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总结精编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总结精编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总结精编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

总结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

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第壹章

(1)ITS定义

ITS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和广泛运用。

(2)ITS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中的地位

1、当下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1.1安全问题1.2拥挤延误问题1.3环境问题1.4能源问题1.5土地问题。(3)、交通问题解决途径——ITS地位

2.1城市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评估;

2.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立法建设、行政法规完善;

2.3发展公共交通2.4技术应用(包括智能运输系统)

(4)ISO标准中ITS服务领域:

1、出行者信息系统

2、交通管理和规划

3、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

4、商用车管理

5、公共交通管理

6、紧

急事件管理7、电子收费8、安全(公共出行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措施、交叉口安全的智能化)

(5)中国的ITS研究领域:

1、交通管理和规划

2、电子收费

3、出行者信息系统

4、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

5、紧急事件和安全

6、运

营管理(公共交通)7、综合运输(商业营运)8、自动公路

第二章出行者信息系统

(1)ATIS(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概述

1、双向的、个性化的信息系统

2、通信技术、电子地图、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2)ATIS实现的基础设施

1、交通检测器的广泛分布(1次/3min)

2、交通管制中心的建设完备

3、信标等通信设施的建设(1处/2-4km)

4、车载设备的普及(导航GIS、车辆位置信息GPS、显示屏、键盘、微机系统)

5、信息服务中心(含黄页

信息)

(3)出行者信息使用方式分类

1、出行前信息查询(互联网、短信)

2、途中驾驶员服务(路边电子牌-路线诱导)

3、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

务(路边、公交车站、公交车辆)4、换乘地点、加油站等(合乘)5、车载终端信息。

(4)、ATIS实现途径

1、信息服务中心运营的形式

公安系统广播方式发布交通信息;

个性化服务如何提供?

政府、公用事业单位、非盈利机构、商业机构。

2、服务基本要求:*为整个区域提供服务;*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和其他交管系统、公路管理系统、紧急

救援系统信息紧密结合;*出行人员易于使用和连通;*车辆用户能接收到的服务费用。

第三章定位和通信系统

(1)定位系统在ITS中的根本意义

是ITS的基本的、关键技术,没有它就谈不上ITS。

(2)世界上用于定位的卫星主要有三:

(1)GPS(NavigationSatelliteTimingRangi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导航卫星测时测距/全球定位

系统)(2)GLONASS(全球海军导航卫星系统,前苏联,18/3)(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GPS介绍:1、GPS组成三大部分:1)卫星系统(24+3)1994年建成2)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3个

注入站5个监测站3)用户接收系统2卫星运行轨道:*距地面20-183km,每日绕地球俩周。*24颗卫星分在6个轨道上,间距60度,和赤道夹角55度。3用于定位的无线电波:每颗卫星发射俩种频率无线电波用于定位L1=1575.42MHZL2=1227.60MHZ

4、GPS特点:*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功能多、精度高(GPS15/100米)*实时定位*操作简便

(4)GPS在我国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且应用于各个领域。

1、大地测量利用GPS展开国际联测,建成全国A、B、C三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亚米级),

测定大地水准面。

2、工程测量利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管道工程、海峡地铁贯

通工程,大坝、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测绘地图、施工放样。

3、航空摄影测量航测外业相片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GPS航测。

4、科学研究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能够精确提供有关板块运动的四维信息,能够用于研究全球和区域性板块

运动及板块内动。

(5)GPS卫星定位原理

1)静态定位接收机安置在固定不动的待定点上观测数分钟或更长的时间,以确定该点的三维坐标。也称绝对定位,若将2台或更多台接收机置于不同点上,通过壹段时间观察确定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相对定位。

2)动态定位至少有壹台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确定各观测时刻运动中的接收机的绝对或相对位置关系。GPS绝对定位的基本原理

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观测量为基准,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用户接收机所对应的位置。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用户GPS接收机在某壹时刻同时接收至3颗之上GPS卫星的信号,测算出它至3颗之上卫星距离,且解算出该时刻GPS 卫星的空间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点P的位置。

差分GPS定位原理

差分的目的是消除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利用求差后的观测值解算出2个测站之间的基准向量。其原理是将壹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距离改正数、坐标或相位改正数,且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壹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且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局部区域GPS差分技术(LADGPS)

广域差分GPS系统(WADGPS)

(6)GPS接收机基本工作原理

GPS接收机分类

按用途:导航型测地型授时型接收机

按载波频率:单频接收机双频型接收机

仍能够按对接收到的不同卫星信号分离的天线通道划分。多通道、序贯通道、多路多用通道接收机。(7)GPS/DR组合定位系统

车辆航位推算系统(DR)

动态导航中GPS信号会被高楼、隧道等建筑物遮挡,为了实现连续不间断定位,能够将车辆航位推算系统(DR)和之相结合来使用。

(DR)是壹种自主式的车辆导航系统,它利用陀螺及里程仪的传感信息来记录和推算当前的导航位置。它的特点是短时精度高,但导航误差会随时间积累。

(8)GSM定位系统

定位原理:是根据同壹移动站所发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延差异,通过坐标变换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第四章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1)GIS定义

GIS是存储、分析、显示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视GIS为壹个工具箱)。或是壹种特殊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库包含着分布于空间点的,能够点、线和面表达的现象活动或时间的观察数据。为特定的查询和分析提供数据。(2)GIS具有以下4个特征:1)GIS具备地理数据处理的能力,包括:①地理位置以及现象之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相互关系。②专题属性,例如:人口,机动车拥有量。③时间,即数据采集和记录的时间。2)GIS是在统壹的地表定位坐标系统下,以特定的数据模型输入、组织、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且允

许用户根据空间位置访问数据,或根据专题属性访问数据,它以地图形式表示地理数据。3)拥有壹套特殊的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可用于地理数据的转换,地理数据分类组合,地图的测量、比较和分析、空间插值。4)GIS具有很强的地理数据的输出功能,能够地图、统计图表、多媒体等形式。GIS的组成:由图库、数据库、和管理分析工具组成。工作原理:它能够根据公路管理所涉及的大量空间数据,建立大地测量系统和各类地理位置信息和公路定位参照系统之间得对应关系。GIS融和了图形和数据的管理,确立了适宜的空间数据模型,且通过其分析和管理工具,在个属性信息间建立起多层拓扑关系。(3)地理数据的特性

