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抚顺满族民居的地域特色_唐大为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除了汉族,满族便是我国的最大民族,大多数的满族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由于地势、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便是气候问题,东北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建筑风格延续的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切为了保暖,由于大陆性气候,春季雨水要多,昼夜温差更是大。

呈现的满族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以宏伟壮大著称。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

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口袋房”便是很好的描述,满族人的房间要多,为了方便采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一般房门开在房间的东侧,整座房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口袋,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

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

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因为东北气候的影响,火炕便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家家户户在家设置火炕,取暖效果佳,这种做法也延续至今。

在房间里,南、北、西三面都著有炕,其他方向也都有房间,再加上门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合院了。

对于房屋,多用的是起脊砖,称之为“海青房”。

房间的门向南开,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很宽敞的样子,房间正对着的就叫做堂屋,就是我们所称的客厅或者外物。

对于火炕的设置需要将灶通向各个房间,这样在厨房的灶口的火才能够通达到各个房间以保证取暖。

火炕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点,做饭烧水时可以保证炕总是暖呼呼的,不至于在寒冷的东北在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保暖。

对于一些人,他们还会将室内的地面修造成烟道,所以即使在非常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达到取暖灯的目的。

满族居民建设的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跨海式烟道”,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一般是将烟道设置在房脊上面的,但是满族的居民却不喜欢将烟道设置在屋顶上面,更喜欢将烟道设置在房屋的一侧,将烟道的孔道和火炕连接在一起,所以烟道在地面上,可以演唱室内烟道的长度,帮助火炕提供保暖的能力。

浅谈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浅谈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80浅谈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芦珊 姚红媛摘要:满族,曾经作为清朝的统治阶级,作为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对我国的文化、建筑等方面影响深远。

本研究主要以辽宁地区代表性较强的满族民俗、皇宫以及色彩装饰等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的资料、文献和图片作为参考素材,对满族建筑进行简单的分析,从中总结出满族建筑的特点,和其背后蕴含着的历史和文化,为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一、辽宁满族地区区域环境(一)自然环境辽宁省坐落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区,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

辽宁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的人类活动总结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余年前。

辽宁省更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等建筑至今保存较为良好,能够在建筑中很好的反映出当年的政治、文化。

(二)人文环境辽宁地区作为满足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一直都是农耕、渔猎和畜牧业共同发展。

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原始宗教:萨满教。

萨满教和其他大多数宗教相比,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包括万物有灵的理念、对自然、对突通的崇拜、崇尚无数等等。

其主要的崇拜对象,除了和动植物有关的图腾之外,就是山、火、和日月星。

而萨满教义的也对其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院落式的满族传统民居中,通常由地理位置处在西侧的房间为上屋,通常由家庭中的长辈居住。

