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
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
《普通车床加工工艺》德国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一、课题分析(一)、教学引导:导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景描述,教学短片展示加工现场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并由学生提出本次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并举例,使学生对本课题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下阶段学习的思考。
(二)、教学切入:提出项目,供学生决策选择。
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特点,提出若干项目任务,并将学生分组理解工作任务和要求,积极思考并举例,提出本组学习项目。
(三)、教学难点:项目计划,学生分小组独立组织制定。
教师提供本次学习任务所需相关资料、信息和与项目相关硬件等,分组由小组成员查找相关信息、知识、及能力需求,充分讨论、理解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教师在本阶段引导、巡视、交流、答疑,分组论证,充分讨论、理解和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教学重点:项目实施,小组独立实施操作。
教师巡视、观察、记录,小组每人都参与全过程并做好全过程信息的搜集和记录。
(五)、教学实效:评估,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
问卷、总结,小组记录整理、讨论、互评,代表示范,自我评价,教师通过点评、问卷和总结等方式对本项目教学做。
(六)、教学方法:激励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演示PPT、教学短片、实际操作训练等。
(七)、教学特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精神和独立决策能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引导、协助和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服务工作。
(八)、教学地点: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及附属教室,第二培训年/240分钟。
二、职业实践(一)、现实意义:在机械制造中,技术工人对所操作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要领、日常维护和维修都必须清楚,这是保证生产、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前提。
同时应培养机械加工中安全操作规范,文明生产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能力等。
(二)、将来意义:通过C6140机床操作学习,有利于对后面车床的车削加工工艺、加工方法、质量控制、维护维修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利于加工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机床操作、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內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甚至独立决策的能力。
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山市中德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案例
3 2 广东教育·职教 2018年第 4期
基于产教融合的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业理论知识教学,基地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承担学生的专 业技能训练,最后企业承担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培养,真正实 现了学校、基地和企业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一) 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 中德实验班培养学生的目标是: (1) 符合企业需求的技 术工人;(2) 多工种、复合型人才; (3) 技能精湛; (4) 学 生毕业时踏进企业就能熟练参与生产。 结合 “双元制” 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的行业职业标准 和企业的岗位标准,学校、基地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 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等。 (二) 双元制的教学管理 (1) 教学计划按双元制的要求分为理论课教学计划和技 能培训课教学计划。其中。理论课的教学全部在学校完成,技 能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全部在基地完成实训。培训计划的内容 要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修改与更新,紧紧跟踪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的步伐改进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实施训练。教 学计划要体现初中毕业生特点,教学时间安排为理论与实训 时间之比为 12,每学年安排 40个教学周。 (2) 教学大纲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与实习培训课教学大 纲两部分。其中理论课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 阶段划分,教学目标指 明 学 生 应 努 力 的 方 向, 教 学 内 容 分 为 “了解、概括、掌 握 和 熟 练 掌 握 ”。教 学 内 容 的 阶 段 划 分 又 能 确保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推进。实习培训课总纲 主要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三部分组成,技能培训 的目标分为会、能与精通三个不同的掌握层次,逐步深入。 (3) 双元制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一切好的教育形式 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双元制教学过程实施效果直接影 响整个双元制教学的质量。所以,高效的教学过程是双元制必 须把握的教学重点。在中德实验班的教学过程组织实施中,由 校基企三方参照德国双元制专业课程体系,结合企业岗位需 求共同开发教材,教学过程突出了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强化 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与体验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真正落实职业教育 “做中学、学中做” 的工学结合的 教学模式。 (三) 双元制人才培养考核标准 中德实验班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主要由理论知识课程考核、 专业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三部分组成。理论知识课 程考核主要由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养课和专业理论课考试进 行考核评价;专业技能考核由教育实训基地按照德国双元制 考核标准要求进行考核;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是中德实验班的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例,分析其特点、优势及实施案例,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1. 双元制教育模式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2. 教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在企业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 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5. 双元制教育模式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势1. 培养高素质人才: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就业率: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较高。
3. 促进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利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提高教育质量: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实施案例1. 案例一:德国宝马公司德国宝马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宝马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2)课程设置:宝马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习制度:学生在宝马公司实习期间,可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
