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一种危害严重
概述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

概述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一、前言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对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都意义重大。
水土流失是目前影响水利工程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刻不容缓。
本文笔者将对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做一次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是影响水利工程效力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有必要对水土流失进行充分的认识,认清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笔者将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概括为以下几点:1.容易引发涝灾在枯水季节,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及其容易引发涝灾。
深入分析的话,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水土流失将会导致河道、湖泊、水库、水凼、水塘、梯田等产生淤积的现象,尤其是在汛期,水量更加严重,枯季水更少,使得可蓄水量迅速减少,于是引发涝灾;其二,水土流失能够导致土壤的蓄水量减少。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有研究表明,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是土壤总体积的三到五成,这样大的空间是蓄水的关键位置,然而,由于土壤的流失,这些蓄水的空间也就不复存在了。
从水文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将导致出一种极端的现象,就是洪水季节的水会更多,而枯水季节的水将会更少。
2.加剧洪水的泛滥水土流失能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水土流失将导致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却导致洪水季节的水量增加。
一旦有暴雨来临,由于地面的坡度很大,同时土壤表层的涵水能力差,必将导致土壤入渗的速度远远不能赶上降雨的强度,再加上植被数量与密度的不足,坡面很难实现截流作用,来不及深入土壤的大量雨水就会形成洪水。
洪水的危害众所周知,下游的居民将深受其害。
3.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土流失将造成河库淤塞,大大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0年第11期丛俊良1我国水土流失概况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分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五个二级类型区,即: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和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包括北方冻融土侵蚀区和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
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区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量3700吨平方公里·年,最严重的地区高达5-6万吨平方公里年,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三门峡以下的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淤高10厘米。
目前,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10米,最高达12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悬河。
每年虽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加高河堤,但河堤越加越险,后患无穷。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130-1750吨,平方公里·年。
东北三省和内蒙部分旗盟的水土流失达18.5万平方公里。
其中黑土区虽属缓坡,但多为长坡,雨量集中,雨强大,土壤也容易流失,土壤侵蚀模数每年达6000—10000吨平方公里。
内蒙、新疆与东北西部的风蚀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沙漠与戈壁东西绵延近万里,气候干旱。
因风沙危害,土壤沙化、碱化,危及西北、东北及华北各省。
2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
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郑红玲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而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更是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相应的代价就是环境的破坏,经济发展越快,水土流失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随着近些年来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探讨早就成为目前人类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围绕着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预防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分析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目前,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定義有多种解释。
比较公认的综合解释是:地表土壤与母质由于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之下,发生异常移动现象;进而导致各种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的损失。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一种特殊的水力侵蚀现象,我国对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背景之下,主要通过组织农民平田修地、兴修水利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水土治理的承包责任制度。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政策;并启动实施了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容易加大洪灾发生的可能性水土流失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所导致的。
有些坡度较大的地区如果没有植被的保护作用,自身的截流能力是比较低的。
最终导致水入土速度远远小于降雨速度,进而引发洪灾。
(二)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事故由于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的异常移动现象,进而影响到了整体地质结构。
当遇到暴雨、大风等异常气候之时,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毁灭性灾害。
这些灾害会破坏住房,田地以及其他公共设施。
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容易加剧水体污染的程度由于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发生次数进而会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灾害,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需要依据一些设定依据和准则来进行评估和衡量。
本文将就水土流失的危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水土流失的定义和意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和水在自然地理条件下被水流、风力等外界因素剥蚀和冲刷的过程,导致土壤的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包括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确认设定依据要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设定依据和评估指标。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用的设定依据:1. 保土保水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如《土壤保护法》、《水土保持条例》等,可以作为水土流失危害确认的依据。
2. 农田水土保持工程规范:对于农田建设和管理,各级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可作为评估水土流失危害的参考依据。
3. 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通过建立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可以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确定水土流失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对于可能受到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直观地评估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评估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
以下是一些水土流失危害评估的方法和指标:1. 土壤侵蚀量评估:通过测算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速度,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和规模。
2. 生物多样性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通过对植被和生物种类的调查和统计,可以评估水土流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水资源利用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通过评估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水资源供需情况,可以了解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壤表面的土壤颗粒、有机质和养分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带走的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田生产力,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许多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田减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层被侵蚀,表层土壤被剥夺,一旦发生,会造成农田肥沃层的丧失。
