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
常 预激综合征课件

北京市海淀医院 常宇锋
提纲挈领
• • • • • • 预激综合征的概念 预激综合征的起因 预激综合征的机制 预激综合征的分型 预激综合征的鉴别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
概
念
指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 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 分心室肌提前激动。常合并阵发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治
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预激综合征可彻底根治 胺碘酮、普罗帕酮或普萘洛尔治疗预激合并 室上速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与房颤,如出现晕厥或 低血压,立即给予电复律 洋地黄因加快旁道传导禁用于预激合并房扑、 房颤 利多卡因、维拉帕米因减慢房室结传导,加 速预激合并房扑、房颤的心室率,甚至诱发 室颤
旁道
Mahaim氏束
此型罕见 旁道从希氏束分支进入心室 冲动由心房下传至房室结,绕过希氏
束或束支,沿旁道传入心室,产生预 激波 Mahaim在1941年首次报道
Mahaim氏束
有δ波
P-R间期正常
旁道
A型WPW综合征
Kent束的心室端终止于心室底后中部 提前的心室冲动由后向前除极 故胸前导联(V1-V6)QRS波群主波 均向上 QRS波呈R型或Rs型
B型WPW综合征
Kent束的心室端终止于右室前壁 提前的心室冲动由右向左 V1、V2导联 QRS波群主波向下(呈 QS型或rS 型) V5、V6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呈R 型)
C型WPW综合征
Kent束的心室终端止于左室外侧壁 提前的心室冲动由左向右 V1、V2 导联 QRS波群主波向上(呈 R 型) V5、V6 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 (呈 Qr 或 QR型 )
预激综合征

6.若发生二度房室阻滞或室房阻滞,心 动过速将立即终止,这是房室旁路折返 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性改变
逆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折返环路:心房→房室旁道前传→心室→ 房室正道逆传→心房,周而复始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李良军
概念
病因
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平均为1.5‰。病因是 有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存在。可发生于任 何年龄,以男性居多。病人大多数无器质 性心脏病,少数有三尖瓣下移畸形、二尖 瓣脱垂、梗阻型心肌病等心脏病。
分型
1.WPW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le syndrome) 又称经典型预激综合征
2.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 syndrome) 又称短PR综合征
3.Mahaim型预激综合征
经典型预激综合征
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环存在直接连接心房 与心室的一束纤维(Kent束)。
经典型预激综合征
经典型预激综合征根据心电图上预激波和
QRS波群主波的方向分为3型:
手风琴效应(引自陈敏昭)
治疗
药物治疗: 推荐:胺碘酮、普罗帕酮、伊布利特、 普鲁卡因胺 禁忌: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 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
同步直流电复律 导管射频消融可根治
总结
预激综合征的概念、病因、分型 心电图表现 危害(合并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诊断及鉴别 治疗
A型:左侧旁路(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受预激),预 激波和QRS波群主波在右胸与左胸导联上均向上。 B型:右心室前部受预激,预激波和QRS波群主波 在右胸导联向下、左胸导联向上。
典型预激综合征ppt课件

旁路位于左心室前侧壁。
编辑版ppt
25
其他辅助检查
室上性激动从左心室前侧壁进入心室,预激波的平均向量指向 右前方。心电图表现为V6导联出现深的Q波或呈QS波型。右侧 心前区导联主波向上(图3)。此型很少见,易误诊为前侧壁心肌 梗死。
在A型与B型之间尚存在中间型。其旁路位于右心室后基底部。 室上性激动从右心室的后基底部进入心室。心电图表现为V1导 联呈QS、Qr或rs型、V2导联呈高R波。
a.QRS波明显宽大畸形,在QRS波起始部分有预激波,QRS波 的终末部分亦明显宽钝。
b.QRS时间多>0.12s。甚至可达0.18s。 c.P-R间期缩短,时限<0.12s,若出现旁路一度阻滞则P-R间期 >0.12s。 d.继发性ST-T改变十分明显。预激波与QRS主波向上的导联ST 段下降,T波负正双向或倒置;预激波与QRS主波向下的导联ST 段抬高,T波正负双向、直立。
编辑版ppt
18
其他辅助检查
不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如下: a.QRS波前段畸形有预激波,预激波振幅较小,所占时间较短。
QRS波终末部分正常锐利。 b.QRS波增宽,但并不很显著。QRS波时限为0.10~0.14s。 c.P-R间期<0.12s。 d.继发性ST-T改变不明显。因为QRS波中、后段(主波)无明显
编辑版ppt
7
流行病学
在1周岁内发病率最高,年青成人中达到第2个高峰。总体人群 和全体病人的预激可能是间歇性的,甚至随时间推移而永远消 失。
编辑版ppt
8
病因
具有WPW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大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 大多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异常通路,可与先天性心脏病或 后天性心脏病并存。
预激综合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随访
➢对无症状WPW综合征患者可不服药观察。嘱患者在 心悸发作时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室上性心 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发作。 ➢如果有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病史,但消融手术不可行 或不可取,在排除缺血性和结构性心脏病后,可口服普 罗帕酮(150~200 mg ,3 次 /d)。对于严重器质性心脏 病患者,唯一可选择的口服药物是胺碘酮。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预激综合征(B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心脏的传导系统
病因与发病机制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P波 P-R段
P-R间期 QRS波 ST段 T波
心房除极的电活动
心房复极和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 电活动 心房除极至心室除极 心室除极的电活动 心室缓慢复极的电活动 心室快速复极的电活动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诊断
