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试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试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a141de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0.png)
试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前言现代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词汇量,更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新词语的来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如社会、媒体、科技、文化等角度。
一、社会角度社会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常常会推动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
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新的社会阶层和职业不断涌现,相应的新词语也随之产生,如“IT民工”、“码农”等。
此外,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也经常成为新词语的来源,如“李文亮效应”、“肺炎康复者血浆”等。
二、媒体角度媒体也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例如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当某些新的事物或理念流行起来时,媒体通常会首先推陈出新地运用新词语来描述和解读这些新现象,从而成为了新词语发源地之一。
例如,“佛系青年”、“水龙头效应”等。
三、科技角度科技也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方式也日新月异,相应的词汇也不断更新。
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词语源于科技领域的发展。
不仅如此,科技还可以为现有词汇带来全新的含义,例如“云计算”既可以指实际应用,也可以指服务提供商等。
四、文化角度文化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深厚底蕴都能在新词短语中找到自己的营养”。
例如,“佛系青年”、“葛优躺”等就反映了中国青年对自我的确立和价值观的转变。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文艺、设计等不同领域的吸纳与创新也为新词语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结语新词语的产生和演变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的感知和探索。
每个新词语的出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探究其中蕴藏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和文化的发展,(我)全面理解新词语背后的文化客观现象。
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eae0d33f28ea81c759f5784b.png)
- - -..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一、生态语言学的开展Development, ecological Linguistics生态学是生物学家Haeckel〔1866〕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该词来自希腊语Oikos〔房子〕,意思是整个地球就像个大房子一样,人类在这所房子里具有和其它有机物一样的地位,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都取决于其它物种的存在。
所谓生态系统就是一种相互和谐、相互依存的关系。
Ecology is a biologist Haeckel ( 1866 ) proposed a concept according to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the word es from the Greek Oikos ( house ), mean the whole earth is like a big house, human beings have the same and other organic matter status in this house, any kind of life form depends on the other the presence of species. The so-called ecological system is a kind of mutual harmony,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受达尔文的影响,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A.Schleicher〕认为:“语言和生物一样,也要经历生、长、老、死的生物生命过程〞〔裴文,2003〕。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Haugen〔1971〕最早提出并使用“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
之后,Haugen在?语言生态学?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作隐喻类比。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d57667f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d.png)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语是语言变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活跃的语言只有经过不断的词汇新增、再造和变化,才能维持其话语力、表达力和概括力,与时俱进的变化是必要的。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电子通讯的发展,现代汉语词语的发展呈现出比以往更加迅速的态势。
在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词语新形成的途径是由于汉语的“原型词”(如汉字),由此产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词汇”。
目前,汉语新词汇主要由以下几种途径产生:第一,从借用单词(如外来词)形成;第二,从汉语词汇中派生形成;第三,从汉语词汇中构成结合形式;第四,以数字拼音形成。
当前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导致现代汉语新词语诞生的热潮之一。
社交网络,如微博、微信、豆瓣,都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词汇来源。
社交网络以简洁、通俗的口语出现,而一般的网民也大都接受这种口头化的表达方式,微博、微信中的术语和句式随着流行的趋势而发展,形成了一种流行语文化。
这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各种简写形式,如:“秀”“刷屏”拍照”组团”等,其语用特性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并不仅仅只在社交网络中使用,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情调。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新一代的人群也会更加的习惯拼音、简写和缩写,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这回导致拼音词汇、数字词汇也会大量出现,以表达社会现实中各种抽象概念,比如“自媒体”、“二次元”、“萌新”等。