1)概括性有选择地表示主要地理实体及其重要特征,简化、夸大、合且、移位。2、拓扑特性数据和属性数据拓扑特性数据属定位数据,反映空间几何特征分为:邻接包含连接(反映线状地理实体之间相连的关系)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非空间几何特征的属性

(5)地理数据库1、地理数据库存储俩种类型的数据:定位数据和属性数据。2、常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数据属性的组织和管理,但不能有效地用于存储、查询检索和管理定位数据。3、GIS软件负责将这俩种不同方式存储和管理的数据联系起来用于多种目的的分析和显示。

1、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三种表示方法:栅格表示法矢量表示法面向对象法

(6)GIS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应用:能调用各类电子地图,包括数字化地图、扫描地图地图能缩放、移动,能按壹定的比例显示。能够对目标进行查询能实时显示车辆位置。需要时,仍可显示行车的方向和速度。能进行最优路径的计算和选择。

(4)GIS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应用

1)能调用各类电子地图,包括数字化地图、扫描地图2)地图能缩放、移动,能按壹定的比例显示。3)能够对目标进行查询4)能实时显示车辆位置。需要时,仍可显示行车的方向和速度。5)能进行最优路径的计算和选择。

第五章交通通信系统

(1)动态交通流诱导交通通信系统—蜂窝无线电话数据通信GSM/TDMA的应用原理

应用蜂窝无线电话的公网设施是交通控制中心和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双向通信。系统利用下行链路,通过广播方式,向行驶在地面各种地面站网络内装有相应接收装置的车辆,提供道路交通状况的详细数字信息。这些信息可和存储在车载导航计算机中的数据连接且用于驾驶员最佳路线的计算。车载台利用上行链路经过基地台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行程时间、紧急状态等信息

(2)GSM主要性能包括哪些?GSM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工作频率GSM1800系统上行链路f:1710-1785MHz下行链路f:1805-1880MHz双工间隔95MHz,工作带宽75MHz,载频间隔为200KHz。结构:基站子系统(BSS)由多个基站收发信台和基站控制器组成。操作支持子系统(OSS)网络子系统(NSS)

(3)GSM的信道类型:业务信道控制信道

(4)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短程:几十米之内2)专用:全部信号的编制、发射、接收、处理、存储和转送均由双方的微处理器按专用软件控制,且操作硬件执行。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副载波上,再以此搭载有信号的副载波调制到频率、幅值固定的厘米波上,由天馈线在路面通信站和运动车辆之间来回传播。3)信标发送:位置信息、地图坐标;当前路况信息、交通信息等。车辆发送:行程时间、速度等信息

第六章交通流诱导系统

(1)交通流诱导能够分为哪几类?

1)静态诱导:当下的GPS静态路径诱导统。2)动态诱导:在静态诱导的基础上,将实时的交通状况反映到诱导系统中,在最优路径计算时使用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出行费用而非静态出行费用。

(2)动态诱导系统组成是什么?

A.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从各种信息源获得实时交通信息且处理成用户需要的数据形式。

B.通信系统负责完成车辆和信息服务中心的数据交换,信息服务中心向用户不断发送实时交通状况数据,包括行程时

间、交通事件等。C.车载诱导单元接收存储和处理交通信息,按用户指令根据动态诱导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最优路径计算和显示。

(3)交通流诱导系统信息采集技术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是什么?

1)检测内容:交通量行驶速度行程时间2)检测设备:微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

(4)公交优先解决途径

1)设施上给予优先——公交车专用车道、停车道2)法规上给予优先——允许左转等3)技术上优先——信号控制上优先

第七章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1)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吸引力失去原因):1、乘公交车不方便。2、乘公交车准时行得不到保证。3、公交车服务质量低。解决这些,目的是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

舒适、便捷的公交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区域内影响公交车辆的因素有哪些?

1)公交客运需求总量(乘公交人数)2)乘客周转量规划服务区域内各乘客被运送距离之总和。Σ人次*距离3)公交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过短,乘客换车多线路过长,客流不均匀,行车间隔不准确,公交车运载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且使乘客候车时间增长。4)车辆营运周转速度车辆在线路上来回周转壹趟的平均速度。(5)发车间隔(服务水平A、B、C、D、E级)3~4分钟或5~10分钟

(3)车队规模确定方法?

①公交车辆生产率1)有效载客量标准车:7~10M的640型单节公交车,45个座位。其它车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车数。有效载客量Mx=Me×JrMe—客运车载客量Jr—平均满载系数,壹般为0.5-0.62)车载周转速度Vz=2L/T公里/小时3)壹辆车壹天生产率Mx=Me×Jr×Vz×hh:为壹辆车壹天的工作时间,壹般为12-16小时②线路长度和条数规划区公交线路的总长度L=δ?F?μ=路网密度×服务面积

×线路③车辆总量预测1)理论配车量Wz=Mz/Mx Mz··客运周转量Mx···每辆车的生产率2)实际配车辆因车辆要有壹部分维修,保养修理,实际用车应多和理论配车量。Wz=Wx/r④发车间隔Ti=2L(km)/Vz ×60分/小时

(4)车辆调度形式有哪些?

(1)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和类型,分为正班车、加班车、夜班车2)按车辆运行和停站方式分为:全程车(慢车)区间车快车(大站快车、直达快车)定班车(长达接送职工上下班,定时间、定路线、定班次、定站点)跨线车(平衡相邻线路客流,减少乘客转乘而组织的)

(5)智能化调度系统系统构成及其所应用技术?

1、公交调度中心信息服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协调调度系统和紧急情况处理系统。2)分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由车辆定位和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俩部分组成。车辆定位系统负责完成本调度中心所辖车辆的定位和监控,和车辆间双向通信,向车辆发送调度指令,向电子站牌发送数据等功能。运用到的技术:1)车载移动站的组成:GPS接收机-单片计算机—Modem---电台车载电话语言双向通信2)电子站牌:采用滚动信息工作方式电台---Modem---单片计算机--站牌显示

(6)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1、车载中转换乘服务信息;技术上:电子地图

2、站点候车时间预测,来车当前位置信息,车内拥挤度信息

3、车辆临时变更的调度信息等。

第八章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产生背景是什么?