➢ 心室预激本身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具有预激心电图表现者,随年龄增长,快速性心律失 常的发生率增加,且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主。 ➢心动过速发作时,大多数只有心悸症状,部分患者可 有低血压、严重者可出现黑矇、晕厥等,甚至出现阿斯 发作。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诊断
预激综合征可伴有3种类型的心肌病: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由预激综合征伴随反复发生或 持续性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展而来。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 病,由基因突变引起。 ➢预激性心肌病:是由心室预激造成左心室心肌电-机 械兴奋异常引发心室重构、心功能降低所致。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预激综合征
XXXXX中心医院 儿童肾脏免疫内分泌科
XXX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预激综合征
01 定义及分类 02 病因与发病机制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预激综合征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预激综合征>>>
症状及病史:
图和体表或心外膜标测(mapping)有助 于鉴别各项顶激和进行旁路的定位,在确 诊旁道是否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方面起重 要作用。
内科学疾病部分:预激综合征>>>
诊断:
预激综合征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预激综合 征
单纯预激并无症状。并发室上性心动 过速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并发房 扑或房颤者,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左右, 除心悸等不适外尚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 甚至突然死亡。心室率极快如300次/min 时,听诊心音可仅为心电图上心室率的一 半,提示
内科学疾病部分:预激综合征>>>
病因:
肌,从而造成心室提前激动和改变心室肌 正常兴奋顺序,其结果是心电图上QRS波 群畸形,起始部分有预激波(δ波)。心房 冲动的其余部分可沿正常途径下传,与旁 路引起的心室激动合并形成心室融合波。 心室融合波的形态由正常与旁路的不应期 长短决定。正常通路不应期长,或冲动大 部沿旁路传导,则QRS畸
上述心电图改变尚有分为a、b两型的。 a型的预激波和qrs波群在v1导联均向上, 而b型v1导联的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则 均向下;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 预激,而
内科学疾病部分:预激综合征>>>
症状及病史:
后者提示右室前侧壁心肌预肌。这种分类 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 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 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 今。
预激本身不引起症状,但常导致快速 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发生的室上性阵 发性心动过速与一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速相似。
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一)房室旁道 ①pr间期(实质上是pδ间期)缩短至0.12秒以下,大多为0.10 秒;②
预激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手术目的:消除预激综合征 引起的心律失常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低, 但可能存在并发症
术后恢复:术后需要一段时 间的恢复期,期间需要密切
观察病情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物,如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
手术治疗:进行射频消融术, 消除异常传导通路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 运动等
预激综合征的预后与患者的 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手
术治疗效果等因素有关
性别:男性预后较女性差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合并症:合并其他疾病,如 高血压、糖尿病等,预后较
差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对预
后的影响不同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手术治疗:进行射频消融术,消除异常传导通路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心理辅导:进行心理疏导,减 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Part Three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使用可能诱发预激综合征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是否有预激综合征的特征 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监测心电图,观察心律变化 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结构,判断是否存在预激综合征 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电刺激心脏,观察心脏反应,判断是否存在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检查:出 现预激波或δ波
心导管检查: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判断预 激综合征的可能性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概念: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即心房冲动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称为“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者称为预激综合征。
病因:预激综合征病人大多数没有其他心脏异常征象,少数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如三尖瓣下移畸形,二尖瓣脱垂与心肌病等。
后天性心脏病如瓣膜病、各类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心脏外伤等均可合并预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单纯预激并无症状。
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1.8%)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
并发房扑(发生率5%)或房颤(发生率15-30%)者,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左右,除心悸等不适外尚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忽然死亡。
