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a76cbfab90d6c85ed3ac636.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内容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 “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 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181 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 个。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 个字。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 个字2.阅读部分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
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 字4.综合性学习“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单元解读第一单元解读单元名称:走进西部单元教学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 个,会写20 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
3课指定段落。
6.第3 课后的小练笔解决措施: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01cfa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9.png)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
《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口语交际围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引导孩子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3.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 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引导孩子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1.古诗三首……………………………………………………3课时2.祖父的园子…………………………………………………2课时3.月是故乡明…………………………………………………3课时4.梅花魂………………………………………………………2课时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1课时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2课时语文园地一……………………………………………………1课时。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7f13e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2.png)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
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童年往事”,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
这些文章情感丰富,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教学要点:
1.认读42个生字,准确读出3个多音字,掌握18个字的
书写,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
杂兴(其三十一)》。
3.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会针对大人们的童年岁月列出问题清单,学会倾听并记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6.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详细描述经过和自己受到的触动,记录当时真实感受。
7.归纳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语文园地的方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人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人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3d9e3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45.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教材分析: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
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6be9d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e.png)
一致,长短要协调。
笔顺:
平舌音
昼
sānɡ 部首:又 结构:上下
耘
组词:桑叶 桑树
桑
形近字:搡晓Leabharlann 字义:落叶乔木,开黄绿色小
上下等长。下部横
长托上,撇捺伸展。
花,叶子可以喂蚕。
笔顺:
昼 耘 桑 晓
笔顺:
xiǎo 部首:日 结构:左右
组词:晓得 拂晓
形近字:浇
右部上斜下正, 字义:①天刚亮的时候。
“兀”的撇向左下伸。 ②使人知道。
1 古诗三首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昼耘桑晓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翘舌音
昼
zhòu 部首:一 结构:上下
耘
组词:昼夜 白昼
桑
形近字:居
晓
字义:白天(跟“夜”相对)。
“尺”的撇和捺宜长,
包住下部。
笔顺:
昼
yún 部首:耒 结构:左右
耘
组词:耕耘 耘锄
桑
形近字:耕
晓
字义:在田里除草。
“耒”横多,间距要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91d913f705cc1754270928.png)
第一单元
◎教材解析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语文要素
1.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话题
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认识 41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18 个字,会写 10 个词语.
★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能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
★朗读、背诵古诗《游子吟》.
◎教学建议
注意问题
★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为基础,把握好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要求,不宜过度解读文本.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不要以贴标签或下定义的方式将思想感情生硬地灌输给学生.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要因文而异,针对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文本采取不同的方式,不要模式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fadb891ed9ad51f11df2b9.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说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兴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立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语言训练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络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进一步进步理解语言的才能。
1. 草原课文解读这篇散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开展顺序表达,先描写草原秀美的风光;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完毕。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严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擅长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讨论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表达,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妙。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部编版单元解读全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部编版单元解读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cf6e80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d.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部编版单元解读全集第一单元:见字如面本单元以《见字如面》为主题,通过讲述小学生在信件中交流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信件形式和写信技巧的认识。
教材内容包括信件的格式、信件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以及写信时需要注意的细节等。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五谷杂粮本单元以《五谷杂粮》为主题,介绍了中国的主要五谷杂粮,如小麦、玉米、稻子等。
通过研究这些谷物,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培养对食物的认识和感恩之心。
第三单元:童话世界本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题,通过研究《长脚杯》、《小红帽》等经典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教材还包括了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课文,如写童话故事的方法、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
第四单元:有趣的科学本单元以科学实验为主题,通过研究《小小科学家》等课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包括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变化、物体的浮沉等。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单元:家乡的四季本单元以四季变化为主题,通过研究《春》、《夏》、《秋》、《冬》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同时,教材还包括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内容,如四季的景色、四季的服装等。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感受。
第六单元:古今中外本单元以中外文化为主题,通过研究《中国的象棋》、《美国的儿童乐园》等课文,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特点。
