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

合集下载

满族民居:沐浴冰雪中的别样四合院

满族民居:沐浴冰雪中的别样四合院

满族民居:沐浴冰雪中的别样四合院
周搏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满族民居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色不仅源于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特征,还源于满族的发展历史,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历史悠久的宗教信仰,几经朝代的更替和地域的迁徙,使其民居拥有自己独特的营造做法、外部形体及其布局方式。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周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 [J], 范丽业;马玉斌
2.基于饮食行为的满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以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 [J], 金日学;张丽娜
3.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以岫岩和北宁为例 [J], 于学斌
4.论华北民居与徽州民居的艺术差异——以北京四合院和黟县民居为例 [J], 卢嘉一
5.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布局中的白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以喜洲白族民居和北京四合院为例 [J], 陈梦璐;胡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一、空间布局特点:1.「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四合之形,即周围围合起来的四方院落,有清晰的界限和层次感。

四合院一般由正屋、东西厢房和北侧厢房以及后花园构成。

院内的居住区块通常呈东西南北的均衡分布。

2.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前后分明、进退有序的特点。

前院起到过渡与欢迎的作用,后院则为主要的起居之所,前后庭院之间一般会设置一个空中连廊,以实现前后院的方便流动。

3.前院多为外界的交往空间,有着天井、害相庭、炕井等装饰,同时也是亲友交往的场所。

后院则多为家庭私密空间,通常是居住区域以及花园等。

二、设计理念:1.和谐一体:四合院空间布局追求的是和谐一体,注重前后院、东西厢房等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呼应。

院内独对称的设计,使整个院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良好的空间流动性。

2.安全保护:四合院的设计理念强调家庭的安全保护。

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为四周建有高墙,前院通常设置朝南的大门作为进出的通道,形成了独立封闭的空间。

3.自然灵性:四合院空间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与融合。

院落内常见的井,炕井等水景以及花园等景观,使人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亦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净化居住环境。

4.私密性:四合院的设计注重私密性。

前后院的设置可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密空间,将院落从外界隔离,形成自己的小社会,能够保护家庭的安全和隐私,更能体现中国传统家庭的封闭性。

5.生活方式: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尊重家庭的地位和封建礼教传统,注重家人间的亲情和互动,以及与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总之,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

其追求和谐一体、安全保护、自然灵性、私密性和家庭生活方式等特点,使得四合院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代表之一。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地理题:
1. 庭院布局: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是呈四合之形,即由四个建筑围成一个中央的庭院。

庭院通常为矩形或正方形,是四合院的核心区域。

2. 高墙深院:四合院常常由高墙围合,墙壁厚实,以提供隐私和保护。

院内通常设置廊道、房屋等建筑物,构成深院格局。

3. 朝向与通风:四合院的布局通常考虑朝向和通风,以适应中国北方的气候。

正门通常面向南方,以利用北方冬季的暖阳。

建筑物通常沿东西方向布置,以便在夏季能获得自然通风和防止直接阳光暴晒。

4. 内外分隔:四合院通常内外分隔,内部是私密的生活空间,外部是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通常用于居住和休息,而公共空间用于活动和社交。

5. 庭院绿化:四合院的庭院通常有丰富的绿化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

这些植物不仅增添了美观,还能够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以上是北京四合院的一些地理特点,这些建筑特点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和文化背景。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

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

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

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

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

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

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

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

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

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连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

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北京四合院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

这是因为北方气候严寒,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

浅谈北京传统与现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比较——以恭王府和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为例

浅谈北京传统与现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比较——以恭王府和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为例

CULTURE AND DESI GN文化与设计浅谈北京传统与现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比较"恭王府和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为例邓诗宇(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四合院是北京最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遍布了城内的每条胡同。

古往今来,上至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下至格局紧凑的小户人家,北京城内的四合院始终承载着十几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历史的长河赋予它悠远淳厚的京韵。

与此同时,传统四合院也见证着北京城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与之共同进步,代四合院合古筑目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两个建筑,用其研究传统四合院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分析二者的共性,探究在新时代和发展语境中现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在传统上的传关键词: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传统与现代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602(202&)01-0120-021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早在我国三千年前的西周就被提出,如何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能够不断适应新时代人民的需求,既在创新中传承建筑已有的历史文脉,又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现代审和住的建筑,人类生活不断追求的如毛同志所说:冲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的古代文理代文的,建的,民的,民新文提民的,不能的味”因此,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应该是一种有机融合的相关2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演变合院我国传统民建筑的文,的西四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围合而成的内院式封闭型住宅。

