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语言学界研究概述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分支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分支
外国语言学研究方向分支包括:
1.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认知,包括音位、音系、音变等内容。
2. 语法学: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组织规则,探讨句法结构、语态、语气等问题。
3. 语义学: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和意义变化,包括词汇语义、句法语义等内容。
4. 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构成、分类、变化等问题,包括词义学、词源学等内容。
5.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目的、合作原则和语言行为,探讨言语行为、会话分析等问题。
6. 文化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语言在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分支包括:
1. 语音应用研究:研究如何改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语音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语音识别系统、智能音箱等领域。
2. 语言教学研究:研究语言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有效的语言教学策略、教材编写等问题。
3. 语言测试研究:研究语言水平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设计语言测试、评估语言能力等内容。
4. 专门用途语言研究:研究特定领域中的专门用途语言,如法律语言、医学语言等,以提高专业领域的语言应用能力。
5. 语言政策研究:研究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探讨多语种社会中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权利等问题。
以上只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一些主要分支,实际上还有更多的细分领域和议题需要深入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第一章概述外国语言文学是研究外国语言和文学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外国语言及其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结构和风格等方面。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章研究方法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多样,其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等。
其中,文献研究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比较研究则是将多个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社会心理学研究则是以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探究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研究内容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学。
外国语言的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旨在研究语言的特点及其在文学中的运用。
外国文学的研究则涵盖了多个方面,如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
其中,文学史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外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
文学理论的研究则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种类、类型和风格,分析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与表现形式。
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旨在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平及其对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研究意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外国文学,通过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风俗和社会历史。
其次,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有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
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研究外国语言和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外语,并为国际文化交流建立平台。
最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有助于推动自身学科的发展。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通过研究和交流,不仅可以拓展学科的研究领域,还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
在西方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说,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总结和概述。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语言的结构是决定其意义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则和模式。
其中,最知名的结构主义学派是索绪尔学派和布洛姆菲尔德学派。
2.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是通过某种生成规则产生的。
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言的产生过程是基于一系列规则和转换的,这些规则可以用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
生成语法的代表人物包括诺姆·乔姆斯基和查尔斯·菲尔。
生成语法的研究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
与其他流派不同,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如何在特定情境中传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理解。
格里姆斯学派和奥斯丁学派是语用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和交际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语言变化研究语言变化研究是一门关注语言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和变化。
语言变化研究关注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代数据的分析,揭示语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威廉·拉布学派和米哈伊尔·巴哈京学派是语言变化研究的重要代表。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学派包括华兹沃斯学派和拉布学派。
