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五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

输穴:五腧穴中第三个穴,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

俞穴:(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下合穴:即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会聚的八个腧穴。

八脉交会穴:指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经穴。八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原属于五腧穴、络穴。

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是空隙、间隙的意思。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

以下。十二经脉,阴阳蹻(我没找到那个简体的字...||)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

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募穴。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募穴部位都接近其脏腑所在,有在正中任脉(单穴),有在两旁各经(双穴)。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合称“十二原”。“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络穴: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

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心系:是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起功能性联系。

气街:腹股沟动脉部,穴名气冲。

肺系:指气管、喉咙。系,系带、悬系的意思。

一源三歧: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一源三歧”。

一夫法:以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称“一夫法”。

六合:“合”指经别与经脉在头面部相合,阳经经别合入原经脉,阴经经别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手足

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组,称为“六合”。

脉:本义指血管,《说文解字》解释作“血理分衺(斜)行体者”。原写作“脈”,又作“衇”。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

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散布部位。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十二经筋: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

写出以下穴位的归经、定位、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睛明、承泣

天突、中府、期门

风池、风府、哑门

肩井、风门、肺俞、心俞,厥阴俞

中极、关元,巨阙,膻中

长强

睛明: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承泣:属足阳明胃经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不可刺入太深;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天突:属任脉经穴。

定位: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直刺0.5-1寸。

中府:属手太阴肺经穴

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期门:属足厥阴肝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0.5~0.8寸。

定位: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若针尖朝向同侧眼内眦,其深面正对椎动脉;若朝向对侧眼外眦,其深面一般正对延髓,非常危险。

风府:属督脉经穴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哑门:属督脉经穴。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0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肩井:属足少阳胆经穴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直刺 0.3~0.5寸,切忌深刺,捣刺。孕妇禁用。

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斜刺0.5~0.8寸。

中极:属任脉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直刺1.0~1.5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

关元:属任脉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直刺1.0~2.0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

孕妇慎用。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直刺0.3-0.6寸。

膻中:属任脉经穴。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直刺0.3-0.5寸,或平刺。

长强:属督脉经穴。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胸膝位或侧卧取之。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0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1.络脉与经别的区别

共同点: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经脉的支脉

不同点:十二经别:1. 深部,主内,主要在胸、腹腔和头部

2. 无所属穴位,也无所主病症

3. 起沟通脏腑和表里相合的作用

十五络脉:1. 浅部,主外,主要在四肢和躯干前、后、侧部

2. 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

3. 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腧穴的治疗作用

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

邻近作用,这是经穴、奇穴、阿是穴所共有的主治作用特点,即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的病症。

远道作用,这是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的主治作用特点。这些要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病症。这就是常说的“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整体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某些腧穴,可起整体性的调治作用,这是远道作用的扩大。一般经穴都具有对某方面病症的调治作用。

腧穴的分类及各类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