这一住宅中国的和建念,性的人民的,有生活隐私和稳定。

根据考古研究确定,现知我国最早合院式院落在西周时期出现,距今3000余年,它位于今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此建筑遗址的平面布局与现存合院基本相同,遗址由南向北分别是影壁冲央门道和东西门房、中院、前堂、中央过廊和东西小院、后院,整个院落的两侧是东西厢房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在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中描绘了东汉时期四合院的丰富建筑,在当时风水学说的熏陶下,合院从地理位置的选址到布局,整套阴阳五行的理论。

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与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与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与艺术特色分析北京四合院作为我国最具有代表的特色建筑之一,其在建筑空间布置与色彩运用、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为独特的建筑文化和艺术风格。

首先,在空间布置上,传统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中蕴含有我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维护长幼秩序"等文化特征,其建筑空间布局是按照"长幼有序"的文化背景进行设计与建造的。

整个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主体是由四面房屋围合形成的庭院式建筑结构形式,并且其建筑规模与面积根据不同建筑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建筑的基本单元组成与整体结构形式上具有相对的统一性特征。

其中,北京四合院的四面围合房屋中,处于建筑院落北方的房屋为正房,一般作为主人或者是长辈休息的房屋,而东西两侧是厢房,用于晚辈或者是客人居住。

其次,传统北京四合院的院落设计中,其院落的结构布局是以采光纳凉为主要目的,其建筑规模与类型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建筑的院落布局基本不变,一般情况下,北京四合院的围合房屋之前连接紧密,庭院中的正房以及厢房、南房等各位置房屋之间多通过抄手游廊进行连接设计,并且抄手游廊一般采用半封闭或者是半敞开结构形式,其中,半敞开结构的抄手游廊对整个建筑院落的采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采用全封闭式的院落结构与抄手游廊设计中,就会导致其采光与保暖效果较差,对该类型建筑的整体设计效果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

此外,传统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等级森严的制度内容。

北京四合院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项设计内容,就是通过油饰以及彩绘进行建筑外观及门庭结构装饰应用,它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与运用上,与我国北京的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所呈现出的灰色色调与朴素无华的建筑色彩风格存在较大的区别,北京四合院建筑设计中色彩运用具有自身较为独特的色彩基调。

其中,北京的民居建筑作为普通的贫苦百姓居住场所,为从建筑色彩实现建筑住户的不同等级区分,与红墙绿瓦的皇家建筑不同,普通的民居建筑一律采用灰色调作为建筑主体色彩,和气势恢宏、壮丽的皇家建筑形成对比和衬托,形成该地区不同等级制度影响下的各色建筑色彩与风格形式。

浅析北京四合院与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的差异

浅析北京四合院与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的差异

浅析北京四合院与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的差异引言合院式民居是汉民族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民居形式。

这里合院式民居指的是“由房屋与墙四面围合,中间形成院落或天井的民居样式,包括其组合变化。

”或者说所谓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老北京人称它为四合房。

”不同地区的四合院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本文主要对北方民居合院中的北京四合院与东北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1布局型制李允鉌先生在《华夏意匠》中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群体布局问题指出:“在平面组织系统上,建筑群是以‘一院一组’为基本单元的,多组的建筑群的院一般是首先向纵深方面发展,院与院间作行列式的排列,一直行一连串的院则称为‘路’,典型的巨大建筑群则以‘中路’为主,左右再发展为‘东路’与‘西路’,更大的‘群’可能构成更多的‘路’。

在‘路’中,院与院间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成为了一个交叉的交通路线的网”。

这种观点很好地概括了北方传统合院式民居采用“单元重复式”的群体布局方式。

1.1.北京四合院布局型制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典型形式,其组合形式有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又称标准四合院)及超过三进的多进院。

按清代规定,正房面阔不过三间,是全宅主体,其两侧设有毗连的耳房,通常多是“三正两耳”的“五间口”院落。

正房、厅房、厢房大多为“一明两暗”的基本型,庭院采取“一正两厢”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格局。