以上只是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欧美语言学
欧美语言学史语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白板论(洛克)•先天获得论(乔姆斯基)•后天获得论•先天+后天的习得(皮亚杰)白板说•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经验主义语言学•洛克认为词能获得意义是因为词与意念联系在一起,头脑中出现一个意念,就会说出与它相应的词。
至少是有说这个词的倾向。
反之,听到一个词,头脑中会出现相应的意念。
而意念基于感觉印象,所以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到把“鸟”与空中飞的动词联系在一起的情景,而每个人在这方面的经历是一致的。
所以大家对“鸟”这个词的意义会有一致的认识。
解释•先天论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人物。
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坚持语言习得是一种本能的和自然的过程,主张所有的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的内部装置(简称LAD),这种装置能够使儿童尽快地选择词和句子,而不管这种词是以哪种语言听到、说出和理解的。
行为主义的观点•以斯金纳为代表人物,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语言是人对外界一系列环境刺激的反应,是动物和人类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语言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也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塑造或模仿逐渐形成的,是对外界刺激的习惯性反应体系。
布龙菲尔德《语言》(1933)•假设杰克和吉尔沿着一条小道在走。
吉尔饿了,她看见一棵树上长着一个苹果。
她用喉、舌、唇发出声音。
杰克登上篱笆,攀上树梢,摘下苹果,带到吉尔面前,放到她手里,吉尔吃苹果。
•公式:S→r……s→RS吉尔所受到的饥饿刺激,r代表说话者的反映,s听话者杰克耳膜受到的物理刺激。
R代表听话者作出的反应——摘苹果。
虚线部分是言语。
认知发展的观点•以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人物。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综述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综述一、概述法律语言,作为法律领域中的专业用语和表达方式,承载着法律规则、原则、案例以及法律实践的重要信息。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外法律语言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法律语言研究的现状、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文献分析。
真正的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中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法律语言的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学者主要关注法律文本的解读、法律术语的界定、法律翻译的准确性、法律语言与司法公正的关系等方面。
他们运用文本分析、语料库建设、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了法律语言的特点、规律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引入,为法律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视角。
未来,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有望在法律文本自动化处理、法律信息挖掘、法律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
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法律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法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国应加强对国外法律语言研究成果的引进和消化,以推动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1. 法律语言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法律语言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专注于探索法律文献和法律实践中使用的特定语言现象。
它涵盖了法律术语、法律文书的撰写技巧、法律交流的方式以及法律决策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法律语言研究不仅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强调语言在法律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法律语言是法律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基石。
在法律实践中,法律人员需要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来传达法律要求、解释法律条文、分析案件事实,从而确保法律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沟通。
西方语言学课件(版)
西方语言学课件引言:西方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在我国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西方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本课件将从西方语言学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西方语言学的历史背景1.古代语言学研究2.中世纪语言学研究3.近代语言学研究4.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二、西方语言学的主要学派1.结构主义语言学2.语言学3.功能主义语言学4.认知语言学5.社会语言学三、西方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语音学方法2.形态学方法3.句法学方法4.语义学方法5.语用学方法6.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四、西方语言学的应用领域1.词典编纂2.机器翻译3.语言教学4.语言规划5.计算机科学6.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五、我国西方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我国西方语言学研究的现状2.我国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展望结论:通过对西方语言学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本课件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
希望本课件能为我国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西方语言学的主要学派补充和说明:西方语言学的主要学派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
这些学派在语言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各有侧重,共同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1.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有索绪尔、特鲁别茨科伊等。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由音位、语素、词和句子等层次组成。
研究语言就是揭示这些层次的结构规律。
