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微专题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 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 西北地区风沙比较大,房屋一般开窗比较小,且院落比较狭窄,院 墙较高。 风影响房屋朝向、街道走向。(如大理白族传统民居)
正房大多坐西朝东 (受地形影响,常 年以偏西风为主), 正房对面是照壁, 照壁一般漆成白色 (反射太阳光,为 正房提供充足光 线),廊檐较宽 (防雨、遮荫)。
四合院
坐北朝南,南窗较大便于采光。 为了御寒,墙壁都很厚,上屋里 南、西、北三面筑有火炕,叫做 “万字炕”。火炕是满族人家住 房主要取暖设备。 烟囱坐在地面上,可以延长室内 烟道的长度,提高供暖的效力。
2.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 高度大于北方,出檐比北方深远,有时山墙坡度也相对较大,门窗较 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从宅院结构看,为了 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
高三三轮复习微专题
考查方式: 结合传统民居特点考查当地的气
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或自 然环境对民居取材、布wenku.baidu.com、朝向、结 构的影响。
传统民居是指在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中, 受社 会因素制约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经长期 发展基本定型的民居建筑 。
传统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 民居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的取 材、房屋布局、朝向、房屋结构等都与自然环境密 切相关。
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首
利用不同高度的坡台 错落布局
粉墙黛瓦马头墙
三、其它因素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
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强, 土层深厚
宗族、防御
材料以黄土、杉土为主 (就地取材),以卵石筑 基(防御洪水),墙厚窗 小,一层二层不设外窗 (冬暖夏凉、防御)。
高楼、厚墙、窗小设铁栅、楼上四角建角堡,有射击孔
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天 井狭小,廊檐宽大、连通, 便于雨天通行,避免强光 照射,遮荫。
3.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 。(如陕西“地坑院”、冰屋)
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 圈房檐 ,房檐上砌一圈矮 墙(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 内,在地面活动的安全)。 地坑院内地面四周砌一圈 青砖(防渗),院心挖坑 井(积蓄雨水,污水排 渗)。门洞设圆拱和高窗 (便于采光),屋内设火 炕(除湿保暖)。
二、地形、水文
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建筑选址和地面处理方面反映突出,影响 建筑景观,这种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
利用山丘的坡度, 或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或出挑楼层和 廊檐,前后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 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 台 ,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 ,相互衔接。
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 面街背河 ,顺河展开。河谷 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
2.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 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筑材料 也不是很讲究,多土质,屋面 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 ,如撒哈拉地区。
乡间房子半边盖, 省工省钱省木材, 遮风避雨又御寒, 肥水不流外人田。
(二)气温、光照
1.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 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 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 以紧缩室内 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炕、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 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 ,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 较大的间距。
一、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一)降水
1.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 和减少屋顶积雪。
我国云南傣族、拉祜族、佤 族、景颇族的竹楼,颇具特 色。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 炎热潮湿,竹楼多采用歇山 式屋顶,坡度陡,达45°~ 50°,利于排水。竹楼属于 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下部 架空,起到防潮、防虫、通 风的作用。
(三)风
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 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 (福建平潭“石头厝”、台湾兰屿“地下屋”)
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 1.5米~2米处,屋顶用 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 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 左右,迎风坡缓,背风 坡陡,室内配有火堂以 弥补阴暗潮湿的缺点, 还在地面上建凉亭备纳 凉之用。
当地冬季多暴雪,形成了造型独特(合掌 形)的建筑。(3分)当地森林茂密,使就 地取材建造木屋的传统得以保留。(3分) 依山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2 分)农田、房屋与山地、溪流、花草植物 等交织,形成独特的山村景观。(2分)
传统民居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建筑风格形成是受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牵强地认为是单一作用造成的。
(2017·海南卷)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被誉为“日本传统 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该村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冬季多暴 雪。村中的“合掌屋”(如图)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顶坡度达 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屋全部采用当地木材建造, 这种传统保留至今,合掌屋与穿插其间的花草植物、小溪流水、水 田水车等,构成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乡村景观。 分析合掌村独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因纽特人建的冰屋有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且进入冰屋还有 一条长长的通道,入口处挂着厚厚的兽皮,减少冷空气的进入。 靠点海豹油灯和在石盆中燃海豹油篝火取暖,是因纽特人冬季采 暖的主要方法。冰屋没有窗子,且冰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很好地 隔热,屋里的热量不易散失。在建冰屋时,因纽特人充分考虑了 气体对流的特点,冰屋内产生的暖空气向上聚集,不仅屋内的热 量不易散失,而且屋内因冷热空气对流而暖和起来。其次,冰屋 内壁光亮的冰壳能够把辐射出去的热能反射回来,有效阻止屋内 的热量向外扩散,从而保证室内温度的均衡性。
房屋屋顶坡 度较大,窗户 较多,材料多 以木材为主。
分析其与当 地自然地理环 境的关系?
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 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 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
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 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 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 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 又能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