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指出,2002年到2006年的5年中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数4,387万人,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日益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7.5年,民营企业寿命为2.9岁,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必须研究对策来完善其激励机制才是长久之计,所以研究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工成为每一个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
本文从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在员工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着那些问题,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激励民营企业激励机制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1978市场取向改革的初期,民营企业大多是依靠辛苦打拼,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起来的,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入WTO后“国民待遇”的实施,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激励机制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使民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而竞争力的提升与否,都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建立。
通过对激励理论和实践的回顾,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很有必要。
1.2 研究理论意义
民营企业激励的研究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包含了有关管理学中一般激励理论,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理论,经济学里的企业理论,对问题研究有利于拓展民营企业激励理论思路,对民营企业激励研究还远远不够完善,还没有全面,系统理论结合实践的论述。
第二章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
2.1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1用人机制落后,用工形式任人惟亲,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缺乏强大的凝聚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亲情关系至上,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管理层。
现阶段,我国多数私营企业在用人上普遍存在着:“自家人总比外来人可信,把权交给他们放心”,从而形成很多私营企业都是“老子当董事长,儿子当总经理,老婆当财务主管”的以血缘、地域关系维系的劳动用工形式,导致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缺乏认同感,从而离开企业。
二是在用人上只要忠诚,不看才能。
缺乏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私营企业来说,高素质的人才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的生力军。
如果他们在企业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其自我在工作中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他们自然就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就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的发展。
2.1.2忽视员工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
我国一些私营企业在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很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
很多企业将社会保障看作是企业的多余开支和累赘。
由于只顾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员工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使员工缺乏安全感,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1.3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不少从私营企业跳出的人都称“私企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无激励”。
这从侧面反映了私营企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的现实。
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存在这样的不利现状:一些私营企业压根儿就没有相关制度,对核心员工的选拔、培养、激励还停留在人治上;一些私营企业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制度还不完善,或虽有一套完善的成文制度,但流于形式根本没能很好地执行下去。
一方面,企业虽然能以优厚的物质条件招聘人才,但在引进人才之后,由于其自身运作机制上的问题,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而这些人才恰恰又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果企业引进人才的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那么人才的流失就成为必然。
2.1.4在薪酬、考评体系和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等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第一,薪酬方面。
我国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对于一般员工而言,实行的激励方式主要是薪酬,即工资和奖金或津贴;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而言,主要有年薪制和销售提成等形式。
在这种传统薪酬激励体系下,企业员工、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骨干人员的收入,所体现的是他们当前对公司所作的贡献。
评定标准主要是当前公司经营业绩和个人业绩,与公司未来没有关系,不存在长期激励。
第二:考评体系方面。
对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级经理人才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
单一陈旧,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规律的考评体系。
第三: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方面。
在私营企业中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价值,致使人才的独立利益弱化。
2.2民营企业中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在民营企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
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2.2.2激励形势单一,漠视对员工深层次的激励
我国民营企业有的主要是物资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与需要的错位。
有的民营企业以空洞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更难以产生真正的持续激励。
民营企业形成了以物质激励,主要是员工资和奖金为主,辅之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但这种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与员工的付出、要求有所差距,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忽视了精神激励、情感激励。
2.2.3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强,结构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工资开始与市场接轨,经过加薪,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执行物质激励的时候,缺乏更多的有效手段选择,更多的时候加薪似乎成为唯一选择。
