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生境网络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境网络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1

邢晓娟李翅石岩

摘要: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证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绿地空间,而且为生物的生存活动提供重要的场所和栖息地。然而以往的绿地系统规划往往只重视建成区范围内的绿地建设和绿地率的达标,忽略了城市在生境网络系统的重要作用,从而致使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境网络源自于欧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欧洲的生境网络理念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它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受到高度人工干扰的城市绿地系统更好的发挥在生境网络中的作用,建立一个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存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优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是本次莱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字:生境网络,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正文:

城市——受到高度人工干扰的区域,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来说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城市绿地系统,它为生物的栖息、迁徙、繁衍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廊道和空间。在生境网络中,城市绿地系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利用生境网络理念来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对优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理论背景

1.1生境网络概念及内容

生境网络是由核心保护区、自然和半自然生境斑块和具有连接作用的廊道、跳板结构交织而成的网状景观系统,是保护生境斑块、对抗景观破碎化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景观格局,有利于物种安全迁徙和繁衍[1]。

生境网络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森林、风景林地、农田、湿地、生态保护区等大面积

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赞助(编号:TD2011-32)

生态要素的核心保护区;(2)以城市中各类绿地、残留林地、农田、可修复矿山及各类棕地的生境斑块;(3)以海岸线、河流、道路两侧绿地及防护林地为线性代表的廊道;(4)以残留林地、小型公园、各类附属绿地、街头绿地为主的跳板结构。这四方面共同构成了生境网络系统,为生物的活动、迁徙、繁殖等一系列生存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和保障。

1.2生境网络起源与发展

生境网络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源起于欧洲,收到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启蒙,欧洲的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和生态保护学展开了对廊道结构和网络格局的初步探索。随着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日益深化,欧洲学者基于物种灭绝和重新定居动态过程的考虑,对生境网络进行了全面的网络规划。至21世纪,关于生境网络的研究日益深化,生境网络研究的尺度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欧洲有70%的野生生物现在生存在人工规划的绿地系统中,这也证明了生境网络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密切的联系。

德国是欧洲对生境网络研究最早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从80年代初德国学者对人工、半人工的景观对于生物的运动、扩散格局的干扰研究,到后来发展到META——种群理论在生境网络规划中的长远发展,直至Nature2000和the Habitats Directive of the EU项目实现了大尺度上的跨国生境廊道研究,更多的国家已经加入到了生境网络的研究工作中。生境网络已经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然而在我国,生境网络的概念还没有完全被接受,与之有比较紧密联系的就是绿地系统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涉及到的物种生境及迁徙廊道,也仅仅只是涉及到单一物种的生境营造及迁徙廊道规划,并未对更大范围的物种及区域进行研究。对于生境网络指导绿地系统规划还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

1.3生境网络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对应关系

在生境网络理念下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城市绿地系统中的要素进行统

一的分类和分析,确定出重要的、需要保护的生

境网络要素,两者进行匹配对应,建立生物保护

格局,才能更好的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

结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生境网络

图1: 生境网络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对应

关系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由自然保护区(生境基底)、城市绿地(生境斑块)和绿色廊道(生物迁徙廊道)以及绿地节点(跳板结构)组成(图1)。

1.4规划途径和方法

在欧洲,生境网络规划包括4种形式[2]。

(1)物种导向的生境网络规划。以涉及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为整体研究目标,根据目标物种的生存活动内容,保护其生存的核心保护区、生境斑块、迁徙廊道及跳板结构,为该物种的生存发展提供完备的生态格局。

(2)多功能生境网络规划。帮助生境碎片与大型自然保护区、自然斑块建立连接,形成有机网络结构。通过廊道、跳板等结构,在较大尺度上,整合、修复破碎化生境。

(3)以生态保护要求约束土地使用。建立相关标准,约束调控景观的用地方式和生产活动,确保较通透的景观格局和安全的景观环境。

(4)人工廊道支持物种运动迁移。建设人工廊道,消除或削减人类活动和人工设施对物种迁徙运动产生的阻隔和干扰。

2.现状分析

2.1城市概况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地处东经119°33ˊ—120°18ˊ,北纬36°59ˊ—37°28ˊ,东与招远市接壤,南依大泽山与平度市为界,东南与莱西市为邻,西、北濒临渤海莱州湾,西南隔胶莱河与昌邑相望(图2)。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分为五种主要地貌类型(图3):a.滨海低地:主要分布于南阳河口以北及虎头崖以西的沿海地带;b.洪积、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滨海地带以东;c.山前岗地: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于平原与丘陵之间,属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d.剥蚀丘陵:主要分布于市境东及东南面。其复杂的地形地貌也造就了莱州市的生物多样性和对生境网络、生态环境的更严格的要求。

2.2莱州市绿地现状分析及评价

2.2.1莱州市各类绿地现状建设情况

根据生境网络理念将莱州市的各类绿地分为

了自然保护区(生境基底)、城市绿地(生境斑块)

和绿色廊道(生物迁徙廊道)以及绿地节点(跳

板结构)四个方面,并且针对四个方面进行了实

地勘测和调研(图4)。

(1)自然保护区——生境基底

莱州市具有十分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包括东部马山、云峰山、崮山、凤凰山、天齐大狗山等林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构成了莱州市植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基地,中部平原的其他草地、农田、林地构成了莱州市植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为莱州市植物多样性恢复重建与迁地保育提供基质,西部沿海自然保护区、东方红湿地、东风湿地等成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鸟类栖息地多样性就地保护及恢复重建的主体。

(2)城市绿地——生境斑块

从总体上看,莱州市的城市绿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要求:如莱州广场、掖县公园等综合性公园已经建设完善;南阳河沿岸的部分带状公园已经建成,充分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景观特色;近期新建的一批小型街旁绿地也提高了公园绿地的图2 莱州市区位图 图3 莱州市地貌类型分布 图4 莱州市市域绿地生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