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满族民居的特性和类型的研究

合集下载

满族传统建筑的特征解析与传承实践分析

满族传统建筑的特征解析与传承实践分析

满族传统建筑的特征解析与传承实践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5T03:55:17.470Z 来源:《全球城市研究》2021年第6期作者:秦纬坤[导读]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猎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满族文化传承千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现在我们在生活生产中,满族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见到。

满族文化正逐渐“没落”,正在历史化,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本文主要从满族传统建筑角度入手,以黄显声故居建筑实例为基本点进行论述(黄显声是满族人,是小萝卜头被关押在白公馆期间的老师,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开始反抗的爱国将领之一。

)秦纬坤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摘要: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猎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满族文化传承千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现在我们在生活生产中,满族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见到。

满族文化正逐渐“没落”,正在历史化,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本文主要从满族传统建筑角度入手,以黄显声故居建筑实例为基本点进行论述(黄显声是满族人,是小萝卜头被关押在白公馆期间的老师,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开始反抗的爱国将领之一。

)详细介绍了满族建筑的文化特点以及现存传承情况。

正文一.满族传统建筑的院落布局特征 1.院落选址。

早期的满族属于游牧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主要为渔猎活动。

在我国历史上,满族主要的活动区域在我国的北方,以现今的东北三省为主,为了考虑防寒问题,早期的满族人居住在地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之后,满族人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子,此时的房子以木结构为主,并且往往选址在山谷地区,这一选址习惯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

黄显声故居同样选址在两座小山包中间,坐北朝南。

2.院落布局。

满族早期的房屋为获得更好的采光日照(太阳保暖),往往以南北方向布置,正屋坐北朝南,这一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和汉族文化的融合,满族民居逐渐形成了宽敞的院式住宅,在正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东西厢房,并且加设了马棚,房屋外加设围墙和大门,形成“合院”式布局。

浅谈辽西地区满族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以北镇市双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浅谈辽西地区满族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以北镇市双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浅谈辽西地区满族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以北镇市双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发布时间:2023-02-01T05:57:06.32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8期作者:李闯[导读] 伴随保护规划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其历史文化底蕴,李闯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摘要:伴随保护规划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其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保护本土特色。

[1]双塔历史文化街区为北镇市现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北镇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别从双塔历史文化街区的变迁,以及其历史上和现存的的道路、街巷、建筑物和构筑物围合的空间肌理的对比来详细介绍双塔历史文化街区内典型满族民居传统街区特色。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格局、风貌特色1.研究背景与对象双塔历史文化街区是北镇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北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塑历史文化街区色彩风貌精华势在必行,通过研究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及其历史环境的变迁,以及其在时空上的更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和延续街区格局和风貌特色,为继承和弘扬传统辽西满族文化,提供一定的技术措施和管理依据。

[2]2.双塔历史文化街区格局及其历史演变2.1新中国成立之前双塔历史文化街区最早建设是伴随着崇兴寺和双塔的建造而开始的,有史料记载寺塔始建于唐代,今所见双塔为辽代所建,由此奠定了该街区祈福职能特点;明朝作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机关驻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筑城活动,明代建造了宏大的城墙把崇兴寺和双塔包在了城中,塔寺周边陆续出现了民居;但是塔寺所具有的祈福职能仍是这个地区主要特点;清代随着城市职能的改变,商铺、市场、作坊逐渐增多寺庙教堂、学校陆续建起,民国年间延续清代的格局,双塔地区由于用地相对南部宽松,也成为后期迁移到北镇城内的达官显贵建造大规模居住之地,比如沿今天育才路出现了一个个大院。