1、人口和交通流量不断增长,资源紧张。

2、人们对交通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相应

的提出更高的要求。3、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充分发展下,进行大范围和高度的系统集成为技术上可行。

(2)ATMS研究方向是什么?ATMS系统架构是怎样的?

1、运用网络进行信息高度集成、综合使用

2、提供实时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服务。应当有以下8部分组成:1、交通管理控制中心2、交通流量检测系统

3、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高速公路监控系统

5、交通闭路电视监控

6、交通信息服务

7、紧急救援和事故管理

8、道路空气质量和汽车排放废气污染检测(3)ATMS的功能是什么?

1、信息提供向出行者随时随地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服务,随时帮助出行者制定和修改出行计划,减免延误和时间浪费。

2、交通控制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进行综合控制,优先考虑公众安全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先。

3、交通事故处理及时救助、及时处理,预防二次事故,最大程度减少其不利影响。

4、排放测试和污染防治公路隧道空气质量

5、紧急事件管理交通突发事件(道路塌陷或滑坡),社会灾难。

6、电子收费ATMS目的减少延误(非防舞弊)

7、提高养护操作效率便于及时观察发现道路路况,行车环境,以便及时进行养护。

8、特种车辆通行管理保护路面的正常使用和道路其他使用者的安全。

(4)ATMS系统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信息采集系统1、交通路网监视和检测,提供道路交通数据。路面状况检测、气象监测器,交通流检测器、紧急电话、轴重检测、电子收费(采集车辆信息)2)信息传输系统综合业务交换,通信传输移动通信,图像压缩技术等3)信息处理系统(核心)1、交通流量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流量预测。2、城市交通控制的优化,区域交通控制等建设。3、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出入口匝道控制。4、公交车辆优先控制。5、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流量经济控制,提高车速。4)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1、固定配时信号协调控制系统2、配时参数适时选择系统3、自适应协调控制系统5)信息提供系统1、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缩短行程时间。2、事故检测和管理,紧急救援系统。3、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第九章先进的交通违章管理

(1)闯红灯监测系统的组成:

1)地感线圈检测在全景视频画面中,对闯红灯的违法车辆的违法全过程进行实时抓拍。全景、特写共3张图片:第1张图片:显示对面红灯信号标志,车辆未通过停车线的全景图片;

第2张图片:显示对面的红灯信号标志,车辆越过停车线违法过程的全景图片;

第3张图片:显示违法车辆的车牌号码

2)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工作过程:在红灯信号条件下,采用“第壹视频检测区”发现车辆后,远景摄像机预拍壹张;然后特写摄像机进入抓拍状态,“号牌识别技术”(即在视频图像中实时扫描,且发现机动车的牌照特征,同时对牌照进行识别)实时监测视频图像中出现的变化,在壹定的时间内,对具有“号牌”特征的图像进行抓拍且进行号牌识别,这就将特写照片抓拍下来,系统同时命令远景摄像机拍下第二张违法过程图片;然后系统以三张图片的方式存储或按照其它的标准格式进行存储。

(2)系统组成及设备配置

前端设备(摄像机、控制计算机、通讯模块)传输系统(光纤收发器、光缆、交换机)中心设备(系统服务器、数据录入工作站、彩色喷墨打印机、综合违法后台处理系统软件)

(3)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的方式有哪些?

第壹,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将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此种方式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但投资较大;第二,采用GPRS、CDMA1X的无线通讯方式,将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此种方式较为灵活,不受线路影响,但通讯质量略差,投资较光纤方式少;第三种,采用无线网卡(802.11)的无线下载方式,通过笔记本将前端数据下载到笔记本中,再将笔记本中的数据拷贝到中心。这种方式最为省钱,而且今后也不会产生费用,但需要到路口(离前端箱几十米即可)下载数据。第四种,U盘手工定期下载。

(5)前端雷达超速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雷达超速前端设备包含:工控机箱(箱子和工控机壹体)全景和特写摄像机及其镜头、防护罩夜间补光设备工作过程:系统检测设备对前端超速的车辆进行速度测量;抓拍;采集若干幅超速车辆图片进行车牌号码分析,分析后存储。

(6)治安卡口包括什么?用到那些技术?

抓拍每壹经过车辆;分析车牌;和黑名单比较,告警;流量统计;录像功能;

主要技术:1、虚拟线圈监测2、车辆号牌识别查找车牌------矩形框;分割字符;字符对比

第九章特殊事件交通管理

(1)计划性特殊事件的管理:

1)计划性特殊事件:指人们事先具体规划的但对道路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会展、体育比赛、演唱会、道路维修等。2)突发性的特殊事件: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是的道路原有的正常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例如交通事故、严重的交通拥挤。

(2)交通事件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交通特殊事件特点是:需求超常性、涉及广泛性,管理不慎,可能引起人身伤亡事故或长时间严重的交通阻塞。另壹特点是非常发性。管理原则:1、保证事件正常进行,无论文娱活动或道路维修。2、尽量降低事件对道路及其周边交通的负面影响。3、管理内容:降低交通需求、交通优化组织;现场指挥;停车管理(静态交通)。

(3)道路申请和审批制是怎样的?

申请内容包括:1、事件类型,2、参和事件的方式,3、预计参和事件的人数、车辆数,4、事件发生场所,5、事件影响范围,6、事件发生区域类型,7、事件发生的时间段(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8、对停车位和公共交通的需求

交通管理和控制方案的制定

1、预估参和人数、车数,停车位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可能发生的事件。

2、针对参和者制定交通组织方案、非参和者的交通组织方案。包括:人流组织、车流组织、进出路线、停车安排、信息发布、交通监控、紧急事件管理等。

(4)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怎样的?1)紧急事件管理系统的要素:事件检测、鉴别、反应、清除、现场管理以及向驾驶员提供信息。2)事件管理所需的三个系统:1、检测和监视系统2、紧急救援(服务)系统3、

信息系统

⑸事件检测技术和事件确认技术包括那几个方面?

