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难以完全避免。建立健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先后发生SARS、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和特大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以及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等突发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适应实际需要的卫生应急体系,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之中。

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案体系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政府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和部门间协作工作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预案体系需要进一步衔接,预案的可操作性还需进一步增强,部分预案尚未在实战或演练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应对工作的重心放在部门和系统,社区缺乏完整、系统地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预警和处置流程。基层疾控机构体系建设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差距明显。

二、指挥系统建设滞后,预测预警能力欠强。突发应急事件的防控任务与公共卫生日常管理机制建设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大。尚未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源及可利用信息资料的数据库,监测预警敏感性、报告及时性和准确性还不高,综合监测预警能力不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有待完善,应急检测支撑体系尚不完善。

三、卫生应急反应队伍建设滞后,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复合型、高素质、训练有素的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卫生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专家等人才相对缺乏,尤其缺乏跨学科、多部门锻炼背景的应急管理人才。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应急队伍人员不足,综合应对能力薄弱。

四、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紧急调拨和配送机制不完善。现有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单一,物资数量按要求尚有差距。在应急物资储备建设上缺乏地域和物资品种的统筹设计,没能做到物资调拨和配送的区域性优化,缺乏对各类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的掌控。

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一、增强政府层面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预防控制公共卫生领域内的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依赖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救治、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水平,更需要政府组织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程度和范围,调度组织相关部门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扩散,消除事态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增强危机处理意识,进一步完善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协同的联防联控和平战结合机制,充分调动各有关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加对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投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发挥政府领导管理、政策支持及经费保障的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预案体系,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方案。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和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应急预案建设,注重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通过预案编制促进应急管理

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确保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置有措施。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预案要详细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特别是基层单位制定应急预案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等问题。按照已颁布的应急预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已有的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拾遗补缺、不断完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

三、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由于对重大传染病、中毒事件等流行病学、脆弱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对预测预警预报指标评价体系研究还不足,在工作中往往缺乏预见性、主动性。加强对“监测→确认→分析→评价→警报”预测预警预报系统的科学研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赢得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权。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提高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积极组织专家从历史资料中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特征、中毒事件类别和发生的时间、区间用统计分析方法找出规律,结合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经验,制订可操作性的预测预警预报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对急性传染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测机制。公共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加快网络信息的硬件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着力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四、加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和能力建设。针对应急队伍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力量较薄弱的现状,重点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应急救援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完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功能齐全、反应迅速的应急队伍体系。举办全市现场流行病学项目培训班。建立一套完善的、经常性的在职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各临床、疾病控制、监督、行政管理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救治能力和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完善和扩充现有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医疗队伍建设,使之既掌握临床医学又掌握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专业队伍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五、做好物资、技术、经费储备。做好诊断、治疗药械、现场处理、防护装备、诊断试剂、标准毒株、疫苗、消杀灭药品、通讯设备等物资的储备。按储备物资的用途、需求量、可保存性和生产能力分类,储存形式可分为实物储备、资金储备和计划储备。建立储备库、储备网点,形成布局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做到市级和县级应急物品储备必须要能应对第一波。加强技术储备,开展病原学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高快速诊断、医疗救治、消杀和预防控制技术。

六、提高社会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其规律性,卫生部门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通过新闻媒介、阵地宣传、培训教育等形式,加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参与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后避险、自救、互救、承受心理负载的能力。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卫生应急工作的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