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形成北塔南宅、北祈福南生活的大致格局。

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以岫岩和北宁为例

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以岫岩和北宁为例
维普资讯
满族 研 究
20 0 6年
第 1期
辽 东满 族 和 辽 西满 族 民居 的 比较 研 究
— —
以岫 岩和 北 宁为 例
于 学 斌
( 龙 江 大 学博 物 馆 , 龙 江 黑 黑
哈 尔 滨 1 0 8 ) 5 0 0
摘要 : 岫岩和北宁两地满族在居住文化方面具有很 大的差异 . 不仅仅在民居的外部特征、 建筑方法上 , 而且在
内部 结 构 和 居 住 习 惯 上 都 有很 多 不 同 。本 文 试 通 过 两 地 满 族 民 居 的 比较 , 索 两 地 民 居 的差 异 , 进 而 从 历 史 、 化 、 探 并 文 地 理 等 不 同 的 侧 面 研 究 产 生 这 种 差 异 的 主要 原 因 .
关键 词: 满族 ; 民居 ; 辽东 ; 辽西; 岩县 ; 岫 北宁市 中 图 分 类 号 : 9. 5 K8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号 : 0 6 3 5 2 0 ) 1 1 3 7 1 0 — 6 X( 0 6 0 —0 0 —0
辽 宁是满族 的发祥地 , 满族 最为集 中 的地 区 , 族遍 布辽 宁省各 地 。 是 满 以辽河 为界 , 辽 宁分 为 辽东 和辽西 两部 分 。 东满 族和 辽西 满族 在文 化上 有着 很大 的差异 , 民居方 面表 辽 在 现最 为 明显 。
岫 岩和北 宁是 两个 主要 的满族 聚居 地 区 , 地满 族分 属 于辽东 和辽西 , 两 能够 分别 代表
田, 分 道路 和庄 园 ’ 山区近 海县 , 通相 对 不 是 十分 方便 , 以, 半 ’ 的 交 所 民居 的传 统特 色 比较
浓厚 , 多数 房子 都有 四五 十年 的房龄 。

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_乌拉街镇_后府_研究

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_乌拉街镇_后府_研究

图 2 正房平面图
图 1 后 府复原图
/ 后府0单 体建筑更充分体 现了满族建筑 的特 点: 万字炕和落地式烟囱。
/ 后府0正房是五间, 中间明间为/ 堂屋0, 东西两 间采用扩间手法, 即加宽各占两间( 图 2、3) , 明显看 出/ 后府0这种做法是受了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堂屋 作为明间, 是人流出入和集散的场所, 一进门, 设置 了一个造型十分讲究的铜火盆。靠后墙则布置一对 太师椅, 正房为长者主屋, 举架高, 东西两屋均布置 成北炕, 烟通过万字炕走落地式烟囱排出。这样, 火 炕就成了主要的采暖设施, 并以炭火盆补之。俗话 说: 炕热屋子暖。堂屋与东西两屋间的间墙为木制 板墙, 以内门联系, 做工颇为精细。屋前正面设置檐 廊, 进深 1. 7m, 南向开大窗, 北墙开小窗, 此为寒冷 地区之必然。但开窗面积总和之大, 并不亚于南方 汉民族的住宅。
收稿日期: 2003- 10- 24 基金项目: 长春工程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32002003) 作者简介: 王中军( 1971, 7- ) , 男( 汉) , 连云港, 讲师, 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建筑学, ( 0431) 5920922。
慈禧的恩宠, 每次 进京, 都得到慈 禧的赏 赐。1894 年( 光绪二十年) 开始 3 年间, 耗白银万两, 修建了这 座两进四合院宅第/ 后府0。/ 后府0占地广阔, 建筑 气派宏大, 雕饰讲究, 是一座典型的官宦旗人住宅。
Abstr act: A high - efficiency hydrolysis - acidogenosis technology of treating wastewate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2 per. By rat ionally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of reactor, a bet2 ter condit ion of waterpower and biochemical condit ion can be achieved in the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system, guar2 anteeing the efficienc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ss transfer in the reactor, and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ed in the system. Key words: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opt imizat ion of the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民居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能够反映出其民族的文化特质。

满族传统民居的样式历经漫长的演变过程,方在清代得以最终形成。

透过满族传统民居及人们在民居中进行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兼具渔猎、农耕双重的生计方式,好客、重血亲的交往风俗以及具有萨满教特征的传统观念。

早期,满族人为了适应游猎生活,创造了一种叫“撮落”的房子,“撮落”是满语,汉语称“马架子”、“窝棚”。

冬季住的是半穴式住房,也叫“地窨子”。

到了明代才开始定居。

马架子是我国东北的一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在东北,从辽宁到黑龙江,都有很多村落,名字就叫“马架子”。