1自动检测技术1.1基于区间平均速度的拥挤检测(间接方法1)1.2基于区间断面占有率的拥挤检测(间接方法2)1.3直接方法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方法2、非自动检测技术市民报告驾驶员手机、路边紧急电话、事件紧急呼叫热线。专职人员报告交警巡逻车报告、道路养护巡逻报告航空监视3事件确认技术事件管理人员观见闭路电视监视图像,派遣就近巡逻人员,现场处理人员等综合来自多个移动电话的求助信息和其他信息提供者保持联系。

(6)紧急救援服务系统现场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1)建立壹个紧急事件指挥站,确定指挥者;2)保障救援人员、事件受害者、其他人员安全;3)事件管理手册或调度员手册的熟练履行;4)固定响应车辆及驾驶员;5)快速清除车辆;6)紧急信号灯和交通设施的使用;7)事故调查现场选择;8)事件响应小组---交通工程师(替换道路方案、交通分流加其他现场管理活动)。

(7)驾驶员信息系统

1、定义:能使驾驶员做出有信息根据的旅行信息作用:让驾驶员作出决定,避开或远离出事现场;即使不能避开而延误,让驾驶员了解事件信息,减轻焦虑、容忍事件带来的延误。

2、用于信息发布的技术a可变信息标志b路侧广播c电话短信服务d(重要的事给出替换道路)

(8)事件管理系统的意义和评价标准

1)评价标准响应率、误报率、响应时间2)、意义经济效益:减少二次事故或壹次事故,节能、环保。社会效益: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满。

第十章电子收费系统

(1)ETC简介

电子收费是通过设置在收费站的天线和通行车辆的车载装置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自动接收、发送有关支

付通行费信息的系统。1)车辆缴费过程不需停车,在正常行进中进行。减少延误,提高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避免停车怠速污染环境。2)收费的全部过程不需要人工直接参和。

(2)ETC系统设计1、系统类型a、自由流电子收费系统:车速不受限制b、收费站电子收费:车速低于40km/h,通常标识30km/hc、MTC/ETC混合车道(且非简单混合)收费车道前增加壹块LED显示板,指示当前车道是作为ETC仍是MTC使用?

(3)ETC系统关键技术

1、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1)短程:几十米之内2)专用:全部信号的编制、发射、接收、处理、存储和转送均由双方的微处理器按专用软件控制,且操作硬件执行。3)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副载波上,再以此搭载有信号的副载波调制到频率、幅值固定的厘米波上,由天馈线在路面通信站和运动车辆之间来回传播。车辆至地面站信号成为“上行”,地面站至车辆信号称为“下行”

2、电子标签(作为账号卡使用)单片式:只读型、读写型俩片式:带IC接口的读写型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对IC卡进行读写。双界面IC卡。(4)ETC的主要技术

1、自动车辆识别技术(应用DSRC)车载单元;路侧阅读单元;数据处理单元;

2、自动车型分类系统

车辆分离器;车高度检测;轴距和轴数检测;传感器选择:红外、激光、踏板式3、逃费抓拍系统参照超速抓拍

第十壹章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1)定义,暂定义为:“不需要人驾驶的汽车或无人驾驶的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的特点:1)安全在事故苗头的早期探测和预防,排除驾驶员人为错误。从根本上解决事故、拥塞、环境污染。2)效率减少车头间距,提高车速。增加道路容量消除拥堵、节能、环保。(2)自动驾驶实现途径,为引导车辆进行横向控制,采用:路面:引导电缆铺设于道路磁钉埋设路面(霍尔元件),车保险杠下装有磁性传感器。或车辆采用:机械视觉系统(计算机+摄像机)

纵向控制,采用:雷达:测距、测速激光:扫描获得精确数据,除测量速度、距离外,测障碍物形状。

车辆之间通信:每辆车均为壹移动通信平台。DGPS等

(3)自动安全系统的三阶段:1、自适应巡航2、更为主动的安全系统,无法避免紧急刹车。3、全避碰撞系统,能根据遭遇的障碍物调整以避免发生任何碰撞。

(4)行驶控制系统结构

分层:(1)车道状态数据层车载传感器、道路传感器,采集车道的方位偏差。(2)车辆行驶环境信息层电子地图信息,车流信息,天气,停车场,公路状态。(3)辅助驾驶接口层控制层反馈信息,驾驶员控制请求信息,车辆控制方式信息。通过人机界面处理后提出车辆控制方式,且将信息传输至车辆控制层,交由其去处理。(4)车辆控制层结合车辆自检信息,前后车距、车速、位置信息,车辆转向、制动、油门信息等,结合上述三层收到的信息,生成车辆控制信息且交由执行器操作。

(5)自动驾驶中研究方向包括哪些方面?

1)驾驶员行为分析(2)环境感知(3)极端状态下的自主驾驶(如驾驶员反应极限,车辆失控等情况下的自主驾驶)(4)规范环境下的自主导航(5)车辆运动控制系统(6)主动驾驶系统(避障)(7)交通监控、车辆导航及协作(交通流动态诱导)8)车辆间的交互通信、(9)军事应用(10)系统结构(11)先进的安全车辆(更安全、更高智能的车辆系统)

车辆间通信:移动通信平台,3G电子地图,以利于识别标志、标识物

5、控制理论的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包括: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神经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

第十二章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1)项目评价含义:评价是用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目的达到的程度。

项目评价对项目本身的实施又能够产生壹个有益的反馈,就是项目评价的结果能够对项目适时地提出壹些建议和修改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目标。壹个好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定量的尽量给和量化,以期给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依据。

(2)评价的角度和方法及ITS实施要达到的目的和意义

效益分之为从社会效益、个人效益、企业效益三个方面去评价。社会效益: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安全性,改善坏境,减少能源消耗。企业效益:物流的合理化。

TS项目分开壹壹实施的,能够从每壹个项目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评价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费用效果比较法、数理模型法。包括三者的结合应用。ITS评价目的:是对项目实施的经济合理化,技术合理化,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和风险做出评价。ITS实施要达到的目的: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延误、提高道路容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单位出行造成的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对单位出行的环保成本代价)、舒适度。

ITS评价的意义1)理解ITS产生的影响2)对ITS带来的效益进行量化3)帮助对将来的投资做出决策4)对已有的系统优化其运作和设计

(3)经济评价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研究ITS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判断ITS项目的合理性。财务评价是从ITS项目的财务角度,分析测算ITS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对ITS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经济评价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壹致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5)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评价的概念和原则是什么?