临街一面布置有倒座房,厅房院多安置在第二、第三进,与后面的正房院构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正房后部多设后罩房,形成后院,并且住宅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及围墙所封闭。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地方民居建筑形态,除北京城区及近郊以外,它还影响到非常广阔的地域,东至冀东及锦州地区,北至承德、张家口、山西大同、内蒙呼和浩特一带,南至河北省中南部。

1.1.东北满族合院满族民居布局特点是用地比较大,正房、厢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互不遮挡。

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_范丽业

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_范丽业

收稿日期:2009-08-18作者简介:范丽业(1980-),女,内蒙古工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与景观。

0引言四合院在我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早在3100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了。

四合院顾名思义是指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方形的庭院空间。

不同地区的四合院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由于长期与汉族居住在一起,尤其是在清朝入关的2个多世纪中,其汉化程度相当高。

虽然它们在某些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长期以来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出发,阐述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的异同。

1空间布局1.1形成原因北京四合院从辽代开始逐步形成,元代确立了北京城的规划格局,经过明清两朝的巩固而不断完善起来。

北京四合院作为承接3000年庭院式住宅传统的最终表现形式,经过多年的演进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满族民居是从半地穴居发展起来的,早期满族人长期居住在东北山区,所以民居依山而建,随着满族的统一,不断向中原逼近,建筑逐渐从山地转为平原,逐步形成了具有满族自身特色的四合院形式。

满族合院早已有之,从努尔哈赤最早修建的第一座古城———佛阿拉就有关于合院布局的记载。

满族民居与平原的大院有所差异。

满族民居的整体院落是建在高台之上,利用挡土墙或院墙挡住,隐藏自己的形体,而不为人所见。

而汉族是将单体建筑建于高台之上。

在满族民居中夯土高台的高度也是地位等级的标志,高度越高等级越高。

而汉族建筑高台所占位置则一目了然。

之所以产生这种差距是由于汉族建筑中的高台,最终目的是承托建筑,衬托建筑。

而满族建筑中的高台,最终的目的是承托院落,衬托院落。

1.2院落空间布局满族民居和北京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布局因庭院的规模、生活背景、宗法制度的不同而不同。

庭院的规模充分体现了居住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北京四合院可分为一进、二进院落,大型的还可以有多重院落及跨院,其院落的大小和多少非常灵活,往往因住户地位和尊卑而不同。

对比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

对比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

对比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摘要: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北方汉地文化民居的代表象征,其在中国已经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根据相关文献及考古实例,距今约3200年前就已经有了四合院的相关实例。

四合院是通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围合聚集成一个庭院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民居。

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具有不同的建筑特色。

满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由女真族发展过来,经过清代数百年与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其汉化程度已相当高。

虽然满族在许多生活形式上与汉族已相当接近,但其民族习性、生活方式以及其长期生活地域的不同,许多方面仍旧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建筑空间布局就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的异同进行阐述。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满族民居;建筑空间布局;建筑礼制1、建筑空间布局1.1建筑形成北京四合院于辽代演变过来,至元代建立大都逐渐成型,经明清两朝不断演化,形成如今的建筑空间格局。

现今北京四合院不仅承袭了三千多年的民居基本格局,更具有了独特的北方民居空间格局。

满族民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期满族主要生活在白山黑水之中,靠狩猎为生,居住形式也历经了巢居、穴居、半穴居等居住形式。

在经历了约2000年的原始居住模式后,至约宋时完成了结庐为舍巨大转变。

为后世满族的住宅奠定了基础。

后清军入关,满汉两族人民开始进行文化交流,满族受汉族民居的影响,在原有住宅基础上加入了汉族的元素,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满族民居。

1.2 选址情况北京四合院的选址一般位于平原地区,宅基地一般为坐北朝南,且一般较为醒目。

如位于山地区域则一般选择在高台至上。

这种选址原因主要有三:1、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重要的大事如祭祀、会谈等一般会选择在高台上举行,一则为了安全,二则也是体现了等级地位等要素。

2、坐北朝南可以获得很好的日照条件,有益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3、坐北朝南也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观。

满族民居的选址都是遵循自然,一般选址江湖的沿岸,或者是背山向阳的山岗,有时也选择在道路的两边,总之是以生活的便利性来进行选择的。

解析北京四合院庭院特点和影响

解析北京四合院庭院特点和影响

解析北京四合院庭院特点和影响2015-05-13 中国古建学会编者按有宅必有庭或院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传统,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对于“庭” 与“院”,人们心目中总有概念上的差别——院比庭大。

