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地理七上《多变的天气》教案_3

合集下载

3.1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1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分辨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且能根据风向图,辨别风向。

3、用实际案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态意识。

【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的分辨;2、常用的天气符号和风向的识别。

【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的分辨;2、风向的识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天气,请你来判断一下,下列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天气呢?天气变化多样,日常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进行了解,那到底什么是天气?天气对我们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我们通过这一节课来了解一下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1、根据天气图片,归纳出天气的描述词和特点,总结出天气的概念,即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时刻在发生变化。

2、提问:天气可以预报,那气候需要预报吗?展示气候的定义,即某一个地区一年或某个季节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随后介绍气候的两大描述要素:气温和降水。

3、对比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可从时间、变化和描述词方面进行归纳。

再展示练习,学生自主分析辨别两者概念。

4、提问:我们时常关注天气预报,是因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那天气可以带来哪些影响?分别展示天气与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和战争等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承转:我们了解到天气可以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那明天的天气是如何的?我们怎样来预报明天的天气呢?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展示天气预报视频,提问天气预报通常会播报哪些内容?可总结出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2、展示卫星云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判别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可得出:白色-云区;绿色-陆地;蓝色-海洋。

3、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天气符号的辨别,并给5分钟进行速记活动。

4、展示风的描述方面:风向和风力。

展示风向标,分别讲解风力大小和风向的判断方法,并进行风力风向的判读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课程标准解读“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这里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具体文字定义,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生活体验,总结天气与气候的主要特征(例如,描述时间的长短和稳定性),最终能够对天气和气候进行区分并灵活运用。

简单说,就是要理解而不是死记。

本节课必须落实的是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对“气候”的理解可以在后面气候的学习中逐渐落实,也就是说,在本章内容(天气与气候)结束后,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和灵活应用即可。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这里“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网络等媒体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因为媒体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不一定会和教材中的一样。

所以,本目标并不是要求一节课内达成,而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应用中逐渐掌握。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目前,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等。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火灾、炊烟、尘土等。

旨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全面、详实地列举和说明。

师生可以共同收集整理尽可能多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知道天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指标,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

4.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一些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5.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4.1多变的天气(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1多变的天气(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时刻在变化的。

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雪、雹、雾、霾、雷电等描述天气。

(3)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天气的影响有哪些?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
➢天气影响农业;
➢天气影响交通;
➢天气影响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地理与生活结合起来。

2.天气预报
教师讲解: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或多日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

(1)会看风向标
教师讲解:风:包括风向(风的来向)和风力(风的强弱)
判读:风向看风杆,风力看风尾
学生:完成练习:描述下边的风向标分别代表什么风?几级?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及时巩固风向标的判断知识。

(2)常见的天气预报
学生活动:我是天气播报员
【设计意图】情景模拟,强化对天气预报的掌握。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教案设计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教案设计

一般变化不大;
2)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天气
气候
不同点
短时间、多变化
较长时间,较稳定
相同点
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三、活动:
比一比,看谁答得快,下面句子哪些是说天气的?哪此是说气候的?
①昆明四季如春()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明天大风降温()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
பைடு நூலகம்
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气的特点及与气候的区别 2、气象图和风向图的判读 3、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图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天气及其影响 第二课时:明天的天气 第三课时: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教学过程:
(人们常见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天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3、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归纳天气的特点
(1)、短时间
(2)多变化: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天气
不同。
4、学生讨论: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1)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四、风向标:包括风杆、风尾或风旗 风向:指风的来向
风 力:风的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
业等。
五、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
1、看电视;2、听收音机;3、读报纸;4、上网;5、手机121信息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收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天气预报要预报 哪些内容呢?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 二、讲授新课 1、讲述: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2、让学生看卫星云图,讨论: 卫星云图上有哪些颜色?不同颜色下的地方有可能会是什么天气? 3、让学生看天气预报图,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4、播放风向标幻灯片 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共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北”八 个基本方向; ②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每道风尾力为4米/秒,即风力为2级, 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与地图》和《世界地理》之后,开始接触中国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中的天气情况,包括天气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天气的因素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和地图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天气作为一种抽象的自然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天气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天气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以及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定义和分类。