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语言的共性和普遍性,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语言学语言学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主张研究人类语言的内在能力和心理机制。
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儿童在接触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掌握语法规则,无限的句子。
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
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
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外国语言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系
统化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
在语言学研究中,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
于研究成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外
国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首先,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料库研究、访谈和观察等。
这
些方法适用于对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解释。
定量研究方法则
包括实验研究、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等,主要用于对语言现象进行
量化和统计分析。
其次,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还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比如,对于语音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声学分析和实验室实验;对于语法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句法分析和语料库研究;对于
语义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语义分析和语言实验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研究方法在外国语言学研
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语料库查询和
数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和精度。
同时,虚拟实验室和在
线调查等技术手段也为外国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总之,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对象来进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外国语言。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语言学能研究综述_发展趋势
语言学能研究综述_发展趋势论文导读::语言学能在国外的外语习得研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国内外的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学能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本文通过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阐述语言学能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能,研究综述,发展趋势1、前言外语学能一般是指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所呈现的相对稳定的专门能力倾向(Carroll:1990) ,这种能力不包括智力、兴趣和动机等其它变量(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 。
20 世纪20 年代,美国有一些预测外语能力的考试出现,如为高中学习外语进行的分班考试。
二战前发展趋势,美国国防部筛选进行外语培训人员让所有人员学习一门外语试验课,再根据课程考核结果选择最好的20%-30%接受正式的外语培训。
二战后美国军队又开发了ArmyLanguage Aptitude Test,即ALAT。
70 年代美国国防语言学院开发了Defense LanguageAptitude Battery,即DLAB,DLAB 比ALAT 预测效度更高。
语言学能的测量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由Carroll和Sapon 等1953-1959 年研制的Modern Language AptitudeTest ,简称MLAT ;另一种是由Pimsleur 等于1966 年制订的Pimsleur 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简称PLAB。
其他比较有影响的测试工具还有美国国防部的Defense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美国陆军的Army Language Aptitude Test ,Parry & Child 设计的VORD 语言学能测量表,Grigorenkoet al. (2000)设计的CognitiveAbility for Novelty in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as Applied to Foreign LanguageTest等。
语言研究简史
语言研究简史一、国外的语言研究(一)古印度语言学为了《吠陀》的传播和阅读,古印度学者对古代梵文开展了研究,进行了最早的语法分析、词源解释和词典编纂等工作。
公元前世纪,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语法学著作《梵语语法》。
《梵语语法》是一部诗歌体的著作,共有条简练的语法规划。
这部书对梵语的词汇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
古印度人的语言研究对世界语言研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二)古希腊语言学古希腊人最初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语言问题的,他们曾经就事物与名称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这一争论在学术史上有着重大贡献。
古希腊语言学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把语法和逻辑结合在一起研究,对语法范畴的划分和归类做出了很大成绩。
到了公元前世纪左右,古希腊的语言研究由哲学的论争转向语言学的立场,开始注重语言自身的现象和规则。
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语法术》。
公元世纪,另一位语言学家狄斯考鲁写出了又一部希腊语语法著作《论句法》。
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三)古罗马的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
公元世纪,古罗马学者昆提利安对语言运用提出过一些看法。
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根据三方面的原则:逻辑规则、权威人士的认可和经典文献的证据。
这实际上是一种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其中不乏合理因素。
直至今天,语言学家在制订规范标准时,首先还是要考虑到这些原则的。
、对希腊语法体系的继承和传播。
古罗马人主要是借用希腊语法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在语法理论方面没有什么贡献。
编写出一些系统而实用的语法教材,通过教案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