居民搭建的马架子,介乎窝棚和正房之间,也能长期居住。

它和土墙茅草房一样,都是土坯砌墙,草苫顶,也有门窗。

马架子的形状像一匹趴着的马,它只有南面一面山墙,窗户和门都开在南山墙上,这是昂着的马头,屋脊举架低矮,“马屁股”上搭拉着厚厚的茅草。

这些盖在屋顶的茅草,用的也是东北出产的“洋草”。

或是由几根木头简单搭建。

从正面看呈三角形,侧面看呈长方形。

上面笘草,门开在三角形一面。

窝棚能避风雨的简陋的小屋。

由于简单易建,冬暖夏凉,使过去东北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

马架子还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黑。

它的窗户极小,不少马架子都没有窗户,太阳一偏西,屋里就黑透了;
二是贴地潮气重,屋里的东西很容易发霉,有时还能长出蘑菇来。

浅析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

浅析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

Doors&Windows摘辽宁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2我国地域广阔民居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化在历史的长河中3我国民居建筑的形式营造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建筑形式对比表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轴线中心对称无主要轴线无主要轴线无主要轴线分为纵横轴线,以纵轴线为主要轴线平面布局要素由大门入口、正房和厢房、院落等部分组成以单体建筑为主,由堂屋、里屋、南炕等组成。

“一”字形平面布局,由堂屋、腰屋、里屋等部分组成以单体建筑为主,由正间、上房、里房、库房等组成。

由房屋主体部分、院落部分和围墙部分组成房屋朝向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开间三或五开间三、四、五开间不等三、五、七开间不等三、六、八开间不等三或五开间应用与实践2222018.09Doors&Windows由于辽宁地区有着较长时间寒冷气候环境的原因”,”,”,”,当我们看待建筑物的时候式民居作为我国建筑形态中最为普通的形式参考文献基金项目)。

应用与实践2232018.09。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关键词:满族,变迁,民俗文化,原因,内容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简介:满族有着3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古老民族,也称"息慎""稷慎"。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满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东北的东部与北部是他们的传统居住地。

《后汉书▪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内容:满族有着3 000多年的文化历史, 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肃慎人, 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古老民族, 也称"息慎""稷慎"。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满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 东北的东部与北部是他们的传统居住地。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挹娄, 古肃慎之国也。

在夫余东北千余里。

"《魏书▪勿吉传》中也有记载:"勿吉国, 在高句丽北, 旧肃慎国也。

"到了隋唐时期, 又被改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于唐开元元年(713年) 臣服于唐朝后, 改靺鞨为渤海, 史称"海东盛国"。

200多年之后, 契丹人灭渤海国, 靺鞨又被改称为女真。

至元亡明兴时期,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 吉林省四平叶赫部就是其中之一。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称汗, 建立大金国, 史称"后金", 今沈阳故宫就是其当时的皇宫。

其子皇太极于天聪九年 (1635年) 改女真为满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满洲改为满族。

目前存于东北地区的一些遗址和知名旅游景区表明了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 更见证了满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盛世辉煌。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厚, 对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 对目前较多偏重研究清中晚期之后满族民俗文化的成果是一个补充。

另外, 对满族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 有助于对满族文化遗址、文献、工艺等有更清晰的认识, 确定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对保护与传承满族民俗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说说东北老家满族特色民居——地窨子

说说东北老家满族特色民居——地窨子

说说东北老家满族特色民居——地窨子
说起老房子,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东北老家的一个特色民居——地窨子。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崛起,这种老式建筑的民居几乎已经绝迹,但现在回想起来,勾起满满的童年记忆。

地窨子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间满族先民的特色民居,具有冬暖夏凉且避风的特点。

是游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和物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构建的房屋比起来,造价低廉。

当然了,居住密度也比现在要低很多了,哈哈。

地窨子多建筑在山坡的向阳面,利用现有的土坑改造,或者挖掘一个长方形土坑,在土坑内,借助三面坑壁搭建,南向垒起土墙开门窗,屋内搭建土炕住人和寒冷的日子取暖使用。

屋顶用檩子和椽子井字形搭建,上面覆盖上苇芭,再用土夯实,外面覆盖一层羊角泥加固,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地窨子就建成了。