(4)职业发展:宝马公司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助力学生成长。
2. 案例二: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西门子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2)课程设置:西门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项目)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德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Curriculum for China-Germany Cooperation Project of Mechanical Design,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专业代码:0802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具有国际视野,富于现代科学创新意识,具备现代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工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测控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诚信做人。
2.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测控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和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整理、论文撰写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掌握德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制和学位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5到8年的弹性学制学位:江汉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德方项目合作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四、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五、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汇总表课 程 类 别至少应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 公共课程 104 62.1% 必修基础课程52.531.3%专业基础课程选修拓展课程 0 0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核心环节11 6.6%必修100%国内学习最低应修学分167.5选修实践教学学分占比17.6%说明:统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时,含单独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单设实验课、课程内上机、实践及实验学时折算学分。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应用实践探索——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第1$卷第1期2019年1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UIIVG POLYTECHNIC COLLEGE1 Vol. 18Jan. 2019“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应用实践探索—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孙伟王辉张洪雷 丛榆坤(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124000)摘要:在国外职业教育中,比较典型的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盘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介绍其进行本土化的实践探索,提出深化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建设的教育模式改革建议。
关键词:教育改革;双元制;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6558(2019)01 -55 -05DOI:10.3969/j.issn.1671 -6558.2019.01.014Study on Localization Application of "Dual System" Training-model------Taking Mechatronics Major of Pan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SUN Wei WANG Hui ZHANG Honglei CONG Yukun(Pan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anjin Liaoning 124000,China)Abstract:In foreign vocational education,one of the typical is the Germ an "dual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Based o n the study of this model,taking the Mechatronics m ajor of Panjin Vocational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lie models localization,and puts forw ard education m odel reform suggestions o n deepening the Germ an "Dual System"localization development.Key words:education reform#dual system#m odem apprenticeship#m echatronics0引言2015 -2018年教育部3次下发《关于开展现代 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全国现代学徒 制试点。
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
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办于1998年,2006年获广西优质专业,2014年与广西科技大学联合培养机电教育技术本科专业,2015年获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2017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
专业立足柳州工业,服务汽车及机械产业转型升级。
与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柳工集团、东风柳汽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发展方向为主线,实施“工学双线共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先进装备的运行、维护、技改、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柳州产业升级。
经多年建设,专业贴合柳州及广西经济发展需要,毕业生获单位好评,是上汽通用五菱首选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合作伙伴。
自2007年以来,专业创新实践了“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把典型工作案例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项目,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同时,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承担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并通过两阶段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实现工作中学习。
把教学实训、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这两条主线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以来,与上汽通用五菱深度合作,组建了“双元制”试点班,按照从“新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了“双元”课程体系,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并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标准,进行中期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可取得AHK机电一体化工证。
校企共同组建教师(师傅)团队,参与5批次以上的国内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工学双线共进到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工学双线共进到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示意图当前机电工程学院双元制的改革路线已经越发清楚明晰,全方位引入国际标准和证书,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做好双元制本土化改革,总体可以用“四化”来描述:考评国际化、课程集成化、学习成果化、改革本土化。
