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服务市场营销研究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服务市场营销

研究简述

服务市场营销精品课程项目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陆续进入服务经济时代。60年代后,服务业的营销问题开始为营销学者所关注。服务营销研究的起始以下述3篇文章和1本书为标志:

里根(Regan)于1963年在美国《市场营销学刊》(Journal of Marketing)撰文指出美国服务业的GDP和就业人口比重都超过50%,美国已进入“服务革命”时代,服务业将显著改变消费者行为,呼吁营销学者关注服务业。

贾德(Judd)于1964年在《市场营销学刊》撰文指出应重新审视服务,并开创了服务分类研究的先河。

拉瑟梅尔(J.Rathmell)于1964年在《市场营销学刊》撰文指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营销问题,并从服务的特征特别是不易感知性探讨了服务的内涵。

约翰逊(E.Johnson)的专著《简明服务营销管理》于1964问世,这本书提出服务的无形性和怎样有效地针对服务的无形性进行营销的途径,它是第一本服务营销专著。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传统的垄断性服务业变为竞争性服务业,关注服务营销(特别是与产品营销的区别)的人越来越多。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不仅在营销杂志也在其他杂志陆续发表。服务营销的研究出现国际化及学者与企业家之间互动化的趋势。系统的理论在酝酿之中。

威尔逊(A.Wilson)的专著《专业化服务的营销》于1972在英国出版,这是欧洲第一本服务营销专著。

拉瑟梅尔的专著《服务业营销》于1974年在美国出版,这是第一本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服务营销专著。该书以体育、银行、医疗保健和商业4大服务业为例,试图在服务业与营销界之间沟通和整合。该书指出市场营销需要创建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理论框架。

肖斯塔克(G.L.Shostack)于1977年在《市场营销学刊》发表了题为“从产品营销中解放出来”一文,代表了企业界对服务营销研究的呼吁和参与,是服务营销研究全面展开的标志性文章。该文提出一个“分子模型”用以比较服务与有形产品的区别。

贝特森(Bateson,1979)和贝利(Berry,1980)等人撰文支持肖斯塔克的观点,并对服务区别于产品的特征作了归纳:服务的无形性、同时性、异质性、不可储存性。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特别是北美国家对服务业的全面解禁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对服务营销研究的促进,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于198l、1982、1983和1985年召开的一系列关于服务营销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推动了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之间在服务营销研究方面的交流,为服务营销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服务营销理论形成阶段,研究的主线是服务的特征及其引起的营销问题,其中热点课题是服务异质性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和服务不可分性引起的服务接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营销策略。

在这个阶段,许多学者对服务特征怎样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尤其顾客怎样评估服务质量和服务购买风险)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蔡特哈莫尔(Zeithaml)于1981年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消费者怎样评估货品与服务的区别”是研究这一问题的代表作。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学术会议论文集还收录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布姆斯(Booms,1981)和比特纳(Bitner,1981)提出的扩展的7P服务营销组合、格隆鲁斯(Gronroos,1981)提出的内部营销和贝利(Berry,1983)提出的关系营销等。这些成果都强调服务营销中关系、互动和交际的重要性,并指出服务的交换不仅包括经济关系,还包括社会关系。这些研究还采用了系统分析的方法,增加了服务营销研究的的理论基础。

格隆鲁斯的专著《服务业的战略管理和营销研究》于1982年在芬兰出版,1983年在美国面世。该书提出了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概念与模型。该书将营销分为两个类型:传统的营销和互动的营销。该书指出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是服务业成功的关键和提出了服务导向的质量理论,即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和全面质量模型。该书认为服务质量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与服务产出的质量,叫技术质量,一是与服务过程的质量,叫功能质量。

美国《市场营销学刊》于1983~1985年间刊登的几篇服务营销方面的文章,具有开拓研究视野的作用:

勒夫劳克(Lovelock,1983)的“获得战略营销眼光的服务分类”一文,提出了服务分类的5种方法与结果,不仅是对过去服务分类研究的总结,也为服务营销决策提供了服务类别的背景信息,有助于服务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及不同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20世纪70年代末,营销学家对服务分类法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1)Thomas分类法。Thomas(1978)认为,服务可划分为设备提供的服务和人工提供的服务。2)Chase分类法。Chase(1978)将服务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纯服务体系、混合服务体系和准制造体系。3)Sehmenner分类法。Schmermer(1986)将服务性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服务工厂、服务车间、大众服务、专业服务。

帕拉素拉曼(Parasuraman)、蔡特哈莫尔(Zeithaml)和贝利(Berry)三人合作(简称PZB)的文章“服务营销面临的问题和战略”(1985),提出“服务特征分析框架”,分析和实证了服务区别于有形产品的4个特征,指出这些服务特征引起的服务营销问题和挑战,以及相应的营销战略。该文在服务营销研究中第一次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

PZB的另一篇文章“服务质量的理论模型和未来研究趋势”(1985)构建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提出了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10项因素,对格隆鲁斯的“服务导向的质量理论”作了有益补充。

所罗门(Solomon)等人“关于双向互动的角色理论:服务接触”一文(1985),指出服务提供者和顾客之间的互动是顾客对服务满意的决定因素。这有助于正确理解一线服务人员和顾客及其交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哈佛商业评论》(HBR)刊登了坎顿(Canton,1984)的“服务经济”和肖斯塔克(1984)的“服务设计”;《零售学刊》(Journal of Retailing)刊登了贝利(1980)的“与时间相关的消费者”、凯利(Kelly)和乔治(George)的“零售服务的战略问题”(1982)、贝特森(1985)的“自我服务的消费者”等。这些都是有影响的文章。

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服务业,如蔡斯(Chase)、米尔斯(Mills)和施奈德(Schneider)等陆续发表文章,将服务业的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服务管理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出了一批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相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