在后来漫长的年代中,其他语言的语法描写,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
18世纪末,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采用的也是拉丁语法的体系。
西方语言研究报告
西方语言研究报告1. 引言西方语言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对全球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西方语言进行研究,探讨其起源、分类和影响,以及对西方语言研究的未来展望。
2. 西方语言的起源和分类2.1 西方语族西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是印欧语系最大的分支之一。
印欧语系是全球语言中数量最多的一个语系,涵盖了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在内的多种语言。
西方语言一般指的是这些语言的合称。
2.2 西方语言分类西方语言可以根据它们的语法和词汇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日耳曼语支: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等。
•泛罗曼语支: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
•北部伊比利亚-凯尔特语支: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等。
•斯拉夫语支:包括俄语、波兰语、捷克语等。
3. 西方语言的重要性3.1 全球通用语言西方语言作为国际交流和贸易的语言,具有全球通用的功能。
尤其是英语,作为现代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被广泛使用于商务、科技、学术和文化领域。
3.2 文化传播和影响西方语言的广泛使用也推动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西方的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教育和就业机会掌握西方语言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许多国家将西方语言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和发展的机会。
4. 西方语言研究的现状和挑战4.1 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西方语言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发展。
计算机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和语料库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西方语言。
4.2 文化差异的挑战由于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存在差异,研究人员在研究西方语言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例如,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和俚语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无法准确翻译。
4.3 语言变化和流行语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发生变化,流行语也会不断涌现。
国外语言学界研究概述
收稿日期: 0AA# E AG E !A (!/SF E ) 作者简介: 蓝 岚 , 女, 汉族, 安徽颍上人,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硕士。 ・ !"# ・
(如独白、 ($) 话语类型 所属的经济、 宗教、 社会结构; (") (如参与者的年龄和性别) (%) 记事) ; 个人情况 ; (如社交中的恭维话、 言语类别 骂人的话) 。 (&’ (’ )’ *+,,-.+/) 另一位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也在语境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韩礼德是弗思的弟 “情景语境” 子, 他从弗思的 得到启示, 于 !01% 年提 “语域” “语域” (234-5632) 出了 这一术语。 所反映的就 是语境。 语域是 7-268 情景语境理论的更为抽象的解 “语域” (即言语 释。韩礼德把 分为话语的范围 9-3,. 活动涉及的范围,如政治、文艺、科技、日常生活 (即言语活动的媒介, 如口头方式, 书 等) 、 方式 :;.3 (指交际者的地位、身份、关系 面方式) 、基调 63<;2 等) 三个方面。通俗点讲, 也就是说话内容是哪方面 的,说话对象是怎么样的人和说话用的是什么方 式。这三个方面都要求所用的语言适应它们以便达 到更好的效果,它们综合起来相当于语境。韩礼德 “范围” “方式” “基调” 指出, 、 、 作为语域的三个组成 部分,只要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便可以产 《英语的衔接》 生新的语域。他在 一书中指出: 范围 是话语在其中行使功能的整个事件以及说话人或 写作者有目的的活动。 因此, 它包括话语的主题。 方 式是事件中的话语功能,因此它包括语言采用的渠 道—— — 说或写,即席的或有准备的,以及语言的风 格, 或者叫做修辞方式—— — 叙述、 说教、 劝导、 应酬 等。基调指交际中的角色类型,即话语的参与者之 间的一套永久性的或暂时性的相应的社会关系。范 围、 方式和基调一起组成一段话语的情景语境。= ! > = $ >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7-58:+<)也提出了 他对语境的看法。他认为,语境是言语交际中受共 同行为规则制约的社会情境, 包括地点、 时间、 身份 和主题等。通俗地说,在社会交往中交际者需要明 “何时何地对何人说话” 确 这一前提, 这就是语境。 (*/:35) 进一 美国另一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 步发展了语境的理论。他认为语境就是话语的形式 与内容、 背景、 参与者、 目的、 基调、 交际工具、 类型和 相互作用的规范等。他认为懂得使用语言的社会环 境是人们掌握言语程度的重要标志。 海姆斯指出: 人 们进行社会交际时, 要有在一定的时间、 地点、 场合 “交际能力” 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力, 即 。 这种交际 能力是由于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 说话既要符合语言规则, 又要适应言语环境。 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5)对语境研究也做 出过贡献。莱昂斯认为语境是一个理论概念,构成 语境的各种因素是语言学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 来的,这些因素对语言活动的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 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或话语的 意义。莱昂斯认为一个说话人要能够正确判别话语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一、概述模糊限制语,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模糊限制语,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能够对语言表述的精确性进行调整和限制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这些词语在日常交流、文学创作、科技文献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语言学界,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
学者们从语义、语用、认知、心理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使用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也逐渐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和深度。
