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满族民居分析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除了汉族,满族便是我国的最大民族,大多数的满族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由于地势、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便是气候问题,东北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建筑风格延续的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切为了保暖,由于大陆性气候,春季雨水要多,昼夜温差更是大。
呈现的满族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以宏伟壮大著称。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
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口袋房”便是很好的描述,满族人的房间要多,为了方便采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一般房门开在房间的东侧,整座房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口袋,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
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
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因为东北气候的影响,火炕便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家家户户在家设置火炕,取暖效果佳,这种做法也延续至今。
在房间里,南、北、西三面都著有炕,其他方向也都有房间,再加上门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合院了。
对于房屋,多用的是起脊砖,称之为“海青房”。
房间的门向南开,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很宽敞的样子,房间正对着的就叫做堂屋,就是我们所称的客厅或者外物。
对于火炕的设置需要将灶通向各个房间,这样在厨房的灶口的火才能够通达到各个房间以保证取暖。
火炕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点,做饭烧水时可以保证炕总是暖呼呼的,不至于在寒冷的东北在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保暖。
对于一些人,他们还会将室内的地面修造成烟道,所以即使在非常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达到取暖灯的目的。
满族居民建设的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跨海式烟道”,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一般是将烟道设置在房脊上面的,但是满族的居民却不喜欢将烟道设置在屋顶上面,更喜欢将烟道设置在房屋的一侧,将烟道的孔道和火炕连接在一起,所以烟道在地面上,可以演唱室内烟道的长度,帮助火炕提供保暖的能力。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一、引言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乡村民居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体现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保护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从满族文化视域下入手,探讨了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二、特色乡村民居的现状分析1. 保护现状辽宁省是满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拥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民居,如辽中满族风情村、葫芦岛富翁庄园等。
辽宁省政府也十分重视乡村民居的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对特色乡村民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2. 发展现状在保护工作的推动下,一些特色乡村民居得到了修缮和开发,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重要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为特色乡村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动力。
3. 存在问题尽管特色乡村民居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特色乡村民居的保护工作不够到位,面临着受损和遗失的风险;二是乡村民居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尽合理和不可持续的现象;三是一些特色乡村民居缺乏有效的传承和利用机制,导致文化价值未能得到有效传承利用。
三、发展对策1. 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对特色乡村民居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完善相关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加大对特色乡村民居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保障乡村民居的建筑结构和文化价值的完整性。
2. 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特色乡村民居的资源,引导和规范当地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加强对乡村民居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乡村民居的利用是可持续的。
3. 加强文化传承加强对特色乡村民居文化价值的传承和挖掘工作,注重挖掘和传承满族文化在乡村民居中的历史和现代价值。
建立健全的文化传承机制,培养和引导当地乡村民居相关的文化传承人才,保障满族文化在乡村民居中的传承和发展。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和特色乡村民居。
在满族文化的视域下,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积淀。
本文将从满族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辽宁省满族文化的历史积淀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曾经是清朝的发源地,满族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清朝时期,许多满族贵族和官员在辽宁省落户生活,建立了许多府院和满族风格的民居。
这些古老的民居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满族文化传统和历史故事,成为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建筑特点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以传统的满族风格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这些民居通常以院落式建筑为主,由主楼、厢房和大门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色彩明快,雕饰精美。
民居周围通常有着茂盛的果树和花草,形成了独特的庭院景观。
这些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反映了当地乡村生活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成为了旅游目的地的热门选择。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些古老的民居建筑和传统文化。