2.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3.天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配合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图片、图表和实例等,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天气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提高他们对天气知识的系统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概念及其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测量指标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天气现象。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调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户外观察和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户外观察到的天气现象,总结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变的天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现象及其变化。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主要天气现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等。

此外,教材还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现象的本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等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提高他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天气现象,能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主要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天气现象,提高对天气知识的理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天气现象、天气与气候区别等内容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与天气现象相关的实例,用于课堂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模型等道具,增强课堂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天气的定义、主要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天气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2.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解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激发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3。

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影响以及重要性。

3、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如何根据风向标判断风向及风力的大小。

3、学会使用天气符号。

三、教学类型:新授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大家回顾这几天不同的天气,让大家思考天气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多变的天气》。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也降低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难度。

二、新知讲解1.天气定义: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的定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过后,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形容的是天气,哪些形容的是气候?1、下列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A、长夏无冬B、烈日炎炎C、阴转多云D、四季如春E、东边日出西边雨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G、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天气的影响。

用课件展示书上活动题的几段材料,分析每段材料分别分析的是天气和哪个方面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总结归纳出:材料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材料B: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材料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材料D: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转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天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预知天气,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安排我们的生活、日常出行、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等,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第四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案(表格式)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案(表格式)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知道岳阳有哪些美景?【展示】随着学生在回答,用PPT逐一展示岳阳景观图,激发学生的向往,一起去旅行。

【提问】如果现在就去岳阳旅游的话需要考虑什么因素?【顺势引入课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创设情境【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天气”的呢?【任务驱动】PPT展示与天气相关的图片,要同学们说出各是哪种天气。

【提示】头像左侧的阴影意味着什么?【顺势提问】喜欢什么天气?不喜欢什么天气?【追问为什么?】2.进入情境,角色扮演【提问】假设你是下列角色,你会考虑哪种或哪几种天气呢?【提示】先观察、交流,再角色扮演:我是×××,我喜欢××(天气),不喜欢××(天气),因为……。

【总结过渡】“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会对交通、农业、军事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那什么是天气呢?1. 眼力比拼:找关键词,说出天气的特点(1)下列材料中哪些词语从变化和时间上反映了天气的特点?(2)引导学生给天气下定义2. 眼力比拼:通过关键词,比较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1)下列哪些词语是描述天气的?(2)其他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3)天气和气候在时间变化上有何区别?3. 总结与练习(表格)1. 情境创设【提问】平时,我们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天气”呢?【展示】三种典型天气预报情景。

2. 进入情境——“天气预报员”培训(1)“天气预报”播报什么?以岳阳地区当天的天气预报为例,对学生进行培训。

(2)风向与风力。

图形形象展示,从字面角度引导学生区别风向与风力。

3. 任务驱动:过关斩将,预报员考核(1)提供范例:央视前一天晚间天气预报(2)三关考核第1关:读卫星云图,预测天气。

①读图3.4(动图),填写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含义?②看云识天气:请播报以下地点大致天气:我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印度,印尼的大致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天气的定义和特征: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不确定性的特点。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
(3)天气的测量指标: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是衡量天气的主要指标。
(4)常见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包括晴朗、多云、降雨、降雪、雾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们对天气的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描述天气的特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以及天气的测量指标。他们了解到了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天气测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天气情况,学生们提高了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天气知识解释和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1节的“多变的天气”。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常见天气现象等。具体内容包括:
1. 天气的定义和特征: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不确定性的特点。
7. 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和互相评价,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 生活应用能力:学生们将所学的天气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应用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
5. 探究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自己的地理探究能力。他们主动探索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提出问题并进行实证研究。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在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和风级.风向的认识。

4.通过读图能够了解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使用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通过活动,了解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教学难点]:1.分析天气特征。

2.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方法。

三、学情分析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读图分析.归纳。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前天.昨天.今天分别是什么天气。