是从技术角度,试图通过对项目各技术指标的分析和计算,从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层面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发展性以及实用性和可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前提条件:ITS系统和子系统基本框架的建立;系统和技术的存在性。原则:①科学性ITS应建立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之上。科学性是系统技术评价的首要原则。②实用性直接或间接地解决(或缓解)交通问题的实用性是ITS基本的要求。③可测性统的评价将通过若干具体的指标体现,指标必须可测量得出值。④独立性避免评价指标的相互关联和重叠。⑤可比性指标对不同方案反映出差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⑥整合性此原则反映了系统及其子系统和技术间的匹配和协同程度,相关指标应能反映这壹原则。⑦扩展性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原则对于确保系统的可发展

性具有重要意义。⑧完备性反映系统技术性能的全面性。

(6)ITS的评价对象有哪些?

1)通用技术平台2)通信信息3)车辆4)运输管理5)管理和规划6)电子收费7)紧急事件和安全8)综合运输(枢纽)9)智能公路

(7)ITS技术评价体系是什么?

1)基于体系结构各部分特征的系统性能评价,即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2)基于ITS各部分系统设计的运行性能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

第十三章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

(1)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是指为了在壹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对活动或其他结果所规定的共同的、可重复使用的规则、准则或特定文件的总称。1)标准要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要经过充分协商且得到公认机构的批准。2)标准化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全过程。

(2)标准化的意义和类型

意义: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组织产业化的生产的前提,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是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桥梁。类型:强制性标准;事实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3)ITS标准化及其作用

ITS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集成性,而标准化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基础。作用:1)化能够保障ITS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兼容性。2)标准化有助于拓展ITS产品的供货渠道,吸引更多厂商加入产品供应行列。从而使得ITS 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更大。(缺乏标准的产品难以发展,市场空间狭小。)3)标准化有利于系统集成。有利于降低设备或系统的成本。4)标准化有利于降低风险,加速ITS产业化。

(4)TBT协议(和贸易有关的技术壁垒协议)的制定目的是什么?

TBT协议,目的是为了防止法规、标准及其认证制度成为贸易壁垒而制定的制度框架。其中第2条规定,各国中央政府机关必须使用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性法规的基础。(任壹个国家的国标,应按照TBT协议进行协调展开)。

(5)ITS国际标准组织机构及工作

TC204委员会下设的各工作组和主席国包括:英国WG1;系统功能构成;美国WG2:质量可靠性

日本WG3:数据库技术;日本WG4:道路运输和交通信息通信

⑹中国和ISO/TC204的关系?

ISO/TC204中国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运输系统领域标准化委员会TC204在中国的对口单位,负责中国智能运输系统领域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归口部门在交通部

参加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产业界,道路、交通管理机构,相关协会、研究机构。工作组:6-8个。

智能交通信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智能交通信灯控制系统 设计毕业论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编 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xxx 学生姓名 杨红宇 学 号 专 业 教学单位 二O 一五年五月十日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院(系): 专业: 2015 年

目录

杨红宇 要: 随着我现代社会交通运输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如何处理好如此庞大的群 1 绪论 交通信号灯的简介 交通信号灯的发展现状 目前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的应用了CPLD 设计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有的应用了PLC 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有的应用单片机实现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我国的交通信号灯一般情况下设置在十字路口,在醒目的地方用红色、绿色、黄色三种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开控制人车通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信号灯能保障安全,车辆分流也能发挥不错的作用,但是根据现在车流量日益增加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方说车辆放行时间固定,在十字路口经常出现东西和南北方向的车流量相差甚大的情况,这样如何给车流量较多的干道给予较多的放行时间就成了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在我国许多的大城市出现了交通超负荷状况。自八十年代后期,这些城市修建了高速道路来缓解压力,在刚建好的初期这个决策很好的解

决了交通超负荷着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增长和高速路高昂的费用,高速路没有发挥人们本来预期的效果。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在大限度的缓解交通压力成为交通管理者和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模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车流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出现了缺陷:一是车辆放行时,十字路口经常出现不同车流量干道放行时间相同,易造成车辆堆积,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当某干道上无车时,正好是干道的通车时间,在这时间内就造成了指挥盲点;三是当这一干道车流量很大时,不能够改变红绿灯的时间来延长这干道的通过时间,造成这干道的车辆不能通过造成堆积。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介绍的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流量,用单片机对路口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并执行处理程序,来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达到可以根据车流量来实时控制信号灯。该系统成本低、实用性好、安全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具有广泛前景。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发展状况:伦敦首先发明了信号灯,然后由美国进行改造用电脑及其软件使其智能化,国外已经研究出使用红外线,电磁感应等多种方式来让交通灯智能化,发展相对于我国要早很多。 国内发展状况:我国在交通管理方面水平还欠发展,随着交通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不足。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近几年,虽然有专人研究,但是应用效果不明显,成本高收益小成了难题。目前我国交通事故仍然频发,城市车辆逐渐增加,运输速度却普遍下降,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强度,疏通城市心脏的血液。 2 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总设计 单片机智能交通信号灯通行方案设计 图1 交通信号灯设计简图 该实时交通监控系统主要由车辆检测电路、数码显示电路、电源、以及交通灯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交通灯控制模块作为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采用 AT89C51 为CPU, 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本模块从车辆检测模块接收车流量信息, 并对接收到的信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得组成、功能。 答: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就是由一系列得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 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 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 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 交通电视监控(TNS); 交通信息服务(TIS); 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就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得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得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与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得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得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得有效利用率与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得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得拥挤程度与交通事故得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得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得组成与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与用户设备部分。空间部分就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得卫星,三颗为活动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得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得监控系统所构成,GPS得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得用户设备所组成; GPS得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得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得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与测站得三维坐标。 3、APTS得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 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5、快速公交系统(BRT0); 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 4、停车收费带来得效益主要有哪些? 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得问题; 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 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 ④提高停车得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 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与停车管理费用。一、问答题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平安城市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