同时,教材还包括了一些与中外文化相关的内容,如中国的传统节日、美国的风俗惯等。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增长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七单元:故事里的人物本单元以故事人物为主题,通过研究《小狐狸乖乖》、《小兔子找妈妈》等课文,让学生了解不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同时,教材还包括了一些与故事人物相关的内容,如故事人物的行为方式、故事人物的思想感情等。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人物分析和情感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前四单元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前四单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5e43c9e28ea81c758f578ae.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前四单元解读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
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特色1.人文内涵丰富2.拓宽题材体裁3.灵活设置专题4.系统设计导练﹙一﹚教材概貌1.按专题分成8组,每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2.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有分有合)3.“大综合”1次(第六组)“小综合”1次(第三组)4.生字:认200个,写150个5.“词语盘点“列出的词语:读读写写176个,读读记记154个6.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7d26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教材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1—5单元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1.教材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1—5单元包括《大自然的声音》、《书信》、《いくつ》、《石榴》和《雨巷》五个单元。
其中,每个单元均包括若干篇课文和配套的语文知识点。
2.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声音、书信、数字词语、植物石榴和雨巷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识字和书写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流利朗读。
(2)掌握课文中的语法、词汇和句型结构。
(3)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语言表达和书写。
(4)能主动思考、对比和总结,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
(5)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识字和书写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声音》1)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并运用感官表达感受。
2)学习课文《嗒、嗒、嗒》和《飞机的声音》。
3)讨论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4)学习词语:声音、大自然、声波等。
(2)第二单元《书信》1)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作要点。
2)学习课文《信》和《回信》。
3)了解书信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4)讨论书信与其他文字形式的区别。
(3)第三单元《いくつ》1)学习课文《说数字》和《数一数》。
2)学习数字词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3)通过游戏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字识别和数数能力。
最新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
![最新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40c58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b.png)
本单元以冰心先生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为导语带领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旨在告诉学生童年所经历的,都会为一个人的一生涂上最厚实的底色。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是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
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安排了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把过程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是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新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主题,编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精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和语文园地,是一个“读-说-写”一体化的单元。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的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往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篇课文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后题、课前学习提示作了相应的引导。
《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第2题“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语文五下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语文五下第一单元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8f8914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31.png)
语文五下第一单元教材解读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这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的教材,这可真是个有趣的玩意儿啊!我还记得那天下课,我和同桌正凑在一起讨论这单元的内容呢。
同桌那家伙,平时就跟个好奇宝宝似的,眼睛瞪得老大,一把拉住我说:“哎,你说这第一单元怎么净是些关于童年的事儿啊?”我瞅了他一眼,笑着回答道:“你想想啊,童年那多有意思啊,有好多好玩的事儿,就像咱们自己的小时候似的。
”就拿这单元的一篇课文来说吧,里面描写的那些童年游戏,简直让我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小时候的院子里。
那时候啊,一放学,我就像只脱缰的野马,撒丫子就往家跑。
到家后,顾不上放下书包,就把小伙伴们都招呼到院子里来。
大家聚在一起,那场面,热闹得就像炸开了锅。
我们玩的最多的就是跳皮筋。
几个小姑娘把皮筋撑起来,有高有低,就像一道道关卡。
然后我们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跳。
有的小伙伴跳得那叫一个轻盈,就像只灵活的小燕子,一下子就轻松地过了好几道“关卡”,还不忘得意地朝我们甩甩辫子,嘴里还念叨着:“看我多厉害!”可有的小伙伴就没那么顺利啦,不是被皮筋绊倒,就是跳得手忙脚乱的。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红,跳着跳着,突然来了个“狗啃泥”,摔得那叫一个惨啊,膝盖都擦破了皮。
她坐在地上,咧着嘴想哭又想笑的,我们几个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赶紧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边安慰她一边打趣说:“小红,你这是跟大地来了个亲密拥抱啊!”她听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呢。
这单元的课文啊,就是这样,把这些童年的趣事描写得特别生动,让我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就像我和小伙伴们跳皮筋的场景,那时候的笑声、哭声、打闹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呢。
再看看单元后面的那些练习题,也挺有意思的。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一个关于童年梦想的问题。
我们小组的成员那是七嘴八舌的,有的说想当科学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有的说想当医生,救死扶伤;还有的说想当老师,像我们的老师一样,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小朋友。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册单元解析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册单元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22c8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e.png)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册单元解析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册的各个单元进行解析,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春天的特点和春天带给人们的变化。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第二单元:神奇的植物
本单元介绍了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过程,并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展示了植物的神奇之处。
同时,也提醒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第三单元:神奇的动物世界
本单元通过介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之情。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第四单元:神奇的身体
本单元介绍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奥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五单元:神奇的数字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
中的例子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应用能力。
第六单元:神奇的语言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语言的重要性和语言的基本特点。
通过练习
口语和书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神奇的文化
本单元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点,让学生了
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第八单元:神奇的地球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现象。