在国外,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众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对模糊限制语在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而在国内,虽然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内学者结合汉语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相信我们会对模糊限制语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重要性在《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一文的“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重要性”段落中,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用以修饰或限定某些概念、命题或行为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使其表达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
这些限制语有助于说话者在表达时更加灵活、含蓄,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求。
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模糊性。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其表达的意义往往不是绝对精确和固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化性。
欧洲的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欧洲的语言与语言学研究欧洲作为一个文化多样性丰富的大陆,拥有众多不同的语言和语系。
语言学家们对欧洲的语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试图探索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及语言之间的联系。
本文将介绍欧洲的语言多样性,探讨语言学研究在欧洲的发展以及对人类语言认知的贡献。
一、欧洲的语言多样性在欧洲,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语言和方言。
根据统计,欧洲有超过200种语言,以及数量庞大的方言。
其中,印欧语系是欧洲最广泛使用的语系之一,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
此外,还有乌拉尔语系、斯拉夫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等多个语系。
这些语言和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欧洲大陆的语言多样性,也反映了欧洲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地域特点。
二、欧洲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欧洲是世界语言学研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地区。
从18世纪开始,语言学家们开始对欧洲的语言进行系统研究和比较分析。
瑞典学者冈特洛普在18世纪末提出了原始语言的概念,为语言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随着科学方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欧洲的语言学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比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弗德里科·德·赛福瑞尔对语言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比较法语言学的理论框架。
此外,生成语法、语义学、语用学等领域的研究也为欧洲语言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语言学研究对人类语言认知的贡献语言学研究对人类语言认知的探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欧洲的语言学家们通过对欧洲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揭示了语言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规律,还推动了对人类语言认知的深入理解。
首先,语言学研究为我们认识到语言的普遍性和特异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差异,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类语言认知的理解。
其次,语言学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到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欧洲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而推动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国外语言学历史与现状
国外语言学历史与现状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起源、发展、变化及应用的学科。
从古至今,语言学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回顾国外语言学历史,并探讨现代国外语言学的现状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国外语言学历史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观察和记录语言的使用,这可以看作是语言学的萌芽阶段。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被认为是西方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
进入中世纪,神学家们开始语言及其与人类思想的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古斯丁。
他提出了“言语有响声”的观点,强调语言的符号性和任意性。
19世纪末,索绪尔提出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理论。
他认为,语言是由符号组成的,符号的意义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由语言社区的约定决定的。
20世纪初,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将索绪尔的理论发扬光大,强调对语言结构的系统描写。
20世纪中叶,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将语言学研究带入了新的阶段。
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内在语法的探索,试图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
这一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二、现代国外语言学现状现代国外语言学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包括描写、解释和实验等。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语言学逐渐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计算语言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研究语言的表示、生成和理解等问题。
在应用领域方面,语言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语言学研究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医学领域,语言学可以帮助分析和理解病人的语言障碍症状;在文化研究领域,语言学可以帮助揭示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等。
此外,现代国外语言学还越来越跨学科的融合。