典型的例子便是北方四合院住宅与南方住宅的比较。

“庭”与“院”常连用, 称之为“庭院”。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中对“庭院”的解释是“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统称为庭或庭院。

”所以,很难在“庭”与“院”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线。

因其布局形式并无明显的差别, 本文就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住宅形式——北京四合院为例, 浅析庭院特点及影响。

北京四合院庭院的特点一、“ 坎宅巽门” 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坐南朝北的矩形院落,大门开在东南方向,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

正所谓“坎宅巽门”。

见图之所以如此设计,是有一定原因的。

图一四合院方位图二、风水中国古代盛行讲究“风水”,建房是人生中的大事。

因此,北京四合院的布局自然要依据阴阳五行、八卦来决定。

“坎”为正北, 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之中,可避火灾。

“巽”为东南,风之卦,进出顺利。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做官的,官属火, “巽”在“五行”中为木,木能生火。

因此,门开在东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

三、城市规划北京四合院兴起于元代。

因此,这种设计方式也是由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

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见图,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

巷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胡同,是串联各个住宅的通道。

因此,宅院的大门开在南边最为合适。

图二元大都布局复原图四、气候北京地属华北地区冬天寒风自西北而来,夏天凉风自东向西吹去。

在四合院的南侧,冬天可以避开凛冽寒风,达到保温的效果,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人们的居住要求。

五、私密性中国人一向讲求私密性,如果将宅门置于中轴线上,正对内院,其保密性就差了,更不符合传统的封建礼教。

因此将宅门偏向一边,迎面又有影壁,人进入厅堂前必须先进院, 主人待客也就好有所准备了。

刍议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

刍议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

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 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 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根据四合 院等级和规模的不同,门一般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如意门 等。而如意门是普通老百姓中用的最多的一种。
进入大门,首先看见的是墙上的影壁。绕过垂花门就来到了 四合院的内宅。连接垂花门和正房厢房的是两边的抄手游廊。如 果赶上下雨,可以通过两边的抄手游廊直接进入正房和厢房。而 游廊还有着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当夏天时,阳光相对直射,而 由于游廊的遮挡,阳光照不进房屋,这就使得屋子里保持了一个 清凉的温度;而在冬日,由于阳光角度较夏日平缓,所以这时候 游廊失去了遮挡的作用,而使阳光能直接照进屋子。
一、建筑布局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 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了四合院四合式建筑的雏形,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四合院所 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 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可以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 种不同家庭居住。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建筑,它有宽绰疏朗、 起居方便的中心院落,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宜居模式和西方 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理念。西方的建筑是以建筑物本身作为 中心的,绿地庭院等围绕在建筑物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开房的 空间。而北京的四合院是以一个坐落在中心的庭院来作为建筑中 心,房子围绕着院子来修建,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这种 相对封闭的居住方式也符合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它不但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哲学观念。 在建筑格局上北京四合院不仅体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 庭秩序,也有着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四合院中,正房在整个 院落的中心。它建在院落的中轴线上,充分反映了它的威严和气 派。而处在东西两侧的厢房,无论位置和朝向都处在次要和陪衬 的位置。这种有大有小、有主有次、规整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秩 序的建筑风格,外观上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优美韵律感,但其功 能的核心却无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 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 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 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 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 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 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 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 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铺 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 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 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 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 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 大。 二、绿化装饰 跟小型独院四合院相比,稍大一些的四合院不仅进数多,而 且有属于自己的花园。即使是在住宅部分,院中也点缀着山石花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四合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建筑设计特点、空间设计特点和环境设计观念四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充分了解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中体现的“天人合一”观念。

这对我们今后的设计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 建筑空间; 环境引言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之一。

其中住宅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其深刻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居住建筑的一朵奇葩。

1、北京四合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从辽代起已初步形成规模,经历代逐渐完善,最终成为近代的民居形式。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巩固和加强,在清朝时,北京的住宅形制基本上都是由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为蓝本发展起来的(图1)。

北京四合院受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建筑按照中轴线布置,其间穿插许多大小不一的院落,极具中国礼教特色。

布局讲究“前寝后室”,依据中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所有的家庭成员,按照自己的辈分住在不同的房间里;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图2)。