至于汉字,它也会受到一些现代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一些表示否定意思的汉字会组合成另一个汉字,如“不满”变成“不慢”。
此外,汉字也有受流行富有趣味的特性的变形,比如“算”变成“计”、“到”变成“左”,以表达一种有趣的语境,比如“算了算了”变成“计了计了”、“今到明到”变成“今左明左”,给人以新的冲击。
综上所述,新词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熟悉语言中现有词汇和句法形式的变异,是语言文字生命力的体现,这些词语表达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变革,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有可能会深入到更多的汉语语言中,构建出一种更新、更具活力的汉语语言环境。
现代汉语词汇的扩展与新词的生成机制
![现代汉语词汇的扩展与新词的生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e0cb54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a.png)
现代汉语词汇的扩展与新词的生成机制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的庞大词汇体系以及不断扩展的新词都体现了汉语的生命力和适应力。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迁,人们对于事物的称呼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现代汉语词汇的扩展和新词的生成机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社会发展与新词的生成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词的生成。
网络技术的兴起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催生了大量的网络词汇。
比如,“微信”、“微博”、“直播”等词汇就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而逐渐形成的。
这些新词语简洁明了,方便表达,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社会变迁和新兴事物的出现也推动了汉语词汇的扩展。
比如,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新生词如“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等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用语。
这些新词的生成是对新事物的准确定义,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二、扩展词汇的来源与方式扩展词汇是指在现有词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衍生,以适应新的表达需求。
扩展词汇的来源多种多样,既可以来自汉字的组合衍生,也可以来自外来词的引入。
首先,汉字拼音的组合是一种常见的扩展词汇生成方式。
例如,“网友”一词即由“网络”和“朋友”的组合而来。
这种组合方式简洁明了,容易理解,逐渐成为了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汇生成方式。
其次,外来词的引入也成为了扩展词汇的来源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大量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汇通过一定的音译和意译方式,逐渐被纳入到现代汉语的使用范畴中。
例如,“酒吧”、“咖啡”等西方文化中的词汇,如今已成为了汉语中常见的词汇。
三、新词生成的规则与特点新词生成的机制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和特点。
首先,新词生成的功用和准确性是影响生成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词必须能够准确表达特定事物或概念,同时尽量简洁明了,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其次,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对新词生成的规则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地区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词汇使用习惯和表达方式,因此新词的生成会因地域和社会差异而有所不同。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https://img.taocdn.com/s3/m/ea8d8c4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9.png)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最近几年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人们用语也在快速进步和变化,新词语不断产生出来,充实着现代汉语的词汇量。
针对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及其特点,本文会进行讨论。
总的来说,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外文语言引入;二是直接借用或借词法;三是复合及合成法;四是缩略及简略化;五是拆分组合法。
外文语言引入是指从外国文化中汲取语言直接投入汉语使用,可以说是把外语带入汉语系统里的词语,由于许多外国语言曾或正在渗透中国的文化生活,因此,外文语言词汇的引入成为新词语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西瓜”,“橘子”等等,都是从西班牙、意大利等语言中引入的;比如“coffee”就是由英语词语“coffee”引入的,“咖啡”则是其读音拼音化音“kāfēi”。
直接借用或借词法是受到文化渗透影响,汉语从其他语言借用词语直接使用,比如“冷饮”,它源自英语词语“cold drinks”;再比如“比萨”,就源自意大利词“pizza”,由于它是专有名词,因而在汉语中直接使用其外国名称,而无需改写,成为新词语。
复合及合成法是指将汉语词语组合成一个新的词语,比如“流口水”,就是由“流”和“口水”拼接而成的新词;又如“因特网”,它是“internet”的拼音“yīntèwǎng”合成而成的新词。
缩略及简略化是指从拼音转录中把汉语中音节数较多的词汇变成音节少的词汇,通常以字母组成,这样口语中使用较为便利;比如“普及”改写成“PJ”;“QQ”就是“QQ号”的缩写;“NBA”就是“美国男子篮球联赛”的缩写。
拆分组合法是将汉语中的词语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词语,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词语,以复杂简单,短长来满足特定语境;比如“一体化”,就是由“一”和“体”组合而来;“社会主义”就是由“社会”和“主义”组合而来。
新词语的特点主要有:一是词形与原有词语有所不同,可以说是新词语本身;二是意义上比原有词语更加具体,具有更丰富的表达意义;三是更容易掌握和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与演变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与演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8219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a.png)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与演变分析词汇是一门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来源广泛,吸收了多种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与演变进行分析。