心电图特征:1. 窦性搏动的PR间期少于0.12秒2. 某些导联的QRS超过0.12秒3. 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钝,称为预激波或δ波,终末部分正常4. 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治疗要点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
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同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
并发房颤或房扑时,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环障碍者,宜尽快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
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
药物不能控制者,用射频、激光或冷冻法消融,或手术切断旁路,预防发作的适应证。
若心电图示QRS波正常,P-R间期规则,心率约200次/分,应考虑为反复性心动过速,其治疗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同,可选用异搏定、心律平,ATP或洋地黄等。
若QRS波群异常而R-R间期显著不规则,则应疑及预激合并房颤,则应选用心律平,普鲁卡因酰胺,或奎尼丁和心得安合用,而禁用异搏定,洋地黄和ATP,因后三者可缩短旁道不应期而加速旁路传导,甚至发生室颤。
对于经常发作室上速,症状明显者,宜行电生理检查明确旁道部位后用电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预激综合征

• WPW综合征 又称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属显性房室 旁路。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环存在直接连接心房与 心室的一束纤维(Kent束)。心电图特征:PR间期 缩短<0.12s;QRS波增宽》0.12s;QRS波起始部 有预激波(delta波);P-J间期正常;出现继发性 ST-T改变。根据V1导联主波方向判断类型及初步旁 路定位,V1导联主波向上,称为A型预激综合征, 其delta波正向,一般为左侧旁路;如果V1导联主波 向下,称为B型预激综合征,delta波负向,大多为 右侧旁路。部分患者的房室旁路没有前向传导功能, 仅有逆向传导功能,心电图上PR间期正常,无delta 波,但可反复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类旁路 称为隐匿性旁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PW综合征——治疗
窄QRS心动过速
迷走刺激:Valsalva动作,颈动脉窦按摩,面部冷刺激 腺苷 6-12mg (小儿0.1 mg/kg) 维拉帕米5-10mg、 地尔硫卓10mg 准备电复律
房颤、房扑、宽QRS心动过速
普鲁卡因酰胺 30mg/min 持续最大剂量17mg/kg 胺碘酮 150mg(10ml) 运动 阿托品、亚硝酸异戊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
旁路常见的部位
左室游离壁 53% 室间隔后份36% 右室游离壁 8% 室间隔前份 3%
WPW综合征——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不引发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多为早搏诱发 经房室结下传,旁路逆传(95%) 或经旁路下传,房室结逆传(5%)
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等。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
Ⅲ类——阻断钾通道,延长复极(延长动作电位时限)
胺碘酮、 索他洛尔 。
Ⅳ类——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
预激综合征
概论
预激综合症
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 部,或者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 分或全部。
经典表现为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 征(WPW综合征)
解剖学基础——Kent 束
连结心房和心室之间,在房室特殊传导 组织外,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肌束传 导通路,称房室旁路通道。
Ebstein畸形病人,具有多条旁路 触发因素:冠心病、心包炎、电解质异常、甲状腺疾病、
贫血等
WPW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PR间隙缩短,(<0.12s) QRS波群起始粗钝,具Δ波,QRS波群时间延长(>0.12s) 继发ST-T改变
WPW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使Δ波明显的因素
压迫颈动脉窦 憋气 阿托品、洋地黄、异丙肾上腺素
又称异型预激综合症,PR间期正常,QRS波 群时间延长,具Δ波
Mahaim 纤维
WPW综合征——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发病率0.1-3 ‰ 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大
随年龄增大,发生心动过速的几率降低
20-39 岁病人-10% 60 岁以上的病人-36%
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伴Ebstein畸形,二尖瓣脱垂, 心肌病,瓣膜病等
WPW综合征——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机制——心室激动经旁路逆传入心房,恰逢心房肌易损期, 引起心房颤动
旁路不应期较短,心房激动经旁路下传增多,导致心室 率增快
WPW综合征——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扑动诱发;或原发 WPW综合征猝死发生率<0.1%
WPW综合征——治疗
无心动过速发作史,根据电生理检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电复律 双相波100J
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 类 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 。
ⅠB 类 不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美西律、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
ⅠC 类 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概论
WPW综合征
1930年由Wolff、Parkinson、White最早描述, 束支传导阻滞伴短PR间期的患者,有发生阵 发性心动过速倾向。
LPL综合征
1952年由Lown、Ganong、Levine描述,心动 过速发作,伴心电图表现为短PR间期,QRS 波形正常。
无明确解剖基础
Mahaim 型
药物治疗
适用ⅠA或ⅠC类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延长旁路 不应期
Ⅲ类药物,如胺碘酮 避免单独使用洋地黄类——加快旁路传导;抑制房室结传导。
合并房扑、房颤时易诱发室颤。 腺苷,抑制房室传导(短暂AVB),不影响旁路 维拉帕米,延长房室传导
电复律或除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晕厥、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