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区穹顶结构技术与造型艺术的发展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地区从古罗马时期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穹顶结构技术与造型艺术的发展演变

科目:外国建筑史

姓名:***

班级:14建筑一班

学号:*************

时间:2017年6月10日

欧洲地区从古罗马时期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穹顶结构技术

与造型艺术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欧洲、穹顶、结构技术、造型艺术、发展

摘要:古罗马时期建造的穹顶,它是一种新的结构造型,有效地解决了室内大空间问题,但在初期,人们往往不能全面认识它,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尽管有巨大的艺术造型上的潜力,但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由于结构技术的限制,穹顶外观笨重,内部空间单一封闭。拜占庭时期,大大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制形制,这一时期的穹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内部空间开敞、延展、富有层次感,在外部表现上由于使用了帆拱和鼓座,增强了穹顶的艺术表现力。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启用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构图元素,突破中世纪教会的禁制,集中制形制重新成为构图手段,穹顶在结构和施工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外观上突破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穹顶的发展史上是首创的,目的是宣扬人文主义的胜利。以上两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贯穿于穹顶发展的始终。

正文:

一、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 750 年 ~476 年)

券拱技术,尤其是混凝土的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他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与伦比。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券拱结构有关。

代表建筑:万神庙(公元前120-124年)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重建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图1 万神庙平面图2 万神庙剖面

万神庙平面(图一)为圆形,上覆穹顶。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 43.3米,正中有直径 8.92米的圆洞,可能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平面特点:古罗马穹顶代表了欧洲早期穹顶的特点,圆形平面上覆盖圆形穹隆顶,可见当时人们的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结构技术:

穹顶的材料用火山灰水泥制成的混凝土浇筑。作为骨料的石块,在下面的硬而重,在上面的软而轻。为了减轻重量,穹顶越往上越薄。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发券,然后再浇筑混凝土。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与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宁借钱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

穹顶内表面作凹格以减轻重量,共5排,每排28个。墙上除大门外有7个凹室,也能起减少施工量的作用。墙里和穹顶里都有砖券,结构作用不明显,可能出于施工需要。

古罗马穹顶的缺点:穹隆顶自重大,需要连续的承重墙来抵挡穹顶的侧推力。因此,承重墙很厚而且不宜大面积开窗,影响室内采光,局限性较大。

2、造型艺术:

万神庙内部体现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的特色。穹顶顶部(图二)矢高43.3米,与直径相等,内部空间完整紧凑。穹顶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这大概是为了:第一,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习惯。

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开朗、阔大而庄严。穹顶上的凹格被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四周的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墙面的划分、装饰的壁柱和壁龛,都是尺度正常,色调沉稳,所以建筑虽大,但不使人感到受压抑。墙面所有构件都用赭红大理石。地面中央微凸,主要用灰白色大理石。穹顶抹灰,每个凹格中心原来可能有镀金的铜质玫瑰花。

3、古罗马在建筑上的贡献:

建筑类型:扩展了建筑创作领域,设计了许多新的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相当成熟的功能形制和艺术样式;

建筑艺术: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感染力,改造希腊柱式,提高柱式的适应能力,增加新的构图形式和艺术母题;

建筑空间:罗马人空前地开阔了建筑的内部空间,发展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创造了完美的券拱结构体系,发明了以火山灰为活性材料的天然混凝土;

建筑理论: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代表,成为自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多年建筑学上的基本教材。

二、拜占庭时期(395~1453 年)

公元 395 年,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后来的

史学家们为了与古罗马相区别,将其命名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 年)

拜占庭时期建筑上最光辉的代表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图三)(532~537 年),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它的主要成就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图3 圣索非亚大教堂

1、结构技术:

帆拱: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图4 帆拱图5 帆拱做法

它的做法是,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角上各造一个三角形球面,球面的半径是方形平面外接圆的半径,它们在四个大券的顶点位置形成一个水平的环,在环上便可以砌筑穹顶。为了进一步完善集中式形制的外部形象,又在4个券的顶点高程的水平切口上再砌半圆形穹顶。在进一步,则先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的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帆拱的特点: 1.外形上使穹顶完整;2.结构上覆盖的是完整的方形平面;3.只需四个支点支撑穹顶。帆拱既使建筑方圆过渡自然,又扩大穹顶下空间,是拜占庭结构当中最具有特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