这使得农田在水分集中和维持作物生长的能力上受限,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的减少。
此外,土壤流失还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得土地变得不再适合农耕。
农田减产会给农民的生计带来困难,并可能导致农村贫困的增加。
2. 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所带走的土壤颗粒和有机质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物。
当这些物质进入水体时,会造成水质污染。
养分过多的水体会导致水华的滋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药残留物可以残留在水体中很长时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破坏生态链和渔业资源。
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的饮用水安全,也会妨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河道淤积和水灾增加水土流失所带走的大量土壤颗粒会沉积在河道底部,逐渐形成淤积层。
河道淤积会导致河道断流、非常规洪水和水灾问题的加剧。
淤积物的堆积会导致河道变浅,降低河道输送水量的能力。
同时,淤积物也会引起河道的弯曲,增加了河水的摩擦阻力,使得河流更容易泛滥。
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导致水灾的频发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会摧毁土壤中的生物栖息地,破坏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们参与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循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
水土流失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微生物数量的减少将降低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地恢复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变得差强人意。
另外,水土流失还会破坏土壤中的植被,减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土流失

•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 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①植被的破坏 •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 ③开矿
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 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 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 •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 (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 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 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 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 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 走6一15t氮,10-15t磷、200-300t钾。 • 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 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 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 重力侵蚀Gravity erosion:是指地表土石物质受到地震、 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海浪、风、冻融、冰川,人工 采掘和爆破等任何一种应力作用时,在自重力为主的作用 下,失去平衡而产生破坏、迁移和堆积的一种侵蚀过程。 常见于山地、丘陵,河谷和沟谷的坡地上。 • 发生的条件:①土石松散或滑动易破坏;②土石临空坡度 陡,表面土石外张力;③地面缺乏植物覆盖,又无人工保 护措施。 • 影响:重力侵蚀破坏耕地、掩埋庄稼;摧毁城镇、村庄和 厂矿;破坏交通道路、通讯设施和渠道;堵塞河流,并为 河流和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间接地造成河流治理困难。
03
教育公众认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

教育公众认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第一章: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危害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因水流、风力作用、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壤表面层的脱落和流失现象。
它不仅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深远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 危害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会使土壤肥力减弱,植物根系失去营养物质,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减产和品质下降。
2. 危害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会导致水源污染,尤其是在农业、畜牧业等行业中,额外的化肥、农药等元素,使水污染的风险增加。
同时,由于土壤流失,地表裸露,土壤呈现坚硬的质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弱,野生动物种群减少,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
3. 危害社会经济发展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资源减少,农作物减产,使农民收入下降;牧民失去草场,牲畜无法足够的粮食,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结构和气候因素地质结构和气候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土地的坡度和角度直接影响了水的流动和土地的透气性,降水状况,梯度和斜度相互作用使水土流失形成。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人类破坏性地开采水资源,砍伐森林,种植水泥看似完美的道路,详细规划建设,使得水土流失的现象越发严重。
3. 覆盖不适宜正常土地覆盖在地表保护草,植物等能保护土地免受风吹日晒和水流冲刷,阻止了水质污染的发生,保护环境,但如果选择了不适宜的土地覆盖,反而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松散的沙土,荒草等等。
第三章:教育公众认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目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 引导投资者选择换手率低的行业和企业政府的引导和正面的例子、局部意识的培养与践行也是主要的力量,引导投资者选择换手率低的行业和企业,如: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青年员工发展、社会工程师,通过鼓励和扶持这些企业,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因,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塌、 滑塌 、 流等) 泻 。在制止沟蚀 的同时 , 应利 ( 下转第 2 0页) 1
20 1
需 要 合 理 、 确 、 学 、 范地 使 用 农 药 和 技 术 。 正 科 规
湖 南 农 机
2 1 年 9月 01
失 范 围 内 。综 合 防 治 主 要 是 生 物 防 治 、 学 与 物 理 防 治 、 业 化 农 防 治 , 几 种 防 治 方 法 联合 使用 , 会 达 到 综 合 预 防 和 防 治 的 这 就
握 一些 基本 的用 药 和技 术 常识 。 了 培 训农 民 之 外 , 府 还 要 除 政
() 学 、 替 轮换 使 用 农 药 。人 们 一 般 认 为 药 量 越 多 , 4科 交 杀
虫效 果 越好 。 实 这样 的想 法 是 不 正 确 的 , 药 过 多 不 但 成 本 其 用
增 加 , 残 留更 多 , 且 其 效 果 不 佳 , 产 生副 作 用 。 期 使 用 药 而 且 长
引 进农 药 新 品种 , 广 无 公 害 蔬 菜 生 产 新技 术 , 善 蔬 菜 标 准 推 完
化技术规程 , 同时 也 要 引 进 优 质 的 蔬 菜 品 种 。
同 种农 药 , 会 使 害 虫 产 生 抗体 , 药 效 下 降 。为 了防 止 病 虫 就 使 对 药 物 产 生 抗 体 , 高 药 效 , 要 科 学 交 替 使 用 农 药 , 严 格 提 就 即 按照农药使用准则 , 同种 农 药 不 能 长 期 用 于 一 种 蔬 菜 。 选 用 在
2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就 是 在 已 经 造成 水 土 流失 的 区域 ,采 取 植 物 措 施 和 工 程 措 施 , 以合 理 配 置 , 害设 防 , 行综 合 治 理 , 加 因 进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明显,但是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任其发展,继续恶化。
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环境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来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才重视环境问题,才关注环境问题。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之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过程中,我国主要精力放于经济建设之中,在环境方面不是很重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直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才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关注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亟待解决。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
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吨,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吨和4.91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公里。
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
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大规模流
失现象。
水土流失是一种地表水和土壤的严重损失现象,会给环境和
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
1. 什么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指的是水和土地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造成大量水和土壤的
流失。
水土流失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地质