一、汉语词汇的来源1. 古代汉语的来源古代汉语的词汇来源主要包括古代汉民族的创造和其他文化的借用。
古代汉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词汇,形成了独特的汉语文化。
另外,古代汉民族还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吸收了外来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
2. 外来词汇的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加强,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
外来词汇的借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了汉语的词汇范畴。
外来词汇主要来自于外国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等,这些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满足了现代社会对词汇的需求。
3. 民间词汇的形成除了古代汉语和外来词汇,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还有来源于民间的新创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人们会创造新词汇来表达新概念、新现象和新技术等。
这些民间词汇的形成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数量,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汉语词汇的演变1. 音韵变化汉语词汇的演变首先表现在音韵方面。
在汉语的漫长历史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音韵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一些音节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读音的变化,同时也带动了词汇的演变。
例如,“月”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是“ngit”,而在现代汉语中读作“yuè”。
2. 义项拓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一些词汇的义项也会发生拓展。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士”字只指“士人”,表示士人阶层。
但在现代汉语中,“士”不仅指士人阶层,还可以表示某一专业领域中的专家或者热衷于某一领域的人。
3. 文化演变汉语词汇的演变还受到文化的影响。
汉民族的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语词汇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汉语新词汇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汉语新词汇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5149d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0b.png)
现代汉语新词汇的形成与发展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在现代汉语中,新词汇的不断涌现成为了语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些新词汇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新词汇的形成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
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新词汇产生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经济的腾飞、文化的繁荣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需要新的词汇来加以描述和定义。
比如,“互联网+”“共享经济”“网红”等词汇,都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科技的进步也是新词汇产生的源泉之一。
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产品,从而催生了相应的新词汇。
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 网络”等,这些词汇在过去是不存在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用语中。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的词汇。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
外来词汇通过音译、意译等方式被引入汉语,如“沙发(sofa)”“咖啡(coffee)”“坦克(tank)”等。
同时,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也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如“功夫(kung fu)”“太极(tai chi)”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此外,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会促使新词汇的产生。
例如,“佛系”一词反映了当下部分人一种平和、随性的生活态度;“内卷”则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竞争中的过度消耗和无效努力。
新词汇的形成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通过旧词新用,赋予原有词汇新的含义。
比如“充电”,原本指给电池补充电能,现在常用来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和技能。
有的是通过创造新的词语组合,如“绿色食品”“智能手机”等。
还有的是通过缩略语,如“央视(中央电视台)”“医保(医疗保险)”等。
新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其传播和使用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网络和媒体在新词汇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cef4e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8.png)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现代汉语中词语新造成的词在不断增加,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语言的发展与繁荣。
