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门寺的真身舍利塔通高47米,系1988年仿原明代真身舍利塔建造而成的

据记载,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下有地宫,除藏有佛骨之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公元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塔被震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新建的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第一层塔身八面,南面塔门,上有“真身宝塔”四字的石匾。东为“浮图耀日”,北为“美阳重镇”,西为“舍利飞霞”。其余四面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样,以记方位。塔身的第一层檐下,用砖刻制出垂爪柱、帐幔和斗拱、椽子等构件。从第二到第八层,檐下均刻出额枋、斗拱,以叠涩出檐。八层以上各层仅作叠涩出檐,而无斗拱和其它构件,可能是后代重修过的。第十三层己残毁,做成了八角形圆盖。塔刹为铜覆钵、宝珠。塔的第二层至第十二层共有佛像龛88个,每龛置铜佛或菩萨造像1~3尊,共计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塔上的造像庄重肃穆,铸造技术精湛。这些像组成一座佛教艺术的珍贵宝库。

法门寺塔保留了旧塔被地震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东汉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

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法门寺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

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法门寺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保留了汉塔的惯有风格。

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

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法门寺塔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

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法门寺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地宫的入口就在塔的正南面

1987年4月有关部门对法门寺塔整理挖掘中,在地宫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有四枚佛指舍利,还有皇宫迎送舍利的大量供品,包括金银器,玻璃器,瓷器,石器,铁器,漆木器,珠宝器,锦续等共计700余件,其中多为稀世之宝。是研究佛教史、工艺史、饮茶史的重要资料。

现在修复的寺塔,完全按明代砖塔原貌建成。法门寺地宫中除出土佛指骨舍利外,还出土有金银器皿121件,玻璃琉璃器20件,瓷器16件,石器12件,铁器16件,漆木器19件,玉石、珠宝约400件,丝织物品700多件。

“佛指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以指纳孔,恰得受指。” 考古学者严谨地测量和记录了佛指真身灵骨的数据:灵骨长四十点零三毫米,上宽十七点五五毫米,下宽二十点一一毫米,上腔径十三点七五,下腔径十六点五毫米,重十六点二克,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色白如玉少青,质密而泽,髓空而大,中有隐迹。其余三枚为影骨(仿制品),与灵骨形状相同。灵骨与影骨,在世俗观点上是真假之分,但以佛家观点,却另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佛家认为灵骨与影骨同埋千载,同受金棺银椁礼葬,故四枚舍利是“一灵三影”,影骨亦属灵物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例如玻璃帷幕为现代科技的结晶,摩尼珠与莲花台亦蕴含印度传统佛教建筑的风格与精神等等,为佛教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展现新风貌。成为佛指舍利安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2.3 宋明至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 地宫发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法门寺珍宝馆

法门寺珍宝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这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目前,法门寺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

法门寺- 收藏文物

舍利

在地宫打开有,1987年5月5日至12日期间共发现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琉璃器

琉璃即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余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