一些乡村民居也开始进行改造和开发,建成了民宿、客栈等旅游接待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些古老的民居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风化,存在着一定的修缮和保护需求。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文化传统的商业化等问题。
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特色乡村民居,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应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修缮古老的民居建筑,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应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设计推出一些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韵味和环境优美的乡村景区。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2019年3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131㊀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蒋明峡作者简介:蒋明峡(1995.07-)ꎬ女ꎬ汉ꎬ吉林ꎬ硕士研究生ꎬ延边大学ꎬ研究方向:环境设计ꎮ(延边大学ꎬ吉林延吉133000)摘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ꎬ不同的地域㊁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风格ꎮ而在东北地区ꎬ满族和朝鲜族居多ꎬ它们不但保留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ꎬ又不断地吸收汉族㊁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ꎬ进而使满族和朝鲜族的文化丰富而又不失它固有的特色ꎮ本文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的屋顶结构㊁民居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ꎬ来展示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ꎬ所孕育出来不同民族所带来独特的建筑特色ꎮ关键词:东北地区ꎻ满族ꎻ朝鲜族ꎻ传统民居建筑中图分类号:TU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6-0131-01引言东北地区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ꎮ满族大多分布在东北的辽宁省ꎬ而以沈阳故宫闻名ꎮ满族源于女真ꎬ据史料记载ꎬ在公元前满族就曾以 肃慎人 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ꎮ由于满族的人民非常善于学习ꎬ在入关之后慢慢接受了汉族建筑的形式ꎬ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ꎮ而朝鲜族作为一个迁移的民族ꎬ大多分布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ꎮ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ꎬ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ꎬ朝鲜族人民因地制宜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建造适合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ꎮ本文通过对比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来总结异同ꎬ寻找规律ꎮ1㊀传统民居中房屋构建的特征对比1.1㊀满族:口袋房万字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口袋房㊁万字炕是一大特色ꎮ满族居民为了便于采光ꎬ都倾向于坐北朝南ꎮ一般三间房多在东面的一间南侧开门或者是五间房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ꎬ由于房屋的形状似口袋ꎬ因此被称为口袋房ꎬ成为满族居民独特的建筑风格ꎮ东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冷ꎬ 火炕 便是它们最好的取暖工具ꎬ挨家挨户都有火炕ꎬ这个传统流传到至今ꎮ满族的火炕一般一间屋子南㊁西㊁北三个面都是炕ꎬ一般没有板凳ꎬ地下的空间比较狭小ꎬ所以进屋就上炕ꎮ这种炕也是满族特有的 万字炕 ꎬ也被称它为 拐弯炕 或 转圈炕 ꎮ1.2㊀朝鲜族:多间房满炕由于朝鲜族与满族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ꎬ因此朝鲜族在建筑设施方面与满族有些相似ꎬ有多个房间和火炕ꎬ但是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是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ꎮ由于朝鲜族人基本上是三代同堂ꎬ因此需要的房间比较多ꎮ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民居ꎬ只要一走进屋ꎬ呈现在眼前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炕ꎮ朝鲜族人民比较讲究礼仪德行ꎬ上炕的时候一定要拖鞋ꎮ在暖洋洋的屋子里ꎬ尤其是冬季ꎬ三代人围坐在热炕上ꎬ听着长辈们聊着过去的故事ꎬ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吧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房间和炕的对比足以说明由于东北地区的天气状况ꎬ它们很好的适应了这片土地ꎬ并形成了富有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特色的 万 字炕和满炕ꎮ2㊀传统民居结构的特征对比2.1㊀满族:建筑结构及门窗满族民居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ꎬ采用木质的柱子和木质的梁组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ꎮ在门窗的设计上ꎬ居民房间外面的门是单扇的ꎬ但里面是两扇的ꎬ还有插稍ꎮ满族的窗是分上下两层的ꎬ这与朝鲜族门窗不同ꎬ窗户上面的纸是富有满族特色的ꎬ是用破旧的衣服为原料ꎬ经过太阳光的暴晒和一段时间的加工而形成的ꎬ后来满族人民在纸上淋上油ꎬ这不但大大改变了室内的亮度ꎬ而且还比较耐用ꎬ不容易被雨水淋湿ꎮ2.2㊀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延边朝鲜族的住房构造也主要用木结构承重ꎮ外墙先立起木框架ꎬ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ꎬ外面抹泥浆ꎬ用白灰来罩面ꎬ中间用沙土来充填ꎮ朝鲜族人民在门窗的设计上也独具特色ꎬ每套房屋的开一扇或者是四扇门ꎬ与此同时也要开窗ꎮ朝鲜族的门窗是推拉式的ꎬ门窗的尺寸一样ꎬ一般不分门窗ꎬ都可以用来做出入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的对比ꎬ充分说明了根据满族和朝鲜族不同的生活习惯ꎬ对门窗的建造有不同的看法ꎮ3㊀传统民居中屋顶构建的特征对比3.1㊀满族:硬山式满族建筑中的屋顶一般以硬山式为主ꎬ与朝鲜族相似ꎬ都利用草或者瓦的方式加以铺盖ꎬ而满族的瓦顶采用了小青瓦来加以装饰ꎬ使它显得不那么单薄ꎮ一般会在屋檐的两边再叠加几层进行压边ꎬ同时为了屋顶便于排水ꎬ将屋檐设置成双重的滴水瓦ꎬ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适应当时的雨季ꎮ3.2㊀朝鲜族:四坡式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ꎬ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㊁庑殿式的结构ꎮ现在的朝鲜族民居采用四坡式的大屋顶结构ꎬ坡度较为平缓ꎮ与满族相似ꎬ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ꎬ在上面抹泥后覆上厚厚的稻草ꎬ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ꎬ将屋顶包住ꎬ不但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ꎬ还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对比ꎬ不难看出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建造方式非常相似ꎬ都分为以草为材料和以瓦为材料ꎬ而在建造的方式上也基本一致ꎮ4㊀结语民居建筑是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ꎮ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选择了满族和朝鲜族ꎬ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ꎬ代表了满族和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ꎮ不同的历史背景㊁地理条件都影响着建筑的风格ꎮ文章通过对建筑的研究ꎬ可以洞察出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㊁经济㊁政治特征ꎮ族和朝鲜族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ꎬ值得当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借鉴和参考ꎮ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将之延续下去ꎮ参考文献:[1]㊀富有光.