对新词语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文化。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探讨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二是考察它的构成、意义、用法和演变规律。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历史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民族关系、社会习俗、语言的接触融合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引进外来词和社会变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新词语的生成。
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的外来词就对汉语词汇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在当代汉语词汇中已占据较大的比重。
( 1)词义演变的研究方法。
词义演变的研究是由语义变迁的概念提出的,并把它放在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汉语词义的变化,主要受语境制约,受语体制约,也受词源制约。
分析词义演变的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
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定。
( 2)词义发展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发展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其结果形成了词的新义。
汉语词义的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词的某个或某些词义的变化,而不是指一次词义的变化,它包含着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扩展两种情况。
研究词义发展的目的是要揭示词义发展的趋势。
词义的发展既有显性发展又有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是指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隐性发展是指词义的转移。
( 2)词义界定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界定包括单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和多义词组的界定。
①单义词的界定:对词义的明确表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误用。
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的词义,古代也有单音节词,但后来由于双音节词的发展,使得许多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
如“去”“毕”“内”“得”等词都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并且有的词带上了附加意义,增加了负荷量,因此这类词义必须明确表述。
②多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bd42b3f01dc281e43af042.png)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及特点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敏感地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语言的发展总是紧跟时代步伐,全面、真实、生动地展现社会生活的全貌。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词新语来揭示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语义、语法和语音等方面的特点。
一.新词语产生的原因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语言的发展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很大。
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它的发展变化是语言文字反映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镜子。
新词语大量涌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社会的因素1.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思想和新思维也不断推动新词的诞生。
2.传媒的普及和多样化对方言词语的跨地域流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加快了网络新词的传播。
(二)语言的因素1.语言交际因素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交际主体的心理要求。
语言使用者的多元性决定了为社会服务的语言形式的多元性,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方式,新词新义的创造就变得不可避免。
2.语言内部因素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这一特点要求新词语的产生不能脱离原有语素,否则造成的新词势必难以被人们快速理解和接受。
"类推机制"是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机制,在新词语的生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新词语都是运用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如"换客、拼客、晒客","车奴、房奴、白奴","监控门、解说门、艳照门、虎照门","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等等。
使用类推机制大量仿造新词,反映了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追求简洁的"经济原则"。
新词语在社会发展中是如何出现的
![新词语在社会发展中是如何出现的](https://img.taocdn.com/s3/m/9fe60e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2.png)
新词语在社会发展中是如何出现的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新词语的出现一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的产品、新的概念、新的行业不断出现,不能满足原有的词汇,于是就诞生了许多新词语。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来探讨新词语在社会发展中是如何出现的。
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新词语大量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产生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而这些技术都需要新的专业术语来描述。
比如“隐私泄露”、“黑客攻击”等,这些词语在互联网出现后,由于互联网使用人数的逐年增加和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暴露,这些词汇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词语的产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化与文化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新词语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分享经济”、“绿色环保”、“智慧城市”等,这些词汇是由于社会对于经济、环保和城市管理的需要,才不断被提及和使用。