这样的习惯,来源于萨满教神话中女神为人们最先指出的方向为西方,所以满族民宅以西屋为上。

其次,在满族传统住宅之中,通常存在进行祭祀意识的神圣空间。

在其中供奉家族宗谱、神像、“佛爷匣子”等等。

在沈阳故宫之中,在西侧的房间内进行宗教活动,也就是被人们称作“神堂”的西宁宫。

最后,绝大多数的满族传统住宅,都会在院落的东南设立“索伦杆”,并在其中放置农具、食粮等,进行萨满教义中的宗教活动,反映出了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的理念。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2019年3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131㊀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蒋明峡作者简介:蒋明峡(1995.07-)ꎬ女ꎬ汉ꎬ吉林ꎬ硕士研究生ꎬ延边大学ꎬ研究方向:环境设计ꎮ(延边大学ꎬ吉林延吉133000)摘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ꎬ不同的地域㊁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风格ꎮ而在东北地区ꎬ满族和朝鲜族居多ꎬ它们不但保留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ꎬ又不断地吸收汉族㊁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ꎬ进而使满族和朝鲜族的文化丰富而又不失它固有的特色ꎮ本文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的屋顶结构㊁民居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ꎬ来展示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ꎬ所孕育出来不同民族所带来独特的建筑特色ꎮ关键词:东北地区ꎻ满族ꎻ朝鲜族ꎻ传统民居建筑中图分类号:TU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6-0131-01引言东北地区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ꎮ满族大多分布在东北的辽宁省ꎬ而以沈阳故宫闻名ꎮ满族源于女真ꎬ据史料记载ꎬ在公元前满族就曾以 肃慎人 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ꎮ由于满族的人民非常善于学习ꎬ在入关之后慢慢接受了汉族建筑的形式ꎬ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ꎮ而朝鲜族作为一个迁移的民族ꎬ大多分布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ꎮ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ꎬ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ꎬ朝鲜族人民因地制宜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建造适合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ꎮ本文通过对比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来总结异同ꎬ寻找规律ꎮ1㊀传统民居中房屋构建的特征对比1.1㊀满族:口袋房万字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口袋房㊁万字炕是一大特色ꎮ满族居民为了便于采光ꎬ都倾向于坐北朝南ꎮ一般三间房多在东面的一间南侧开门或者是五间房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ꎬ由于房屋的形状似口袋ꎬ因此被称为口袋房ꎬ成为满族居民独特的建筑风格ꎮ东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冷ꎬ 火炕 便是它们最好的取暖工具ꎬ挨家挨户都有火炕ꎬ这个传统流传到至今ꎮ满族的火炕一般一间屋子南㊁西㊁北三个面都是炕ꎬ一般没有板凳ꎬ地下的空间比较狭小ꎬ所以进屋就上炕ꎮ这种炕也是满族特有的 万字炕 ꎬ也被称它为 拐弯炕 或 转圈炕 ꎮ1.2㊀朝鲜族:多间房满炕由于朝鲜族与满族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ꎬ因此朝鲜族在建筑设施方面与满族有些相似ꎬ有多个房间和火炕ꎬ但是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是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ꎮ由于朝鲜族人基本上是三代同堂ꎬ因此需要的房间比较多ꎮ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民居ꎬ只要一走进屋ꎬ呈现在眼前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炕ꎮ朝鲜族人民比较讲究礼仪德行ꎬ上炕的时候一定要拖鞋ꎮ在暖洋洋的屋子里ꎬ尤其是冬季ꎬ三代人围坐在热炕上ꎬ听着长辈们聊着过去的故事ꎬ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吧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房间和炕的对比足以说明由于东北地区的天气状况ꎬ它们很好的适应了这片土地ꎬ并形成了富有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特色的 万 字炕和满炕ꎮ2㊀传统民居结构的特征对比2.1㊀满族:建筑结构及门窗满族民居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ꎬ采用木质的柱子和木质的梁组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ꎮ在门窗的设计上ꎬ居民房间外面的门是单扇的ꎬ但里面是两扇的ꎬ还有插稍ꎮ满族的窗是分上下两层的ꎬ这与朝鲜族门窗不同ꎬ窗户上面的纸是富有满族特色的ꎬ是用破旧的衣服为原料ꎬ经过太阳光的暴晒和一段时间的加工而形成的ꎬ后来满族人民在纸上淋上油ꎬ这不但大大改变了室内的亮度ꎬ而且还比较耐用ꎬ不容易被雨水淋湿ꎮ2.2㊀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延边朝鲜族的住房构造也主要用木结构承重ꎮ外墙先立起木框架ꎬ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ꎬ外面抹泥浆ꎬ用白灰来罩面ꎬ中间用沙土来充填ꎮ朝鲜族人民在门窗的设计上也独具特色ꎬ每套房屋的开一扇或者是四扇门ꎬ与此同时也要开窗ꎮ朝鲜族的门窗是推拉式的ꎬ门窗的尺寸一样ꎬ一般不分门窗ꎬ都可以用来做出入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的对比ꎬ充分说明了根据满族和朝鲜族不同的生活习惯ꎬ对门窗的建造有不同的看法ꎮ3㊀传统民居中屋顶构建的特征对比3.1㊀满族:硬山式满族建筑中的屋顶一般以硬山式为主ꎬ与朝鲜族相似ꎬ都利用草或者瓦的方式加以铺盖ꎬ而满族的瓦顶采用了小青瓦来加以装饰ꎬ使它显得不那么单薄ꎮ一般会在屋檐的两边再叠加几层进行压边ꎬ同时为了屋顶便于排水ꎬ将屋檐设置成双重的滴水瓦ꎬ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适应当时的雨季ꎮ3.2㊀朝鲜族:四坡式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ꎬ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㊁庑殿式的结构ꎮ现在的朝鲜族民居采用四坡式的大屋顶结构ꎬ坡度较为平缓ꎮ与满族相似ꎬ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ꎬ在上面抹泥后覆上厚厚的稻草ꎬ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ꎬ将屋顶包住ꎬ不但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ꎬ还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对比ꎬ不难看出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建造方式非常相似ꎬ都分为以草为材料和以瓦为材料ꎬ而在建造的方式上也基本一致ꎮ4㊀结语民居建筑是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ꎮ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选择了满族和朝鲜族ꎬ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ꎬ代表了满族和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ꎮ不同的历史背景㊁地理条件都影响着建筑的风格ꎮ文章通过对建筑的研究ꎬ可以洞察出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㊁经济㊁政治特征ꎮ族和朝鲜族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ꎬ值得当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借鉴和参考ꎮ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将之延续下去ꎮ参考文献:[1]㊀富有光.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㊀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3]㊀韩俊光.朝鲜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㊀许辉勋.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8.02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崔 莹【摘 要】满族文化的发展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东北满族特色文化,影响深远。

