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促进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促进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畜禽养殖业已经逐步进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新阶段背景下,如何破解畜禽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我国畜禽养殖业及其相关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条例》制定了严格的监管体制、养殖场建设标准以及惩罚制度,能够规范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和生产运行。《条例》的实施将通过加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进畜禽养殖环境的改善,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个人对《条例》有几个粗浅的认识,一是《条例》用法律法规取代了过去的行政办法,从法律层面对畜禽污染防治问题进行破解,意义重大;二是《条例》重防治也重利用,明确了防治的路径;三是《条例》规定的部门职责更加清晰,尤其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措施,有助于因地制宜解决问题;四是《条例》的一些政策,实际上是从全产业链看待这个问题,有助于系统解决难题;五是从政策的手段来说,可以看出,国家试图利用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来集中破解畜禽污染防治的难题。
《条例》已经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我们的研究团队也在密切关注各类畜禽养殖经营主体对《条例》的一些反应。总体来说,行业和企业认为《条例》实施非常及时,在《条例》的实施后将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有利于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当然,目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畜禽规模标准,二是畜禽养殖企业呼吁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能够实现普惠制政策模式。
此外,新的《环保法》也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们的研究团队将会进一步跟踪研究,及时总结《条例》和《环保法》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行业呈现出经济规模大、养殖数量大、产品产量大、产业地位高和区域较集中的“三大一高一集中”特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未来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方式将加速转变,规模化养殖趋势将不可逆转。
我国畜禽养殖业必然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稳定发展。当然,在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资源、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约束,但
环境因素中的污染防治问题是当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最主要的发展瓶颈,是畜禽养殖业稳定发展中最短的短板。
污染的来源主要由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构成。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主要有三类:一是生产资料的管理与利用中形成的废弃物,比如过期库存的饲料等生产资料,以及饲料袋和包装袋等;二是养殖环节中的废弃物,比如畜禽粪便、畜禽尸体以及废水等;三是畜禽产品中的一些废弃物,比如产品包装等。
去年我们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室以及农业部软科学等课题的支持下,重点对畜禽废弃物处置和利用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研,结果表明,畜禽规模养殖的污染防治主要涉及畜禽粪便、畜禽尸体和废水这三大类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从可控性和利用性的角度来看,当前最大的难题是畜禽粪便的处理问题。畜禽粪便的处理不仅对于小规模户是最难的,对中大型养殖企业来说也非常难。
当前,包括畜禽粪便在内的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问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废弃物的产生量来看,畜禽养殖场粪便产量大、区域集中。我们的团队测算2011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到21.21亿吨。不仅畜禽粪便产生量大,而且由于我国畜禽养殖的区域较为集中,自然也就带来了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区域集中化。量大、集中,处理起来较难,利用起来更难。第二,从养殖主体角度来看,我国的畜禽养殖场主要以农户经营的小规模养殖场为主。这些养殖场近年来呈现出养殖规模增加的趋势,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畜禽粪便的无害化水平低,严重影响到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并给养殖场造成沉重的经营负担。第三,我国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养殖场的内部布局中生产区与粪污处理区未分开、污道和净道未分开的现象仍然存在,养殖场主体的环境保护理念相对较弱,养殖场污染治理的意愿不高,对环境治理投入的意愿较低,在清理和处理畜禽粪便上也存在着缺乏有效技术指导的难题。第四,区域内畜禽养殖规划不完善,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废弃物利用的产业链不完善。
我们通过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泰国等国家(或地区)畜禽规模化发展历程以及遇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制度安排和具体方式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一是解决难题的根本在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的畜禽产业已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方式向现代畜牧业方式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必须注重这个发展阶段容易出现的生态环
境问题,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必须坚定走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解决难题的核心在于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未来中国的畜禽养殖业必须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唯有追求适度规模,才能有效解决污染防治的问题。
三是解决难题的基础在于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在处理畜禽规模化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基础约束机制。要根据我国畜禽养殖的主体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同,既加强顶层设计,又要重视法律的可操作性;既要加强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又要考虑法律的执行成本。既要用法律法规形成约束机制,又需要用相关政策实现激励。
四是解决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相互协调的产业体系。国际经验和教训表明,构造一个相互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破解畜禽规模化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产业间,要实现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与相关产业的高度结合,强化畜禽产业与种植业的结合,促使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变废为宝”且“宝有用武之地”;在畜禽产业内部,要高度重视畜禽产品和废弃物等副产品的协调发展,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实现正产品和副产品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在有条件的地区,尤其是小区域内,应着重构建相互协调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以促进小区域内各种产业之间的融合。
五是解决难题的动力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要依靠经济利益作为解决我国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基本动力。在过去,有关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处理,往往重点关注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却忽视了其作为经济属性的价值所在。国际经验表明,对这些畜禽废弃物的合理利用、特别是通过市场的交易实现其所含的经济价值,是最佳的处理畜禽粪便的方式,也是对养殖场最基本的激励途径。要将这一驱动力作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最关键的是要构造一个公平、公正和真正能够起到连接产品与市场的流通途径。
六是解决难题的保障在于技术支撑。在我们重点研究的几个国家中,各国都非常重视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我国在处理这一难题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类型养殖场、不同区域等情况,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努力用现代技术武装我国畜禽养殖以及废弃物的处理与加工利用。
要坚定不移地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积极推动畜禽养殖业向“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转变。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以保护
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养殖与废弃物处理配套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引导结合”的五个基本原则,坚持以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发展路径,坚持推进“种养结合”以及“就近消纳废弃物”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水平和提高畜禽废弃物的利用水平,加紧培育畜禽养殖服务业和有机肥等畜禽废弃物加工业的发展,提高畜禽养殖经营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市场化利用意识,构建废弃物产业链和加快优化区域布局,构建“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科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等五大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虽然我国在推进规模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粪便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主要是来自于我国在畜禽污染综合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规模畜禽养殖经营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畜禽废弃物的利用提供了市场。
当前,我国规模畜禽养殖业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环境约束也成为制约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当前我国畜禽规模养殖的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和难题,有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高度重视规模养殖带来的四大安全问题,今后对我国规模畜禽养殖中废弃物造成的危害,应该上升到生态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高度来看待。二是密切关注畜禽粪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有效的、多元化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式;三是合力聚焦主要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关注肉牛、奶牛、生猪和蛋鸡等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是积极探索分级指导和管理的方式,以公共治理方式解决密集区域内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生态环境问题;五是系统破解规模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难题,形成一整套系统地解决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方案;六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体系,努力提高畜禽养殖场配套设施改造的“以奖代补”水平,积极探讨将有机肥纳入到肥料政策体系,加快完善生态农业支持政策,通过农产品产业链的市场端向上游释放信号,驱动提高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