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朱自清的散文摘评

朱自清的散文摘评

朱自清的散文摘评
【原创版】
目录
1.朱自清的散文概述
2.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3.朱自清散文的价值观
4.朱自清散文的摘评举例
5.总结
正文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涵盖了自然、人生、社会等多个方面,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美感的世界。

朱自清的散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他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文字清新自然,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其次,他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社会现象、人生价值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再次,他的散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了许多生动形象的画面,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朱自清的散文中,充满了他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价值观。

他主张人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他强调个人应该有责任感,对家庭、社会、国家都应该有承担。

他的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着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有许多经典的摘评,如《背影》中对于父爱的深情描绘,《荷塘月色》中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春》中对于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生动描述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散文是我国散文宝库中的瑰宝,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在中国的散文写作中,属于居于象征主义和新派的抒情散文,其特点是强调一种抽象的清新柔美的感受,能够将人们深刻体验到一种淡淡的和谐愉悦之中。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有:
一、意象清新细腻:在朱自清的文字中,意象清新细腻,比喻、拟人、抒情等手法灵活多变,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朱自清的情感。

二、结构精美:朱自清的文字中句式整齐,层次清晰,结构精美,因此形象生动,使人细细品味,令人流连忘返。

三、抒情优美: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注重抒情,以及隐含着的淡淡的禅意,抒情优美,充满诗意和淡雅的韵味。

四、细腻淡雅:朱自清的文字细腻淡雅,具有活泼而优美的口吻,充满清新的禅意,能够让人们融入到一种简洁而精致的自然风景之中。

朱 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 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以清新自然、朴素真挚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其语言特点鲜明,独具魅力,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

他善于运用简洁明了的词句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没有冗长繁琐的表述,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他的意图。

在《背影》中,他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短短一句话,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情感,毫不拖泥带水。

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让读者能够迅速进入文章的情境,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其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画面感。

朱自清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他所描绘的场景。

在《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通过拟人、比喻的手法,将春天里百花争艳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花园之中。

又如在《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把荷叶和荷花描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感受。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他在遣词造句时,注重音韵的和谐,使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匆匆》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通过排比和重复的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匆匆。

朱自清的语言饱含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散文往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为素材,用真挚的笔触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蹒跚的背影,以及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都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得真切动人。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精要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精要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艺术,重点表现在开创了新时期口语化散文的先河,为后期白话文及现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细腻委婉的景致观察和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锤炼,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构思,融情于景,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希望之美,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使其后的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但构思却很见匠心。

1.刻画描写,出奇制胜朱自清的《背影》出乎常理,不去描写人物的眼睛或面部表情,而刻意从“父亲”的背影上下手,抓住人物的一瞬间形象去刻画描写,出奇制胜,写出了一篇感人的文章。

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

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

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散文最可以自由创作,文无定法,固守别人的成功经验没有出息。

在绘画艺术中,早有人画过背影,如俄国画家保•别林斯基的《在校门旁》画了藏族妇女的背影,以为写背影是个创新,而没有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写出新意,也会成为老一套,不新鲜了。

《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又运用首尾呼应的手法来增强结构的完整性,从“离家”开始,至“归家”而终,其间,从小路、荷塘、荷叶、荷花到树林、远山,各层情景步步深化,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结构布局严谨精美。

关于伦敦和欧洲诸地的游记,行文力避“我”的出现,而“我”的情思,“我”对西方世界的东方式观照,并未消泯净尽。

2.设置文眼,凸显焦点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

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诸方面,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上都烙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那就是构思的精巧,结构的缜密,情感的真挚,语言的朴素清晰。

一、现实主义创作与真实情感的完美结合。

(1)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的早期散文创作活动,全部是在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并且结合他个人的写作修养,审美观点,联系当时文艺界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不少关于散文创作的见解,同时,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张“‘以文载道’,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这个基础上,他竭力提倡‘写实文学’”。

(3)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他在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使他的散文作品独具一种艺术真实与风趣相统一的特色。

他在提倡写实,深入观察、革新的同时,又一再强调真挚和亲切:“虽只一言一动之微,却包蕴着个人的性格,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