满族居民建筑文化的发展,对于东北区域的环境、经济以及建设等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东北 满族民居 传承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文化逐渐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经受历史的磨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

起初,满族先辈挖穴而居,由于地处高寒,生产力地下,生活艰苦,故其居室一般为长方形地穴式或半地穴式建筑。

[1]随着时间的流逝,民居建筑历经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发达的过程,形成当前的满族民居文化,并随着地域文明的传承与居民建筑的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

一、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本土文化的体现满族民居建筑文化具有独特性,其风格可概括为“口袋房,万字炕,窗户纸糊在外,烟囱出在地面上”,[2]具有传统的满族特色。

(一)满族居民建筑受区域影响在实际的建筑建造过程中,首先要使其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居住功能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与生活环境,例如,满族先辈最开始的挖穴而居主要是用来遮风挡雨、躲避野兽,以满足生存的需求。

同时,穴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符合东北干燥寒冷的气候,帮助人们抵御冬季的严寒。

区域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筑的选址、院落组成等方面,例如,满族民居的选址逐渐从山地演变为平原,多为向阳地带,以便于人民的生活。

(二)满族居民与民居建筑满族民居建筑是满族人民在生活过程中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逐渐演变而来的,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满族居民的整体观念与思想。

与传统的设计有所不同,满族居民在建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大小设计,属于自身观念的无意识体现,例如,与鸟类的筑巢本能相似,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在满族民居建筑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观念性的关系,在居民建造过程中深刻体现,利用人体自身的尺度,将民居建筑形化,以合适为标准,建造出独具特色的满族民居建筑[3]。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辽宁的民间满族民居建筑满族民居老建筑体现出其先民对自然的认知。

为了抗拒北方山区冬季暴雪压顶而引起塌顶的袭扰,祖先采用了人字顶,雪积攒到一定的厚度,在重力作用下,会顺斜而滑下,不会形成大量积雪。

同时雨天和雪化时,水能更顺利快捷的流到地面,流而不积,避免了顶漏。

再者,满族民居的烟囱独立于房子主体而单设,除了防止意外烟火燎着屋顶苫草外,更利于清洁烟道及拔烟助燃。

在最早也是出于对房屋整体结构考虑,而采用的最佳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城里零散的老宅荡然无存。

而农村侥幸留存下的老宅,随着使用的停止,年代的悠长,已经弱不禁风,也将走向消亡。

辽宁满族近代居住房屋多建筑在依山傍水及相对平坦的地势。

普通人家多利用山上的毛石和林木为材料,住房以毛石砌墙,以木柱支撑房梁,房高八尺,屋顶起脊人字型。

庭院以毛石砌矮墙或以胡科植物夹成杖子。

由于这种建筑结构简单,为17至19世纪中期辽宁省满族聚居地区农村较普遍的建筑形式。

它的问题是不同材料间的结合较差,从而导致结构张力不稳,建筑保持年份短。

目前,已经很难见到。

砖结构与毛石结构的效果对比。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相对完整的老式满族民居建筑,多为大户人家的砖瓦式结构。

建筑年限都在百年以上。

结构表现为:房屋四角,把角均有立石,其上横卧三块拉石。

门口两边也有立石与门框交代,使断档处的承重由立石完成。

这种立石承千斤,拉石似圈梁的运用,使房屋结构更加牢固。

这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结构方式。

建材采用了更加坚硬的花岗岩条石和硬杂木,有些民居在南北立石立面赋以雕刻,这些既提高了建筑质量又提升了建筑艺术的美观效果,经过对满族聚居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岫岩满族自治县现保存的民国前满族老宅子较多。

而这些老宅子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相对偏僻的乡下,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能存留下来,实属不易。