一、考评国际化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引入德国工商大会(AHK)技能认证标准,把国际先进标准的理念与柳州、学校本土实际及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有机结合,把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创新性地融入人才培养各要素和全过程,健全了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新奇特二元制班为例
22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2014年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向全国职业教育院校推广职业教育改革新举措。
为顺应国家职教改革要求,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福建省教育厅先后出台:闽教职成【2015】41号、闽政【2015】46号等文件,落实改革试点工作。
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在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理念,联合人设厅等四部门共同出台(闽教职成【2016】10号文)福建特色的“二元制”改革试点项目。
2018年开始招生试点,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在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中取得新突破。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动了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校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按照企业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设置职业核心课程。
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业和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及知识体系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交替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体系以及职业技能[1]。
在教育厅的指导下,通过校企密切合作,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许多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制约试点工作的瓶颈,例如:2.1 学徒身份流于形式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学生,大多数是统招入学,再按学生意愿组班。
组班后,学生要签订学校、企业、学徒的三方协议,以此确定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获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学徒基本工资和相应的业绩奖金。
但协议大都留予形式,在实际执行过程,学生很难获得相应工资奖金,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无法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及其家长对现代学徒制存在疑虑,参与积极性下降。
2.2 企业顶岗实习时间短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共同培养,突出企业顶岗实习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而许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或由于学生顶岗实习不好安排等影响,企业顶岗实习仍停留在以往的订单班合作模式,学生定岗实习时间大约5-8个月。
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培养模式探析——以霍夫应用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为例
德 国在 2 0 世纪6 0 年 代 末 至7 0 年 代 初成 立 了 适 应 职 业 岗位 , 于 是 大 企业 就 建 立各 n的职 业 学 新 型高 等 教育 机 构 : 应 用 科 技 大学 ( F H) 和职 业 院 , 培 养 既有 理 论 基础 又有 职 业 能力 的 程 师。 学院 ( B A) , 以培养 高级 技 术应 用 型人 才, 与 综 合 同样 的情况使 得 中小 企 业也 有此 类培 养 的需 求 , 性大学 ( U N I ) 的 不 同之 处 在 于它 注 重培 养 学 生 因此 , 第一 个双 元 大学 在 巴登一 符 腾 州产 r , 的 实践 能 力 。 随后, 双 元 制 职 业 教育 开 始 向这些 之 后 , 其他 各 州也 成 立了类似学 院, 但 水平最 尚的
7 6 l翻 t鬟 故 t
2 0 1 6年 第 2 3期
第3 7卷
总8 3 7期
: i ! q 5 0  ̄. j 【 q k J ? i 圳1 寸 1 比. 州 沦
J J I I 深
1学 年
机械制造专业双元学习
2学 年 3学 年 4学 年 5学 年
( 二) 巴伐利 亚州 的大学双 元 培养 模式 f 利 , I K J , I I ( 以 r 称 卅1 ) 芎虑 建 没 成 小 , 没/ f 建 、
杭 州职 业技 术 学 院 副教
授 ( 杭州 I .3 1 00 1 8 ): 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慧娜 ( 1 9 8 2 ), 女, 杭 州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副教 授; 胡羡君 、 高庆云、 徐 亚 丹 ,杭 州 I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基 金项 目 浙 江 省2 0 1 5 年度 高 等 教育教 学改革研究项 目 “ 基 于现 代 学徒 制 的航 空 装 备 制 造 业 创 新 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 研 究 与 实践 ” ( i g 2 【 】 1 5 2 9 2) , 主 持 人 :刘 瑛 :浙 江 省 2 0 1 5 年度 高等教育课堂 教学改 革研 究项 目“ 高 职 专 业课 课 堂 拓 展 形 式 研究~ 以 《 汽 车 性 能评 价 与 选 购 》课 程 为例 ” ( k g 2I 1 1 5 6 9 7),主 持 人 :徐 亚丹
国外产教融合优秀案例
国外产教融合优秀案例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1. 基本情况。
在德国,“双元制”那可是产教融合的明星模式。
啥叫“双元”呢?就是企业和职业学校这两个元。
学生们一边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技能的培训,一边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
比如说,一个想学汽车维修的小伙子,他可能一周有三天在汽车维修厂跟着老师傅摆弄汽车,学习各种维修技巧,像换发动机零件、调试汽车电路这些实际操作。
另外两天呢,就去职业学校,听老师讲汽车的构造原理、机械力学这些理论知识。
2. 企业的角色。
企业在这个模式里可是相当积极。
他们把培养学生当成是一种对未来劳动力的投资。
企业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非常详细的培训计划。
还是以汽车维修厂为例,企业会有专门的培训车间,里面的设备都是最先进的,和实际生产线上用的差不多。
企业的培训师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会手把手地教学生。
而且企业还会给学生发一定的津贴,虽然不多,但也是对学生劳动的一种认可。
3. 职业学校的作用。
职业学校也不是打酱油的。
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企业的培训内容是紧密结合的。
学校的老师会关注企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当汽车行业开始大量使用新能源技术时,职业学校就会在课程里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理论知识,像电池原理、电动机驱动系统等。
这样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和在企业学到的实践就能很好地对接起来。
4. 成果。
这种“双元制”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那是相当抢手。
他们一毕业就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能马上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
而且由于在学校里也学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也很大。
德国的制造业能在世界上那么牛,这种产教融合的“双元制”模式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1. 模式特点。
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可是一个超酷的产教融合体系。
TAFE学院就像是一个大超市,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是和行业紧密合作开发的。
基于德国IHK标准的智能制造人才“双元制”培养实践研究------以数控技术专业切削机械师为例