四合院的规模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3种。

大四合院中的院落较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北京四合院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它具有魅力的地方不仅在于它古朴典雅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的建筑布局,在北京胡同小巷,一幢幢布局井然有制的四合院,就像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敬畏、让人流连。

2、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设计特点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图3)。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图4)。

主要由大门、倒座、影壁、垂花门、正房、耳房、厢房、抄手游廊、后罩房等组成。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居住空间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居住空间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居住空间摘要:合院式住宅在中国由来已久,其防御、内向性的布局特点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社会行为规范相符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合院住宅系统。

北京四合院便是其中最完备的一种类型,且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本文试图对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文化内涵等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合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合院式住宅深受中国人的偏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陕西岐山凤雏村的住宅遗址,根据先秦的文献推断,其院落中的房屋排布已初步显示出家庭内部的等级秩序。

而后经过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宋代的不断发展,直至明清趋于高度成熟。

从地域角度来看,合院式住宅发展出了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的风格类型,如:吉林民居大院、关中民居院落、江浙民居、广州西关民居、云南一颗印住宅等等。

其中,北京四合院的形制规整,特点鲜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典范。

1.北京四合院的空间格局1.1外部空间四合院的山墙和后檐墙高而厚,往往不开窗,这使得住宅在外面看来非常封闭。

而山墙的造型与外檐装饰又避免了建筑外立面上的简单枯燥,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

建筑之间形成的空间便是胡同,元大都时期的胡同有6步(约9.3米),而今胡同的尺寸可谓千差万别,最窄的仅半米多。

围墙与胡同的围合尺度使其成为一种特别的邻里空间,街坊邻居在此相遇,互致问候,商贩走街串巷叫卖小商品,这都是旧时胡同空间对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

1.2院落布局北京的四合院小到单进院(甚至三合院),大到四、五进院甚至多跨大院,虽然原则上都讲究正厢分明,中轴对称,但规模不一,种类繁多。

在此仅以最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图1)为例进行分析,因为三进院的形式几乎包含了四合院所有重要的空间布局特点,且与大部分地区相邻两条胡同的间距吻合,长度在50-60米左右。

通常情况下正房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方向,即是所谓的“坎宅巽门”。

进入大门向西转则进入狭长的前院,前院的南侧是倒座房,北侧为二门(垂花门)。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食科0703 17号陶晓晓简介:所谓的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

早在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故都的宫室遗址上,已有几座房屋围绕着院子组合;西周时有了较严整的四合院;隋展子虔《游春图》中绘有乡村狭长的四合院;宋代沿用汉以来的前堂后寝的传统,但在待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有穿廊连成“工”字平面,堂寝两侧有耳房或厢房;直到明、清,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才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

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键字:四合院布局特色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

”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而“天棚鱼缸石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致。

1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图11.1“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

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

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

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

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

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却很少有将大门向南开的。

因为山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商属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金则不能发财,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或朝西开。

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之比较

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之比较

研究探讨 Research318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之比较柳红明于静(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11-0318-01摘要: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经过长时间的杂居,形成了既有自己独特风格又有不同之处的建筑形式。

本文从满族民居和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的角度出发,对院落空间各部分的异同进行比较,以便于更加了解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的不同。

东北地区气候特征明显,少数民族人口较多。

因此,各民族民居建筑形态各异。

在几大民族杂居的大背景下,一个文化强势的民族影响或者主导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交融现象明显。

大多数少数民族民居存在着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建造同种形态民居的现象,还有的是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拥有不同民居的复杂现象。

在对单一民族民居进行研究调查时,不能忽略其他少数民族与其文化交融对民居造成的影响。

汉族自清期时期入关以来,对于东北地区的地域性、气候性也适应了许多。

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延续了平原地区的建造特色,四合院式院落经过长时间的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对当地气候的适应,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满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早期居住在山里,逐渐向平原地区迁移,与各民族杂居在一起,逐渐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合院形式。

1 相同之处汉族与满族院落形态布局基本一致,都是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形式,四面围以围墙,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建筑理念。

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以南北向为轴线的方式控制院落空间对称,严格遵照中轴线对称的原则。

院落以正房、厢房为其基本形态,院落内部较为宽敞,一因东北地区的冬季严寒,要注重防寒,保证充足日照,因此,正房和厢房间距离较大,不会相互遮挡光照。

二是因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建造院墙时可以多占一些土地,汉族人把土地视为财物,因此院落布局总体较满族人复杂。