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_乌拉街镇_后府_研究

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_乌拉街镇_后府_研究

图 2 正房平面图
图 1 后 府复原图
/ 后府0单 体建筑更充分体 现了满族建筑 的特 点: 万字炕和落地式烟囱。
/ 后府0正房是五间, 中间明间为/ 堂屋0, 东西两 间采用扩间手法, 即加宽各占两间( 图 2、3) , 明显看 出/ 后府0这种做法是受了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堂屋 作为明间, 是人流出入和集散的场所, 一进门, 设置 了一个造型十分讲究的铜火盆。靠后墙则布置一对 太师椅, 正房为长者主屋, 举架高, 东西两屋均布置 成北炕, 烟通过万字炕走落地式烟囱排出。这样, 火 炕就成了主要的采暖设施, 并以炭火盆补之。俗话 说: 炕热屋子暖。堂屋与东西两屋间的间墙为木制 板墙, 以内门联系, 做工颇为精细。屋前正面设置檐 廊, 进深 1. 7m, 南向开大窗, 北墙开小窗, 此为寒冷 地区之必然。但开窗面积总和之大, 并不亚于南方 汉民族的住宅。
收稿日期: 2003- 10- 24 基金项目: 长春工程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32002003) 作者简介: 王中军( 1971, 7- ) , 男( 汉) , 连云港, 讲师, 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建筑学, ( 0431) 5920922。
慈禧的恩宠, 每次 进京, 都得到慈 禧的赏 赐。1894 年( 光绪二十年) 开始 3 年间, 耗白银万两, 修建了这 座两进四合院宅第/ 后府0。/ 后府0占地广阔, 建筑 气派宏大, 雕饰讲究, 是一座典型的官宦旗人住宅。
Abstr act: A high - efficiency hydrolysis - acidogenosis technology of treating wastewate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2 per. By rat ionally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of reactor, a bet2 ter condit ion of waterpower and biochemical condit ion can be achieved in the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system, guar2 anteeing the efficienc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ss transfer in the reactor, and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ed in the system. Key words: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opt imizat ion of the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与传说一、关于抚顺抚顺市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具有立法权的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成长竞争力城市、全国三十一个特大城市之一、全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素有“煤都”之称。

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有优美的风景区和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其中有清代关外三陵之一的永陵;有雷锋纪念馆和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

名胜古迹还有赫图阿拉老城、界藩城、高尔山城、高尔山塔、元帅林等。

以大伙房水库为主要景点的萨尔浒风景区已成为游览胜地。

二、抚顺民俗(一)满族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特别是汉八旗人家的”还愿香”、”太平香”,均争取在立冬左右举办。

祭祀活动主要有跳虎神。

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这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大好节气,在院里院外。

屋里屋外,表演绝活,能施展出艺人的武功特点。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

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

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

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

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

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

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

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

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与传说一、关于抚顺抚顺市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具有立法权的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成长竞争力城市、全国三十一个特大城市之一、全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素有“煤都”之称。

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有优美的风景区和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其中有清代关外三陵之一的永陵;有雷锋纪念馆和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

名胜古迹还有赫图阿拉老城、界藩城、高尔山城、高尔山塔、元帅林等。

以大伙房水库为主要景点的萨尔浒风景区已成为游览胜地。

二、抚顺民俗(一)满族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特别是汉八旗人家的”还愿香”、”太平香”,均争取在立冬左右举办。

祭祀活动主要有跳虎神。

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这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大好节气,在院里院外。

屋里屋外,表演绝活,能施展出艺人的武功特点。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

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

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

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

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

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

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

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

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差异显著,民族众多,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传统民居是丰富多彩的。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浓郁的文化精神。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北方寒冷民居区本区南界大致以岭——淮河为界,包括东北、华北大局部地区。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民居防寒性能好,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正房一般座北朝南。

1、东北地区的民居包括、、东部、东北部地区。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屋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檐较为低矮。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为砖木构造。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包括西部、北部、河套地区、平原。

本区属于暖温带北部,气候年较大,冬季寒冷,因此土墙厚实,一般屋设有火炕;冬季吹西北风,北窗小;年降水量不大,屋顶呈平顶或近似平顶,便于晒粮食。

3、黄土高原的民居包括、陕北、陇东、南部和西部。

该区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是窑洞。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富含钙质,所以直立性强,便于开挖。

其特点是因势而造,冬暖夏凉。

按地形不同及所处的位置和形式,可分为靠崖式、地坑式和地坯拱式三种。

靠崖式为垂直崖面上开掘的窑洞,各家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

地坑式又称天井窑,是在没有崖面的地方向下深挖,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窑洞,深坑成方形,形成庭院。

