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县大佛寺三·八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彬县大佛寺的传统古庙会,这已成为地方民俗的一个约定节日。大佛寺庙会虽然因佛而起,但随着民俗生活的影响,宗教信仰的淡化,庙会上集中展现的是一种游乐、祈福、集市交易的内容,很多独特的民间信仰、祭祀、巫术、禁忌等表现形式在这一天集中展示并得以传承交流。
从三月初六开始,即有来自西安、咸阳、西峰、平凉等地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礼佛,或进香还愿,或求子祈福,或旅游观光,三月初八达到高潮,日接待游客达万人以上。庙会期间,摊点密布,客商云集,游人杂沓,十分热闹。门外百货云集,民间工艺品、风味小吃、土特产等应有尽有,同时,还有秦腔戏剧演出。
彬县大佛寺地处泾河川道,这里川流横列,山峰对峙,地势狭长如廊,泾河从寺前蜿蜒东流,风光旖旎,环境优美,山青水秀,风和景明,自古是花果之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世民为了纪念平定薛举之战而死难的将士,特意修建了豳州应福寺石窟、中心柱窟、佛殿窟、僧房窟等,以及大量的石刻造像作品,也有不少是盛唐中晚期的造像。它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此后历代多有重修。据寺内题刻记载,唐称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俗呼大佛寺(至迟从明代景泰元年(1450)开始),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大佛寺石窟开凿在泾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全寺共130孔洞窟,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多尊,分大佛洞、千佛洞、佛洞、丈八佛洞4部分,其中洞内阿弥陀佛高20米,为陕西省第一大佛,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彬县晋枣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
彬县晋枣,素以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闻名遐迩,是久负盛名的陕西名产。彬县晋枣,别名吊枣,主产于陕西省彬县、长武县境内的泾河及其支流水帘河和高渠河两岸,海拔800~1000米范围。
彬县晋枣的特点是:果形美观,形若长卵,果实特大,色如红棕,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质细脆,味甜甘美,营养丰富,干鲜皆宜,产量高。为全国枣树的优良品种之一。还被历代官吏选为向帝王宫廷进献的贡品,故又称“觐枣”。鲜枣吃起来格外香甜,有的人吃得打饱嗝了,还经不住它的诱惑。“庭前八月枣梨黄,一日上树能干回”。吃了彬县晋枣,对诗圣杜甫何以写下这样的句子就不难理解了。
彬县韩家乡的娑罗树在彬县韩家乡有棵北方罕见的树木,名娑罗树。它生长在距彬县县城40公里的韩家乡韩家村西南半山腰的佛爷寺遗址(现无任何痕迹)内。
全树通高约16米,树围约3.5米,在树身顶部分枝处正中,蓄有一汪水,据附近村民说它并非我们所猜想蓄的雨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它也不会随着气温升高而蒸发,是树自身在不断渗水。
据了解,娑罗树在北方仅有两棵,另一棵在甘肃省的黄花塬。传说从前在黄花塬有个颠倒洞,黄花老母和黄花闺女二人在洞内修炼道行。数百年后,快成正果时,母女俩商定在出神仙之地留个供世人供奉的信物。于是决定黄花女留守颠倒洞,黄花老母外出寻宝,但由于黄花老母疲惫不堪,病卧山中,感动了九天圣母,她请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时,从印度捎回娑罗树种,一粒给了黄花老母种于此地,就是后来黄花塬上的那棵,另一粒路过佛爷寺,给了寺院主持,长成现在这棵。
听村民说娑罗树的每一籽粒都是一半呈白色,另一半面金黄色,这是因为孙悟空性急调皮,把采到的娑罗籽藏在放金箍棒的耳朵中,金箍棒是镇海宝物,种籽的半面被烤成了金黄色。娑罗树的每一个叶柄脱落后都会留有猴面迹。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几个,人托人费了好大的功夫,才采得一枝叶,也许是心理作用,摘掉叶子怎么看都像形像逼真的猴面。
从树下的碑文上看,此树在1983年12月24日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8月28日公布为古树名木。它之所以被列为活文物,大概其一在于它的珍稀,在则它还是人们常说的佛门四圣树之一。
佛教中,把佛祖诞生处的无忧树;佛祖成佛处的菩提树;佛祖居住和讲经说法处的七叶树(也叫庭院树和行道树);和传说中释迦牟尼在80岁高龄时,在印度拘尸那迦城外小河边,一片茂盛的娑罗林中两株娑罗树之间的吊床上涅磐处的娑罗树,合称“佛国四宝树”。
随着离去的脚步,回过头来,看着它身处苍茫大山中孤傲的的姿态,在秋日里旷远、明净的蓝天影映衬下如透雕一般。我不知道,1300多年来它在四季的更替中悟到了什么呢?佛法永存,也愿这棵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佛门圣树长青!
小佛见大佛
“邠州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格吱吱。”大佛爷的名声远扬,传到了甘肃泾川的丈八佛耳里。
丈八佛,身高一丈八尺,在群佛中鹤立鸡群,以佛身高大著称。丈八佛听说彬县大佛高入云天,他内心不服,不信大佛能比他高,决心前往彬县,与大佛比试比试。他走了一路,一路上尽是传说大佛如何高大,说他比起大佛又是如何矮小,当他来到离大佛寺十几里的地方,再也不敢前行。此后,这个地方就取名“亭口”。
大佛爷听说丈八爷前来,便召他相见。丈八佛一见大佛,果然名不虚传,自己甘拜下风。大佛爷对丈八佛以礼相待,并请他参观罗汉洞、千佛洞,还让他品尝邠州的大水梨、甜晋枣。丈八佛心里过意不去,为报答大佛爷的宽厚仁慈,他决定做大佛爷的侍从,一辈子侍侯大佛爷,大佛爷知道了丈八佛的心意,就满足他的愿望,让丈八佛去“应福寺”坐禅。丈八佛来到应福寺,为了表示他对大佛爷的尊敬,他一直站着当大佛爷的侍从,从不打坐,直到现在。
元宵灯山天下奇
灯山位于彬县县城西五公里处的花果山上。因每年元宵之夜,当地居民在山上点燃露天石穴的青油灯上千盏,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得名。
灯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南北朝时,我国北方遭受了200多年的战乱,灯山周围民众在山上凿了许多石洞,即“九曲十八洞”,后称为“水帘石堡”,以避兵祸。唐贞观年间,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五谷丰登,万民安康。为了庆祝太平,以祈有年,人们在原九曲十八洞的上下左右,凿就灯头大的石窝,其中可盛清油一碗,夜晚加捻点燃,犹若连珠,形肖飞阁,为元宵灯会增添了风采。宋、金、元代,彬地虽然多次发生战乱,灯山却以其险要难攀免遭劫难,仍保持了唐代风貌。到了明代,灯山美名传扬四方,又适逢《西游记》神话小说问世,其所述的神话故事、人物广泛流传,按唐僧西天取经的方向,彬县灯山正处丝绸之路旁,为西去必经之地。人们便将《西游记》中故事附会于灯山。因此山确有水帘飞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