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地球的奇妙之处和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以上是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册各个单元的简要解析,希望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下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0d295c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d.png)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下第一章:语文在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章将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题展开讲解。
一、课文阅读与理解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一系列的课文。
我们将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抓住作者的意图,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二、课文赏析和写作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时,我们将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欣赏优秀的诗歌、故事和文章,并通过模仿这些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要注意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并且注重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三、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将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同时,我们也会介绍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第二章: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一、整数、分数和小数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运算和转化。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计算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加减乘除运算,并且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图形的认识和绘制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各种各样的图形,如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认识和描述这些图形,并且学习如何绘制和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且学习如何通过图表和图形对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数据的比较、分析和预测。
第三章:英语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将继续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和运用英语。
一、听力和口语训练在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我们将通过听力素材和口语练习,帮助学生们提高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课件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4aeed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3.png)
①开头以 李绅的《悯 农》入笔, 以倒叙的方 法引入正文。
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出发时,爸爸准备了面 包和饮料,这简直就是一次郊游啊,我高兴地想。
深秋,路边的树叶都 变黄了,风一吹,它们就 像蝴蝶一样徐徐飘落下来。
远处的山一块黄,一块绿,一 块红,好看极了。天空又高又 远,湛蓝湛蓝的,如同刚刚被 水洗过似的,真漂亮!爸爸打 趣说:“这就是大自然的美, 比你整天待在电脑前好吧!”②
交际示范 捉住,就弄断了自己的大钳子,拼命逃跑。 爷爷吃尽了这只螃蟹的苦头,岂能让它逃走, 身体奋力往前一扑,牢牢地把螃蟹抓住,再 用嘴把螃蟹钳子的另一个关节处咬断,最后 将它放进了箩筐内。那天,爷爷满载而归, 餐桌上都是鱼、虾、蟹。
交际示范
爷爷讲述的这些看似小小的却 很有童趣的事,像镜头一样,随着 爷爷娓娓的叙述,展现在我的面前, 让我感受到爷爷充满了童真、快乐 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学校: 执教教师:
翻阅影集、日记等成长的印记,回忆自己 成长的历程,是不是会在某一个瞬间觉得自己 长大了?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 了”,要求我们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 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选择成 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交际指导
4.根据整理的材料有条理地表达。 可以将记录分类整理,如分为“他们的 校园生活”“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的家 庭生活”“他们爱玩的玩具”“他们爱吃的 小零食”,以便让交际话题集中,表达内容 有序。还可以对发言内容进行简单的排序。
交际指导
如,先按记录汇报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接着 说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然后说自己的感 受;或者先说自己的感受,再借助记录的内 容具体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58fbf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c.png)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整体解读:统编五下第一单元以童年回忆为人文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四篇课文,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古人诗歌世界里的儿童趣事,读懂现当代名家笔下的童年回忆,在以往学习掌握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这组阅读理解难度更大、文章关键词句更为隐蔽的课文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此,交流平台也通过四则学习伙伴语,提示我们在教学中不妨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从先到后地以抓住关键语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等方式完成对阅读要素的落实。
此外,对应着单元人文主题,本单元不仅以《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的口语交际为题,让学生通过对亲人朋友中长辈的采访,走近身边之人的童年岁月,还让学生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检索自己成长路上的关键事件,写清经过,写出感受。
二、单篇教学设想:(一)第1课《古诗三首》:本课所选三首古诗,均为古人描写乡村儿童生活趣事的诗作。
按照古诗教学的一般教法,我基本会按照读好诗句,熟读成诵——读懂诗句,说清意思——感悟诗情,体会诗意的教学逻辑设计教学。
对照本课的三道课后习题,可知:课后习题一指向读好诗句,熟读成诵层面的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本题虽为课后第一题,但读的教学,实则贯穿古诗教学的始终——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建立在读正确、读懂并感受诗意的基础上;背诵与默写,也必须以足够多的朗读遍数和足够准确而深入的内容理解为基础。
课后习题二指向读懂诗句,说清意思和感悟诗情,体会诗意层面的教学: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abaf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e.png)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对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
该教材为五年级学生研究语文的重要教材之一,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
教材概述第一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着"感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多个篇目的阅读和研究,培养学生对于感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材结构该单元的教材分为若干篇目,每篇目都围绕着感恩展开不同的故事和主题。
每篇目都包含了课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等几个部分,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研究需求。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该教材,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认识和了解感恩的重要性;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写作能力,表达对于感恩的理解和感激之情;4. 培养良好的研究态度和情感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 理解和掌握每篇课文的主题和情节;2. 提高阅读理解技巧,如理解词义、推测上下文等;3. 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练。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品质;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对于感恩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 阅读篇目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2. 针对每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4. 组织感恩主题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感恩意识的培养。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1. 定期进行测验,测试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2. 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对于感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言行举止,评估其感恩意识和情感品质。
结束语通过对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材的结构和教学目标。
同时,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情感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教材分析: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
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四、教学建议本组有两篇是老师们熟悉的传统课文。