”“在它们里,我见着活活泼泼的真实的人。

”所以在他各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1的朱自清”。

(4)在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借写景抒发真实情感的篇章。

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用真挚的情感做骨,以细致准确的观察、精工传神的描写、五彩缤纷的想象为肉,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在写景抒情散文上,朱自清最擅长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

这类散文文笔优美、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是真实的情感。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朱自清散文系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全面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人文精神,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唯美朱自清散文唯美主义的天然情感贯穿其作品中。

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荷塘月色》,从《背影》到《春》,自然都是他作品的最佳主角。

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在他笔下变成了一片生命韵律的交响曲。

他通过对自然的体察和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二、民间情怀和文化传承朱自清早年生活在农村,他的祖母是一位会讲故事、会唱歌的民间艺术传承者,这让他熟悉了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

他的散文中常常表现出民间情怀和文化传承的特点,如《春》中的民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民间故事等。

三、情感真挚自然朱自清散文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就在于他的作品充满真挚而自然的情感。

他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将情感娓娓道来,在熟悉的环境中抖落出真挚的思绪和回忆。

四、描绘性格鲜明的形象朱自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深入人心。

如《荷塘月色》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处处体现出他的单纯和天真;《背影》中的父亲,则体现出坚毅和毅力的品质。

五、艺术性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体现在语言上、结构上以及寓意上的深刻表现。

在语言方面,他的散文简练而富有感染力;在结构方面,他能够通过巧妙的构思为作品赋予更深入的内涵;在寓意方面,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

总之,朱自清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是中国散文的珍品之一,也为后来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模仿。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

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问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2、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

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

3、朱自清在散文中也常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了。

例如:《春》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状其小知小觉出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

4、朱自清爱用叠词,造成他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荷塘月色》用了26个叠词,如“田田”、“层层”写荷叶的多、密、重叠相连,“曲曲折折’写荷塘的轮廓、形态“淡淡”、“薄薄”写云雾的轻灵、缥缈。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密,“翁翁郁郁”写树色的浓重,这些叠字叠词小仅增强了物态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富于音乐美。

5、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

《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

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1881-1936)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主要以散文著称,散文分为诗歌和散文,他的散文体现出高雅、真挚、典雅的风格。

他用简练的语言,集中表达思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特点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文字简洁、概括性强。

朱自清的文字具有朴素、概括性强的特点,他往往把一个话题的全貌概括在短短的几句话里,把有限的篇幅,充分利用起来,展示出具有深刻思想的文章。

二是直观性强。

他的文章像是一幅画一样,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语言中散发出一种灵动而又朴实的美感,既有生活中熟悉的细节,又能够展现出深刻的思想观点。

三是抒情性强。

朱自清的文章带有高雅的抒情色彩,他在文字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用温和的文字勾勒出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他的文字里充满了深情厚谊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的淳朴而温暖的文字。

四是表现力强。

朱自清的文字独特之处在于他把生活细节和文学符号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文章充满着浓郁的诗意。

他把生活中朴实的景象包装成一幅多彩的画卷,把各种情节和寓意,融入笔端,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散文以其简洁的文字、充满直观性的内容、流露出抒情的情感以及强烈的表现力,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的文字淳朴而有力,弥漫着恬淡细腻的气息,给人带来一种淡然而又深邃的感受。

朱自清的散文,用他那简练的语言,剖析出人生的忧患和欢乐,向读者提出深刻的思考。

他以自己独特而又神奇的文字,引领我们去感受自然、去思考人生,开启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朱自清的散文,激发了我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简洁、自然、真情实感著称,被誉为“自清散文”。

以下是对他的写作风格的一些具体解释和拓展:
1. 清新自然: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大多清新自然,以描绘现实生活和自然景观为主,注重语言的直白和真实。

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2. 简洁明了: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冗长、不拖沓,易于理解。

他善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感受到他的心境和情感。

3. 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充满真情实感,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他注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 独特的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他以自然、清新、真实的风格著称,同时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魅力。

他善于运用诗词的意境和韵律,使散文作品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5. 关注社会现实: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同时也启迪和鼓舞了后人,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了、真情实感、独特风格,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描述。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质朴。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和深刻。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回忆自己父亲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故事中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二是观察细致入微。