2 不同之处汉族民居和满族民居因文化的差异,宗教背景的差异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和生活习俗。

北京四合院与客家土楼民居建筑形制比较研究

北京四合院与客家土楼民居建筑形制比较研究

北京四合院与客家土楼民居建筑形制比较研究摘要:北京四合院和客家土楼民居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形制。

两者虽远隔千里,但在建筑形制、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和差异性。

本文就两者建筑形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其外部形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两者在建筑析构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客家土楼民居,建筑形制,结构,功能一、引言北京四合院和客家土楼民居作为古代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形制,一直备受人们的好奇和探究。

两者虽然在结构形制、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都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将对两者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二、北京四合院简介北京四合院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一般呈东南西北四个合院,四合院中央是一个天井,四合院各个房间围绕着天井布局。

四合院主要由大门、照壁、敞厅、厢房、房屋之间的路地、水井、花木、院墙等部分组成。

三、客家土楼民居简介客家土楼民居是中国南方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制,以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人居住为主。

它是一种高耸的、四方形的建筑,由多个楼层、多个卫所和内、外走廊构成。

客家土楼民居的主体材料是黏土和石材等地方材料,被誉为“神秘的巨人”和“东方孟婆汁”。

四、两者建筑形制比较(一)外部形制北京四合院的外部形制为四合院,是一种常见于北方的建筑形制。

而客家土楼民居则是一种四方形的高耸建筑,常用于南方农村居住。

两者之间在外部形制上的差异较大,分别体现了两个区域的地域特征。

(二)内部结构北京四合院内部结构简单,通常是一个天井和四面房,所有房间都围绕着天井布局。

客家土楼民居内部结构则相对复杂,其内部设有多个楼层和楼台,构造较高大复杂,同时还有多个卫所和内、外走廊。

两者在内部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三)空间布局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通常呈东南西北四个合院,中心是一个天井。

室内部分布简洁、方便、通明,同时各个房间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联系和关联。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引言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围合式建筑群体,是久负盛名的中华文化瑰宝。

四合院建筑,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卓越的生态优势而成为世界著名建筑风格。

在本文中,将对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和环境作一初步的探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独特建筑类型。

建筑空间特点北京四合院是围合式庭院建筑群的代表,构造相对简单的建筑空间形式。

四合院通常四面环墙,大门通常仅开在正门方阵、呈凸字口、暗巷口等处。

院内的房屋分房前院、房后院、左院、右院等部分,居室、厨房、生活小间等建筑构造清晰,分割明显,统一融洽。

其中,居室分为正房和次房。

正房位于院的主体建筑,其面积通常比次房大,为家族的主人及其家庭居住之处。

次房则多为儿女、亲戚、仆人等客居之处,面积通常比正房小。

除了居住空间的分化,院内还含有回廊、过洞、井堂等构造,通风,采光,排水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环境适应优势由于北京四合院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建筑结构,其天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环境适应优势。

在北方干冷气候恶劣的背景下,四合院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森林属性,如漆树、石楠树、松树等的环境响应和自然保护,此外,围合式庭院还可以自然分割室内和外部景色,将野外自然景致与人类活动区域分割开来,保护内部的隐私和安全,同时不影响自然景观的展示。

此外,四合院的建筑结构还可有效地节约能源并保持空气质量。

四合院通风透气,减少了室内空气污染,优化室内温度,增加室外空气质量,保障了居住者的健康。

现代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熟悉生活方式的保留和再利用的重要资源。

现代社会中,北京四合院能够用于多种用途,比如经营旅游业、艺术展览、商业办公等。

相对于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北京四合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可以带给现代化建筑更多的人文气息,更好地满足当代人对文化、艺术、人类生活方式多方面的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建筑类型。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摘要】四合院反映着北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民居建筑的特性,本文从四合院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空间构成及平面特性等相关研究,对这一传统居住形态进行考察与归纳分析,对中国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因素;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方民居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北京四合院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原理,是中国住宅的基本原形,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首都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点,分析了中国人的传统居住方式,生活理念,更加清晰简明地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利于当代人的学习和研究。

1.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作为建城3000多年的古城和建都900多年的五朝古都北京,独特的政治文化历史地位决定了民居的发达。

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它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对建筑物风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阳、防风、纳凉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牵强地认为是单一作用造成的。

