是导致公交运营组织模式落后、调度方式原始陈旧、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针对目前北京公交调度指挥存在的情况不明、沟通不灵、应变能力差及相应落后的运营管理组织模式,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将着重实以下目标: ◆借助IC卡、车辆定位技术实现客运量、客运收入及运营生产过程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提高企业基础生产信息记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核算要求。 ◆借助车辆定位、无线通信及大屏幕技术实现对线路运营车辆、机动车辆、抢修车辆动态位置的掌握及与被监控车辆的直接通话,提高调度指挥系统对运营状况的适时监控与应变能力。 ◆借助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办公自动化。

《智能运输系统》复习提纲解析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复习提纲

第一章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智能 智能是指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事务的本质特征。是知识与智力的组合。具有高度智能的人,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具有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和学习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行为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2、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 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3、交通追求的目标 安全、高效、环保、经济 4、交通问题可能解决的方案 增加容量,减少需求,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交通信息量,提高车辆智能性。 5、ITS的内涵 先进性 用远程通讯、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来改造和武装交通系统,用先进的理论方法来改善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运营。 综合性 ITS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交通工程、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ITS是这些科学技术的交叉和综合,是这些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综合应用。 信息化 信息化是ITS的基础。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交通系统的状态信息,为交通系统的用户和管理者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只有具有了信息,才能实现智能化。 智能化 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很多子系统正是因为实现了智能化,才体现出与传统交通系统的差别。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智能运输系统的定义(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缩写ITS。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改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 7、中国发展ITS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及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交通结构不合理、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急需提高。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智能运输系统--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2007-01-29 交通运输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利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来提高道路的利用率、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IT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发展概况及关于我国ITS的发展设想与建议等。关键词:道路运输智能系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解决大城市周围地区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无限扩展的;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实现。这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车辆出行,如按车牌单、双号分别行驶,或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已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实施鼓励两人以上的车辆优先行驶的规定;再就是控制汽车保有量,以高额的税、费甚至控制上牌等来限制汽车数量的发展。这些方法短期可以奏效,但有失公平、合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人们试图寻找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基于自动寻迹的智能公交车系统(C题)

基于自动寻迹的智能公交车系统(C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用电池供电的智能公交车系统,包括一台能沿着黑色引导线自主行驶的公交车和两个电子公交站,公交车行驶线路如下图所示。公交道路宽为60cm,公交道路用光滑平整的白纸制作,黑色小车引导线和状态标识线(可用电工胶带)宽度为1.8±0.1cm,站台停靠标识线长为20cm。起点与终点之间公交车道总长约25m,公交站点B、C、D的位置在示意图位置附近任意放置。 公交车站台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电子公交站具有数据输入和显示功能,能在电子公交站上输入站台号以及本站与起始站间的距离。 (2)公交车从起始站点A出发,沿着黑色引导线,经站点前下车提示、停靠动作后,自动驶到终点站C,行驶过程中不允许驶出公交车道,要求在1分钟

内完成全程行驶; (3)公交车行驶到离站点100cm±10cm处时(以公交站台标识线为基准),应提前发出下车提示声5s; (4)公交车驶入站台停靠时,其车身中心标识线与站台停靠标识线间误差应不超过10cm,站台停靠时间为5s; 2.发挥部分 (1)把5s下车提示声改为下车语音提示(如:“B站到了,旅客请下车”,播报的站名必须是B站或C站); (2)撤消C站(将站台移动到D点),要求公交车能在2分钟内从起始点A 出发自动驶到D点(需要经过环行车道,不允许直接在十字路口右转弯),经过B站点时仍应有下车语音提示及停靠动作(公交车下车语音提示的距离及站台停靠的位置要求仍同基本部分的相关要求); (3)通过无线传输,公交站台上能实时显示驶向本站公交车的当前车速(单位米/秒)、到站时间(单位秒)及两者的距离(单位米),误差要求不超过5%; (4)其它。 三、说明 1.站台可设置在公交线路上的任意位置; 2.公交车可用各类小车改装,其尺寸不限,但公交车必须标出中心标识线。四、评分标准 蔽障+巡线+CCD识别物体

先进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浅谈先进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摘要:本文就详细阐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原理、分类、技术和应用案例,力求使人们能对atis这一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技术有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原理;技术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principle,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ases, makes every effort to make the people able to atis the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has more understanding.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incip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科技进步的前沿之一,虽然与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70年代,但是从真正提出its 至今不过10年的时间。这10年中,车载导航、电子不停车收费在欧美已经大量地应用;应用its可以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可以说,its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借助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课程作业.docx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课程作业 智能公路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现状及趋势 三、主要需求 四、主要理论和技术 五、案例分析 六、国内优势和国外最新发展 七、主要结论 八、参考文献