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很复杂,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陡坡、
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垦土地、采伐森林、河
道不畅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
的存在。
3.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了土地资源,会导致耕地的逐渐减少,使农业生产
受到限制。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造成水质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生物
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加速土地的沙化和漠化,导致环境生态系统的恶化。
4. 预防水土流失措施
预防水土流失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体系,加强土地治理和修复,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和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限制过度开垦、采伐和开采,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5. 结论
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损害环境和土地的现象,加强防治水土流失是当今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的重中之重。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地球家园的环境和资源。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发布时间:2022-08-12T09:50:54.81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4月第7期作者:段秀云[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家具段秀云富县水保生态治理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家具,水土保持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
水土保持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做好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现状,其次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就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益;措施引言水土保持作为江河治理的根本,集水区水土流失状况与河湖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颗粒物输出是河湖淤积泥沙及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和载体,坡沟治理、生物过滤带、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水土保持措施,对于调水保土、阻控面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就抓住了生态建设的“牛鼻子”,抓住了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因此,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重要前提。
1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现状我国水土保持主要是依据水土流失类型以及水土流失强度采取措施,忽略了区域功能的定位以及与经济发展的衔接,因此无法构建出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不能科学反应水土生态建设的内涵。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给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为了明确我国8个一级区、40多个二级区,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统一、全面、系统的论述,确定了10个基础功能。
根据这些基础功能,对全国三级区域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2水土流失的危害2.1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植被和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肥沃良好的土壤可以不断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
表土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养分随着暴雨的冲刷而流失,农作物因土壤肥力降低而减产。
叙述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及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

问题:叙述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及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我国水土流失特点:特点(1)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
我国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而且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2)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
我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年3400多吨/平方公里,部分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每年3万吨/平方公里,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
与印度、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国家相比,我国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3)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南方红壤区等各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产生的危害、治理的重点各有不同。
水土流失危害:(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
经研究测算,按现在的流失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1950年至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又淤积泥沙92亿吨,致使河床普遍抬高2至4米;辽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至2米,也成为地上悬河;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16.24亿立方米,是造成调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
我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江西赣南1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10个,占67%;陕北老区27个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太行山4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33个。
调查显示,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
(4)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层有效持水量降低、热量状况变劣,裸露土地温度升高,土壤调节水分的功能也随之下降,影响水资源利用,进而导致水旱灾害加剧。
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
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
一、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而且强度大、侵蚀重,再加上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土地荒漠化、盐硷化面积也不断扩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一80%,且多暴雨。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
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是我国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二、解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我国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貌主要有三种: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山荒坡,大片的荒山荒坡被裸露,坡陡,植被很差,特别是草皮一旦遭到破坏,侵蚀量将成倍增加。
三是沟壑,有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三种形式。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是指坡面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受到过度蚀减、损失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的危害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会加速土地的退化,导致土地变得贫瘠、
沙化、荒漠化,使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会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源层,导致
水资源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环境,使土壤、植被、水
文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
4. 经济损失: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地的价值损失,包括土地的价值、森林的价值、草原的价值等,导致经济损失。
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水土流失的原因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
2. 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包
括坡面、水面、山谷等不同地形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3. 水土保持措施调查:调查当地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沟渠、堤防、水土保持性能测试等。
4. 水土保持效果评估: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减少程度、土地退化程度、水资源恢复程度等。
5. 水土保持管理情况调查:调查当地水土保持管理的情况,包括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监督管理等。