在窑洞,靠近窑口门窗空气充足处,安排炕、灶等日常起居用;深处作为贮藏室。

包括中南部、、及北、皖北地区。

该地区冬季寒冷枯燥,多北风,房屋座北朝南,大多为四合院。

四合院由北面的正房和东西两侧的厢房及南面的门楼组成,它们之间用围墙连结。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

4、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的主要因素,如地理环境、 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等。
四、组织论文
根据大纲结构,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引言、发展历程、特色 元素、影响因素四个部分进行组织。每个部分都包含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流派 特点、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五、撰写和修改
在完成论文的组织后,开始逐步修改和润色文章。首先,检查文章的语言表达 是否清晰,逻辑是否紧密;其次,确认文章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如引用文献是 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等;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确保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衔接自然、流畅。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对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 重要。以下是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1、建立保护机制:政府应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力度,建立完 善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2、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学术界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研究力度,深 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和展览活动, 推动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认知和重视。
3、促进传承与创新:在保护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其 传承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保留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审 美需求。
4、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公众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的教育力度,提高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5、结合旅游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可将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与旅游开发 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的文化遗产,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 展。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 色研究
目录
01 一、满族传统建筑装 饰的特色 三、对辽宁地区满族

简述满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沈阳辽阳抚顺为主

简述满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沈阳辽阳抚顺为主

简述满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沈阳辽阳抚顺为主2014年1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塔)—东京城(辽阳)四、开发的注意事项1.以清文化为主题,从整体高度进行系统开发区域旅游资源供给特色决定旅游地的类型。

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必须确定主体资源的基本构成,认真考察它的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如是否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一致,是否与人文地理条件协调,是否生态环境要求适应等。

2 .对已经开发的项目,应尽量保留历史原貌对沈阳“四塔”、“一宫三陵”等同类资源要根据历史脉络、文化定位、主题特色,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文化挖掘和开发。

在各类清代遗留的建筑物旁,特别是古迹的周围,不得再增建新的附设物,以免破坏人们观赏清史古迹的整体效果。

尚未开发的项目,应进行整体规划,以清文化为主线挖掘、整理,有步骤、有重点有开发,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

五、满族文化的打造的特点1 .突出满族的饮食特色满族饮食以依托自然、食风淳朴著称。

其中“满点汉菜”享有盛誉,“满汉全席”驰名中外。

民间食俗的萨其马、切糕、各种粥饭、酸菜、火锅等流行于今,是老少皆宜的饮食佳品。

将这一饮食文化传承光大,是打造清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

2 .突出满族的建筑特色满族建筑豪华秀美,亭台楼阁错落有序。

沈阳清文化旧址周边的建筑应吸收其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体现历史名城的气度与风范。

3 .突出满族民俗文化的特色满族的游戏项目丰富多彩,参与性极强,如赛马、赛船、溜冰、踢毽子、抓嘎拉哈等,都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点,集趣味性、体育性、技能性、知识性于一体,长期传承,经久不衰。

再如满族歌舞、空齐舞、秧歌与高跷等,充满喜庆。

这些都可作为旅游景点的参与性“玩”项目进行开发,激发游客的兴趣与乐趣。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是满族民居的特色。

4 .突出满族民族服饰特色满族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

在清政府统治的268年间,其民族服饰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服饰。

紧身合体的、曲线形、流线形女士旗袍已经风靡世界,吸引中外游客。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作者:高明月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摘要:辽宁省是满族分布的主要地区,满族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的方式,对辽宁省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满族民居;建筑风格;调查研究引言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满族与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其它各个民族都有着非常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民居与建筑风格上,在保留自身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又对其它民族的建筑风格进行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辽宁省是满族大省,其辖区内的满族人口在整个满族人口中拥有着近一半的数量。

近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满族的民居也在面临着不断被城市与城镇建设所融并的问题。

研究满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对于丰富关于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与我国的民族建筑的史料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其满族民居建筑风格进行调查研究。

一辽宁省满族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

1满族基本分布概况介绍在进行辽宁省的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调查以前,我们有必要对满族分布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包括独有的民族文化进行初步的了解。

根据国家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满族的人口数量有10410585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其中以辽宁省居多,按照国务院的统计的行政区域划分,在辽宁省境内有八个满族自治县。

另外,由于历史及人口迁移等原因,在我国其它地区包括台湾在内的很多省份都有满族人群的分布。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满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自己服装、语言、信仰与建筑,都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很多学者对于满族的图腾、信仰、服饰等方面都做了比较深入调查与研究,但关于建筑风格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2 满族民居主要建筑风格的基本介绍满族的民居建筑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特有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在笔者走访的辽宁省锦州市北镇满族自治县的过程中,虽然在时代的变迁中,满族民居的建筑材料由原来的土培与茅草,渐渐地发展为钢筋混泥土,但是从整体的建筑布局与设计风格来看,还是沿袭了原有的民族特色。

