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质课课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内容。
我们知道化学课永远要讲化学知识的,否则就不是化学课了,初中化学课标颁布以后,无论是内容的选择面还是内容的深广度都有一些变化,我们的新教材在知识的处理和组织编排上也有很多的变化,那么应该说大部分的老师教学处理上都高度关注了这种变化,但是还是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跟大家讨论。
1、跟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酸碱盐的变化最大,我个人感觉从这次评比来看,大家都选择生活中的盐、生活中的碱,首先定位是符合课标要求的,其次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大家还是讲了酸碱盐的代表物,但是酸碱盐的代表物基本都是通过生活问题提出来的。这里首先要注意酸碱盐不是说它的化学性质就不要求了,重要的反应、重要的反应通性实际上还是要求的,这些知识实际上还是高中化学学习重要的基础。注意教学中要有一定共性的概括,但是不要把共性的东西推演到太复杂的广泛程度,比如说盐的认识,你就以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代表同样可以概括出来盐最一般的通性,但是不要用学生见也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过的大量盐的化学式做过多的要求,我觉得这应该有一个度。
2、关于氧化还原的问题。初中课标中严格来说没有出现氧化还原,所以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有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精力去分析研究,我觉得可以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当然如果你的学时数够、学生也可以接受、你自己又认为这个东西不错,讲一讲也是可以的。但是考试的时候、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碳还原氧化铜的那些实验装置的考点不要出现,不能要求学生去记,更不要求学生去分析里面的氧化剂还原剂,我个人认为在初中还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来做比较好,你简单的介绍是可以的,但考练还是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来把握。
3、电离、离子检验的问题。到底在初中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今年修订课标的时候我们还会拿出来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电离概念在初中肯定是不要求的,所以一切基于电离概念作为基础之上的有关离子检验问题的讨论不要在初中作过多要求,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相关训练要分出层次来,应该更侧重于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而不是离子的检验和区分,因为高中必修专门对常见离子检验有一个要求,所以我在
这里想提出来,初中老师应该买一本高中的课程标准看一看,就像我们要求高中老师买一本初中课标来看一看是一样的。
4、原子示意图问题。我们听到的老师讲原子示意图的处理得还是比较得当的,首先他可以用、可以展示、甚至可以当成是一种教学的工具,但是他没有要求学生去记去背原子示意图,我觉得这个把握还是比较合适的。在这里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初中化学课标是不要求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行记忆的,至于说修订以后会不会再回来,那这是修订以后的事,按现在的初中课标来说,应该说它是不要求的。所以大家讲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你讲可以,你用也可以,但是你不能假定学生要知道这个。那么中考命题时对这个问题就更要小心一些。
5、化学方程式问题。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我们看到首先呢这次比赛中经典的元素化合物展示课比例比较小,第二就是板书上老师不写化学方程式或者不写文字表达式,这个事情我们要注意,我们最近刚刚从福建进行高中新课程调研回来,发现很多的高一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上高一以后他不会最基本的化学符号、最基本的初中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这绝对不是新课程倡导的。最基本的课标和教材当中要求的重要物质的重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必须要让学生记住的,那么作为教师来讲充分利用这个通过板书的过程,该落实的还是要落实的。
6、关于实验的问题。我们这次看到,对于实验装置,初中课标是要求学生可以有这个意识并且能够根据简单实验的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装置,但是如果倒过来的话,我给你一个装置,要求你说出来都哪些实验会用到这些装置,我觉得这个事儿是值得讨论的,我并不是说这样做一定不对,但我觉得这个度可能对一般的初中生来讲是不是确实有点过高了。你跟他说我要做什么实验,我要达到什么样的功能和目的,我该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和仪器,我们觉得还是这样的要求比较合理。而你给他一个随便什么样的装置,甚至是一个抽象的、都没有整体的一个装置,你非得让他去回忆甚至让他想出所有能够用到这个装置的实验,这个可能是要稍微考虑和注意一下是不是特别合适。
类似的我们还想请大家进一步关注知识内容深广度的问题和课标与大纲、新教材与老教材在知识内容处理上方面,新中考和老中考对知识内容深广度把握方面,这些地方还是有很多的变化,请大家注意。
二、关于活动。
我们非常高兴得看到这次所有的课都设计了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量还是时间都有保证,而且老师对活动的设计水平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大的提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1、关于分组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仍然是我们在教学设计当中、在学生活动方面需要花力气比较多的去考虑的一个方面,那么在这里,首先是多与少的问题,我们抛开平时教学(那个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不说先来说展示课,时间的多与少是值得大家进一步去探讨的,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要探讨,就是分组实验我们一定要在实验前交流方案吗?这个没有一定的结论,你说一定吗?我说不一定;你说不一定吗?我说可能还有需要。这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学生梯度、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具体的分析,但是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要把它固定化,不要一开始分组实验就马上进行实验前的交流方案,好像不进行学生的交流方案就不放心学生去做、学生去做就一定会失败,这是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关于学生实验的设计当中可以提高的一块儿。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有的实验要交流,有的实验可以不事先交流;今天交流,一个月以后,学生可能不用事先交流;这个内容要交流,那个内容可能可以做完了之后再好好讨论,这些都是可能的。
2、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关系问题。应该说在这次活动中有不少老师做的是不错的。该学生实验就学生实验,该老师穿插就老师穿插。有一个值得讨论的是实验前老师的详细指导与实验过程中老师的针对性指导。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出实验,担心失败,然后我们总是所有要交待的细节都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进行,结果等你交待完了,学生最后没有时间实验或者说留下很少时间做实验,我们说这样学生分组实验是需要突破的,我们可以大胆的尝试一下,很多老师的指导时间如果是放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能效果会更好,我们至少可以尝试两种指导方式应该组合使用。在这个方面,我个人为什么非常欣赏怀柔五中莫蔚老师的课,她在二氧化碳的这个课的实验设计上,实验的数量一点都不少,实验的复杂程度一点都不低,但是她没有在实验之前啰里啰唆交待半天,她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合理的梯度,然后他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去进行指导,但她指导的非常有针对性,同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可能对老师的要求是高了点,但这应该作为一个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