水土保持学中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

水土保持学中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水土流失是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所产生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现象,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时,我们便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保持学中,有多种针对性的治理技术,比如防护林、水土保持地面覆盖层等等,接下来我们就简要论述一下。
一、防护林防护林指种植在水土流失地区的一种保持植群,它能够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水源、土壤和保持生态平衡。
防护林的作用有很多,比如能够迅速吸收雨水,避免雨水的流失;减缓雨水对农田的侵蚀,保持山区生态平衡;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等。
另外,防护林也是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吸引游客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水土保持地面覆盖层水土保持地面覆盖层是指针对山区、丘陵地区、干旱荒漠地区等地,提供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保护措施。
覆盖层通常用一些材料来遮盖地面,比如草把、石子、枝条等等。
地面覆盖层的作用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荒漠地区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防止风沙侵蚀;通过植被的覆盖,平衡水分的蒸发和自然抵消作用,调节大气湿度和体感温度;提高土壤肥力,培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等等。
三、生态护垄技术生态护垄指依靠植物自身的力量,在充分考虑地形和水文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减少水土流失和防止崩塌的技术。
生态护垄技术因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它能够改善山体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耕地和林地的品质和效益,保护山地资源、防治土地退化,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保持水土结构保持水土结构的技术是指尽可能地保持水土完整性,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
其主要措施是搭建保护工程,比如建造隔离墙、石垄、陡坡措施等。
这些措施能够加固土质,防止土壤冲刷和水土流失,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
总之,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和方法是不断创新的,只有根据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质等自然条件,选择恰当的技术和措施,才能申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850ee18ec3a87c24028c4fe.png)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篇一 :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指的是人类对土地的过渡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经营,使得土壤受到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影响下,产生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损失和被破坏,包括土地表层侵蚀。
那么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吗?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
首先,它直接破坏了土壤资源,导致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减少。
其次,流失的泥沙物质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造成大量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我国北方的黄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泥沙使下游河段的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表,成为地上悬河。
此外,因长期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又带来了沙尘暴等其它形式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
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模样,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
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发,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因为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反过来,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又导致耕地或牧场的减少。
长期来看,过度开发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危机。
目前,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等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的过度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是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
当地农民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广种薄收,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了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困。
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中,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县有126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21.3%,贫困人口2300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28.8%。
工程水土流失临时措施方案

工程水土流失临时措施方案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壤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临时措施。
二、问题分析1.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受到流水、风蚀等因素侵蚀,造成土壤营养物质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产力、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危害。
2. 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青黄红三纲乱耕、过牧放牧、滥伐滥砍、挖沙涂岛、土壤不合理利用等。
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系统,导致土地退化,生态失衡。
3. 形势严峻: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特别是在一些丘陵山地、干旱地区、河流湿地、低山丘陵、湿地地区等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
三、临时措施方案1. 加强土地治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2. 推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田中推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的土壤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3. 推行梯田种植:在坡地和丘陵地区,推行梯田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
4. 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如植树造林、盖土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5. 推行耕地轮作制度:推行耕地轮作制度,利用多种经营方式和农作物的组合,减少土地的卸荷和耗损。
6. 完善立法:加强对水土流失问题的立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7.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8.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9. 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落实水土流失治理的责任,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的工作方案并积极推进实施。
四、总结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临时措施来解决。
通过加强水土保护工程建设,推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于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关于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丘陵区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危害。
为了有效地治理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
本文将从制定科学规划、推广植被恢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制定科学规划是治理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基础。
科学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土条件,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设计。
通过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控制农田的面积和程度,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在规划中还要加强对可耕地的合理划定,使每一块可耕地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利用。