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真实和细腻之处。

他善于捕捉一些微小的瞬间和细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和美丽,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第三,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三是语言简练明了。

他的散文作品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寂静和宁静的美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景色的独特理解。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四是思想深邃。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富有哲理的内容。

他通过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描述,更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父爱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包括情感真挚质朴、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简练明了和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写,更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1、感情真挚淳朴;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4]分类介绍1、关于主要散文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

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

”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雪朝》(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合集)《毁灭》(1923年;长诗)《踪迹》(1924年;朱自清首本诗与散文集)《背影》(1928年)(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语文教科书第五课、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科书)《春》(1930年)(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教科书第11课、浙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下教科书第六课、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四课、京教版七年级下教科书第一课)《欧游杂记》(1934年)《你我》(1936年)《伦敦杂记》(1943年)《匆匆》(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人教版‟六年级教科书第2课、鄂教版六年级教科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长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语文论述《新诗杂话》《经典常谈》《诗言辨志研究》《标准和尺度》《语文零拾》《论雅俗共赏》《书评与议文》《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出版、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出版、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出版。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自然流畅、卓有情趣,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赏识。

以下是对朱自清散文特色的分析。

一、语言简练优美
朱自清的散文以简练的语言为特点,他能够运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轻松愉悦。

他善于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形象饱满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他笔下的世界。

二、真实的生活写照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大多围绕生活展开,他善于观察人与事,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他用朴实的语言写人写事,将生活中的琐碎和平凡展现得极其真实,使读者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

三、情感真挚深沉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往往带有浓郁的情感,他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倾诉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感情。

他对于故乡、亲人、友情等情感的描写充满真挚和深沉,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四、寓教于乐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往往融入了一定的教育意义,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研究,向读者传递了对于人生的一些启示和教训。

他以平实的语言将哲理与生活相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得以思考和成长。

五、自然与人文融合
朱自清的散文中常常融入了自然与人文的元素,他通过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描写,将人与自然相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他对山川、水流、花草等自然景物的描述充满诗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具有简练美丽的语言、真实感人的写照、情感真挚深沉、寓教于乐以及自然与人文融合等特点。

他的散文作品既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又引发了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

“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也成为将作品的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

2、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首先,作者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

同时,作者善于作比喻、通感等手法,如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听觉印象的“渺茫的歌声”比喻嗅觉印象“缕缕清香”作通感修辞,用听觉印象的“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比喻视觉印象的“光与影”。

作通感修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如“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蓊蓊郁郁”“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美,再如《春》。

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以真情实感、平实细腻而脍炙人口。

他承袭了鲁迅的思想,注重个体的心灵和生活体验,以及社会现实的反思。

以下是对朱自清散文特色的分析。

一、主题真挚朱自清的散文主题真挚诚恳,直触人心。

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为基础,述说着身边的小故事,通过对琐碎人生细节的描写和思考,让读者深入感知到生活中的种种真实感受。

朱自清的《背影》以父爱、亲情为主题,通过对父亲送他上学的细节描写,表达出对父爱、亲情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真挚主题,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情感细腻朱自清的散文情感细腻而真实,在他的作品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悟以及对境遇的深情。

朱自清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波澜,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传达出对忧伤、幸福、梦想等情感的体悟。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着主人公与女孩的相遇和分别,饱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惜别之情。

情感细腻是朱自清散文的独特特色之一。

三、对自然的亲近朱自清散文中常常包含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考。

朱自清的自然描写多以鸟虫草木、田野山水为题材,借此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躁。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以美妙的语言描写了秦淮河景色的变化,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情感。

对自然的亲近让朱自清的散文更加饱含生命力。

四、社会关怀朱自清的散文中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他以自己深沉的内心和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的演变和问题的产生。

朱自清常常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来关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特点。

《背影》中,作者通过对自己和父亲之间的亲情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家庭的怀旧情结和父女关系的变迁。

通过这样的个体微观描写,朱自清间接地点出了当时社会的病态与问题。

社会关怀是朱自清散文的重要特色之一。

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一)、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原本是一个诗人,曾认真研究过现代诗,且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自然也不失其诗人的本色。

“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清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简直就象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在朱自清的笔下,好景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往往会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缜密精巧的构思。