一.基本概念 交通堵塞现象已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一大问题,智能公路体系则能解决公路交通堵塞。所谓智能公路体系, 就是一种运用高技术来避免车辆堵塞的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 其灵魂和核心是各种信息设备和传输技术,这套管理系统通常由监测器、数据搜集器、中心电脑、电子显示牌和闪光灯等构成。由环状通电线圈构成的监测器设置在公路两旁或上方,每当汽车驶过, 它就会把车流信息通知路旁的数据搜集器,进而传送到中心电脑。中心电脑会根据车流大小和拥挤程度, 迅速计算出最佳控制模式, 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间, 使道路交叉点的各种车辆将停车时间减至最少。同时, 路旁的电子显示牌会向驾车人显示交通堵塞的程度、范围以及如何另辟蹊径。如有必要, 也可以启动路旁的闪光灯——这是提醒驾车人利用车上的无线收音机收听当地的公路情况广播, 以便因地制宜, 采取灵活措施。这种公路体系一旦实现至少可以把城市中的交通阻塞减少一半, 交通事故可望减少80 % 左右。 这类系统目前在一些国家已经使用。同时, 一种更先进的系统正在加紧研制和试验之中。新系统将给所有汽车配备速度、方位自动控制仪和信息接收机; 发展雷达、诱导刹车和防冲撞等一系列配套技术。例如一种电子装置可以通过卫星向汽车发射高频无线电信号, 通报前方道路有无堵塞、该车所处方位以及周围的地理交通图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清楚地显示在驾驶座前的荧光屏上。如果驾车人把要去的地点和行车路线事先输人车载电脑, 该系统就会自动为汽车导向。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整合,讨论了系统建设战略目标对系统整体性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组织布局概念,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关键技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ITS 认识应用形式信息过程雷达采集 1对ITS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的含盖范围具有不同的理解,确定为广义的概念——具有“数字化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系统整合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功能特点的认识、系统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由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之上。 ITS通过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交通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政府宏观层面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使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通过先进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紧急状态应急管制系统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过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出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通过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交通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 ●通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向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转变。分析国外ITS系统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将系统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方法引导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 行业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共享信息环境目标——依靠法治保障,依托适用技术,建立跨越行政体制制约的良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环境;促进管理革命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种管理职能要素灵活有效协调的柔性体系;增强系统综合性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为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产业化目标将指导相关的产业政策方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法形成具有内在强烈创新机制,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据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管理和分散选择行为的开放式系统,以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组织、知识提炼等任务的“系统神经网络”为核心,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样一种系统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各分系统具有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分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所产生的总体效率提高。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逐渐发展,综合国力不断的强盛,当科技走向智能化发展的时候,城市智能化已经成为下一个城镇化发展目标。在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方面进行运用,提高城市道路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科学交通管理,促进整个城市的智能管理网络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目标。本文是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 标签: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智能城市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通过智能科技化管理手段,改进城市道路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对红绿灯的控制,更精确的控制整个城市的车辆运行。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增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力度,显著提高原有交通系统的使用性能,也促进城市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解析 随着科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许多的行业设备、行业技术的全新发展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发展,而智能系统管理,是当前各个行业的未来发展生产形式模板。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将智能管理系统融入到城市交通管理,加强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中主要运用在城市电子交通地图、城市车流量速度精确控制,甚至是交通事故处理、违章事故处理、交通行政管理等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通过电子感应技术、监控摄像头等形成城市闭路电视监控,以及电子感应技术形成的电子地图,将这两项结合加上智能系统,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1] 。 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使用的先进技术 1、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以及哲学等多种专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人工智能技术是使用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机械设备两项技术,模仿人类大脑的智能性,实现机械程序的自动化管理或半自动画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尤其是城市还在不断扩大的今天,城市交通道路、城市车辆、城市居民、城市环境共同组成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强了城市的随机性、模糊性和非线性,如果仅仅是依靠人手动控制,会因为跟不上城市的交通变化而产生管理延误,甚至是管理失误,引发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情况发生。而人工智能技术不但拥有人脑一般智能的控制,还拥有机械一般的精准控制,是未来智能智慧型城市管理系统的不二管理者。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1.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ITS研究的领域: 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2)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4)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 5)自动公路系统 6)电子收费系统 3.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 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舍弃车辆是不可能的。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4.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主要作用: 充分利用交通系统资源“削峰填谷” 提高交通的便捷性 提高交通系统的整效性 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降低污染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智能交通的优势:方便、安全、舒适、快捷 5.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应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效益提高目标: 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减少交通拥挤,保持交通顺畅 提高运输网络通行能力 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节约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6.ITS对交通系统的正效应: 为交通出行者提供便利 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带来了社会效应 7.ITS负效应: 1)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产生了三种不良的效应现象: 信息过剩现象过激反应现象集聚现象 2)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 3)对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 8.智能运输系统集成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 1.挽救生命 2.时间和金钱的节省 3.能耗的降得以及改善环境 9.日本式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10.信息发布形式:1.广播 2.VMS 3.互联网 4.车载GPS 5.手机

智能公交系统完整版

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智能公交系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于金峰 日期2015、03、01 目录 1、引言-------------------------------------------------------------------------------------------3 1、1编写目的------------------------------------------------------------------------------3 1、2背景-------------------------------------------------------------------------------------3 1、3 参考资料----------------------------------------------------------------------------- -3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3 2、1要求-------------------------------------------------------------------------------------3 2、2目标-------------------------------------------------------------------------------------3 2、3条件、假定与限制-------------------------------------------------------------------3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3 2、5评价尺度-------------------------------------------------------------------------------4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4 3、1处理流程与数据流程------------------------------------------------------------------5 3、2工作负荷---------------------------------------------------------------------------------8 3、3费用开支--------------------------------------------------------------------------------8 3、4人员--------------------------------------------------------------------------------------9 3、5 设备-------------------------------------------------------------------------------------9 3、6 局限性----------------------------------------------------------------------------------9 4、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10 4、2 处理流程与数据流程-----------------------------------------------------------------10 4、3改进之处---------------------------------------------------------------------------------15 4、4影响---------------------------------------------------------------------------------------16 4、5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能性--------------------------------------------------------------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