例如,认知语言学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相结合,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社会语言学则将语言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相结合,探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和研究深度。
国外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综述
2262020年28期总第520期ENGLISH ON CAMPUS国外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综述文/洪冰蟾言系统的环境,而情景语境是单个的话语环境,它们之间是一种“示例关系”,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在社会情景中的具体体现(彭利元,2008)。
此外,韩礼德吸收了弗斯的典型情境语境思想并提出了“语域”(register)指称语境。
他认为,说话人在不同情景下会改变他所使用的语言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
其中,说话人使用的各类语言即是语域变体。
他还提出了三种共同决定语域的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其中每一种变量的改变都能产生新的语域变体。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框架着眼于社会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语域框架中三种变量都受到社会情境的制约,但这种影响仍需更深入的论证。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Fisherman)也提出了他对语境的看法,他使用的术语是“语义场”(domain)。
费什曼的研究集中在导致语言变体产生的社会因素上。
他提出“语义场是受共同行为制约的社会情境,包括地点、时间、身份和主题”,即何地何时对何人说了什么,这些要素构成了语境。
美国另一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也对语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海姆斯将语境划分为八个部分:背景与场景(setting and scene)、参与者(participants)、目的(end)、行为顺序(act sequence)、音调(key)、交际工具(instrumentalities)、语用规范(norms)和题材(genre)。
其中,海姆斯将话语本身也视为语境的一部分。
他还提出,“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时,既要有生成正确话语的能力,又要有在一定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力,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人们在交际时使用的语言不但要符合语言的生成规则,并且要适用于交际所在的言语环境。
海姆斯和韩礼德的语境观在大体上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人们在交流时需要适应社会环境,不过海姆斯对语境的分类更加具体。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受到语言学、心理学和人工智 能等领域的影响。当时,语言学的研究重心逐渐从结构主义转向功能主义,认知 科学的兴起也使得研究者开始人类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学应运而 生,旨在深入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反讽是一个源自古代修辞学的术语,它的含义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解读, 而在今天它已被理解为一个在陈述形式和实质,或是实践其定义的各种可能因素 方面呈现出不一致、不匹配、对立乃至矛盾的现象。
内容摘要
国外对反讽的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且从多维度视角对其进行剖析。从单纯 的语言学维度,反讽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技巧,可以运用在文学、艺术、传播和社 交语境中,起到一种反转或颠覆预设概念、强化言说张力、提高受众感知、加深 论点的宣传效果的作用;到更宏大的文化批评维度,反讽被视为一种文化策略, 用于对权力话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
内容摘要
以实现社会进步和文化变革的目标;再到哲学维度,反讽被引入到哲学思考 中,成为一种对存在、真理、知识、语言等基本概念的质疑和反思的工具,以推 动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
内容摘要
国外对反讽的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语言学、社会学、文化研究、 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例如,语言学中的对比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反讽 的构成和功能;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反讽在社会语境中的 运用和作用;文化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以用来解读反讽在文化批判中的意 义和价值;哲学中的解构主义理论则可以用来理解反讽在思维变革中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二、历史回顾
在实践方面,认知语言学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数据 收集和分析等,探讨了诸如语言的范畴化、隐喻与转喻、意象图式等多方面的问 题。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也揭示了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 系。
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知识点
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知识点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
它旨在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并深入探讨它们在全球的发展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方面。
一、语言学语言学是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人类语言的结构、演变和使用规律。
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规律。
语音学的基本单位是音素,通过对音素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差异。
2. 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构成、分类和变化规律。
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词、词根、词素等。
3. 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织规律。
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词序、词性、语法功能等。
4. 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系统和语义规则。
语义学的核心概念包括词义、句义、语境等。
5. 文体学:研究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文体学的常见研究对象有叙事文、议论文、诗歌等。
二、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它关注文学作品的创作、解读和评价。