虽然朱自清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长,但其构思却颇具匠心。

《背影》的出奇制胜;《春》的多侧面描写,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写和叙述之中,毫无刀刻斧凿之痕;《荷塘月色》虽说为了写心中的不宁静,但一路下来,却处处见“静”。

(四)、独特的语言艺术。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是有口皆碑的。

如《背影》语言的质朴、《荷塘月色》语言的清丽、《温州的踪迹。

绿》语言的纤秾,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更是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上的绘画美。

爱用叠字及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形成了朱自清散文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据统计《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字,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叠字则有72处之多;长短句的巧妙搭配,使其散文读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独具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总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中,朱自清以其散文有力地证明了:取代文言文的白话文,也可以写出与文言散文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

这是朱自清作为一位语言大师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

散文创作特点主题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朱自清散文主要特点_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散文主要特点_朱自清文章特点

朱自清散文主要特点_朱自清文章特点
1.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
艺术效果。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
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3. 作品:
1922年《雪朝》诗集
1923年《毁灭》长诗
1924年《踪迹》集诗和散文
1928年《背影》散文
1930年《春》散文
1934年《欧游杂记》散文
1936年《你我》散文
1943年《匆匆》散文
1944年《伦敦杂记》散文
1945年《国文教学》论文集
1946年《经典常谈》论文集
1947年《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新诗杂谈》诗论
1948年《标准与尺度》杂文集 1948年《语文拾零》论文集 1948年《论雅俗共赏》杂文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散文运动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性经验,强调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他的散文具有以下特点:
1. 对生活的关注及真挚感受
朱自清的散文中处处有对生活的关注和真挚感受,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及情感体验表现出来。

例如,他在《荷塘月色》中描述荷塘中的月亮,不仅描绘了月色的美丽,还从月亮的形状和颜色中感受到了自然万物的柔美和原始纯洁。

2. 善于展开故事情节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常常通过展开故事情节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春》中描述了一个以“春”为主题的故事,从了解到春天的到来,到散步、寻找痕迹,到细细咀嚼春的味道,再到结束时的私人情感和对整个春天的赞美,故事情节全面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性认识。

3. 描述简洁朴素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简洁朴素,以开场和结尾为主,情感丰富,充满生命气息。

例如,《荷塘月色》的开头,以“雨后初晴,人静物自凝”开场,引人深思,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作品结尾,以“这时候又是一阵香气飘来,荷叶田田如在波上漂”,为整个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一笔,令人回味无穷。

4. 表达情感多样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情感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也有对人性的感悟和寄托,还有对生命的珍视和回忆。

例如,《背影》中,通过描述父亲走在小溪边,带着九岁的儿子去上学这段故事,裹挟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成长中的迷惘,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视。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是一种情感丰富,内容真切的随笔体文学,具有对生命的关注和珍视,对人性的探寻和表达的特点,是中国近现代散文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极具影响力,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一。

朱自清散文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闻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语言特点。

首先,朱自清散文注重细腻的描写。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将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观等展现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在他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荷塘夜景,将读者带入到了这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中,令人如痴如醉。

其次,朱自清散文富有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

他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感情,让人读后感到心头激荡。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春》中,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第三,朱自清散文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他常常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出其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社会风俗、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与反思。

朱自清散文作品《背影》中,通过对父子之间感人的故事描写,表达了朱自清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坚持和对亲情的强烈感慨。

此外,朱自清散文还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而受到赞誉。

他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思想,篇章结构简练有力,不啰嗦、不冗长,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他的作品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语言简练却又意味深长。

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达力。

总的来说,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腻的描写、情感共鸣、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等方面。

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朱自清散文犹如一抹清风,给人以启迪和感动,令人陶醉其中。

朱自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朱自清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

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

以抒情和叙事为主,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

在他的散文中能够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其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当然,这种人生适合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所以散文附着上了个人的浓厚色彩。

从色彩上看,不同心境下的散文,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或为明丽,或为灰暗,也许就是先生的不同的人生际遇。