平安城市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承诺工程质量等级及措施我公司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施工验收合格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所采取以下的具体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1.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按照任丘市公安局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质保工作程序,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质量职能。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要掌握负责的工种项目概况。施工机具、检测设备、测量仪器、计量器均以得到保证,质量保证措施落实,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组织好人力、物力及时配合土建、装修等施工单位,做好与安装有关的预留工作,防止预留的孔、洞、槽和预埋件漏配错留造成返工。树立坚强的质量意识,严肃工艺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克服质量通病,消除质量隐患。把好材料和设备质量关,凡是

不符合规定指标的物资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并及时做出妥善处理。对质量状况全面跟踪,对工序质量不漏检、不误检。具体采取下列措施 1) 为了能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在工期、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等要求,公司在与甲方签定合同前应将合同的要求向公司有关部门进行全面详细的传达,公司各管理部门根据要求制定相应措施,全力保证项目部的施工组织。根据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对项目部的施工安排、施工组织及工程进度进行全面指导与监督,确保项目部对合同的履行。 2) 项目部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图集等公司有关管理文件及施组、方案、图纸、设计变更洽商等施工技术文件均应进行受控,并使用现行有效的版本,施组、方案、图纸等施工文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并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

3) 公司采购的所有原材料均来自公司评定的合格分承包方,并按要求进行验证,对甲方提供的产品应进行清点,单独存放,合理保管,如果甲方要求,可协助甲方进行验收。 4) 根据本工程专业技术要求及特点,确定设备搬运安装、系统调试为特殊过程,配线、设备线缆电气特性测试为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要编写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资格认可,对施工用设备进行鉴定,设立控制点,由专业质检员对控制点进行检验;对关键过程要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由专业质检员对关键过程进行检验。 5) 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查工作,并作好记录。所有进入现场的原材料均进行检验,所有设备材料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入现场。 6) 质检部、项目部专职质检人员根据施工进度编制质量检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检验。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设备性能试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目录 绪论 (2)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2) (一)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2) (二)国内外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 (4) (三)ITS所包含的内容 (4) (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平台 (6) 二.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7) (一)我国的发展概述 (7) (二)新形势下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潜力 (9) (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我国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四)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五)国内智能交通发展问题 (10) 三、中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15) (一)进一步加强智能交通发展的组织建设 (15) (二)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15) (三)加强市场培育,扶持国内企业做大做强 (15) (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统一标准并提高执行力度 (15) (五)尝试建立智能交通开发信贷基金 (16) (六)开展跨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的试点工作 (15) 结论 (17) 论文综述 (18) 中文摘要 (19) 英文摘要 (20) 参考文献 (21)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绪论: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 /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国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国家在制定本国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国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1.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TCS)、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实现安全、快速、便捷运输目的的一种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也就是说,智能交通系统能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驾驶员、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铁路智能运输系 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铁路智能运输系 统的主要构成及其作用,通过对铁路智能运 输系统构成及主要研究内容的分析,总结出 了ITS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智能交通;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作用 中图分类号:U29-39 文献标志码:A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troduces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heir role in China's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railway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analysis, summed up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TS.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RITS; Composition ; Function 铁路作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公共运输形式,其始终不变的目的是安全、迅速、可靠、准确和经济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作为社会的主导产业和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动者和体现者,在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货物重载化和客运高速化为典型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中国铁路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对铁路运输业的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讲义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系统的定义与属性 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系统的概念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和基本的概念。 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统一性的思想,就是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从经验到哲学的科学;从思辨到定性到定量。 一、系统的定义 对系统要领的一般认识——系统意识 由若干环节组成的链状事物,环环相扣,由此及彼的链状事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 认识系统的链和环的关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 1、认识对象系统的全部组成环节; 2、认识这些环节联结部分的形成和特点。 系统意识——思考、研究、探索和处理某一事物时,要有意识地把它看成一个系统,明确链-环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系统是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二、系统的属性 1、目的性——系统具有明确赋予的、预期的目标。 2、集合性——组成系统的元素是多个,至少有二个。 3、相关性——系统组成的元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4、阶层性——系统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分解成子系统。 5、整体性——任何一个元素离开整体功能就失去意义。 6、环境适应性——适应环境系统变化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系统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一、系统的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类: 自然系统——自然界自然生成的一切物质和现象。 人造系统——为了生存和发展应用自然规律构造的系统。 2、按属性分类: 实体系统——概念系统的形态化。 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的“灵魂”。 3、按运动属性分类: 动态系统——系统部结构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静态系统——系统部结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4、按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分类: 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5、按反馈属性分类: 开环系统——通过本系统的。

指挥中心与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计划方案与项目管理

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1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遵循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P)提出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为了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我公司将委派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资历的专职项目经理,对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进行科学、严格、规的管理,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的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设定科学的、可测量的阶段性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对监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理解并配合监理方的工作,确保在合同规定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1.1编制依据 本项目采购招标文件。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施工规,技术标准及验收标准。 现场位置,交通条件,工程材料。 我公司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等综合项目实施能力。 1.2编制目的 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遵守设计和施工规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进度,确保高质、高效、按时完本项目。 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和管理体系,确保实现项目实施安全目标。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 向采购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1.3项目目标 1.3.1项目总体目标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完成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安装、部署和试运行;完成项目的培训。 1.3.2主要阶段性目标 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计划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交货、安装验收完毕。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我们将总体目标划分成如下的主要阶段性目标:1.3.2.1系统设备供货 完成系统设备的供货,进行到货验收,签署到货验收报告。 1.3. 2.2硬件设备安装 完成系统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3. 2.3系统联调 完成软件应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提交系统调试报告及试运行申请。 1.3. 2.4系统试运行 试运行结束时提交系统试运行报告。 1.3. 2.5人员培训 试运行期间完成人员培训工作,提交培训记录。 1.3. 2.6系统终验 终验工作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含软件)的验收、项目文档验收、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系统运行效果定性和定量分析。