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浅谈

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浅谈

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浅谈摘要:东北民居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完善和改变着自己的面貌,而且形成了具有适应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多民族生活习惯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布局形式。

研究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对北方寒冷地区现代建筑的建设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关键词:东北民居;建筑布局;布局形式如今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各种文化互相撞击,传统的东西方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冲突日趋激烈。

现代建筑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觉到了现代科技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与此同时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给人们带来了在精神上的乏味,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缺失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简直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的布局特点。

在广大的住宅房屋中,东北地区民间居住建筑具有独特风格和形式。

一、东北民居建筑的整体布局形式为地区情况复杂,虽然类型变化简单,但材料的运用、建筑的设计手法和局部处理却是很丰富的。

特别是由于各民族长期居住所积累的经验,具体的处理和变化是多方面的。

其中的一些建筑手法今天仍可适用,东北民居建筑的布局更是如此。

例如沈阳这样的东北历史名城,城市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如东、西、南、北四塔四市等等,每个区又有大街﹑中街﹑小街,街道再通过胡同小巷,胡同中才是住家门户,其有组织建筑群体构图的关系和明确流线层次格局。

东北民居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为公共中心的向内的家庭组合体,建筑的组成有严谨方整的格局,因此一座完整的民居不论规模大小都组成严谨清晰的格局;主体建筑在城市中控制着道路网和其他从属筑,居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街坊有个明显的标志。

把一组建筑或一座建筑中的一部分作为主体处理时,就形成了村镇、建筑群或家庭住宅中的核心部分。

东北民居不仅注重组合体自身的布局变化,更注重街、坊、院落相互之间的划分与联系,成组成区地布置具有社会生活内容的建筑社区组合。

这些组合可以表现出组织邻里生活社会化的思想;建筑的安排要其使用的公共性的程度,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布局,按人们的亲疏关系布置宅院。

踏上征程到各旅游地体验异域风情和民俗

踏上征程到各旅游地体验异域风情和民俗

踏上征程到各旅游地体验异域风情和民俗杨碧富走出家门去领略各旅游地的风土人情游,是指旅行者离开自己常住处,去别处观赏异地的民俗,各处的风情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

使旅行者从中体会到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乡土人情。

从而使旅行者达到求知,求新,求异,求乐的理想旅游目的。

具体各旅游地风情和民俗:抚顺一满族风情满族风情,以辽宁省抚顺市满族自治县的满族风情最具特色。

满族传统住房格局:是大门朝南,分西,中,东三间屋。

西间称为西上屋;中间称为堂屋;东间称为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不可随便坐人,或堆放杂物,用于接待重要来客。

北炕为大,多住长辈。

南炕为小,多住晚辈。

满族人的娱乐:满族人自古好歌舞,舞蹈形式多的从守猎,战斗活动演化而来,还有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都是满族人所喜爱的。

满族人注重礼节的优良传统:一是孝敬长辈,当在路上遇见长辈时,晚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待长辈走过后才能走。

若是同辈人,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对于亲友相见,除了握手互敬问候外,还可行抱腰接面礼。

满族人有敬犬风俗,忌打狗,忌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同时忌讳戴狗皮帽,以及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人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三十晚上拜一次辞旧岁,大年初一再拜一次迎新春。

抚顺这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满乡风情。

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风情多种的满族民俗,值的旅行者前来游览。

(杨碧富) 宜州市一独特的民族风格位于广西中部偏西的古城宜州市,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

这里集秀美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构成独特的民族风格于一身。

如临江河风景区的古龙河竹排漂流是天下一绝,即具有险,美,幽的特色。

还有迷人的山水风光,众多的文物古迹。

同时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如三月三歌节,壮族歌圩,八月十五山歌会,壮族婚俗等,以及传统民间小食,独具的一种特色烤鱼风靡整个广西,这些民族风格成为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游览。

(杨碧富) 珲春市一朝鲜族风情吉林省珲春市是朝鲜族聚居地,位于图们江的下游地区,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县级市。