本文主要是从修辞多样,用词灵活;景语为情语;朴素又创新;口语化程度高;深刻的阅历烙印;鲜明的个性特征等六个方面来论述他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有人说,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节奏平缓刻板,抒情浅显啰嗦,技巧浅显平易,基调阴柔,缺少丈夫气慨”;有人说,先生的文章“交代过于平白直露,行文平起平落,欠缺吞吐开阔之气”,更有甚者云“(先生)抱其佛脚而大嚼其中三味,秉其衣钵而自以为得其嫡传”。

而本人却认为先生的语言平实自然,清新质朴,富有柔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叠字叠句,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

先生是巧用叠词的高手。

在先生的笔下,一个个看让人毫不起眼的词语都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恰似一条水晶项链中嵌着一颗珠光宝气的蓝宝石,显得那般的光彩夺目,那般的非同凡响,那般的高雅尊贵。

而将词用得最传神的当数《荷塘月色》了。

“蓊蓊郁郁”的树,写出了树木的繁茂。

“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

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则反映树的错落有致,开阔又有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平实自然的叠词,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作《春》、《背影》等,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和模仿。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真挚,自然流畅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往往以情感为主线,以真挚、细腻的感情展现人物和事物的形象。

他的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的修辞,却能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人性的本质,使人感受到真挚、深刻的情感。

例如,他的《背影》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对父子之间的亲情描写,展现了人性的高尚和温暖,令人动容。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父亲送儿子上学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也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父亲。

二、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往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他的描写方式,常常将事物的形象和情感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他的《春》就是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他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三、言简意赅,语言优美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洁而优美,不追求华丽的修辞,而是力求言简意赅,将复杂的思想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却能把深刻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以荷花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爱之情。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却能将荷花的美妙形象和深刻的思想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言简意赅、语言优美为特点,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思想的启示和文化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分析【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艺术,重点表现在开创了新时期口语化散文的先河,为后期白话文及现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细腻委婉的景致观察和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锤炼,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构思,融情于景,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希望之美,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使其后的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关键词】:朱自清缜密构思情感态度语言艺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东海人,他既是精研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授,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山祖。

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的作品令人击节,他的人格让人敬佩。

”大体说来,作为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但构思却很见匠心。

1.刻画描写,出奇制胜朱自清的《背影》出乎常理,不去描写人物的眼睛或面部表情,而刻意从“父亲”的背影上下手,抓住人物的一瞬间形象去刻画描写,出奇制胜,写出了一篇感人的文章。

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

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

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散文最可以自由创作,文无定法,固守别人的成功经验没有出息。

在绘画艺术中,早有人画过背影,如俄国画家保•别林斯基的《在校门旁》画了藏族妇女的背影,以为写背影是个创新,而没有象朱自清的《背影》一样写出新意,也会成为老一套,不新鲜了。

《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又运用首尾呼应的手法来增强结构的完整性,从“离家”开始,至“归家”而终,其间,从小路、荷塘、荷叶、荷花到树林、远山,各层情景步步深化,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结构布局严谨精美。

关于伦敦和欧洲诸地的游记,行文力避“我”的出现,而“我”的情思,“我”对西方世界的东方式观照,并未消泯净尽。

2.设置文眼,凸显焦点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述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二、真挚深厚的感情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内容上说,周作人的散文善于写日常生活,那些生活中常常不被人注意的事物,周作人却独具慧眼,使读者不得不佩服他观察的细腻。

朱自清的散文善于写内心世界,不管是抨击黑暗现实、表现亲朋好友的感情,还是写景抒情,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融入其中,让读者在阅读中时常处于被感染的过程中。

1.真实与真诚朱自清早年在《文艺的真实性》一文中就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文艺,是作者真实的话。

”晚年他又倡导过古人说的:“修辞立其诚”。

可见他对于文章写真情实感的主张是一贯的。

《背影》是自叙性质的作品,作者力求逼近真实,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情”与“事”交融。

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感人的“抒情细节”。

《荷塘月色》是想像的抒写、创作的作品,虽然从“再现”的意义上不是或者不完全是真实的,但想像的创作也是凭借和取决于对自己生活与感情的记忆、对别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此,从“表现”的意义上说也是真实的。

作品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当时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陷入空前的黑暗之中。

在现实面前,作者彷徨了,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但两条路他都不愿走,于是走中间道路,以求暂时逃避现实。