浅谈智能交通

基于智能交通网络信息支持的城市交通拥 挤控制模式与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但道路建设却跟不上汽车发展的速度,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还相对不足,政府部门的交通管理经验太少,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了交通供求的不平衡,使得交通拥挤现象不断出现,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状况日益恶化。仅仅依靠原始的交通警察人工执法已然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怎样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已成为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幸运的是,我国的科技也迅速发展,同时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严峻的交通问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得到缓解。在基于智能交通网络信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对交通进行管理。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警察系统,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等协助管理交通。 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警察系统帮助我们,即系统通过对在机动车路口闯红灯这种极易造成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监测和记录,做到交通路口交通管理的无人值守和不间断监测,确保车辆违法证据的充分可靠,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闯红灯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也是交通管理的重点。城市中交通路口多,交通流量大,对闯红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监测、取证,从而建立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非常必要。电子警察系统可以形成强大的威慑效果,从而促使广大驾驶员不敢随意违法,这样既保障了交通安全,减轻了交通警察的劳动强度,又解放了大量纠违警力。因此,建立有效的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是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们能够看出使用电子警察系统的确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工作效率高。电子警察是目前世界各国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交通违章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也是交通管理的重点之一。城市中交通路口众多,交通流量大,对诸如闯红灯交通违章行为进行监测、取证。【2】电子警察系统保障了交通安全,减轻了民警的劳动强度,又解放了大量的纠违警力,以便其用于处置突发事件。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塞,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我国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直把科技应用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致力于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由于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非线性系统,而且具有多种信息来源、多传感器的特点,用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把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交通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代表着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3】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将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车辆检测器、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中,通过融合处理多种传感器信息,对城市交通实施智能化监控。【4】 但是智能交通绝不仅限于大系统的应用,一些高新科技如车联网,自动车辆驾驶等同样在智能交通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车联网是指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绪论 1.交通灯的由来: 交通灯是指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灯组成用来指挥交通的信号灯,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的一个典故中,当时交通灯只有两种颜色红绿,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指挥的需要,第一盏名副其实的三色灯(红、黄、绿三种标志)于1918年诞生。它是三色圆形四面投影器,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由于它的诞生,使城市交通大为改善。 2.交通灯的发展史: 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 其中,着红装的女人表示我已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于是人们受到红绿装启发,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就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由当时英国机械师德?哈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煤气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后来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煤气灯罩,它的前面有两块红、绿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气灯突然爆炸自灭,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断送了性命。 从此,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被取缔了。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稍后又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指挥的需要,第一盏名副其实的三色灯(红、黄、绿三种标志)于1918年诞生。它是三色圆形四面投影器,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由于它的诞生,使城市交通大为改善。 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是我国的胡汝鼎,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到美国深造,在大发明家爱迪生为董事长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任职员。一天,他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红灯而正要过去时,一辆转弯的汽车呼地一声擦身而过,吓了他一身冷汗。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他的建议立即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即以一个完整的指挥

智能交通概述

智能交通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1基本信息 智能交通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智能交通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只有物联网技术概念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越来越完善。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联化体现。 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2国内发展数据 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 从企业规模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数据显示,智能交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525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为750亿美元、车载设备为3500亿美元、服务等领域为2000亿美元。欧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产生了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效益。3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

浅谈北京公交智能交通系统

浅谈北京公交智能交通系统 1 关于对ITS的认识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缩写为ITS)是解决当今交通问题的新思路。什么是ITS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认为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系统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即智能化阶段。广议上的智能交通系统应该包括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运行管理都实现智能化,而狭义的智能交通系统则主要指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与组织的智能化,其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现代交通系统。因此可以这样给ITS下一个定义: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在系统工程综合集成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公交智能交通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一个子系统,ITS对公交智能化的功能要求包括以下九点: ◆运用车载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运营车辆的监视 ◆运用有效策略使晚点车辆恢复正常运营 ◆运用当前的操作数据及其它数据来源编制运营管理计划 ◆要求应答系统为乘客提供个人出行服务 ◆提供安全协调监控与紧急救援服务系统的接口 ◆综合运用历史数据及其它因素规定司售人员的活动 ◆编制运营车辆的维修计划并为修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 ◆可实现车内收费或路边收费 ◆为乘客提供车辆运营信息及可达车辆信息 ◆满足上述九个功能来判断一个公交运营管理系统是否符合“智能化”的要求。 2 北京公交ITS框架设计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是国营大型专业客运交通企业,现拥有公共电汽车6500多辆,运营线路320多条,运营里程6200多公里,年客运总量34.5亿人次,占全市公共客运量的70-80%,占全市各种方式出行量的25%左右。随着公交优先战略的确定,公交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与这种要求相比,北京公交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为社会提供服务信息的水平低,乘客缺乏必要的乘车服务信息; 2)调度缺乏必要的信息与辅助处理手段,只能是以经验为主被动、滞后的实施调度; 3)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仍以手工为主。上述问题显然不利于公交对乘客的吸引,也是导致公交运营组织模式落后、调度方式原始陈旧、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针对目前北京公交调度指挥存在的情况不明、沟通不灵、应变能力差及相应落后的运营管理组织模式,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将着重实以下目标: ◆借助IC卡、车辆定位技术实现客运量、客运收入及运营生产过程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提高企业基础生产信息记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核算要求。 ◆借助车辆定位、无线通信及大屏幕技术实现对线路运营车辆、机动车辆、抢修车辆动态位置的掌握及与被监控车辆的直接通话,提高调度指挥系统对运营状况的适时监控与应变能力。 ◆借助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办公自动化。