抚顺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推介PPT图文课件

抚顺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推介PPT图文课件
朝鲜族的绘画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内容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场景,绘画技法也多种多样,如水墨画、油画等。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摔跤、秋千、跳板等。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回族文化概述
01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回族文化在宗教信仰、建筑、服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抚顺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授课人:XXX
日期:XXX
抚顺城市概述抚顺民俗文化抚顺旅游景点抚顺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contents
目录
01
抚顺城市概述
01
02
抚顺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关内的重要交通枢纽。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处长白山余脉,东与吉林省接壤,西与沈阳市毗邻,南与本溪市相望,北与铁岭市相连。
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红河谷风景名胜区,是东北最长的漂流,全程12.8公里,可体验惊险刺激的漂流之旅。
红河谷漂流
位于抚顺市高湾经济开发区,是集海洋动物展示、表演和极地动物展示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皇家极地海洋世界
位于抚顺市新抚区,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关押过日本战犯和伪满洲国战犯。
位于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是努尔哈赤父亲、祖父、曾祖、远祖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抚顺市历史悠久,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抚顺市曾是清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抚顺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清永陵、赫图阿拉城等。
02
抚顺民俗文化
满族文化概述: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满族文化在建筑、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习俗。

东北满族民居

东北满族民居

东北满族民居展开全文百年前得沈阳彩色照片东北农村:来自月冰博客/小时候,到农村姥姥家串门,见到很多东北民居,现在网上许多人称为满族民居。

实际上是汉满民族融合的产物。

看到这些,使我们想起了那个物资虽然贫乏,但道德没有贬值的年代……在网上看了许多图片及资料,搜集如下,供博友欣赏——博主上述图片来源:柳塘寒士/s/blog_51c19ab00100mxd9.html敬神的神龛,在过去的满族民居建筑上可以找到它,它一般镶嵌房子南面的东侧。

满族宅院,一般均为方形,早期“立木为栅”将房屋包围起来,前面正中立一栅门。

富裕人家四周砌墙,并建有影壁。

后期房屋建筑形成多与汉族建筑风格相结合,尤其是门窗及主体装饰部分多祈福纳祥方面的雕刻和彩绘图案,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社会风尚。

满族传统住宅一般三间房或五间房,多在最东面一间西侧开门,或在五间的东起第二间开门。

整座房屋形似口袋。

因此称作“口袋房”,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

开门的一间称“外屋”、“堂犀”;西面屋又称“上屋”,上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丌”字形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民间俗称为“弯子炕”,也有叫做“蔓枝炕”。

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

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

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

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

家里时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

一般南、北炕为大炕,东端接伙房炉灶,西炕为窄炕,下通烟道。

三炕各有不同的使用习俗,南北炕也称“对面炕”,是人们起居坐卧的主要场所。

南炕因在南窗下,冬季阳光可直射其上,以较暖和,在旧时老少几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外,其最热乎的“炕头儿”位置(靠近连炕锅灶的一侧),供家中辈分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北炕冬季阳光不易直射,较为阴冷些,往往住晚辈或用来存放粮食,北炕墙上供置放宗谱的谱匣。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与演变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与演变

CULTURE文 化区域治理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与演变东北电力大学 陶瑞峰,白佳怡一、东北满族文化概述(一)东北满族地理概况东北地区以松嫩平原为核心,西、北方是大、小兴安岭,东面是长白山。

东北气候复杂,受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这一区域生长着众多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丰富的黑土地,并且分布着大面积的湿地、沼泽和冻土。

东北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受到偏北风的寒流季风影响较多,而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阻隔在珠穆朗玛峰和青藏高原之外,使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和夏季之间有明显的温差,冬季时间又长又冷,夏季则充满了酷热和潮湿。

(二)满族文化及其特征满族的剪纸因其独特的纹样,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选用人物动物等图案进行艺术再造,逢年过节会粘贴在门窗墙壁和屋梁处,寄托美好寓意增添节日氛围。

满族刺绣像是精美考究的绘画作品,在各种物品上都有它的身影,飞禽走兽、百草花卉、人物故事都是它们的灵感来源,寓意吉祥美好、长寿平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后人的宝贵财富。

满族的服饰文化对中国服饰文化有着很大影响,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将他们穿着的“袍服”改称为旗袍,旗袍是由满族传统马甲演变而来,圆领、大襟、高开衩是其主要特征,旗袍时而衣袖肥大时而紧身素雅,衣服上绣有精美复杂的纹饰,辅以宽度不同的华美花边,脚下搭配“马蹄鞋”,富贵的旗人还会在旗头上佩戴扇形花冠。

满族服饰中的马褂起初是由士兵穿着,后有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其只能与皇帝共同骑马涉猎时才能穿着。