门外的坑壁上,挂几串晒干的红辣椒,老苞米,或者是猎物的皮毛。

出入的人们头戴皮棉帽子,身穿羊皮袄,脚上是棉乌拉或者毡嘎哒,手里拎着马鞭子,这就是童年时东北老家典型的淳朴画面。

和现在的时尚比起来,土的不能再土了,但贵在淳朴。

地窨子在七八十年代,在东北乡村还是比较常见的。

虽然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华丽,但是回想起来却充满着童年的温馨记忆。

你们对地窨子有印象么?有过这样的记忆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对老房子的记忆!。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

4、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的主要因素,如地理环境、 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等。
四、组织论文
根据大纲结构,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引言、发展历程、特色 元素、影响因素四个部分进行组织。每个部分都包含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流派 特点、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五、撰写和修改
在完成论文的组织后,开始逐步修改和润色文章。首先,检查文章的语言表达 是否清晰,逻辑是否紧密;其次,确认文章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如引用文献是 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等;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确保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衔接自然、流畅。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对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 重要。以下是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1、建立保护机制:政府应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力度,建立完 善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2、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学术界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研究力度,深 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和展览活动, 推动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认知和重视。
3、促进传承与创新:在保护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其 传承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保留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审 美需求。
4、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公众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的教育力度,提高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5、结合旅游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可将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与旅游开发 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的文化遗产,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 展。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 色研究
目录
01 一、满族传统建筑装 饰的特色 三、对辽宁地区满族

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_崔广彬

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_崔广彬

满族研究2007年 第1期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崔广彬 郑 岩(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辽宁省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满族文化丰富而绚丽多彩。

满族民俗文化已成为辽宁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被开发。

但是,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民俗文化被同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雷同严重,旅游商品开发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步伐。

辽宁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要准确定位客源市场,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特色产品,政府部门要从多方面对满族民俗旅游进行政策扶持。

关键词: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辽宁旅游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7)01-0031-08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某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辽宁做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满族民俗文化资源。

充分开发满族民俗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辽宁的民俗文化旅游,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一、辽宁省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情况辽宁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域,也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在全国近1000万的满族人口中,辽宁占600多万。

满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情习俗,成为今天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满族民俗文化。

辽宁的满族民俗文化不但是满族文化的体现,在今天更具有了旅游开发的价值,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质化的趋势。由于每个满族村寨都想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热 点,都为了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因此使得许多满族村寨文化 建设并不是根据当地的满族文化特点,而是根据参观者的定 义偏好进行打造。满族村寨的居民更关注如何吸引更多的游 客和投资者,往往忽略了满族村寨本身的文化独特性。但是 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定型复制品将永远被淘汰,这些“参 观者的定义偏好打造”的满族村寨文化前景令人担忧。
(四) 现阶段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不应该由乡镇政府 或企业主导,应由专业的机构主导,村民自治
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应回归村务内务,鼓励村民行使 自治权,建立和完善满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管理和接受监督机 制。只有村民把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责任,只 有激发群众参与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真正 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
神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三是村民、游客等人员对民族 特色村寨建设的看法及建议情况,目的是分析目前民族特色 村寨建设的实际效果。在调研问卷的设计上考虑被调查者年 龄、文化水平、工作和接受程度等要素,保证调研数据的可 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共填写有效调査问卷305份。
三、调查主要成果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六个满族特色村寨在满族文化建设 方面各有特色,同时又存在许多不足,具体总结见下表1。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
发展满族特色村寨工作中,首先有必要制定战略规划,进行 辽东地区满族文化资源普查,建立辽东地区满族文化数据库, 促进满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 并保护和拯救辽东地区满文化。
(二) 在现有的满族建筑和空间形态研究的基础上,结 合创意设计进行满族文化创新发展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
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及对策建议