交通论文(智能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江门市交通拥堵的分析与对策探讨 引言:随着汽车与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而增加道路和限制车辆不是解决问题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指出了其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我们江门城市交通的现状;提出了改变出行分布、交通路网等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交通拥堵交通诱导系统交通量公共交通 一:江门交通取得的成就 江门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位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陆路距广州、珠海100公里,水路至香港95海里,到澳门53海里。江门市位居粤西地区和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粤港澳的交通要道,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广东,江门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城市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交通方面的成绩也是举目共睹,道路总里程99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0公里,机动车共159万辆,机动车驾驶人117万人。 二:世界城市交通形势与笔者的思考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交通管理措施大概有10种以上,比如:政策引导和法律规章上的保障、公交优先发展策略、公交车专用道、货车市区禁行、单向交通、交叉路口管理与绿波交通等等。这些措施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甚至有的互为条件。比如公交车专用道,要求有足够的道路面积可以提供公交车专用道路,但是现在的道路条件往往很难满足。又比如绿波交通是非常优秀的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但是这个办法要求路口车辆的通行速度要迅速而且均匀,在目前双向道路状况下且车道划分不科学的十字路口,由于车辆行驶的干扰因素非常多,使得车辆即使在绿波的引导下,通行的时间和速度都是多变的,限制了车辆通行的数量。总之,笔者认为目前的交通管理措施许多都难以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只有结合实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交通拥堵的状况。 笔者查阅了大量著作,发现从交通管理措施方面治理交通拥堵的理论和文章并不多,而且一些方面还存在理论上空白,甚至一些专家和学者还抛出了诸如限制车辆发展速度等谬论。许多文章都是从设立地下通道、建设立交桥等构建城市立体交通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的,没有充分肯定从交通管理措施方面挖掘潜力的重要作用。这虽然代表了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没有考虑不同城市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忽略了交通管理措施这一“治本”的环节。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方面,二是交通管理措施方面。而我国许多城市都比较注重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从客观上轻视了交通管理措施方面的建设,使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不断加剧。笔者拟就交通管理措施方面给江门市交通拥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决策者们参考。 三:江门的交通状况 第一节江门市交通拥堵状况及主要原因分析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门的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交通的发展,既是江门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又是江门城市交通问题逐渐累积的过程。1980年以前,人们几乎对城市交通没有概念。道路容量大于交通量,城市交通畅通,车速稳定。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门城市进入规模建设时期,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这时的城市交通与80年代以前相比并无多大区别,依然是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公交车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一度时期公交“乘车难”程度达到了高峰。政府部门纷纷出台加强公共交通的政策法令,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开始设立,城市交通管理日渐得到重

(交通运输)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编

(交通运输)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

(交通运输)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工作报告 铁道科学研究院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组建以来及2003年工作汇报 壹、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 工程中心在组建期内,以通信信号研究所、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为主要依托,认真执行《计划任务书》的各项要求,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进程,较圆满的完成了国家和铁道部的各项任务,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和铁路信息化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壹)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定位 1.建设依据 ●国家科技部批复的“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和“计划任务书”

●《关于“十五”期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铁路第十个五年计划》 ●《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和《铁路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 ●《铁道科学研究院“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 2.建设原则和标准 ●坚持行业服务,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壹流的工程化、产业化水平、壹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壹流的工程实验条件、壹流的管理运行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勇于参和市场竞争,善于运营管理,勤于开拓创新的技术人才和运营管理人才,形成壹支具有创新意识和科技攻关能力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运营水平,实现工程中心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3.定位和目标 ●建设成为铁路智能运输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开发技术体系的基地(科技成果的聚集地) ●建设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工程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基地(工程化成果的扩散源) ●建设成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技术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论文

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 监控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 智能交通系统 1.1.2智能交通系统中各通信技术 1.2课题提出 第二章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 第三章DSRC的通信过程及其在高速公里监控中的应用 综述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TS)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整合先进技术并运用于交通系统,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系统。该 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车辆、车辆使用者、道路之间建立智能的联系,保障了它们的和谐统一,使车辆在道路上安全、顺畅的行驶,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它是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改善行车安全的有效途径。 智能交通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各国对子系统的划分思想基本一致,划分细节却不尽相同。国际标准组织在1999年的技术报告ISO/TR14813指出运输信息和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包括出行者信息、交通管理与规划、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商用车辆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紧急事件、电子收费、安全措施共8个部分。 1)出行者信息系统 出行者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出行前信息服务、在途驾驶员信息服务、在途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服务、路径诱导与导航服务等。出行者信息系统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出行计划和路线引导,能为各种类型的驾驶员和其它出行者提供咨询服务,允许出行者确认和支付服务,具有报警功能。出行者信息服务可以在出行前,也可以在途中提供。 2)交通管理与规划 交通管理与规划系统包括交通控制、紧急事件管理、需求管理、交通法规监督与执行、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等。该系统主要为交通管理者所使用,它根据道路系统的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的实时信息,对交通进行控制。 3)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 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包括自动车辆驾驶、纵向防撞、横向防撞、交叉口防撞、碰撞前乘员保护等。该系统的作用包括使车辆准确的按规定的道路行驶并保持正确的车道位置、保持车与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根据交通状况和路面特征状况来调整车速,避免与车辆碰撞和追尾,自动实现换道超车等。 4)商用车辆管理 商用车辆管理系统包括商用车辆管理、自动路边安全检测、商用车辆车载安全监视、商用车队管理等。该系统主要涉及到长距离驾驶的货物运输,通过作业自动化,增强运输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设备与设施的使用效率以减少管理者与承运人的费用;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更好的执行运输规章;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增进运输安全性和营运效率。 5)公共交通管理 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公共交通监控、公共交通管理等。该系统能够实施复杂公交系统的实时线路诱导、自动调度、排除拥堵,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效能、吸引力和经济型,方便人们的出行,使公交系统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的目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 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 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 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 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 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运输系统预测的内容:(1)、运输经济预测:分为宏观运输经济预测和微观运输经济预测;(2)、运输科技预测:分为运输科学预测和运输技术预测;(3)、交通运输和社会关系预测。 随着经济与交通的快速发展, 经典的微分方程建模面对交通系统复杂性的数量级爆发显得无能为力。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仿真技术, 因其经济性、安全性、易用性、快速真实性、可拓展性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交通仿真模型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微分方程向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变, 并产生了系统的交通仿真软件来模拟交通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通仿真系统是1 9 6 7 年英国运输与道路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验室开发的T R A N S YT 交通控制系统。20 世纪80 年代 后期, 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 由此引发的事故、噪声和环境污染己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T s) 应运而生。 交通系统建模的发展历程可从建模的方法、对象、领域三个角度归纳如下: (1)建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