基于德国IHK标准的智能制造人才“双元制”培养实践研究------ 以数控技术专业切削机械师为例摘要:“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目前数控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资格认证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将“1+X”德国IHK切削机械师的考核标准与中德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相结合,针对性的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形成数控技术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1+X证书制度提供有力保证,并为有效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数控技术 IHK资格证书“1+X”证书“双元制”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涉及职业教育具体举措20条,简称“职教20条”。
“职教20条”中强调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X”证书制度。
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通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当今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一套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市场经济持续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
推行“1+X”证书制度,旨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对于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变的更加渴求。
职业院校承担培养更多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责任,1+X证书制度能顺应科技发展趋势、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是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
“1+X”证书制度能够让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学校所学更密切吻合,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三是“1+X”证书制度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且学以致用。
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先进的制度与完善的体系,从而培养了无数高水平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在德国 “ 双 元 制”人 才培养 模 式之 下 ,学 生 可 以在基 础教 育结 束之 后 的任意 阶段转 入到 职业学 校 就 读 。 即便 达不 到高 中水 平 ,也能够 在补 习 了一定 数 量 的文化 课之 后转 入 到高 等学校 学 习 。
三 、陕西 国防工业职 业技术 学 院对 德国 “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 的借鉴
1 . 借鉴 背景
( 1 )学 院简 介 。陕西 国防工业 职业 技术 学 院是 所 由陕西省人 民政 府举办 的全 日制普通高 职院校 。 1 9 5 8年建校 以来 ,学 院立 足 陕西 ,面 向国防 ,为 国 家航 空 、航 天 、兵器 、船舶 、核 工业 、军 工 电子等
一
军工企 事业 单位和 机 电、电子 、化 工 、能源 、建筑 、 计 算机 信息 、经 贸等行 业培 养 了大批 高素 质高 技能 人才。 学 院为 “ 国家示 范性 高等职 业 院校 建设 计划 ”
二、 德国 “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的特点 及 优势
1 . 企 业和 职业 学校 共 同完成教 学任 务 双 元 制模 式 下企 业 和学 校 共 同完成 教学 大 纲 、 课程 设 置 、实训 实习等各 项 教学安 排 ,其考 核 方式 也 由双 方共 同参 与制 定 。 2 . 学校 招生 服务 于企 业 在德国 ,当学生 中学毕业后 ,依据相关法律 ,可 白选一家企业先取得培训位置 ,然后到职业学 校登记 入学 , 从招生环节就反应出职业学 校是为企业服务 的。 3 . 学生 能充 分满足 企业 的实 际需要 ,就 业率 高 “ 双元 制”培 养模 式下 , 学生 需要抽 取大 量 的时 间到企 业学 习相 关的操 作 技能 ,其使 用 的设备 以及 学 习到 的操 作技术 都是 企业 当前 所正在 应用 的 ,保 证 了毕业 生所 学 技能都 是企业 当下所需 求 的 ,学 生 毕业 后 工作适 应 能力 较强 ,就业 率 高 。
浅谈结合中国国情的德国“双元制”模式的钳工及机械加工生产实习教学
浅谈结合中国国情的德国“双元制”模式的钳工及机械加工生产实习教学我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机电钳工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梁日升佛山市技工学校摘要: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开展教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行模块式生产实习教学形式,为企业培训中级技术工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双元制机电钳工实习教学我校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腹地,经济环境得天独厚。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
早在十年前与欧司朗佛山照明公司合作办学,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试点教学工作。
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欧司朗佛山照明公司培训中级技术工人近三百人。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
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工人。
在德国的经济生活中,“双元制”培训模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双元制”意思是指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技术学校里的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双元制”模式的“双元”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培训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中进行的——企业和学校。
企业和学校是培训的互补机构,但以企业培训为主。
2、受训者兼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受训者根据他与企业签定的培训合同在企业内接受培训,他是企业的学徒;另一方面受训者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课教学,他是学校的学生。
3、培训者由两部分人员担任。
在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的师资称为实训教师,在职业学校教授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师资称为理论教师。
“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国家、私营经济、学校、企业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
由于培训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生产密切结合的,所以它对经济部门需要的反应十分敏感,能够及时调整职业结构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从而不断更新过时的培训职业和培训条例而代之以新的,并培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技和工艺要求的合格技术工人,因此,可以说“双元制”是一种十分灵活和高效能的培训体系。
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改造人才培养方案——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专
题
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改造人才培养方案 校
—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企
融
合
莫晓瑾
】】
摘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精髓及其核心要素,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遵循实现本土化改造与开发人才培 养方案的逻辑秩序,坚持以形成职业行动能力满足职业行动领域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三维职业行 动能力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开发和推广符合国情的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改造人才培养方案。
2018·07C/08C
收 稿 日 期 :2018-05-14
作 者 简 介 : 莫 晓 瑾 ,武 汉 船 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30050)中 德 职 业 教 育 学 院 办 公 室 主 任 ,讲 师 ,德 国 工 程 硕 士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机