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㊀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3]㊀韩俊光.朝鲜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㊀许辉勋.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我国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满族民居作为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满族传统民居文化面临着严重的被破坏和失传的风险。
对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以及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之中,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满族民居是满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满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满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体现。
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通常采用木结构和青瓦覆盖的屋顶,建筑形式简洁大方,结构牢固,能够很好地适应东北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
民居内部布局合理,通常包括正房、厢房和门厅等功能区域,能够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
满族民居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更体现在生活习俗、风俗文化以及家具装饰等方面。
满族人民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对待客人热情好客。
在满族民居内,家具装饰常常简单而实用,室内布置讲究舒适典雅,传统的文化符号和装饰品也随处可见。
二、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传统满族民居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压力。
传统满族民居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经常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也会对满族民居进行改造和拆迁,导致传统文化的严重损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满族村落人口外流,传统民居的维护和修缮工作也逐渐被忽视。
传统民居的损毁和废弃,导致了传统文化的逐渐失传,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三、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面临严重挑战的当下,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将满族民居文化融入到民宿设计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民宿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满族民居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满族民居原有的形式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舒适度的民宿空间。
满族建筑民居分析
外墙
材料
墙体作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不但起到维护和分
割空间的作用,而且是保温隔热的重要环节。东北满族 民居的墙体厚重而且在维护结构中所占面积比例很大, 满族民众历来就非常注重墙体的保温,形成了独特的做 法。在北方冬季寒冷,以东北风为主,所以对墙体的保 温要求很高。
根据墙体建筑材料分为砖墙和土墙,传统满族民居中
门
尺度
满族民居的房屋的正门一般是双层门,外面的门是独扇的木板门,有木制的插销,门板上半
部分为镂空式花格装饰,有菱形回形等窗格,糊上和窗户一样的窗纸。下半部分是三块木板拼 接而成,外面门一般朝外开;内门是双扇木板门,多没有装饰,就是整块木头制成,开向向内。 满族民居的门扇的门枢装在门框两侧上下的门碗里,转动灵活自如。房间的屋门一般就是对开 双扇门,上半部分是如意或者方格等简单装饰,糊上高丽纸,下半部分是整块木头制成。满族 民居的门上的装饰较南方一些民居的装饰线条粗犷,不拘小节。
占主要位置的草房墙壁分为:垡瓮、土筑、叉泥墙、拉 核墙等不同垒筑方法和叫法。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 满族民居更多的采用砖墙保温。
外墙
装饰
满族建筑就如满族人一般,粗 犷中透着细腻,简约中透着大 气,同时也与满族的信仰和崇 拜联系在一起。满族人多喜欢 在砖石民居中在外侧山墙的内 嵌石狮或者是屋檐的吉祥图案 的砖雕。这些装饰的图案纹饰 多是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不 仅在贵族宫廷中如此,在民间 的房屋中装饰纹样中也喜欢使 用。
单体平面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的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 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在民间有一句话能简要形象的概括满族民居
的居住特点,那就是“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在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中,满族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不可忽视。
满族文化视域下的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关乎地方特色的保护和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从满族文化的角度探讨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并探讨满族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满族文化对辽宁特色乡村民居的影响1. 建筑风格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满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
满族传统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将房屋围合成中间有天井的布局。
同时还注重建筑的朴实和稳重,结构牢固,耐用经久。
这种特色的建筑风格在辽宁省的乡村民居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地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2. 装饰艺术满族文化注重装饰艺术,尤其是对木、砖、瓦等材料的雕刻和绘画艺术。
在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装饰中,也可以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响。