沈阳民居,民俗特色介绍

沈阳民居,民俗特色介绍

沈阳民居,民俗特色介绍
沈阳的民居和民俗特色独具魅力,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介绍:
1. 民居特色:
沈阳的民居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满族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有着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硬山两面坡的砖木结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方式注重墙体垒砌技术,青砖砌墙,黑瓦盖顶,显得古朴典雅。

此外,沈阳的民居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细节,比如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

火炕是满族民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称为“万字炕”、“拐弯炕”、“转圈炕”,由南、西、北相连的三面组成,长度与住室的宽相等。

烟囱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灶相通。

2. 民俗特色:
沈阳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沈阳秧歌是流传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每年都举办秧歌节。

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

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

此外,满族的舞蹈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风格。

莽式舞是中国清代宫中宴会上表演的满族舞蹈,分男莽式和女莽式。

这种舞蹈粗犷有力,动作幅度较大,多是骑士步,与满族先民尚武有关。

另外,满族八角鼓也是满族最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说唱艺术。

八角鼓的鼓身为八角形,框用檀木、乌木等硬木制作,宽约17厘米,单面蒙以蟒皮。

鼓框镶银边,边上开有梅花孔,孔内穿有小铜钹。

演奏时,用手指击打鼓面发出鼓声。

八角鼓既是舞具,又是击节领弦的指挥。

总的来说,沈阳的民居和民俗特色是中国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体现,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辽宁满族民居建筑特色

辽宁满族民居建筑特色

化和 民族 意识 则在逐渐形成 ,一个 新的 民族——满族 的诞 生
便孕 育其 中 了。 努尔哈 赤于 1 l 年在 赫 图阿拉 ( 辽宁 省 66 今
新 宾 满 族 自治 县 境 内 ) 立 了 “ 金 ” 政 权 。 而 后 进 入 辽 沈 建 后 地 区相 继 在 辽 阳 、 沈 阳 建 都 。 并 创建 八 旗 制 度 ,把 征 服 的 女
被称 为 “ 挹娄” ,其生活 区域 大致与肃慎相 同 , 《 后汉书 》 记载 : “ 挹娄 ,肃慎之 国也 ”。这个时候 ,农业和 饲养业也 有 了发展 。北齐的时候 “ 勿吉 ”又称 “ 棘羯 ”。唐朝 开元元 年 ( 1 年 )棘羯人建 立了 “ 7 3 渤海 国” ,政治 ,军事均 按唐
素 。东北 地 区是满 族 的发祥 地 ,东北 地 区的满 族 又多数 在
追 溯到 先秦 时期 。据 史书记 载满 族 的先 人最 早被称 为 “ 肃
慎 ”,生活在长 白山北麓和 黑龙江、松花江和 乌苏里江流域
的广 大 平 原 地 区 ,其 中心 在 牡 丹 江 中游 一 带 。 以 采集 和 狩 猎 为 主 要 谋 生 手 段 ,已 经 有 了原 始 农 业 和 饲 养 业 。 在汉 代 肃 慎
辽 宁 满 族 民居 建 筑 特 色
程晋 季 力
摘要 :满族民居有着悠久 的历 史 ,是 中国民居 建筑艺术
的 瑰 宝 。 随 着 中 国传 统 民居 逐 渐被 人 们 所 关 注和 认 识 , 少数 民族 的 民居 也 渐 入 专 家 学 者 的视 线 。 作 为 文 化 的 裁体 ,满 族
的满族居室住 宅 自然就形成 了防冬御 寒的特点 ,同时也体 现
民族 的历 史文化 、生活 习俗 、宗教 信仰和 艺术 审美等特有的

东北民居特点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满族的建筑特色

满族的建筑特色

满族的建筑特色满族古称女真,1635年皇太极颁布命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

满洲一词来源于佛教曼殊,是吉祥的意思。

为求吉祥如意,满族的宫庭寺庙多采用中心辐射状的曼陀罗式建筑风格。

曼陀罗,是佛教中把划为圆形或方形的修法地方或坛场的称呼。

辽宁沈阳故宫的大政殿,重塘八角攒顶,殿中有高约一米五的须弥座台,北京雍和宫的万福阁,东西两侧各有飞廊一座与延绥阁、永康阁相通成为一体,河北承德普乐寺的旭光阁,外观如半张巨伞。