三、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也是新词语出现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各种文化交流和互相融合,也会带来新的概念和词汇。
比如,“撒比”、“腐女”、“老司机”等比较小众的次文化在年轻人之间越来越流行,逐渐成为常用词汇。
同时,各地区文字的使用也不同,会出现许多新的地方性词汇,这些词汇也源自于文化的多元化。
总之,新词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它是技术创新、社会需求和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词汇的产生也越来越快速,并且能快速产生许多行业术语和十分专业化的词汇,这既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
新词语产生的方式
![新词语产生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284815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d.png)
新词语产生的方式
对新词语产生的方式,语言学家认为主要有八类。
一是国家领导人和政府文件里创造和使用的新词语,如十七大报告中的新词: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财产性收入等。
二是新造词,如手机、网民、听证会、基民、生活馆等等。
三是“旧瓶装新酒”,词语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比如“下课”。
四是缩略,就是将一个多音节词语缩成一个音节较少的词语,如,卫星电视→卫视,海外归来→海归,个人演唱会→个唱,等。
五是利用某一新兴的“准词缀”形成一批带有该词缀的新词。
例如,“零”:零距离、零风险、零投诉;“软”:软广告、软环境、软实力、软着陆。
六是方言伴随着经济浪潮大量进入普通话,如普通话吸收了大量港台词:纯情、传媒、斥资、廉政、按揭、整合、互动、派对、的士、大排档等。
七是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肯德基等;有音意兼译的,如迷你、伊妹儿、可口可乐、席梦思等,也有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字母的,如,IC卡、卡拉OK、CCTV等,源于日本的汉字词也不少,如料理、人气、写真、恶搞等。
八是网络语言,如斑竹、网管、美眉、东东等。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https://img.taocdn.com/s3/m/e51392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8.png)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语言文化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新词语。
新词语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汉语传播的标志。
本文就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其特点进行述要,以供研究者参考。
一、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新词语的产生有多种途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外来语转化。
即把外来语翻译成中文,或用相近的字母组成的词语来表达。
例如“时尚”,这个词语源自法语“fashion”,经过翻译而成为新词语;“网络”源于英文“network”,是一个相近的字母组合形式而成为新词语。
(2)现有语言词语发展变化。
比如“酷”,这个词语本表示“痛苦”,后来变成“形容有趣”的意思,再后来指“非传统的、时髦的”的概念;“拖延”,也就是“推迟”的意思,后来发展成“无意义的犹豫不决”的概念。
(3)新科技新活动产生。
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活动出现,也会产生大量新词语。
例如网络用语中的“网络营销”,有关无线通讯技术的“3G”等。
二、新词语的特点新词语的特点是形式简单、词义复杂,同时具有“新颖性、时尚性、带有语言研究意义”的特点,即“新颖时尚、研究价值”的特点。
(1)新颖时尚的特点。
新词语的词语本身带有新颖性,它代表着超越以往汉语文化的范围,它反映了一种新的、时尚的流行文化观念,具有高度的时尚性。
(2)有研究价值的特点。
新词语也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它反映了新的社会状况,反映了新的语言文化观念,如果能够系统地研究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兴社会最新的变化规律。
总结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新词语的产生有许多途径,它们具有新颖时尚的特点,也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新词语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汉语传播的标志。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https://img.taocdn.com/s3/m/2052296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2.png)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汉语新词语以其丰富的内涵而不断涌现,其产生途径和特点也引起了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们的关注,研究表明,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可归纳为五种,它们拥有多种特点,为语言文字的更新添砖加瓦。
一、新词语产生途径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种:1.分即将汉语的复杂词句拆分成若干个子词语,而不再使用老词语或者新的复杂词语,如“留学生”被拆分成“留”和“学生”。
2.换即将汉语中某类词语转化成其他类型的新词语,如将动词转换成名词,如”投资”被转化成了“投资者”。
3.译即通过将外文的音形,音义,或两者的结合,作为汉语的新词语,如“多媒体”(multimedia)、“服装”(clothing)等。
4.来语融合即将外文词语或者词句,融合到汉语的词语或者词句中,使新的汉语词语产生,如“电脑”(英文Computer)、“洗脸”(英文wash face)等。
5.定式即将复合式词语固定成一个新词语,如“科技发展”被固定成“科发”,“农业科技”被固定成“农科”等。
二、新词语产生的特点1.象性新词语有一定的抽象性,如“热点”、“电子商务”等,不仅体现了新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更体现出信息跨越时空、国际性和多学科的结果。
2.练性新词语具有简练性,它们使用短小的词汇,就可以表达出传统汉语需要几个词语、几个句子才能表达的含义,如“传销”、“代购”等。
3.语化新词语具有强烈的口语化倾向,语音、语音拼写和意义都来自于口语,如“购物狂”、“宅男”等。
4.性新词语具有很大的弹性,即可以用于各类句式中,如“网购”可用在动词性句式中,也可用在形容词性句式中。
三、结论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特点遍布汉语的各个领域,它们不仅满足了汉语言的新发展需要,也为汉语的多样化繁荣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因此,新词语应当得到正确使用,以及妥善保存,从而发挥它们所能拥有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析近三年新词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