学生: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板书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状况的天气,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是怎么样描述天气的。

图片展示:学生回答:略师:人们是如何描述天气的呢?学生:人们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师:我们知道了怎么描述天气,那么什么是天气,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的概念。

1.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特点:①时间短,变化大。

例如:“太阳雨”.“雷阵雨”。

②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

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③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例如: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

提问:气候和天气的说法一样吗?举例:学校所在地关岭的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大气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活动探究:课本47页活动第一题及让学生上来练习,认识天气及其影响。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变的天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变幻莫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的基本要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知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认识天气的基本要素,学会描述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多样性,天气基本要素的认识。

2.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现象的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观察、记录天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记录表,供学生记录天气现象。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例或视频展示天气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基本要素,如气温、降水、风向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这些要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周围天气,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巩固(5分钟)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让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实践活动:户外观察和实验
板书设计要求:
1.简洁明了:使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和符号,突出重点,准确精炼。
2.结构清晰: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布局,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3.艺术性和趣味性:采用生动的形象、颜色和布局,增加板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突出重点:将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用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讲解内容4: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雨、风、雾等。”
探究活动5:
“请同学们观察教室外的天气现象,并描述一下。”
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外的天气现象,如“现在太阳很大,气温很高”。
第五环节:实践活动
户外观察:
“请同学们带上温度计、雨伞等工具,我们去户外观察一下天气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气温、降水等数据,并观察天气现象。
第三环节:天气的测量指标
讲解内容3:
“为了描述和测量天气,我们需要一些指标。常用的天气测量指标认为哪个指标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到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如气温影响我们的穿着,降水量影响农业产量等。
第四环节:常见的天气现象
5.概括性强:能够准确概括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图阅读、地理位置的基本概念等。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天气和气候的初步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天气现象有基本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通常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内容感兴趣,因此,将天气现象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来进一步深化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偏爱互动和参与式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3)》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3)》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小段动画,直观的图片,有趣的歌词,描述的是天气状况。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天气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引语: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今天天气怎么样?(一)、天气及其影响1、话描述——理解天气概念首先让学生试着描述今天的天气状况。

我们描述了今天的天气状况,一起来看几位同学的谈话(图3.1)。

在大家的描述和几位同学的谈话中,提及几种天气状况,出示图片,天气可以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2、析特点——区分天气与气候在描述和谈话中涉及今天、明天、昨天、上午、下午等表示时间的词汇,说明天气是一个地方①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展示图片对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不同,引出天气的特点②多变化。

讨论:哪些词语是描述天气的?0 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全年高温冬雨夏干雷电交加其它词语描述的是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小结)天气气候时间长短短时间长时间稳定性多变化变化不大拓展练习,活动1。

承接:做适当补充,引出天气的影响。

3、谈影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小组合作,结合活动2,讨论天气的影响,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学案上,与大家分享。

过渡: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准确预报,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3.1《多变的天气》。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多变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天气的变化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多变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天气变化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2.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天气实例,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相关资料,用于教学讲解。

3.准备小组合作的相关任务和指导,用于教学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气候特点吗?那么你们认为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区别呢?”2.呈现(10分钟)展示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雨天、雪天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多变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天气会发生变化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并总结天气变化的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请大家列举一些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优质教案(7页)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总体比较简单,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一是什么是天气及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但课本上这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重点在这部分,编者进行了加工整合,以最新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并且对什么是天气,如何描绘天气进行重新解读。

二是认识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

这里难度不大,因此设计了几个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比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理性认识。

考虑到学生们的认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P46图 3.1 天气与生活,了解天气的概念。

2.通过开展教材P47~48“活动”,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 通过阅读教材P49图 3.4 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4. 通过阅读教材P49图 3.5常用的天气符号和开展教材P50“活动”,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

5. 通过阅读教材P51图3.7 2019 年 2月 26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了解污染指数。

6. 通过开展教材P52“活动”,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掌握分析某地天气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等课外活动的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2.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卫星云图及天气符号的识别和判定。

3.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第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
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
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
内容:
多变的天气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