这些建筑外观奇特,结构复杂,既高大挺拔,又玲珑剔透,既庄严肃穆又雍容华贵,展现了曼陀罗式建筑的丰姿。

满族建筑非常讲究垒砌砖墙的技术,一般用“三顺一丁”的砌法,并分为糙砌、梢白撕缝、糙梢白、千摆等数种,由于墙体结实,形成了一种硬山搁椒两面坡的砖木结构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节约木料、朴实耐用,上到王府,下到普通百姓均普遍应用。

古代满族人住房的室内布置也是很有特色的,住房一般是三至五间,室内有火墙,其房屋的烟囱不是象汉族那样从房顶上矗起,而是建在屋侧,通过通道孔与屋内“围炕”相通,其高过枪数尺。

西为上屋,东为下屋,中间堂屋为厨房。

西屋的北、西、南三面搭成围炕,俗称“万字炕”,炕内留有烟道,炕下有灶火膛可以烧柴取暖。

屋顶均用纸糊棚,高级一些的房屋用彩绘木制天花板为顶棚。

窗户纸都是糊在窗户外面的,这窗户纸过去是用一种叫高丽纸的白纸,纸上喷以盐水、酥油,籍以御雨。

纸糊窗外,不仅窗纸受阳面积大,也避免了窗档上积沙存雪,窗纸易于剥落的缺点。

这种房屋特色,在黑龙江、辽宁一些满族聚居的村落里,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

满族古代先人是游猎民族, 因此在建筑的格局上处处显示出这个特点。

北京的雍和宫原为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它的门前有一座影壁,许多满族人建房时门前也都筑有影壁,这是由行围打猎时帐篷前需有挡风的门帘发展而来。

在雍和宫门前左右各有一座八角碑亭,酷似野外宿营时的护卫篷帐。

当你参观故宫、雍和宫等宫殿时,不知你留心观察过没有,这些雄伟大段,越往后不但地基越高,而且房子也越来越高,这种宫高于殿的建筑格局,来源于古代满族人因野外狩猎,为防止水浸住处,习惯于居住在“阿拉”(满语:高岗)上的传统。

东北满族民居

东北满族民居

东北满族民居展开全文百年前得沈阳彩色照片东北农村:来自月冰博客/小时候,到农村姥姥家串门,见到很多东北民居,现在网上许多人称为满族民居。

实际上是汉满民族融合的产物。

看到这些,使我们想起了那个物资虽然贫乏,但道德没有贬值的年代……在网上看了许多图片及资料,搜集如下,供博友欣赏——博主上述图片来源:柳塘寒士/s/blog_51c19ab00100mxd9.html敬神的神龛,在过去的满族民居建筑上可以找到它,它一般镶嵌房子南面的东侧。

满族宅院,一般均为方形,早期“立木为栅”将房屋包围起来,前面正中立一栅门。

富裕人家四周砌墙,并建有影壁。

后期房屋建筑形成多与汉族建筑风格相结合,尤其是门窗及主体装饰部分多祈福纳祥方面的雕刻和彩绘图案,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社会风尚。

满族传统住宅一般三间房或五间房,多在最东面一间西侧开门,或在五间的东起第二间开门。

整座房屋形似口袋。

因此称作“口袋房”,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

开门的一间称“外屋”、“堂犀”;西面屋又称“上屋”,上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丌”字形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民间俗称为“弯子炕”,也有叫做“蔓枝炕”。

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

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

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

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

家里时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

一般南、北炕为大炕,东端接伙房炉灶,西炕为窄炕,下通烟道。

三炕各有不同的使用习俗,南北炕也称“对面炕”,是人们起居坐卧的主要场所。

南炕因在南窗下,冬季阳光可直射其上,以较暖和,在旧时老少几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外,其最热乎的“炕头儿”位置(靠近连炕锅灶的一侧),供家中辈分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北炕冬季阳光不易直射,较为阴冷些,往往住晚辈或用来存放粮食,北炕墙上供置放宗谱的谱匣。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对于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探讨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民宿设计的相关研究。

一、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1. 建筑风格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四合院以天井为中心,四周是厢房和厅堂,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们免受寒冷的侵袭。