这篇作品借谈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来反映作者自己体味的“独处的妙处”,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间的宁静以求超脱。

几十年来,人们仍然诵读《河塘月色》不衰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欣赏那“表现”意义上的宁静澄澈的意境。

2.细致与逼真朱自清散文的美,大多来源于对自然、对生活的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再通过文字的描绘把这种情愫传达给别人。

有了深入和细致的观察,才能有逼真的描绘,也才能使读者具体感觉到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背影》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

用繁笔细腻的刻画,写得委曲婉转。

写父亲“迂”的行为: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铺大衣、叮咛“我”、嘱托茶房等,表现了父亲纯朴忠厚,对儿子关切的心情。

当然最精彩、最动人的还是买桔子的白描叙事。

作者只是把父亲怎样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怎样手脚并用攀登那边月台,以及买桔子怎样艰难地抱运回来这一系列动作,老老实实地勾画出来,描写的是买桔子的背影,揭示的是父亲不惜劳苦的深情。

“文章中没有一丝矫情,质朴的出自肺腑的感情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3.批判与继承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朱自清毕生批判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和封建传统,但他从未整个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散文所以写得好,也同他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是分不开的。

例如《朱自清全集》的第一篇《匆匆》,本来是要讲时间容易流逝,要人们珍视时间,善用时间,却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起兴。

这很明显是吸收和运用了我国传统文学赋、比、兴的理论与技法,而且是运用得很成功的。

三、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从语言上说,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是朴实——朴实得近乎平淡。

欣赏周作人的散文,就像听一个老人在那里絮语但不是絮叨,其中渗透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世态炎凉。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是高度提纯的,相当隽永,有一种清新、自然、典雅的美,特别是他的写景的散文,可以说通篇都是诗——形式是散文的,意境是诗的。

1.独到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朱自清的散文,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

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

同时,作者善于用比喻、通感等手法,如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听觉印象的“渺茫的歌声”比喻嗅觉印象“缕缕清香”作通感修辞,用听觉印象的“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比喻视觉印象的“光与影”,作通感修辞。

2.善用叠音字,使文章“风情毕露”刘勰极力提倡用叠音字,他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风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清脆悦耳,记起来轻松自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大量运用叠音词,令人目不暇接,各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荷塘月色》善于用叠音词写景状物,描述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淡淡”的、“静静”的月光,“田田”的、“亭亭”的、“层层”的荷叶,“屡屡”的荷香,“薄薄”的青雾,“隐隐约约”的远山……这一切表现出清幽宁谧的意境,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苦闷的心绪。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地出现,不知不觉地生长,活泼可爱。

“嫩嫩”、“绿绿”从质感、色彩两方面准确地写出了初春的小草的特点。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让人体味无穷,让人享受不尽。

《绿》中写到:“走到山边,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

”这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余韵袅袅的美感。

还有那“微微”的云,“油油”的绿意,“闪闪”的绿色,“汪汪一碧”的潭边,“滑滑”的明亮的绿,写出轻柔的情态美,给人以娇嫩、透明的质感,也表现出明快的节奏,清朗的格调。

《威尼斯》写到:“远出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

”叠音词的使用,反映出了威尼斯的明媚,突出了它是一座水上城市。

还有“微微”“酽酽”“来来去去”“疏疏落落”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3.长短句的巧妙搭配,读来颇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长话短说,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较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构成了一种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

有口语的音色,更有抒情散文语言的明朗和谐的旋律,烘托出作者赞美春天的赏心悦目的心情。

4.形象、生动、传情的口语化语言阿-托尔斯泰说:“文学的语言是一种话。

”王国维很推崇元曲,就是因为元曲“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述事如其口出也”。

朱自清先生也很擅长用口语写散文,颇具谈话风。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春》)作者像是面对面地与读者交谈。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作者爱用提炼的口语写作,读来清新可喜,亲切自然。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绿》)作者用明白如话的现代口语写,可以看出对绿赞不绝口,爱不释手,作者已融进了绿色,读者也被感染了。

《威尼斯》叙述和描写也用了很多朴素的现代口语,如“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背影》中的叙述语言是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

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

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揉进生活谚语,将父亲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父亲决定送儿子上车时,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告别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话语极为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

杨振声说:“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然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