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成败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 辩论资料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辩论赛之我所见
《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辩论赛是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第一场,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对武汉大学.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可谓华语辩论史上的辉煌,其中多场比赛被后来辩手奉为经典战例以供学习, 《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即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将从立论思路,场上表现以及对”技术流”辩风的思考三个方面阐述我对本场比赛的思考.
(一)
立论思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持正方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他们立论的核心思想有两方面:其一为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鼓励成功的价值倡导;其二为以成败论英雄是社会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与真善美等其他价值观共同构成可取整体倡导.武汉大学的立论为以成败论不出英雄,因为成败受多种因素制约; 以成败论英雄会带来功利主义的追求成功.
比较双方思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对辩题理解较深,特别在可取两个字把握的较好,在立论上没有把讨论限于成败能不能论出英雄的事实判断.但是阐述并非十分明晰,且缺乏事例佐证观点,显得有些空洞和缺乏认同感.而武汉大学的立论则简单明确,特别注重用事例和文采打动观众,认同感很强,与新国大形成对比.
但双方立论都有继续挖掘的空间,如成败是一时一地的成败还是综合评价人一生的成败;成与败的评断有无客观标准,还是主观评价,或者必须上升为社会的普遍评价.双方特别是正方没有很好界定,造成之后的一些被动.此外如果想继续深入挖掘立论,可在网上搜索98蓝带杯半决赛中青院VS西交的视频,辩题是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自古论成败,同样强强对决,可互为印证。
(二)
场上表现
如果立论是各有千秋,那么立论的展开过程及自由辩论则几乎是武汉大学的
一边优势.原因无非可归纳为两方面的优势:辩手素质和战术设计.
辩手素质的体现有多处,如袁丁用非洲饥民追求吃饭来归缪正方追求成功等于获得成功,余磊抓住吴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类比巧妙化为己用等;战术设计则体现在如成败是英雄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的问题设计等,问题由周玄毅抛出,余磊追问,袁丁收回,蒋舸从反面再问,体现了武大战术上精妙的设计和配合,为武大奠定胜局.
(三)
对”技术流”辩风的思考
武汉大学01年的成就与辉煌为无数后来辩手学习与借鉴.特别在武大逐渐形成一种辩风,即立论重视可操作性甚于重视挖掘深度,辩论过程中战术设计巧妙,强推战场,如果遇到问题大多不正面回应而靠技巧解决. ”技术流”这个词是我在现任武汉大学辩论队副教练贺捷在今年11月在重庆大学举行的第六届”名辩盟”国际大学生辩论邀请赛的一场点评中第一次听到,这里暂且用来命名这种风格.技术流辩风在《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等几场中已出露
端倪,但在之后是发扬光大也似乎略入误区.
通过百度视频搜索,比较了网上武汉大学01国辩,04,05,06年湖北省赛,07年望道杯,08年名校赛及11月去重大看武大在名辩盟的两场比赛,我得出的结论是”技术流”辩风在武大越来越成熟,也似乎趋于模式化和空而无物.原因有两点,一是辩手素质有所下降,虽有之后03黄金一代的中兴,但总趋势不复袁丁,余磊等当年风采;二是太注重技术层面,忽视对辩题本身的思考和深入探究,致使认同度不够.
当然”技术流”辩风本身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关键看辩手的运用.如西南大学几支辩论传统较好的队伍中,文学院有时把很多事实层面的问题用价值倡导解决;农生院在校辩论赛中自由辩论五分钟之后都能体现辩手配合;经管院四位辩手对一个问题的呼应都在场上有较好效果,当然整体与武大仍有不小差距,但这些或多或少都有技术流辩风的倾向.
所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种辩风我们可以吸纳,但不能过度依赖.只有把技术层面的操作与理论层面的剖析有机结合,才会呈现出一场《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这样精彩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