电技术应用。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本土化;职业行动能力;三维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27-05
一、引言
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大背景下,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引 进 德 国 “双 元 制 ”职 业 教 育 第 二 阶 段 II 级 [1], 伴 随 工 业 制 造 4.0 呈 现 出 异 乎 寻常的强劲生命力,汲取几十年引进德国职业教 育的实践经验,根据国情不同、技术进步和经济 发展需求,本文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念、 方法、手段和标准,从简单模仿复制到对机电一 体化技术专业实现本土化改造层面,以服务区域 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己任,适应“中国制造 2025”发 展战略需要。
“中德双元制”模式下的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工业机械师”培养为例
“中德双元制”模式下的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工业机械师”培养为例作者:王海峰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8期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高度的责任心为主要目标,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与嘉兴地区现有的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吸取“双元制”教育的精髓,建立“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以“三站互动、分段轮换”培养模式培养工业机械师。
关键词双元制;工业机械师;AHK证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8-35-02中国高等教育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727万,而在如此庞大的毕业生基数之上,2014年还是有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在高校的培养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
在学校里面仍然是“学霸”的天下,理论考试分数在学生的测评中占了主导地位,这样很容易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知识分子。
(2)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径之路,而目前的校企合作中的学生实习,主要就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很难接触到企业里面的新技术,也难于接受到企业的正规培训。
1 双元制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与实施将德国“双元制”与嘉兴地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双元制”的本土化,以培养工业机械师为目标。
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徒跨岗位跨专业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岗位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在机械制造、设备维修或工艺技术等某一既定岗位的职业能力。
1.1 依托学校,完成工业机械师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工业机械师的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设备的了解认识能力、使用机床和工具的能力等。
针对这些能力,我们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力,学校一体化教师为主要场所,开设了九门理论学校课程。
如表11.2 依托跨企业培训中心,完成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工业机械师的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跨企业培训中心中完成,跨企业培训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模块化教学。
“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机械专业教学的尝试
“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机械专业教学的尝试以下是关于“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机械专业教学的尝试,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机械专业教学的尝试陈英德国“双元制”通过立法,确定了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解决了“教学”和“用工”脱节的问题,为德国培养了大量技术精湛的技术工人,成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我们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实习进行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进一步贴近企业。
学校从2002年开始在机械类专业中探索、尝试“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职业培训模式。
其中,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
其主要特点:一是学校与企业互动办学。
学校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中职专业的专业课程及确定教养模式,企业根据所需生产岗位决定培训什么工种及确定人数。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以工人身份工作,无偿使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实践操作,以尽早适应工作。
二是企业积极主动参与。
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且主动与学校合作参与对学生的培养。
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教学计划以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
学校参照德国“双元制”教学计划,结合中国国情,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一起研制了一套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双元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充分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的主导地位,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课程及课时量。
如原有机制专业设有17门专业课程,而“双元制”机制专业仅设置专业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专业实训4门必需的专业主修课。
第一学年50%的时间学理论,5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第二、三学年20%的时间学理论,3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50%的时间在企业培训。
德语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德国,这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以其强大的工业基础、精湛的工艺技术和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而闻名于世。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该体系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讨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成功案例,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概述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又称“双轨制”教育体系,是一种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 双元结构:学生既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教育,又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2. 实用性: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企业参与: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4. 政府支持:德国政府为职业教育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成功案例1. 德国工业4.0战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随着全球工业4.0战略的推进,德国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德国职业教育在应对这一挑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为德国工业4.0战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成功案例:(1)案例:德国西门子电气集团西门子电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其成功离不开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