与此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也展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古老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2. 装饰艺术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在装饰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民居的门窗、屋檐、天花板等处常常精心雕刻着各种图案和图腾,这些图案和图腾都是满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满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居住方式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以其宽敞、明亮、舒适的居住环境而闻名。

四合院以天井为核心,形成了自然通风、采光良好的居住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丰富的家庭生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二、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保护意义满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传统村落、民俗风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保护满族民居文化不仅是对于满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

2. 传承方式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

首先是对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通过对历史文献、专家学者的调研和咨询,全面了解满族民居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最后是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满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其传承与发展。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满族⽣活在中国寒冷的东北地区.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独特的地理⽓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化.⽽不同的⽂化特点、宗教信仰、⽣产经济等,使得满族在与周边民居不断交流的同时,形成了⾃⾝的特点.其民居建筑也不同于其它民族。

满族先⼈为了适应游猎⽣活,夏天住“撮罗⼦”,汉语称马架⼦或窝棚,冬天住半⽳式的地窨⼦。

定居以后,住房的条件不断改善。

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户⼈家正房为5间,⼩户⼈家为3间。

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

⼀般西屋⽐东屋⼤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

东西屋均三⾯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墙还有“腕⼦炕”。

西屋“腕⼦炕”墙上摆放祭祖板。

每间屋的北⾯有⼀个窗户,南⾯有两个窗户。

窗户⽊制,花格图案不⼀,上下开合,窗棂外⾯糊纸,再涂上油,既防⾬⼜透光。

3间房也有⼀头开门的,开在东头,东间为堂屋兼灶房,西两间为居室,其南北皆通炕,俗称连⼆炕。

两屋中间炕上设隔扇板。

南北炕均放幔帐。

满族习俗以西为⼤,以南为长,长辈要住西屋南炕。

正房的西“腕⼦炕”不住⼈,也不许任何⼈坐,因为西炕是供祖宗的地⽅。

“⼝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上”。

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袋房”,⼜叫“⽃室”,因其形如⼝袋和⽃形⽽得名。

⼀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草苫,周围墙多⽤⼟垒成。

门⼤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屋"。

进门便是伙房,⼜称外屋,西侧或东西两侧为⾥屋,即卧室。

卧室筑有南、北、西三⾯构成的⽕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特点。

⽕炕⼜称“转圈炕”、“拐⼦炕”、“蔓字炕”等等,满语叫“⼟⽡”。

⼀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

按满族习俗,西炕上供着神圣的"窝撒库"棗祖宗板,因此不要说堆积杂物,就连贵客⾄友也不能坐西炕。

南炕温暖、向阳,⼀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 兴 华 Z a n h a贺颖 He n 马 莹 莹 Ma n y g h oXig u g Yi gi Yi n
摘要 : 文介 绍 了我 国满 族 历 史 与居 住 信 仰 、 本 满族 居 民的