其次,推广植被恢复是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通过推广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栽植树木、草坪和灌木等植物,加强植被的覆盖面积和密度,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风蚀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取合理的轮作和夏秋禾草套种等农业措施,通过植物的根系结构来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再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也是治理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通过建设水槽、沟渠和流域治理设施,可以减少径流的速度和流量,减缓水流的冲击力,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利用农田水利工程的排渍和调节作用,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与养分环境,提高土壤的质量和保持能力。
此外,要加强土地管理与监测,建立水土流失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和趋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升治理水土流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防治技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
综上所述,治理丘陵区水土流失需要制定科学规划、推广植被恢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的综合应用。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推广植被恢复,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才能有效地治理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摘要:水土保持是指对由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引起的水土流失所进行的防治和控制,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阐述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阐述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系统。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益;措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现象造成了对生态系统的严重损害。
水土保持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是目前控制水土流失和沙化的最佳途径。
1.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人类对天然资源的过分开采,破坏了森林中原始的生态平衡,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洪灾过后,表层的沃土被冲刷而被冲刷,造成了耕地的地力和产量的不断下降,对区域的发展不利。
由于长期的淤积,使得河流的水位升高,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在发生了天灾之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进行修补。
由于水土流失、降雨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该地区的沟谷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并出现了“深沟”的特征。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在河流中下游的河床、水库、河道等处产生了沉积作用,造成了水库内的泥沙沉积减少了库容,河床阻塞了河道,对水利水电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水土保持概述2.1水土保持的含义水土保持就是利用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以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已经渐渐的建立起了以小流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控体系。
利用修建梯田、等高耕作、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修建堤坝等方式,降低了地表水土流失、侵蚀,促进了农林牧的全面有效发展。
以小流域为边界,以坡地、出水剖面为主要边界,对相对封闭的小流域实施分区治理,其最大治理范围以50km2为限。
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单独的天然单位,但它也是一个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经济独立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是一种危害严重、分布范围广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每年流失到江河的泥沙量达50多亿t,由此引发了河流淤积,河床抬高,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严重危及到了我国的水利建设和防洪能力。
水土流失,也造成土壤退化,粮食减产。
方法: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明确,特别是利用水土流失方程,将影响因素与水土流失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A = R. K. LS. C. P
其中, A为土壤侵蚀量,
R为降水侵蚀力
K 为土壤质地因子
LS为坡度坡向因子
C为地表覆盖因子
P为农业措施(耕作)因子。
由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可以看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5个。
这些因素同样影响着一个区域的水土流失。
在考虑人类活动的情况下,各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方式是不同的。
降水侵蚀力( R )、土壤质地因子( K )和坡度坡向因子( LS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大,纯粹是自然力所控制的,反映了自然的作用过程。
有人也将由R、K 和LS决定的水土流失称为潜在水土流失量。
地表覆盖因子(C)主要是由植被决定的。
在目前情况下,植被的分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
同作用的产物。
一个地区的原生植被和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
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是自然因素所决定的生态系统对人为影响的反映敏感程度,因此水土流失敏感性研究时, C 应该主要是考虑自然植被和潜在植被。
农业措施因子(P)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因子。
由于降水、土壤、地形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水土流失敏感地
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以及东南丘陵山地等地。
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敏感地区所占的范围较小。
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及严重的地区
一:东北黑土区
东北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供应地。
可是中国东北黑土区在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也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
这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中国肥沃的关东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现在,东北典型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约占典型黑土区总面积的26.3%。
二: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是指长江上游和我国境内的西南诸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伊洛瓦底江)。
近年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
43.83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上游流域总面积的43.6%。
长江上游9个省区市中,四川省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重庆次之,其后依次为青海、云南、贵州、甘肃、西藏、湖北、陕西。
西南诸河区域涉及云南、西藏、青海三省区,水土流失面积88.58万平方公里,约占西南诸河区总面积的61.88%。
其中,西藏片区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占西南诸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0.87%。
三:西北风沙区
西北风沙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地区。
这里,风沙大,最大瞬间风速达32米/秒,每年要刮240次的“起沙风”,春天46天就能把沙土掀(蚀)起5.6~11.5厘米。
风蚀、沙压情况严重,常常毁害庄稼,需要重新补种。
干旱少雨,蒸发量比降水量大2~3倍,春季多5~6倍,春旱、秋吊很频繁。
成土过程微弱,土质瘠薄,沙土中“粘粒”含量多在5%左右,氮素奇缺。
该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仅次于阿拉善—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第三大沙尘暴多发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并存,分布广泛,流失量大,危害严重。
四:南方红壤区
该区是中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5.1%,集中分布于赣南山地丘陵区、湘西山区、湘赣丘陵区、闽粤东部沿海山地丘陵区。
目前,该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但人为侵蚀有加剧的趋势。
五:北方土石山区
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四大流域的干流或支流的发源地。
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
由于土层薄,裸岩多,坡度陡,暴
雨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流速快,冲刷力和挟运力强,经常形成突发性“山洪”。
其中,海河流域总面积31.82万平方公里,山地和高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占60%;淮河流域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3。
经考察,海河流域区域土壤侵蚀面积在近20年呈现减少趋势,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
淮河流域区域土壤侵蚀总面积在近20年的时段内减少2.7万平方公里
六:西南岩溶石漠化区
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其中,珠江流域34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万平方公里,国际河流3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自治区)。
该区水土流失比例大于30%的县有110个,其中大于50%的县35个。
该区表面上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实际上很多地区已无土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