![浅析近三年新词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017190128ea81c759f5786d.png)
浅析近三年新词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近三年出现的新词新语丰富了汉语词汇,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词新语的来源有普通话新创词语、吸收方言词语、借入外来语等等,新词新语的原因有社会原因、语言因素、科技文化因素以及认知心理的影响等。
标签:新词新语;来源;原因词汇在语言要素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敏感,最具有时代性。
新词新语正好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加强对新词新语的研究分析,将对汉语词汇的理论构建、语言的认知理解及字典辞书的编撰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拟对2011年到2013年新词新语产生的来源和原因作一探讨,望方家正之。
一、新词新语的来源1.普通话新创词语普通话中新创不少新词语,用来形容新现象、新状态或者命名新事物、新事件。
这类新词包括两小类:一类是复合词,如:“超级月亮”属于偏正结构的新词语,指月亮在距离地球较近距离时看上去又大又圆的状态。
该词2012年出现,如《南国都市报》2012年12月30日中的《肉眼可见大彗星超级月亮》一文。
“成功锚”属于偏正结构的新词语,指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通过回想以前美好、成功的事情来应对当前的挫折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
该词2011年出现,如《东方卫报》2011年11月8日中的《成功锚》一文。
另一类是派生词,如:(1)“体”类以“体”为词缀的新词语,迅速在汉语普通话中窜红,得到广泛使用,在报刊上频繁出现。
例如从2012年春节后开始,南方许多城市大雨连绵。
网友忍不住在网上吐槽,说:“下雨是因为白素贞找不到许仙”。
于是很多网友在微博大呼“许仙真的不在我们这里,别再下雨啦!”被网友称为“白素贞体”。
该新词2012年出现,可参看《白素贞体横空出世》〔1〕。
类似的“体”类新词语还有很多,如“厕所体”是针对2012年的到来而写出的一种网络文体,其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多做快乐事,少做烦心事。
“甄嬛体”则是模仿2012年4月热播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台词而创造的一种网络文体,其特征是语言复古、略带古韵,接近红楼体的特点。
汉语词语的来源与语义关系分析
![汉语词语的来源与语义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4316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e.png)
汉语词语的来源与语义关系分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词汇丰富多样,深深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语词语的来源和语义关系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汉语词语的来源与语义关系的一些常见现象和特点。
一、汉语词语的来源1. 本土成词:汉语词语中有很多是通过本土形成的,即从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等方面派生出来的。
例如,"山水"一词源于中国山水画的文化背景,"红楼"一词则来源于《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经典。
这些词语是中国语境中的特有词汇。
2. 外来借词:随着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入,汉语吸收了很多外来词汇。
这些外来借词主要来自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法语、日语等。
它们经过音译、意译、形式转化等方式,被汉语所吸收并加以使用。
例如,"咖啡"一词来自阿拉伯语的"qahwa","餐厅"一词来自法语的"restaurant"。
这些外来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反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3. 造词:汉语中还存在一些通过"合成词"、"转义词"、"借喻词"等方式形成的新词。
合成词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基本词合并而成,如"电视"、"学校"。
转义词是通过改变原有词的词类和意义来形成新词,如"扑朔迷离"、"百花齐放"。
借喻词则是借用其他词的意义来描述特定的事物或现象,如"战争贩子"、"食肉市场"。
这些造词形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和现象。
二、汉语词语的语义关系1. 同义关系:同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在概念和意义上的相似或相近。
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它们能够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选择。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分析_周静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分析_周静](https://img.taocdn.com/s3/m/1c4325a765ce05087632134f.png)
应变性。语言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着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地演 丰富了普通话系统。
变和发展。”[1] 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在论及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的推动也促使新词语产生。现代
时曾说道“: 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作为社会 化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及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
现象,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 联网的推广和普及,使各种信息传达得快捷、正确和方便,
中图分类号:H1 - 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201 0)23—0202—02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当社会发生变化时,它都 适应的矛盾,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催化剂,是新词语得以产
会随着社会现象和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旧事物的 生的一个重要基础 [3]。同时,社会生活,物质水平,人民的精
特指。 例如:晒。原义指:(1)太阳光照射。(2)使人或物体在
[2]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 25- 334. [3]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98: 3.
阳光下吸收光和热。
[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 84.