北京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

木结构与壁结构混合的中国独特的四合中庭型住宅。

儒家思想反映在建筑上是伦理、均衡和对称;无论是中央庭院还是外观轮廊,包括空间内容上,都体现出规矩,方整的内涵。

道教文化体现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与装饰。

如:在布局结构上的堂屋与厢房、天井、一进、二进……在装饰上的琉璃瓦(灰、黄、红、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土瓦、斗拱、飞檐、贴脸、花窗、柱、梁、廊、雕(石、砖、坭、木等各种雕刻)、绘画、图案、书法、色彩、牌(门)楼、盖(金字)顶、吉祥物等等。

家族制度使得四合院建筑又多以坐北朝南的朝向居多,四合院中以北屋最适合人居住,因此是家里长辈们的居室。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性【摘要】四合院反映着北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民居建筑的特性,本文从四合院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空间构成及平面特性等相关研究,对这一传统居住形态进行考察与归纳分析,对中国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因素;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方民居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北京四合院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原理,是中国住宅的基本原形,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首都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与空间构成特点,分析了中国人的传统居住方式,生活理念,更加清晰简明地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利于当代人的学习和研究。

1.北京四合院的形成作为建城3000多年的古城和建都900多年的五朝古都北京,独特的政治文化历史地位决定了民居的发达。

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它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对建筑物风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阳、防风、纳凉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牵强地认为是单一作用造成的。

北京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

木结构与壁结构混合的中国独特的四合中庭型住宅。

儒家思想反映在建筑上是伦理、均衡和对称;无论是中央庭院还是外观轮廊,包括空间内容上,都体现出规矩,方整的内涵。

道教文化体现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与装饰。

如:在布局结构上的堂屋与厢房、天井、一进、二进……在装饰上的琉璃瓦(灰、黄、红、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土瓦、斗拱、飞檐、贴脸、花窗、柱、梁、廊、雕(石、砖、坭、木等各种雕刻)、绘画、图案、书法、色彩、牌(门)楼、盖(金字)顶、吉祥物等等。

家族制度使得四合院建筑又多以坐北朝南的朝向居多,四合院中以北屋最适合人居住,因此是家里长辈们的居室。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艺术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艺术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艺术特色摘要:传统四合院中的空间看似简单,实际上这种空间格局形成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友好的邻里关系是当今许多建筑做不到的。

本文以北京四合院为例,通过对其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分析与认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传统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形成一个清晰、整体的认识,同时希望可以对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建筑形式和今后的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均衡;灵活多变;开敞与私密;人居关系一、空间特色1.典型轴向型序列空间北京四合院具有鲜明的轴向性和序列性,轴线作为一种经典的设计手法,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控制空间秩序;但是它意味着均衡而不是对称,这也就是说轴线两侧的建筑、元素、空间等并不需要完全相同,也可以是相近或相反事物的融合呼应,例如有些四合院设置在东南角的大门并不在轴线上;轴线并不真实存在,而是无形中感觉到的一秩序,这样会使得四合院整体显得逻辑严密、有秩序;整个轴线也不是连续的,它会用一些构件(如屏风等)进行划定,将轴线分隔成既相互独立有具有联系的一段段,这种划分丰富了空间层次的同时在无形中也是对中心轴线的一种强调;此外,轴线不仅控制着空间秩序,还是古代封建等级秩序的空间化,是“中正”、“向心”等传统思想的具体表现,有暗喻的作用。

2.灵活多变的灰空间和流线在四合院中,人们借用廊、屏风、隔断、下沉庭院等来营造一种若有若无的空间,即常说的灰空间,以此来增加空间的灵活性与渗透感。

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合院可简化成四个单独的房间通过抄手游廊进行连接,这样就既使各个房间彼此相连,又在这相连的空间中提供了一个可以停留、休闲、挡雨的场所,成为室内外空间的联系纽带,增加了整个院落的整体感。

前面提到了,四合院中的轴线并不连续,而是“一段段”的,这条轴线其实也是整个行进过程中的流线,在这条流线上有意无意的营造了一些停留空间,巧妙地融入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豁然开朗等设计手法,营造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感,给有秩序的四合院加入了很多趣味性;在北京四合院中的行进流线可大致分为两条,一条是逻辑严密、有秩序的轴线流线,一条是沿着抄手游廊迂回行进的流线,前一条代表着秩序,后一条代表着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