无论是门窗的雕刻,还是房屋的壁画,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建筑符号满族传统建筑中的一些建筑符号在辽宁省的特色乡村民居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辽”字形的雕刻、“蟠龙”、“白玉壶”等传统符号都成为了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建筑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当地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物。
二、满族文化在辽宁特色乡村民居发展中的作用1. 传统文化传承满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中起到了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过它的影响和贡献,辽宁省的特色乡村民居得以延续,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装饰和符号,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3. 社会和谐发展满族文化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和谐,辽宁省特色乡村民居的发展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和天井设计,体现了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视和关怀。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更体现了满族文化中家庭和谐的价值观。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一、前言中国东北地区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域,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
满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保护和利用满族民居文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围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展开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满族民居文化,同时如何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中,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满族民居文化特点1. 建筑风格满族民居受到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青瓦,建筑外墙涂以白灰。
在建筑形式上,多为四合院或多间相连的平房式建筑,大门朝南,布局严谨有序。
2. 装饰特色满族民居在建筑装饰上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对称的美感,善于利用彩绘、雕刻等手法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龙凤、莲花、花鸟、瑞兽等图案,符号着满族人的美好愿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3. 生活方式满族民居内部空间以厢房和天井结合的布局形式为主,分为正厅、床房、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
家具用具简洁朴素,布局合理,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1.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满族民居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确保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3. 加强民居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满族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满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
四、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1. 设计理念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设施设备,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始风貌,同时满足当代游客对居住条件的要求。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满族生活在中国寒冷的东北地区.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特点、宗教信仰、生产经济等,使得满族在与周边民居不断交流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其民居建筑也不同于其它民族。
满族先人为了适应游猎生活,夏天住“撮罗子”,汉语称马架子或窝棚,冬天住半穴式的地窨子。
定居以后,住房的条件不断改善。
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
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
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
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腕子炕”。
西屋“腕子炕”墙上摆放祭祖板。
每间屋的北面有一个窗户,南面有两个窗户。
窗户木制,花格图案不一,上下开合,窗棂外面糊纸,再涂上油,既防雨又透光。
3间房也有一头开门的,开在东头,东间为堂屋兼灶房,西两间为居室,其南北皆通炕,俗称连二炕。
两屋中间炕上设隔扇板。
南北炕均放幔帐。
满族习俗以西为大,以南为长,长辈要住西屋南炕。
正房的西“腕子炕”不住人,也不许任何人坐,因为西炕是供祖宗的地方。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
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
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用草苫,周围墙多用土垒成。
门大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
进门便是伙房,又称外屋,西侧或东西两侧为里屋,即卧室。
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
火炕又称“转圈炕”、“拐子炕”、“蔓字炕”等等,满语叫“土瓦”。
一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
按满族习俗,西炕上供着神圣的"窝撒库"棗祖宗板,因此不要说堆积杂物,就连贵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
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
东北民居特点
、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 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3 1=^ C=l1=1 1=1 I~□并列式1=1 1=1 1=1I ---- 1 1=1 1=^墙列式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东北地区,满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面临着严重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困境。
研究对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文化特点和保护现状,可以为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结合民宿设计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民宿设计的手法来促进满族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有助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地区旅游的融合发展。