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在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却没有明显差别,以通过工资来体现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激励能干的、高效的、有才干的,调动民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对员工的最佳需要的捕捉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粗略估计上,没有科学的需要分析为基础,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因此有些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激励空挡现激措施不当的错位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比如,个人绩效是企业奖惩的依据仍有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的个人业绩考核仅仅取决于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和主观评价。
2.2.4 对激励机制理解不正确、机制不配套、不平衡
一段时间内,人们曾简单地理解激励就是奖励,员工对物质激励兴趣较大,有
一种向“钱”看的趋势。
这与民营企业片面理解、执行激励机制有关系,与各种激励机制的不配套和不平衡有关系。
一些企业以物质奖代替一切,忽视了对员工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致使干群关日渐疏远,甚至紧张。
此外,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激励机制,但是执行不彻
底,因而异,随意性强。
这样失信于员工,往往容易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甚至导致人才流失。
2.2.5“以人为本”思想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薄弱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
由于体制、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原因,我国行政组织的人事管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事为中心,讲究组织和人员的调配,多注重于事的管理而忽略了人的积极因素,因此多见“人浮于事”。
它要求因事择人,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而不重视员工潜能的开发和利用,更忽视了人是一种“资源”的战略意义,往往是对其短见而没有节制地利用,却没有为了合理地应用而持续地培养开发。
同时,它只重视物质的奖惩,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忽视了人是管理之本。
2.2.6未建立健全优秀的企业文化
正如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组织的文化也对实现民主企业、提高企业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
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
在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对企业缺乏一种认同感,将自己视作为企业打工,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
企业文化的不足,使企业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缺少凝聚力,企业部门人心涣散,遵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办事方针,部门之间互相推委、扯皮。
很多工作不是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企业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企业全局于不顾。
2.2.7 沟通反馈渠道不畅通
由于企业各种工作分工的固有特点,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同部门不同办公室之间的民营企业员工可能很少有经常见面的机会,而且上级与下级之间无法频繁交流。
在工作生活中的其他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时,民营企业员工就很有可能将所发生的牢骚、抱怨、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同时,由于沟通反馈渠道的不畅通,领导难以了解下面的情况,一些违规执行激励制度的行为难以被及时了解被制止;而管理层的意图也难以完全落实,传达的层级多,难免出现曲解,并且存在为别有用心者误传的可能。
第三章改进和完善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
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是指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民营企业员工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按预定的标准和程序将企业资源分配给民营企业员工的过程。
完善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不仅仅要完善其手段,更重要的是从思想、制度、组织等层面完善。
3.1 有效建立公司的激励和考核制度
绩效评估也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激励手段,但许多民营企业却忽略了这一点,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民营企业建立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能与责任。
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工作指派上的随意性,而且能克服招人用人的盲目性,也为员工业绩考核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效率。
不少企业的内部管理失效,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事实上,制度化和灵活性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将灵活的机制纳入制度之中。
同时,制度必须有利于组织的协调,坚决摒弃“末位淘汰制”之类严重挫伤员工积极性的制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是一种现实人性,以正面的自然的激励和民营企业员工自发的愿望,促使他们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为假设,以人为中心,实施人本管理。
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企业员工管理,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将民营企业员工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针对民营企业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人性化的激励措施。
在人事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努力做到适才适用。
在管理中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对民营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
同时,借助通讯技术的发达和日益完善,加强企业部门横向和纵向的沟通,鼓励公务员民营企业员工发表意见,使决策、计划透明化、民主化,扩大决策、计划的参与群体,调动其积极性。
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建立一个所有民营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摸索建立起一套适合民营企业员工队伍的企业文化,以此提高公务员民营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民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企业部门的凝聚力,使民营企业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种企业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
这就需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企业文化注入、法治意识、民主意识、高效企业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将政治宣传教育归于人性化,基于物质基础上倡导新的民营企业员工道德,通过潜移默化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强大的激励功能。
3.3建立沟通与反馈机制
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考察,员工有一种及时了解上级对自己工作评价的需求。
当这种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员工时,他们一方面会迷失行动方向,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方法究竟是否正确,从而彷徨不前,另一方面,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工作
不被组织重视,从而失去工作动力。
由此可见,建立一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相结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十分重要。
