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一中2016级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检测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3.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B.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
4.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
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
材料说明
A.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
C.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
5.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
6.中国灾荒之多之频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中国古代形成了荒政思想。
(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防止百姓离散):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sheng)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婚,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
”这说明
A.先秦时期荒政思想积极有效对后世影响深远
B.先秦时期,我国天灾人祸频仍人民流离失所
C.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了较为系统的荒政思想
D.秦汉时期,我国对天灾人祸才开始施行救济
7.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
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
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
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
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8.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9.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
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10.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的相同点是
①都具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②都是侍从皇帝的内廷机构③都是处理全国政务的法定
行政机构④都能够参与决策军国大事
A.①②B.③
④C.①
③D.②④
11.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
这主要表明
A.皇帝亲近管理人才B.当时丞相位高权重
C.丞相发挥辅君职责D.相权尚未威胁君权
12.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频繁换相 B.培植亲信C.分化事权D.重视法治
13.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样
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1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15.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
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
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
这反映了
A.督抚权力较大,弱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地方权力结构清晰
C.循其俗,施其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
16.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
这些做法
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
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
17.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历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措施中,标志着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是
A.设立“陪审法庭”B.组成“四百人会议”
C.组成“五百人会议”D.定期召开“公民大会”
18.克里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
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
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里斯提尼改革
A.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B.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扩大了民主力量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19.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多数票通过判其死刑。
后来,一学者写道:“……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这反映了雅典
A.法律程序和结果都缺乏正义性B.神明信仰和青年教育是法律核心
C.法律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自由D.程序的民主未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20.“(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这是学者对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作的评价
A.解负令B.发展工商业C.津贴制D.抽签选举
21.梭伦改革中有“解负令”,克里斯提尼时,外来移民对雅典作出突出贡献、经过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能获得公民权。
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A.减轻了公民经济负担B.扩大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C.缓和与外邦人的矛盾D.增强雅典的军事文化实力
22.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真正实现了公民内部政治权利的平等,参政机会的均等”。
下列措施与此最为相符的有
A.实行抽签选举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23.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
帝国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
商品贸易的发展A.成为共和国体制得以维系关键B.确保了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推动了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D.阻碍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发展24.公元前300年,古罗马公布的法律给予了公民就任何官方作出的资本判决上诉的权利,同时期的另一个措施是要求半数的祭司团成员为平民。
这些举措
A.体现出罗马法律的普遍公正性B.表明祭司在当时具有法律特权C.重视维护罗马公民的权利保护D.一定程度上削弱祭司的司法权
25.作为“一切公法和司法的渊源”的《十二铜表法》,“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件作依据’”。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高度成熟D.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26.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7.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重新分配议席和更改选举资格。
这说明英国民主制的特点
A.吸收借鉴,注重国情B.继承传统,议会至上
C.适时而变,和平渐进D.权利下移,平等自由
28.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B.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C.都是以启蒙思想为理论基础D.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2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这种运行机制体现了
A.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对联邦政府权力的分割
C.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权制衡D.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30.哈佛大学于1636年创办,在美国一直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的建国者大多毕业于哈佛大学B.美国建国后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C.殖民地教育发展促进启蒙思想传播D.没有哈佛大学创办就没有美国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5分,第32题15分,共40分。
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
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
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
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
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
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9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4分)
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
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
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
终。
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
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
民主政治极大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
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
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材料反映出政治斗争的若干因素,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探讨。
(15分)(说明:可以就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