例如,亚~。构成的新词语有“亚疾病”、“亚熟男”等;~
相互接触、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它的大量出现充分反映了 族。构成的新词语有“帮帮族”、“低碳一族”等。
当代中国人对外来民族的物质文明的渴求,表明了汉民族
总之,我国社会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语
的思维观念正在日趋更新。
言自身发展的也是保持其长青和生命力的根本,因此,才
新词语便应运而生。其主要的产生因素有以下几种:
者为词根一者为词缀的合成词叫做派生词。”[6] 派生词的实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501596f0770bf78a65295438.png)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变的状态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新词语以年上千的速度增长。
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它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
本文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索。
新词语的来源是比较宽泛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六种:一、新造词语这类词语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造出新词新语。
比如入世、连锁店、传销、手机、电脑、软件、啤酒节等,它们多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占的比重最大。
这类词的构词大都是采取复合式构词,表现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也有一部分是由类似词缀的语素加在别的语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词,如词缀“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词语:建设性、可行性、可读性等。
二、旧词新用新词语中也有一部分是加工旧词语,使其表示新的意义。
这类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赋予旧词新的意义如“老板”不仅指私营企业主、企业领导人,甚至连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等都被冠以此名,并广为接受。
这种新词产生的渠道虽然没有增加汉语词汇的总量,但是却使词汇的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语的泛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些专业词汇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泛化为一般词语。
这种词语往往由原有的词义扩大或引申而成为新词新语。
如“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应”、“轰动效应”、“负面效应”等。
三、外部吸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重视了国内外的交流和联系,汉语也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
这类词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吸收外语词汇如:丁克、卡丁车、德比、蓝牙、料理、人气、写真等。
近年来与英语国家接触频繁,大部分外来词都是从英语中吸收的。
由于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从日语吸收进来的。
吸收的初期以意译为主,但笔者发现近些年来直接音译的吸收的词汇有上升的趋势。
简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情况
![简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b7ed907eff9aef8941e064f.png)
简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情况内容摘要:本文从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则、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来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规范和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结构五个方面说明了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基本情况。
主题词:现代汉语新词社会生活一、现代汉语新词的界定尽管新词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但什么是新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说法不一。
王铁昆将新词定义如下:“新词语指的是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固有词语。
”1刘书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2李建国先生则认为:“所谓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符合民族语言构词法的、表义明确而能进行焦急的词语。
”3符淮青主张:“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是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也应算新词。
”4综合学者们的看法,新词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基本词汇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语文词语。
新词必须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文性质的新词语,可以进入普通词汇的新词语,那些新出现的专业术语没有增加新的普通词汇意义的。
二、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则(一)需要性。
新词是为反映新事物、新概念而形成的,新词的产生有表达思想的需要。
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不需要的词语或者说不为大多数人需要的词不能进入共同语的新词的队伍。
(二)明确性。
新词表达的意思要明确清楚,易被理解和接受,这样新词才能得以存在、传播。
若新词表义含混不清,就会被打入生造词的冷宫,最终被淘汰。
(三)稳定性。
新词的临时活用或修辞用法不能视为是新词。
例如,这次收录的新词没有包括网络词汇,因为网络词汇并非全民词汇,只有在网络上使用比较多而已,而且在这些词汇中不规范的也很多,《现汉》对此要加以引导,如果收录一些还不够稳定的词汇,反而影响词典的稳定性。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https://img.taocdn.com/s3/m/ec7994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7.png)
三、结论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是多方面的。新词语的来源广泛, 包括新事物和新概念、外来词汇和网络词汇等;新词语在词形和词义上也有独 特之处,如简短化、比喻和仿拟等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精确、具有时代性等特点; 新词语的产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信息技术发展和语言的经济性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新词语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词语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人们提供 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许多新词语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成为流行语。例如, “网红”、“表情包”等词语就是在网络交流中产生的。
3、语言的经济性
语言的经济性是新词语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了方便表达和交流,人们常常 采用简短的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概念。例如,“抖音”代替了“抖音短视频”, “”代替了“腾讯”。
一、网络用语