机制上的灵活性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但同时,规范化不足又是民营企业的最大欠缺。
规范有序,可以减少组织“能量”的浪费,灵活、人性化可以增强组织的内在动力。
规范与灵活的结合,应当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工作的追求目标。
3.4 有效实施激励政策的关键是“三位一体”
众所周知,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着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望。
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
所以说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
在实施激励政策时,有效利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运用这一理论时关键还要善于“换位、定位、到位”,而且要善于“三位一体”。
换位:就是站在员工或下属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及付出的劳动的艰辛程度,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个人的劳动或付出汗水以及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多大的作用。
站在他的角度想:“我为企业作出了如此的成绩,企业或上级应该给予我什么样的相应奖励”。
一个特定岗位上的员工在一件事情上做出了成绩,他的动机决定了他的行为,他的行为目标除了完成岗位上的职责外,一定还有另一种或几种潜藏在内心的愿望,如他可能想通过完成一件自己一个时期阶段的任务,而达到职务的晋升,或物质奖励,或是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给全企业的员工看,或是给自己找女朋友看,或积累恋爱、成家的“资本”,等等。
定位:是指通过换位思考、与员工及其周围人士的沟通(沟通除了与一个特定的员工沟通外,还要注意与其周围的员工沟通,通过与其周围员工或他的朋友的沟通,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他的心底的愿望),、观察其工作与生活言行(观察他工作中精神状态和工作质量以及业余生活中的注意力,观察他的爱好),综合这些方面从而准确把握他的现实内在需求、或价值(希望企业给以奖励的价值)或奖励的形式、时间等;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一个特定的员工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也是有不同需求的,这些需求主要是受自身的愿望变化、自身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时尚的变迁或引导,家庭(原有随父母的家庭和自己希望建立的小家庭)的直接或间接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的,由于影响员工需求的因素很多,而且是可以独立变化,有可以是交叉影响变化的,而且现代社会里员工的单一层次的内容越来越少,综合层次的内容越来越多,有时也需要企业规避他的不合理的需要或引导他的需求向高一层次提高,所以定位就必须是动态的定位,而且是综合各种因素的定位(只能适度超前,切忌丝毫滞后)。
到位:是指根据员工的岗位奉献,确定并及时实施相对应的奖励的金额、内容、方式等。
一方面是要将激励真正激励到员工的心里去,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企业成本或正面影响关联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上奖励到他内在的需求水准上;另
一方面,经常存在企业给以的激励,可能会因为员工的先期需求判断在本企业属于偏高的水准或因为员工的上级判断不准而偏地等,激励没有到位,这时要辅之以说到位,切忌激励完就了事的做法。
这里的到位是相对的,而且是对特定员工、关联员工、企业成本等来讲的,是综合的到位。
是政策实施与阐释的到位,尤其是对于员工存有不合理的需求时,一定讲到位,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奖到位。
3.5 有效实施激励的手段、方法和技巧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
随着企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
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
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同样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
笔者认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整体思路是: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激励,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持续
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一) 薪酬福利激励
员工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
在企业里,报酬的高低甚至可以代表员工的价值大小。
另外,应设定具有激励性质的福利项目,如宿舍、餐厅、健身设施等。
(二)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把公司的股份作为奖励员工的工具,是一种先进的激励方法。
民营企业若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股权激励(如:用部分股份留住企业核心
人员(并吸引优秀人才,实行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制度将职工的未来收益、养老计划和公司股值联系在一起) 那么员工将更重视企业的利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可以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统一起来,达到双赢。
(三) 环境激励
环境激励是指通过改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来吸纳和稳定人才。
如,在冬天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安置好取暖设施;在夏天为员工提供相应的防暑降温的条件;以及,生产制造型企业为操作工人提供淋浴等卫生设施;通过组织员
工旅游等集体活动,增进员工间的交流和理解等。
(四) 事业激励
事业激励是指企业的发展前景让人才感觉有吸引力、值得留下来,并为之奋斗和努力。
要达到事业激励,民营企业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其相应的工作,即适合自己、工作量适中、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学习以及参与管理的机会。
(五) 感情激励
首先要给予员工恰当的信任和自主权。
即,企业应该给予员工更大的信任和自主权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
其次要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着以下特征:
1. 尊重员工。
2.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强化团队协作。
3. 鼓励创新。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形成的文化,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荣辱每个员工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形成一种长期的文化激励机制。
实践表明,有着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明显低于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
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为企业奉献自
己的智慧和能量。
3.6重视福利保障体系建设
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的各种社会福利并加以灵活运用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我国私营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的福利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一是实行补充工资福利。
员工在一定的休假期间,仍然可以得到工资。
二是实行保险福利。
当员工受到伤害时,要提供及时的补偿和医疗,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三是实行退休福利。
在员工退休的时候,可以享养老保险等多种福利待遇。
3.7破除家族管理
鉴于家族管理的诸多弊端,私营企业欲求得管理的正常化、管理激励的有效性、企业发展的正规化,破除家族管理是大势所趋。
只有破除家族管理,才能真正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选拔机制,起到调动优秀人才积极性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从管理激励的角度讲,破除家族管理的意义在于企业留给了非家族员工更多的晋升机会,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外来人”与“家里人”的界线,从而起到激励效果。
打破家族管理并不是对家族化管理的一味否定,而是对它的扬弃。
打破家族管理,要以既能调动外来人的积极性又不破坏家族成员凝聚力为尺度,以达到改善管理激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