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秀林镇南横口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秀林镇南横口村

1 村落概况

南横口村隶属于石家庄市井陉县秀林镇,距离井陉县城约8 公里,距离石家庄市区约45 公里。村域面积150.52 公顷,户籍人口1385人,常住人口820 人。南横口村距离石太高速秀林出入口仅 3 公里,省道202 (平涉线)南北向穿过村庄;石太铁路东西向穿过村域南部,并在东侧翟家庄村设站;依托石太高速、石太铁路、国道307、省道202 等与石家庄、太原、阳泉等大中城市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南横口村是千年古村,唐“兴善寺”碑文载,该村成村于西汉年间,具有2000 余年的建村史。据考,南横口“碗窑”最早起源于隋代,根据发现陶瓷瓷片,经有关部门鉴定,属隋唐以后不同时期。南横口陶瓷业在明清时达到鼎盛期,史称“陉山磁场”,时有窑炉近百座,经营生产者五十余家,产品近百种,产量庞大,远销京津冀,明代曾作为贡品上供。清代,生产青花瓷、窑变产品,窑变产品曾充作贡品呈献光绪皇帝。正太铁路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 年),由法国人建造,光绪三十二年竣工通车,1943 年停止运行。百年正太路曾穿甘入绵,沿南横口绵蔓河走向布线,在南横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工业化的普及,南横口传统的陶瓷业逐渐没落。居民

以马姓为主,因此村庄旧称“马家寨”,间以吕、贾、李、谢、段、刘、卢、郝、陈、尹、武等姓,外姓多为外地来此烧窑的技术工人的后代。

2 空间格局

南横口斜倚红岸山,甘陶居东,绵蔓于北,两大水系在此交汇,加上引自绵右渠的灌溉渠,南横口村坐拥千亩良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村庄选址于绵蔓河和甘陶河交汇处的西南丘陵上,反映了古人“临水而居”的思想,这样的村庄选址既避免了洪水的侵袭,又有便利的生活用水和制陶用水,古代生产的陶瓷也大多通过甘陶河——滹沱河水路运输。村庄与周边的山体、水系、农田组成了典型的“山、水、田、村”聚落形态,形成了“远山苍翠,近水清幽,农田顷顷”的美好田园生活风貌。

3 物质文化遗产

南横口传统村落民居主要分布在省道202 以东甘陶河沿岸地区。较为完整的古民居有马习珍、马作霖、马济霖及其子嗣等20 余家。涵盖明清以来各时期建筑,形制各异,各具特色。

(1)传统民居

(2)公共建筑

村庄内有古庙三座,包括关帝庙、八仙洞、老母庙。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甘陶河岸上,占地面积 50

平米,最早为明清时所建,

1992 年进行了重修,主庙坐北朝南,青

砖灰瓦,院墙粉刷为朱红色。

目前仍保留着原有的使用功能。

关帝庙

八仙洞

八仙洞位于一号窑南侧的台地上,占地

面积 58 平米,最早为明清时所建,正房坐

西朝东,南侧有一间耳房,因地势高差,屋

顶与坡上地面齐平。原为平顶,近年修缮改

为坡顶,仍保留着原有的使用功能。

八仙洞

老母庙

老母庙位于甘陶河沿岸中部,占地面积 80

平米,最早为明清时所建,在 2016 年的

“7.19”洪灾中被冲毁,在原址进行了重建,

仍保留着原有的使用功能。

老母庙(3)历史环境

码头

旧时村庄生产的陶瓷产品主要依托甘陶

河进行水陆运输,在甘陶河沿岸设有码头,

称为“南寨码头”,目前原有的老码头已不存

在,现在的码头为村民近年在原址修砌的小

型亲水平台。

码头

晒场

村民旧时晾晒粮食的场地,称为“南场”,

位于甘陶河沿岸南部,场地用石材铺砌

晒场

石碑

工农联盟抗洪纪念碑,位于甘陶河沿岸南部,

记载 1963年 8 月洪灾,铁道部华北铁路局

二处第四队工程队临危受命,修筑堤坝的壮

石碑

(4)古树

村庄内有古树三棵,1 棵200 年古楸木,位于圪洞街尽头,生长茂盛;1 棵1000 年古槐树,位于槐树街东段,生长茂盛;

1 棵2000年古槐树,位于副榜街西段,树干中空。

古树

4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 2 人组成一组,六组为一个队,扛的形式中间为木箱,箱子的两头伸出两个木杠,人用肩膀扛起,随行走路线而舞动。

扛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