满族善于突破自身文化局限,对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进行学习。

其居住文化也产生了重大变革,在后文中有详细阐述。

满族文化在形成中,受到蒙、汉民族影响较大,满文最早就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努力保持其固有文化的同时,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汲取汉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其对伦理道德、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视程度的提升也深受影响,骑射成为了其历史文化,服饰亦与汉族趋同。

美丽中国行·抚顺(三)满族盛宴八碟八碗

美丽中国行·抚顺(三)满族盛宴八碟八碗

美丽中国行·抚顺(三)满族盛宴八碟八碗面肠辽宁省抚顺的新宾县是国家批准的首批8个满族自治县的老大,就因为建州女真从此地的赫图阿拉城异军突起,成为满清问鼎中原的直接发祥地。

说到满族最有特色的饮食,非“八碟八碗”莫属!新宾“八碟八碗”菜肴的原料均为当地土特产品,颇具满族本土特色与饮食风俗,乡土气息浓郁,是满族人迎宾、婚嫁、欢宴的传统美食。

“八碟八碗”也叫“八八席”。

当然,“八碟八碗”的菜品并不固定,会根据季节选配,甚至还在与时俱进。

“八碟”用的是大碟,通常是四凉四热;“八碗”其实用的是盆,一般是四荤四素,素菜基本是汤菜。

炒笨鸡蛋我们的“2015美丽中国行”媒体采风团是那天中午抵达赫图阿拉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品尝这满族特色的大餐——八碟八碗。

落座,上菜,面肠、肝肠,汆白肉,锅贴,皮冻,小豆腐,苏子叶,素烩汤,杀猪菜,大丰收、炒笨鸡蛋、笨鸡炖蘑菇等等,盛在那黄灿灿富丽堂皇的食器中,顿觉华贵无比。

从这些大碟大碗的餐具上就能看出一种满族人的豪爽,甚乎是一种豪情。

肝肠大碗肉柞树饼苏子叶糖三角玉米饼锅贴煎饼地英皮土豆丝汤大白菜豆腐汤素烩汤小豆腐杀猪菜,酸菜白肉炖血肠,典型的东北菜哦!从前,每到年关腊月底,农户家宰杀了养了一年的肥猪,才会吃到这道菜啊!笨鸡炖粉条皮冻汆白肉媒体采风团的小伙伴们一刻也不闲着,对着这诱人的大餐纷纷用相机手机“咔嚓”个不停。

当这一碟一碗的菜肴慢慢上齐之后,擎起筷子甩开腮帮子您就畅快淋漓吧!在东北数百年的满汉文化融合中形成了满汉共有的东北菜,“八碟八碗”随清军入了关又带入宫廷,于是便升级换代为宫廷的满汉全席。

人口众多的中原汉族区就像一个强大的吸盘,千百年来同化了多少外来民族啊。

希望各民族同胞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能保持本民族特有的风俗,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抚顺满清故里

抚顺满清故里

抚顺满清故里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西距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永陵5公里。

“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小山岗,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后金天聪八年(1634),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

赫图阿拉城分内外两城,城垣由土、石、木杂筑而成。

内城东西长551米,南北宽512米,占地24.6万平方米,内城墙周长2,027米。

主要建有汗宫大衙门(俗称金銮殿)、正白旗衙门、汗王井、关帝庙、满族民居、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门、协领衙门、文庙、昭忠祠、刘公祠、启运书院、城隍庙等一大批古建筑群及遗址等。

外城东西1,335米,南北1,352米,占地约155.9万平方米,外城墙周长5,230米。

主要遗址有驸马府、铠甲制造场、弧矢制造场、仓廒区等。

外城外(中华满族风情园)建有显佑宫(玉皇庙)、地藏寺、满族民俗博物馆、满族老街等古建筑群,东南有堂子,西北有点将台与校军场等遗址。

城内有清王朝第一座关帝庙、孔庙(文庙)等七大庙宇,500多年前的汗王井,是中国罕见的明代早期木结构泉水井。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从旧老城费阿拉迁居于此,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兴京,后人又称其为老城。

老城位于永陵东南八里,苏子河与二道河汇合处的左岸山岗上。

有内外两城。

内城周长五里,有南、北、东三个城门;外城周长九里,有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

城墙高七尺,土石杂筑。

内城住的是努尔哈赤的家属和亲族,外城住的是八旗兵丁,城外住的是各种工匠,有二万多户。

内城现存“尊号台”遗址,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的地方。

正白旗衙门在内城的东侧,保存得较为完好。

关帝庙,位于南门内西侧,为努尔哈赤在位时所建,现已经过翻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