在外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 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文学批评理论的代表性流派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2. 文学风格与艺术手法:研究作家在创作中运用的风格和手法,如象征主义、现实主义、意识流等。
3. 文学流派与时代背景:研究不同文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如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4. 文学作品解读:研究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的方法和策略。
如文本分析、符号学解读等。
5. 外国文学史:研究外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代表作品。
外国文学史的学科体系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三、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
文化研究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 文化概念与要素:研究文化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形式表现。
外国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是研究外国语言的学科,是人类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研究外国语言的组成、发展、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学科,也是研究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的重要手段。
外国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古希腊学者们就研究外国语言,并创立了“语言学”一词。
当时的语言学家只是把外国语言比作古希腊语,从而试图解释外国语言的发展和特征。
后来,随着欧洲文明迅猛发展,西方语言学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19世纪,出现了著名的“构造主义语言学”,从人类语言中勾勒出语言结构的构造,并建立起科学的语言分类学体系。
20世纪发展迅速,不仅有更多样的语言,而且形成了多种学科体系,外国语言学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当今的外国语言学研究,主要有描述性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言认知学、计算语言学等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都是为了解决语言的发展、现状和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外国语言学是当代语言研究的重要科学,它基于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外国语言,从而加深我们对外国文化的认识。
外国语言学研究也有助于科学研究多种语言的相互影响,使我们对语言的深层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外国语言学还是语言学习、教学和翻译的基础,为专业学习和实际翻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总之,外国语言学是当今语言研究的重要科学,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探索外国语言,为专业学习和实际翻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及
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
因此,外国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深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点、 话题、 说话方式、 人际关系, 人对世界的知识、 人际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社会等等因素。这样一 来,交际中赖以组织话语和理解话语的语境便难以 把握, 可操作性较差。 而 $%&’(&’ 和 )*+,-. 突破了传 统的语境概念,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语境定义为 一个心理建构体,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 假设,它们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大脑 “认知环境” 中, 构成一个人的 。在语言交际中, 对话 语理解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构成听话人认知语境的 一系列假设, 而不是具体的情景因素。也就是说, 人 对世界的认识是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 的,这些概念表征的集合构成思维和理解的认知环 境,当人接受到新信息时他会在这个认知环境中搜 寻并调用与新信息相关联的概念与新信息相互作 用,进而推导出发话人的交际意图,这些被调用的 概念即是认知语境。当然,认知环境中的每一个概 念表征都是潜在的认知语境。换句话说,认知环境 中包含着各种信息:从外部世界中可以感知的信 息;从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中可提取的信息。所有 这些信息和假设都可以构成理解话语的潜在的认 知语境。而认知环境中交际双方互知、互明的部分 才能成为表达和理解话语的语境。这种观点更符合 人们的认知规律, 因而更具概括力和解释力。第二, 她们注重语境的动态研究,将语境视为一个变项。 传统的语境研究将语境视为静态的概念,即语境是 在交际行为进行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的,它是个固定 不变的常项。交际者要以语境为基础,努力使自己 的言语行为符合相应的语境。也就是说,语境是固 定不变的知识,它先于交际过程静态地存在于人们 的思想之中,交际者被动地根据话语选择语境因素 从而达到对话语的理解。而在 $%&’(&’ 和 )*+,-. 看 来, 语境是一个动态的、 发展的概念, 因为交际本身 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境不是听话人在话语理解 之前预先确定的,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 的结果。在交际中,话者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和意 图不断地选择认知语境,而语境也随着交际的进行 不断得到扩展和补充。如此周而复始,语境呈螺旋 状上升, 不断得以丰富和完整。 / 0 1 (3&’,456&’&.) 比利时人维索尔伦 出版 !222 年, 《语用学新解》 (7.8&’,9:.8*.; <’:;=:9*4,) 一书。 维 了 索尔伦把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 (4-==6.*4:9*>& 4-.9&?9) 境 包括语言使用者、 心理世 界、 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 语言使用者在交际 语境中处于中心地位, 因为心理、 社交和物理世界中 的语境成分都要靠语言使用者来激活。心理世界主 要指交际者的性格、信念、意图等认知和情感因素, 它们共同作用,制约话语表达方式的选择和交际效 ・ !"# ・