《草原》原来安排在九义六年制九册第四单元,同组课文有《威尼斯的小艇》《三峡之秋》。
学习本组课文,目的在于“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白杨》原来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九册里,同组的课文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高粱情》《幸福是什么》,学习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受到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教育。
虽然两篇是传统的课文,教材组织单元的主题非常鲜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也可以富于时代感。
《草原》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西部的向往之情。
《白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老一辈建设者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新选的两篇课文:《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习《丝绸之路》,绝不仅仅是了解有这么一个历史故事,增长历史知识,重要的是了解西部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建设西部的热情和愿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与《白杨》相搭配,表现了新一代建设者建设西部的伟大成就。
《丝绸之路》一课修改了很多次,还不太理想,教材修订时考虑更换。
五年下册第一单元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提出了一个语文学习的要求:“把握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阅读训练,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较薄弱的一个方面。
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的发现”栏目中作为一个训练点安排,并提示了怎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一个训练点应该贯穿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即使单元导语中没有提出这一训练要求,在教学中也需要加以重视。
除了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提示的这一把握文章中要内容的方法(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其他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抓住文章自然段里的中心句、阅读文章时提出问题等。
本单元主要从阅读的角度提出训练的重点: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句子表达上的作用。
导语中提出的“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这一单元的课后思考题中体现得很充分,在备课的时候,要重视利用课后的思考题来设计、组织教学。
高年级的“交流平台”是中年级“我的发现”的延续和发展。
由于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交流对西部了解和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草原》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白杨》中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引导学生加以掌握。
“习作”信封的写法十分重要(通信方式的改变,没有多少人写信了),但有一较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信写好后怎么寄出去。
教材编排不可能提示具体的邮寄地址(全国的小学生都往同一个地址邮寄,怎么处理收到的信)。
二、重点课文解读。
1、《草原》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草原》语言优美,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
因此,教学本文要多读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在初读感知、品读感悟、精读品味、选读体味中读懂课文,读出草原的辽阔壮美,悟出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这是我查阅资料时找到的一篇案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初读,感知草原美初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通过上网查找或查阅书籍得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如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介绍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服饰特点、生活特点等);诵读古今文人骚客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展示图片或请去过草原的学生作介绍……然后,让学生带着交流中获取的对草原的感性认识初读课文。
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学生自读、齐读、小组推荐读、教师范读等。
有了前面信息资料的充分交流,再加上多种形式的读,学生会初步领略到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为更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二、品读,感受景色美品读优美语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首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描写草原“景美”的句子,边读边悟,尝试着在句子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并说明是怎么体会到的。
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词句谈体会,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反复品味,体会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
如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在“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此时,可在配乐声中让学生闭目遐思,在脑海中勾画一幅草原美景图:辽阔的草原上,蓝天、白云、碧草遥相呼应,羊群、马群、牛群点缀其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这样,变语言文字为优美图画,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共鸣,亦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从而产生“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觉。
其次,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质疑能力反映了探究进取、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能简单地把质疑理解为否定教材、否定作者。
进入五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应该更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感情和思想,能与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产生共鸣则更好。
“高歌一曲”和“低吟小诗”是否可以调换位置?“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是否自相矛盾?这些问题,无论是教师课前预设还是课堂上的自然生成,都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读文本,解决疑难。
让学生感悟到作者是因激动而高歌,因陶醉而低吟的心境和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匠心独运。
最后,让学生自选感受最深的句段,或“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让学生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或让学生“放声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朗朗的读书声,读出个性感悟,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美。
三、精读,品味人情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课文的点题之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更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学习二至五自然段课文应精读深悟此处。
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直奔主题:“蒙汉情深”“深”在哪里?“天涯碧草话斜阳”又是怎样的景象?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天际下,在碧草无边的草原上,主客双方手牵手、肩并肩,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
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多么温馨而感人的画面啊!他们“话”什么呢?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进一步深化了文意,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这就是作者写作意图所在。
四、选读,体味语言美“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体会语言美,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二是精笔描写,如“草原像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
”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教师引导学生选读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然后让学生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一个美景片段,绘一幅美妙图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案例,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本文最本质的特点和训练重点,经过这样几次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读,让我们看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动人的自然景色,体会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受到了那一种温暖感人的人间情怀。
同时也领略到了老舍先生自如洒脱、自然放松的语言魅力,他那平易朴实、自然活泼、平和而有力的表达方法也深入学生的内心,在润物无声中陶冶了学生的内心,交给了学生写作方法。
2、《白杨》袁鹰的《白杨》一文,记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我觉得在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时可以依据下面几个方面:(1)前后知识的贯通。
本课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如“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