明确 研 究对 象
建 筑 特 点 , 以辽 宁省 的 满 足 民居 为 实例 , 究 了原 形 跟 变 形 并 研
要的影响。 同时, 同的地 理位置 , 不 气候条件等也是影响住宅类
型 的 主 要 因 素。
统文化 中, 认为人有两个部分 : 肉体和灵魂。 一个人去世的时候 , 肉体消失但是灵魂还存在。 所以, 祠堂空间用来为了纪念去世 的 先人, 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历史上 中国古代居住建筑中, 也有祠 堂这个建筑 空间, 用来供奉祖先或是神明。新中国建立后 , 这类
满族 是 在 文化 上与 汉 族 , 蒙古 族 , 鲜 族 有 着 很 多相 互 影 朝
响关系的民族。 通过满族 历史上 出现的民族迁移和从文化上的 影响关系来看 ,本研究介绍分布在 中国辽宁省的满族 民居实 例, 通过这些得出满族民居 的特性和对满族 民居的正确理解。
二、 满族历史及居住信仰 满洲族在 中国境内通 常被称作满族 ,其人 口是 4 9万左 2 右。 满族生活在以辽宁省为中心 的黑龙江, 吉林 , 河北 , 内蒙古 ,
K y o dsM a c u d ln , c ey ea d t e c a g n e w r : n h we i g Ar h t p n h n e i h
f m rtpeSr tr ndde ort ,pail ue or o y ,tucu e满族 民居类型中最原始的形式和其 变化。除了平面分析外还分析了满族 固有的空间使用方式, 尤
其 是分 析 了炕 的构 成 及其 使 用 方式 , 有 对 建筑 细 节 处理 上 和 还 装 饰 等事 项 的调 查 分析 , 而 能 综合 掌 握 住满 族 民 居的 特 性。 从
以上 , 有时象客厅一样大的空 间会在 4 以上, m 窗户很大 , 有利
于 自然 通 风 , 窗外 会 附 加百 叶扇 遮 挡 强 烈 的 阳 光 照射 , 加 遮 附
个宽 阔 的 空 间 。主 人 可 以边 做 饭 边 和客 人 聊 天 , 是 住宅 中一 这
个交往空间。中国长期以来的烹饪 方式一煎炸油炒 , 在做饭时 会产生大量的油烟 。 为了避免油烟乱窜 , 北京 的厨房是一个封 闭的空间并设有排油烟设施。
辽 宁省 满族 民居 的特性 和 类 型 的研 究
A sac lt eCh rcei is n y e f a c u inDwe ig i n n r vn e Reerh Ol h aatr t dT p s n h r sc a oM a ln s nL a i gP o ic l i o
之 间的 变化 过 程 及其 相 互 关 系性 。 满 族 民居 的特 性和 类型 进 对 行 了细 致 的分 析 。
本研究是把分布在辽宁省地 区的满族 民居作 为对象。并 且参考了部分的与辽 宁省相邻的吉林省 , 黑龙江省等地 区的材 料。把辽宁省定 为研 究地 区的理 由是国内满族人 口的 4 %是 0
pe herlv od,hso y ul e nd t rh tcurlfau e l,t i ie ho it r ,c t sa he ac ie t a e t r s ur o ft dw eln Therlto hi ew e n t ha e n s pea d he l g. i eai ns p b t e hec ng si ha n d f r ai n o e s f t e e o m to pr c s o h M a hu’ dwel wa etbl h d nc s lng i s sa i e s
忘那些有功于人民的人『 引自越南文化包含厚重的历史因素》 一 文1 。反映在城市住宅设计上 , 祠堂空问是河 内居住空 间中不可
缺 少 的~部 分 。 堂 空间是 一 个 特别 重要 的 空 间 , 祠 在东 方人 的传
将 河 内 、 京 两个 城 市 的 住 宅 进 行对 比 , 们 能从 中发 现 北 我 每 个 国家 各 个 时 期 不 同 的政 治 、 经济 、 会 都 会 对 住 宅产 生 重 社
集 中在 辽 宁省 。
关键 词 : 族 民 居 原 型 与 变形 结 构 与装 饰 空 间规 则 满
Ab t a tTh ee r h i v le h t d fM a c u p o s r c : e rs ac n o v st e s y o n h e — u
面 作 为基 准 进行 类 型分 析 。考查 了原 形跟 变形 之 间的 变化 过 程
F om t e t dy t e n lss f t e haa trsi a t pe r h su , h a ayi o h c rc eitc nd y of M a h sd elng a e uc d nc u’ w l i sw sd d e

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来收集和分析一次性资料。在
满 族 的 民族 特 性 比较 浓 厚 的辽 宁省 , 场调 查 比 较典 型 形 式 的 现 事例 , 以及 通 过平 面 采 集 和跟 居 住 者 们 的面 谈 并 行 的 方式 来 形
成。 分析方法是要 以现场调查和文献材料来收集的满族民居平
三 、 束 语 结
雨板防止暴雨袭击。 敬重祖先 , 是越南人传统的文化 习俗。“ 千年古都” 河内共
有大小 街道 5 7条 , 中 以历 史 人 物 、 会 名人 命 名的 就 有 2 8 1 其 社 2 条 街道 。 样做 正是 为了经 常 提醒 越 南 国人不 忘 自 己的祖 先 , 这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