本研究将在此背景下展开,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相关问题,旨在为推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关系,分析当前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现状,探讨民宿设计在促进满族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特点的梳理和分析,以及民宿设计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探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宿设计的特点和文化保护的结合方式,可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发展与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推动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关系,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针对当前满族民居文化遭受现代化风险的情况,探讨如何通过民宿设计来保护和传承满族传统文化。
本研究将为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方向,为相关保护工作提供实用性建议。
通过探讨民宿设计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本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融合,促进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我国满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满族传统民居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满族民居文化逐渐受到重视,民宿设计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结合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探讨民宿设计对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特点满族传统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结构建筑:满族民居多采用木结构建筑,通过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具有很高的抗震和抗霉蚀能力。
建筑的外墙多为原木打磨而成,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给人一种朴素而又温馨的感觉。
2. 四合院式布局:满族传统民居以四合院式布局为主,院落内有正房、厢房、偏房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院落景观,展现出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家庭的温馨氛围。
3. 装饰艺术:满族民居的室内外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壁画、雕刻和家具上。
壁画多以吉祥图案和传统民间故事为主题,雕刻也多以龙凤、花鸟等祥瑞图案为装饰,家具则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二、民宿设计对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民宿设计中的文化体验在民宿设计中,可以通过重新打造满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使游客能够在体验传统民居的也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通过在室内外的装饰上融入满族传统文化元素,如壁画、雕刻和家具等,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满族民居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民宿设计中的保护与修复在民宿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护满族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改造,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室内外设施进行改善和升级,增加舒适度和实用性,使民宿更符合现代人的居住标准,同时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满族传统民居文化。
三、民宿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保护与改造的平衡:在进行民宿设计时需要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汁原味,同时要考虑现代生活的需求,合理进行改造和升级,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满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发展的推动,许多满族民居面临着严重的文化保护困境。
许多传统的满族民居被拆除或改建,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引起了学者和保护者们的重视。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聚居区域,拥有大量的传统满族民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传统建筑面临着重大的文化保护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特点和文化保护现状,分析民宿设计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中的作用,结合实践案例,探讨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有机结合之道。
通过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相关问题,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当前满族民居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总结存在的矛盾与不足,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2. 深入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特点与传统建筑风格,探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为民宿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3. 探讨民宿设计理念,探索将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和方法,为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4. 分析民宿设计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的文化价值;5. 总结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的启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传播与交流。
通过研究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可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民宿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浅析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
浅析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民居是反映民族文化的建筑物,乌拉街满族镇的传统民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经济水平的反映。
