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政治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对 内 政治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 组织 的影 响
殖民 扩张 国际 格局
对 外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 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 本主义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政 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重新瓜分世 界的矛盾加剧
一、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 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 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 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 件,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应具 备哪些条件?
提示:工业革命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式: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 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 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 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 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 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 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史》
量子理论
宏观到微观
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
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论(狭义、广义)
近代物理学 理论框架的 重大突破
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 理论框架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9C70年代——) 四个方面 电力的广泛 应用 国家及人物 德国人 西门子 美国爱迪生 美国人 贝尔 意大利马可尼 德国人 主要成就 发电机 电灯、电影 电话 无线电报 内燃机、柴油机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形成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前 提 条 件 18世纪60年代开始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 ③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④技术:手工工场长期发展; ⑤市场需求: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 大市场需要。 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 动力:瓦特“万能蒸汽机”,人类进入蒸 汽时代。 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 运输业 交通:火车机车、蒸汽汽船;新型铁路、 轮船运输业。 工厂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①生产力:大发展,蒸汽时代; ②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头号强国 ③工业城市兴起,城市进程加快 ④经济思想:自由主义; ⑤资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世界统治, 全球扩张,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⑥社会结构: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⑦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内燃机和交 通工具的创 制
塑料、化肥、染料等 (电力--发电机、电灯、电影等;交通--汽车、轮船、飞机;通讯-电话、电报;石油化工--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等;新 兴工业部门--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
化学工业的 建立
卡尔· 本茨 戴姆勒 美国莱特兄弟 瑞典人诺贝尔
汽车
飞机 炸药
(2)客观条件: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3)对外政策:国力提升;殖民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世界一体化的表现: (1)基础(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途径): 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3)主要内容: 物资交流、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社会形态的冲突。 (4)形成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c70年代--20c初(1914-1918年一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世界历史,影响最大、 最深远的,是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和由此 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 启的工业文明迅猛地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 代,从棉花时代进入钢铁时代,从平面运输时代步 入立体运输时代。人类社会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演化, 终于大踏步地跨进了现代文明的大门。正如哈贝马 斯所说,这种现代观“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 限进步、社会和道德改良无限发展。”
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牛顿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 (17世纪 原理》(物体运动三大 晚期)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普朗克19c 末~20c初 )
爱因斯坦 (19c末~ 20c初)
运动三定 律是近代 物理学的 重要支柱
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 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 心理论体系,标志近代 自然科学形成;推动工 业革命到来;推进了启 蒙思想产生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①政治保障: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②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③资本条件:殖民掠夺、商品倾销和资本积累。 ④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突破,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⑤市场需求:国内统一市场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电力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创制: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石油开采、石油化 工产生、发展。 通讯事业发展:电话、电报 化学工业建立: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材料 钢铁工业进步:钢铁材料广泛运用。 新兴行业:电力、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①生产力:更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经济格局: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的经济霸权; ③城市进程加快,大城市兴起 ④经济思想:垄断资本家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信条; 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成熟,逐渐过渡到帝 国主义; ⑥社会结构: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 ⑦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 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 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 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 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 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①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生 产 社 会 化 趋 势 加 强
企 业 间 竞 争 加 剧
生 产 和 资 到一定 本 程度 的 高 度 集 中
垄 断 组 织 产 生
垄 断世 资纪 末 本 主世 义纪 初 产) 生
19 20

影 响
直接原因
形式:卡特尔、辛 迪加;托拉斯
③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如何评价近代世界一体化
(3)消极性: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 致19C末国际关系的日趋复杂
①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 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③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 抗和战争 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 列强之间矛盾加剧 民族民主运动
2、生产结构:规模扩大,重化工业比 、为主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集中发展到一定 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 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 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 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 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 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 了垄断的趋势。” ——列宁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思考:什么是垄断组 织?垄断组织是怎样形成 的?
首先产生 于新兴工 业和钢铁 工业
材料一:垄断组织出现后,企业规模大了,在生 产和经营方面可以产生一些优越性,比如:垄断组织 出现后,可以充分利用拥有的大量生产资料,用最高 效率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实行更 有效的社会分工;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利于 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努力去了解市场、研究市场,自 觉去接受市场,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材料二: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 广罗人才,成为重要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为 直接的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技术基础 规 模
实践经验 英国 欧美国家 初步形成
科学与科技结合 先进国家同时进行 最终形成
世界体系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生铁产量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但资本主义列 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垄断组织出现后带来了 哪些重大影响?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 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 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 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1.垄断的方式
兼并或相互联合
2.垄断的表现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 价格和市场
3.垄断的目的
追求更多的利润
2、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
②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7至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
③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七十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走向一体化)
1.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世界经济联系;
②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之间不平衡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入电气时代,工业结构 重大变化(新兴工业部门,重工业成为主导)。 2.生产关系:垄断和垄断组织,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 治制度更加完善。 3.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工人运动的新发展(利用议 会,合法斗争);列宁主义诞生。 4.国际关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争夺殖民地和 霸权的斗争剧烈,一战爆发。 5.世界面貌:电气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结构, 物质财富增加,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6.世界市场:世界紧密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如何评价近代世界一体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世界体系)的形成 (1)实质: (2)积极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世界发展。 ①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世界动植 物物种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提高。
世界劳动分工 粮食、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 的基本格局: 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发达国家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 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 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 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 显。” ——《历史.必修2》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思考:什么是世界市场?
——《世界史纲》下册
第四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1870年以后—一战结束) 经济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19末20初) 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思想方面: 列宁主义(无产阶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国际 亚洲、非洲、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亚洲的 觉醒——包括中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德、日等统一开辟国内市场; 2.自由主义改革运动 (08西城一模 39)
(4)资金、原料: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产
生的利润 (5)科技
19c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电磁感应、进化论等)。
时间
1831年 1838年 1867年 1873年 1882年
国别
英国 俄国 德意志 比利时 美国
人物
法拉第 雅可比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简要版)
第一次 起止时期 开始部门 动力机器 经济结构 生产组织 经济思想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棉纺织业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中期 重工业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发电机内燃机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轻工 工业居主导地位,重工业为 业国家 主的工业化社会建立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垄断组织形成 自由主义盛行; 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形 成
西门子 格拉姆
百度文库
贡献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发电机 发明了电动机
特点
爱迪生
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①多国交 叉进行 ②科学与 技术紧密 结合 ③速度快, 多为重工 业
近现代物理学成就及意义
科学家 主要成就 意义
为经典力学 奠定基础
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 (17世纪 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 初) 用自制的望远镜证明
(
政治前提 + 市场 + 资本 + 技术 + 资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政治前提 19世纪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 世界范围确立。 2.条件: (1)稳定的政治环境(国内和,国际的相对稳定) (2)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美俄废奴 (3)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