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般常识及知识要点。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多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
1、归纳说明文的知识点和多见题型。
2、出示真题,当堂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归纳说明文的大凡知识。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练习:《巍巍中山陵》、《宇宙里有些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大凡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巍巍中山陵》;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大凡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介绍了宇宙的相关知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介绍了花儿色彩鲜艳的原因。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
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以月考卷《中国汉字》为例进行分析)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详尽而确凿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举例子:详尽显露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扼要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详尽生动形象。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详尽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3、分析说明顺序及其作用(以《中国汉字》为例进行分析)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详尽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大凡——个别、概括——详尽、整体——局部、总—分
4、说明语言的确凿性和生动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确凿这一特点答题,格式:确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4)与事实不符合。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
(4)这与事实不符合,体现语言确凿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确凿”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确凿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确凿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准数据的句子;②找有约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5、如何概括信息。
技巧: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并进行归纳。
③注意文题。
6、说明文中文段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
2、激发读者(1)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
的阅读兴趣。
(2)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以及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3)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二、课堂训练
1、阅读说明文《植物的抗旱本领》,分组给文章出两道题,并解答。
2、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老师点评。
三、原题呈现。
四、小结
复习说明文,要善于总结规律,掌握技巧,灵活运用。
读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课堂上用练习加以考察,学生都能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设活动,激发兴趣。
我在这堂复习课上设置了这样一个训练活动“我也来当老师”。
我给了学生一篇说明文阅读材料,在归纳完说明文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来就这篇材料出题,并互相提问。
这个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规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精巧机智,生成课堂。
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了概念的混淆,于是便要求学生就
此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事实证明,经过讨论,学生对该问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是在上课之前没有预设过的环节,虽然占用了几分钟的教学时间,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调整和变动使他们掌握了更为细密的知识点。
所以这样的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