本文以吉林市乌拉街镇的“三府”为例,在分析其历史与地理背景的基础上,从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三个方面阐述了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为更好地实现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弘扬有满族特色的装饰文化,希望借此有助于展开满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进一步工作,也为激发本土化设计的生命活力提供借鉴。
标签:满族;传统民居;艺术性引言位于吉林市中东部龙潭区的乌拉街镇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明朝曾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乌拉部所在地,清朝时,乌拉街镇成为松花江航线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政府在乌拉街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管理东北的贡品,是全国四大贡品基地之一。
乌拉街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有相当数量的民居建筑,其中最具满族特色的“三府”[1]保存至今,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建筑学领域内以文化的视角观察民居,需要转换思维把民居当作历史与文化的载体,而不单单是物质实体。
乌拉街镇满族民居不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着该地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内涵。
一、乌拉街镇概述“三府”中的后府最早原为打牲乌拉总管赵云升的私人府邸,始建于光緒八年,位于乌拉街镇东北隅,占地近万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后府为前后两进式院落,为三府中最为精美的一所宅院,如今后府的庭院早已没有轮廓,南院和两花园也荡然无存,仅存的正房与西厢房一片荒凉破败之感。
支撑房屋的几根梁柱还是原物,柱础部分的汉白玉保存完好。
西厢房内“兀”字型的万字炕和通过墙壁通到室外的跨海烟囱充分体现了满族民居的建筑特点。
但是房屋的木质窗框的底部年久失修,已经腐朽不堪。
虽然后来后府的门窗及回廊经过重新修建,也早已不复当日模样,细节之处的精细程度难以媲美当时。
后府作为乌拉文化遗产的见证,如今沦落至此实属悲哀。
与后府相比,魁府保存相对完整,位于乌拉街镇政府西侧,始建于1875年,曾为乌拉街公社招待所。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对于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探讨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民宿设计的相关研究。
一、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1. 建筑风格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四合院以天井为中心,四周是厢房和厅堂,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们免受寒冷的侵袭。
与此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也展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古老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2. 装饰艺术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在装饰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民居的门窗、屋檐、天花板等处常常精心雕刻着各种图案和图腾,这些图案和图腾都是满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满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居住方式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以其宽敞、明亮、舒适的居住环境而闻名。
四合院以天井为核心,形成了自然通风、采光良好的居住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丰富的家庭生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二、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保护意义满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传统村落、民俗风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保护满族民居文化不仅是对于满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
2. 传承方式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
首先是对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通过对历史文献、专家学者的调研和咨询,全面了解满族民居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最后是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满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其传承与发展。
东北满族民居文化你了解吗(在努尔哈赤出生地)
东北满族民居文化你了解吗(在努尔哈赤出生地)第二次来赫图阿拉城,这一次是因为想再仔细看看满族故居。
因为母亲是满族,所以从骨子里就对与满族有关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情感和兴趣。
赫图阿拉故城是努尔哈赤称汗的后金都城,它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女真族山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很值得了解一番的。
赫图阿拉故城分内外两城,城内保留下来的古遗址有八旗衙门、协领衙门、刘公祠、城隍庙等。
作为景区,目前原址新建的有汉宫大衙门、昭忠祠、正白旗衙门、关帝庙、满族故居、罕王井、启运书院、文庙、塔克世故居等。
我这一次要仔仔细细看一看的仅是努尔哈赤出生地的满族故居,请跟我来!满族传统住宅形式里的乡间宅屋,多为草顶土墙,房顶茅草厚达尺许,那些草多为东北三大宝“人参、鹿茸、靰鞡草”之中的靰鞡草,俗称乌拉草。
房屋居室多为敞间,颇似口袋,俗称口袋房。
目前东北农村的房子绝大多数都保持着这样的特点。
无论是正房还是厢房多为3间,门在中间那个屋子,屋子里设有厨灶和磨盘,门都是向外开的,过去是为了防止野兽撞入,我们称之为“外屋”。
山墙两侧一米开外都有烟囱,烟囱是矗立在地上的,房子多无院墙,仅以木栅栏或秫秸围起来,院子里都会饲养猪羊牛狗、鸡鸭等牲畜和家禽。
我们看到的这处院落一老一新,都极具满族特色,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满族文化,令我们流连忘返。
满族的房子极具风情,煞是好看。
房梁柱子上面可以随意钉上钉子,挂上红辣椒、老包米、大蒜头,再挂些竹框、兜子、拴马的皮带、赶马的鞭子,处处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满族口袋房屋最重要的设施当属“万字炕”,我们东北人管它叫“大火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
这种形式的炕由南、西、北相连的三面炕组成,南、北炕长五尺多,宽与住室的面宽相等,因“口袋房”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的南北“大炕”也分别称为“连二炕”或“连三炕”。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漫长,火炕成为世世代代坐落在这里的满族民居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而且占据了室内的大部分空间。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居
维吾尔族
常见形式有阿克塞乃、阿以旺、开攀斯阿以旺等。传统的维吾尔族房屋一般用泥土建筑,开天窗,屋顶平坦,有的设有廊房。室有夏室、冬室之分,夏室在前,做会客用,冬室在后,做卧室用。室内砌实心土炕,供起居坐卧。墙上开壁龛(刊),内置食物和用具,喜爱在墙上挂壁毯。冬季以火墙取暖,靠墙的一边为待客的上座。大门忌朝西开