的合适与否,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这些知识即是 语境的具体体现,或者说这些知识构成了语境。莱 昂斯从话语的得体性( +@@2;@2-+63<355)出发将语境 (! ) 概括为六种知识: 角色和地位, 即每个参与者必 须知道自己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 ($ ) 场合, 即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语言活动 的地位。 (" ) 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正式程度, 即每个参与者必 (%)交际媒 须能够辨别语言活动情景的正式程度。 介,即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对于这一情景来说,什 (#) 恰当的主题, 即每个参与 么是合适的交际媒介。 者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与语言活动的主题 相适合,以及主题对选择方言或语言(在多语社团 (1) 恰当的语域, 即每个参与者必须 中) 的重要性。 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与语言活动的情景所属的 领域和范围相适合。构成语境的这六个方面是交际 双方所具备的共同的语言知识。莱昂斯以知识去解 释语境,他所强调的是语言外的各种社会因素对语 言表达方式选择的影响。 《语言学的语义学引论》 莱昂斯又在 一 !00# 年, 书中对语境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话语意义跟 (63A6) 和语境是互补的。 语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本 语境在三个层次上决定话语的意义:说了什么句 子, 表述了什么命题, 具有什么言外之意。话语的语 ( , 而且包括话语环境的 境不仅包括上下文 B; C 63A6) (B;835-;<) 相关特征。语言外的语境包括形式粘连 、 ="> 内容连贯 D B;8323<B3 E 和相关的一切东西。 (?3F-<5;<) 《语用学》 莱文逊 的 于 !0G" 年问世。 他 在该书中指出: 许多传统的语境参数还应该包括某一 文化背景下的社交原则和人类共同的社交原则。 他认 (.3-B6-B5) 最能体现语言与语境 为, 语言中的指示现象 的关系。之所以说指示与话语语境关系密切, 是因为 指示意义具有游离性,要确定其意义,必须依赖语 (B;<63A6 C 23,H 境。为此, ?3F-<5;< 提出了语境相对性 的概念, 即命题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获得 +6-F-6/) 具体的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相同的句子可以在不同的 语境中使用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3F-<5;< 对语境研究 的范围比以往的语境论者更为广泛, 不仅涉及到语境 的客观因素, 也涉及到像交际主体的知识结构、 信仰 等主观因素, 语境的研究范围得到了拓宽。 = % > (K-,5;<) (I@32J32) 与威尔逊 在 斯珀泊 !0G1 年,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中以新的视角对语境进行了 “认知语境” (B;4<-6-F3 B;<63A6) 研究, 提出 , 即从认知 的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 I@32J32 和 K-,5;< 关于语 境的论述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 方面的表现: 第一, 她们以新的视角讨论语境。按许 多传统语境论者的观点,语境几乎是一个包罗万象 的范畴,涉及到语言的知识、语言的上下文,时间、 ・ !"# ・
0徽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B >+=8*’( +: D*7=) D28)6=(;=8’( L*)M48-);N @ -+6)’( -6)4*64 43);)+* B
J4P;%K 0AA# T+(% !" I+% G
国外语言学界语境研究概述
蓝 岚
@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 安徽 合肥 0"AA"/ B 摘 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语境研究的演变过程和近年来国外专家的研究状况。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AA/ E 0#F" @ 0AA# B AG E A!"# E A"
关键词: 国外; 语境研究; 演变 中图分类号: CA
! "#$%&’ () *(+,&-, .#,/01& *20+3
HDI H’* @ J67++( +: ?+84)2* J;=3)4-K D*7=) L*)M48-);NK C4:4), 0"AA"/K O7)*’ B !4/,$35,: 97)- ’8;)6(4 )*;8+3=64- ;74 34M4(+PQ4*; +: 6+*;4<; -;=3N, ’*3 4(’R+8’;4- 8464*; 84-4’8674- +* 6+*;4<; +=;-)34 O7)*’% 6&’ 7($1/: +M48-4’-; 6+*;4<;; 34M4(+PQ4*; “语境”这个术语是由出生于波兰的人类学家 ($% &’()*+,-.)) 马林诺夫斯基 提出来的。马林诺夫 斯基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人类学的 研究中不时涉及语言问题。 他在 !/0" 年给 1234* 和 (974 &4’*)*2 +: 5)67’83- 所 著 的 《 意 义 的 意 义 》 &4’*)*2)这本书所写的补录中,提出并解释了“语 “6+*;4<; +: -);=’;)+*” 境” , 他用的术语是 。他通过对 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的语言进行观察研究 后得出结论: 如果没有语境, 词就没有意义, 什么也 不能代表,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有意 义。他指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 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之中,不参照这些广泛 的语境便难以正确理解语言。 语言是行为的方式, 不是思想 &’()*+,-.) 认为: 信号, 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语言环境 “言语环 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他创立了 境中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 这一学说。 (6+*;4<; 文化语境 &’()*+,-.) 把语境分为两类: (6+*;4<; +: -);=’;)+*) “文化语 和情景语境 。 +: 6=(;=84) “情景语 境” 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境” 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 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后来被英国语言学家弗 (>% 5% ?)8;7) 思 继承和发展。弗思是马林诺夫斯基的 同事,他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情景语境”的概念, 并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弗思对语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扩展了 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概念,指明除了语言本身的上 下文以及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 外, 整个社会环境、 文化、 信仰、参与者的身份和经 历、 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 都构成语境的一部分, 并 “语义存在于语境的观点” 提出 。 弗思指出, 言语只有 依靠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才有真正的含义。弗思认为 语境有两类, 一类语境存在于语言内部, 即一个结构 各个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系统内项目或单位 之间的聚合关系, 或者说上下文。 这是由语言因素构 成的语境。 另一类语境来自语言外部, 是由非语言因 “情景语境” 素构成, 也即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 。 情景 语境又分为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内部关系涉及: (!) 言语活动参与者的相关特征, 比如是哪些人, 有 什么样的个性, 有什么有关特征。 它包括参与者的言 (0)与言语活动相关的事物; 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 (!) 言语行为的效果。 外部关系可描写为: 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