近年来,网络用语成为汉语新词新语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土豪”“单身 狗”“佛系”等词语都是网络用语,它们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能够迅速表达 人们的情感和态度。这些词语的出现,与网络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也反映了 人们对于语言的新需求。
二、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也是汉语新词新语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躺平”“内 卷”“社死”等词语都是因为社会热点事件而产生的。这些词语的出现,反映 了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新认识和新思考。
(1)新事物和新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许多新事物和新 概念不断涌现,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
(2)外来词汇: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进入汉语词汇系 统,如“咖啡”、“沙发”、“瑜伽”等。
(3)网络词汇: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大量的网络词汇,如“梗”、 “表情包”、“网红”等。
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74e4d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c.png)
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发展
现代汉语的词汇来源主要有三种:
1.原来就存在的汉语词汇。
这些词汇包括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和方言词
汇。
这些词汇已经在中国文化圈内使用了许多年,并且在汉语的发展中经常被用来表达新的意义。
2.外来词。
这些词汇是从其他语言借入的,如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外
来词通常是为了表达新的概念、新的物品或新的技术而引入的。
3.成语和新造词。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它通常是由四个
字组成的。
新造词是为了表达新的概念而创造的词汇。
现代汉语的词汇发展是由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以及汉语方言的发展共同影响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词汇会不断增加,并且会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摘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词语,本文试对现代汉语的新词语的来源进行了探索,新词语主要来自新造词,赋予旧词新义和从外部吸收新词等。
关键词:新词语;来源
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变的状态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新词语以年上千的速度增长。
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它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
本文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索。
新词语的来源是比较宽泛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六种:
一、新造词语
这类词语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造出新词新语。
比如入世、连锁店、传销、手机、电脑、软件、啤酒节等,它们多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占的比重最大。
这类词的构词大都是采取复合式构词,表现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也有一部分是由类似词缀的语素加在别的语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词,如词缀“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词语:建设性、可行性、可读性等。
二、旧词新用
新词语中也有一部分是加工旧词语,使其表示新的意义。
这类词又可
分为两种情况:
1.赋予旧词新的意义
如“老板”不仅指私营企业主、企业领导人,甚至连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等都被冠以此名,并广为接受。
这种新词产生的渠道虽然没有增加汉语词汇的总量,但是却使词汇的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语的泛化
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些专业词汇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泛化为一般词语。
这种词语往往由原有的词义扩大或引申而成为新词新语。
如“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应”、“轰动效应”、“负面效应”等。
三、外部吸收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重视了国内外的交流和联系,汉语也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
这类词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吸收外语词汇
如:丁克、卡丁车、德比、蓝牙、料理、人气、写真等。
近年来与英语国家接触频繁,大部分外来词都是从英语中吸收的。
由于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从日语吸收进来的。
吸收的初期以意译为主,但笔者发现近些年来直接音译的吸收的词汇有上升的趋势。
2.吸收港澳台地区词汇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的各个方面都通过语言这个传媒深深地影响着内地,因而产生了一些带有港台风味的词汇。
如:搞笑、作秀、个案、发烧友、搞定等。
这些港台词语的吸收往往是先进入粤方言而后再进入普通话。
3.吸收方言词语
在方言词语的吸收上,首当其冲的是北京方言、粤方言和上海方言。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的词汇很容易进入普通话。
如:蹦迪、托儿、宰人等。
经济上的优势使粤方言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拍拖、买单、无厘头”等都是从粤方言吸收的。
“派对、套牢、动迁”等词主要从上海话中引进。
四、缩略词语
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语言的表达更加简练。
一些简称、合称和缩略语形成了新词,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多。
如:社保、双规、超女、研发、奥申委、中纪委等。
这种方法在新词语的造词过程中十分常见,其原因主要是汉语构词的双音节化趋势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起作用。
五、字母词
字母词是指直接由西文字母或者由西文字母加上汉字构成的词语。
如:MTV、CEO、MP3、PK、SIM卡、T恤等。
这类词是否为借词,它们是否已经进入汉语词汇在学界还存在争议,甚至还有学者质疑其影响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但随着人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些词经常被原
形移植到汉语中使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六、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新词语,这类词能否突破其使用范围,被人们普遍认可而进入普通话还有待观望,我们称其为准新词。
如:黑客、网恋、铁托(铁了心要考托福的人)、恐龙(网络中戏称丑女)、东东(东西)、GG(哥哥)、B4(鄙视)、886(拜拜了)等。
从上述举例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词既有为新事物创造的新词,也有对旧词的新解,还有利用字母或数字的谐音造出的表达语。
参考文献
[1]王铁昆《十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语文建设》,1994(4)[2]刘娅莉《十年来流行的汉语新词新语》,《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