蒙古
游牧地区牧民多住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标志性建筑常饰以穹庐顶。勒勒车是蒙古族的特有的牛车,是蒙古族为适应草原上的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习惯制造出的一种交通工具,“行则为室,止则为庐”,堪称“草原之舟”
回族
基本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的建筑风格,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样式,但布局和装修独具风格
满族建筑分析总结汇报
满族建筑分析总结汇报
满族建筑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满族建筑中,影响最为突出的是满族的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
首先,满族建筑受到满族人的宗教信仰影响很大。
满族的主要宗教信仰为萨满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都对满族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萨满教中,满族人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神灵和祖先的灵魂,因此他们的建筑物常常与神灵和祖先有关。
比如,满族的宫殿建筑常常采用红色作为主色调,因为红色在满族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权威。
此外,满族建筑中还常常使用麒麟纹和云朵纹等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是满族宗教信仰的体现。
其次,满族建筑的地理环境也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满族的主要居住地区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严寒,因此满族建筑在保温性方面具有独特的设计。
满族传统农村的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墙体有一层夯土,以增强保温性能。
此外,满族的传统建筑还常常选择南北向布局,以便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
另外,满族建筑还常常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比如,满族的传统建筑通常采用独特的屋顶设计,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著名的“镂空屋顶”。
镂空屋顶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其设计将平面装饰与立体装饰相结合,给人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美感。
此外,满族的传统建筑还常常采用抬梁结构和画梁结构,使建筑更为牢固并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总之,满族建筑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是影响满族建筑的重要因素,满族建筑常常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对满族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重视和保护
自从清朝入关以来,中原地区的满族人在修屋筑房 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风格,传统的满族民居只有东 北地区可以寻到。 甚至连满语也几乎失传,现在中国能够读写满语的 老学者不到30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六旬老人,曾经 一统中华的民族的语言,如今已濒临灭绝 满族的传统民居非常适应严寒地区气候条件,对华 北地区民居也深有影响。而且有着很高的建筑热工 学的研究价值。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分析
04景观班 李雪妮
第一部分------满族民居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 吉林、黑龙江三省 。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 斯。 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 影响。 17世纪初,建州女真左卫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 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 极废除旧称‚诸申‛(女真),改族称为满洲,次年 即帝位,定国号为‚清‛。 10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清朝。 与贵族不同,居住在东北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 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
传统民居的形式和当地自然条件关系
院落围以矮墙
---让更多的阳光落在庭院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 而得名。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
万字炕 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 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火炕又称"转圈炕"、"拐子 炕"、"蔓字炕"等等火炕既住人又取暖,深得满族群 众喜爱。满族入关后,火炕在北方得到了更加广泛 的推广。
“满语活化石‛之一, 正在为黑龙江某新建的满语学校备课
学习历史的我们, 不要让老去的东 西在时光的宁静 中消失……
房间格局简图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用破衣败絮为原料经日 晒而成的窗户纸糊在窗户的外边,一方面可以避免 窗档中积沙,另一方面可避免窗纸因冷热不均而脱 落。 ‚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上下两扇都可以从窗洞上简单的拆下。平时只开启 上面一扇,类似于上悬窗,开启后用支杆支在下窗 上以便固定。有时会把两扇窗都拆下,只留下空的 窗洞取得最好的视野和通风效果,同时便于清洗
每户人家都要在这里置一神杆。杆子的顶部是风磨 铜顶,包着一块红布,有时会放一锡制或木制的斗 子。杆顶下约一尺左右横置一短杆。神杆根部放3块 石头,称为神石。有些古老的满族民居,还会在神 杆后筑影壁,影壁墙头装饰雨搭。 传说这都是满族人用来祭祀努尔哈赤的。努尔哈赤 起兵之前,曾放山挖过人参,神杆就是他挖参使用 的索拨拉棍,所以被我们叫做‘索伦杆’;3块神石 象征着努尔哈赤放山时野炊支锅做饭用的石头。还 有那个斗,满族人经常在里面放些粮食、肉类喂乌 鸦,满族人崇拜鹰,狗和乌鸦
发展和村落的形成
随着人口的增加或者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除正房 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 形成‚四合院‛的布局。 其特点是:院内靠门洞的地方建一矮墙,称为"影壁 "。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顶 端挂有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 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房 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 木栅。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 营子和屯子。
建筑和庭院关系
满族的院子都很大, 一般分成前后院。 都是南北朝向, 用来种菜和晾晒粮食
建筑材料
墙:土坯,把剪碎的干稻草和泥土在一起搅拌均匀。 做成方形砌体,在阳光下暴晒直至变硬,就可以承 重用来建筑房屋,坚固经济,造价低,就地取材, 因为东北地区斜风雨很少,所以不会受雨水的侵蚀 而倒塌 稻草,木材,屋顶的架构多用松树木头搭建,采取, 梁-椽-檩的简单木结构,上覆稻草,屋顶需要隔几 年修葺一次,防止漏雨。建筑外形非常的贴近自然。 但是现在这种民居已非常少见,大部分人都已经推 倒老房子改建了砖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