西门子电气集团与德国多所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2)案例:德国博世集团博世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和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其成功同样得益于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
博世集团与德国职业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2. 德国中小企业职业教育成功案例德国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职业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为德国中小企业职业教育成功案例:(1)案例:德国汉堡市中小企业职业教育中心汉堡市中小企业职业教育中心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职业教育服务。
该中心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
德国双元大学生培养方法对高职学生教育的启示——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为例
教育新风德国双元大学生培养方法对高职学生教育的启示——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为例谢 毅(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000)【摘要】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发展,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局限,通过对德国双元大学生培养的分析,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发展可以围绕工程机械专业的学校、企业、政府可以提供的资源出发,多方协调将各方的优势引入办学中,深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加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以期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是保障。
【关键词】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双元大学生;校企合作一、德国双元大学生培养模式优秀的学生在德国有企业提供参加双元制大学教育的机会,现在整个德国双元大学生教学大概七八千余人,所有的专业都可以进行双元大学学习,双元教育融合在正常的教学中,双元指的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兼具企业培训生和学生的两种身份。
学生培训完成之后既是工程师也是技师。
双元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区别是在课堂后,学生要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专业学习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联合学习,联合学习是学生在录取之前,就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双元联合学习的协议,需要在企业报名双元学习的课程。
企业提供双元学习的岗位,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实践锻炼,并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联合学习的,学制一共4.5年,学生在企业报名双元培训。
企业择优选择优秀大学生参加双元教育培训,在企业签订合同之后,学生去学校报到,符合学校的要求之后学校可以为其保留一年学籍,学生企业实习一年之后参加行业考核合格之后进入学校学习,企业规定学生进入特定院校进行学习特定的专业。
在学生入学前进行13个月左右的职业培训,培训之后企业进行考核,合格后进入大学学习。
大学进行课程的学习与普通大学生一致。
在大学进行放假的时期或者是大学规定的实习的时期,都进入该企业进行职业培训。
毕业时要接受行会的考核,考核合格,才颁发相应的职业证书。
企业培训实习与学校的内容各自分开,互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一、校企双元合作背景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是由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的生产工程机械传动部件的合资企业,成立于1995年,主要为广西柳工集团配套生产工程机械变速箱。
作为一家中德合资企业,该公司与我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作为学校方,我校向该企业提供“输送毕业生”、“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与鉴定”、“产品外协加工”等服务;作为企业方,该企业向我校提供了“接收专任教师挂职”——“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等业务。
2010年,柳州市成为广西汽车城。
为更好地推进柳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柳州市政府启动了《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
在柳州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作为“国际化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以招生即招工的方式,共同开办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下称机制专业)双元制班,通过引入德国先进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实施双元制本土化教学改革探索,为本地区企业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年来,合作企业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全方位参与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实现了从一个旁观者到职教的主导者的华丽转身,成为本地区校企合作的典范。
二、校企双元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了确保双方的合作,避免出现“一头热”的情况发生,我校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合作机制。
1.建立校企合作三级工作组构建了管理高层协调组、中层领导组和基层运行组。
管理高层协调组就是由学校领导与公司总经理构建的工作组,主要承担项目顶层设计和进度监督,解决合作双方存在设备、资金、人员管理等方向性问题;中层领导组主要由我校系部领导与公司劳资科长组建的工作组,其职责就是细化项目顶层设计,制订详细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实施人员培训、双元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监控项目运行情况,确保项目按节点运行,及时向管理高层协调组汇报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运行组主要由学校专业负责人与车间主任领衔,并包括学校专业教师和车间技术人员,具体落实中层领导组制订的工作方案,实施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开展课程教学。
2.制订了合作章程我校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合作的工作章程,除明确双方在合作中的工作职责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以下工作原则:(1)主要人员相对稳定的原则即要求合作双方关键人员不随意更换,保持相对稳定,才有利于项目顺利推进。
(2)倡导合作的原则按照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校企双方都要承担课程开发和教学等工作,学校教师生产经验不足,企业专家教育经验有限,任何当“甩手掌柜”的行为,都不利于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开发需要企业专家将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引入课堂,课程教学才能与企业生产对接;同样,企业人员只有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快速进入课改角色,提高教学能力。
因此,倡导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充分合作,全程参与,才能按时按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3)项目运行的原则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对校企双方都是全新的工作,课程开发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必须如同企业搞项目研发一样,将课程开发任务打包成工作项目,明确目标、结果文件,做好时间规划,按时间节点开展项目检查和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由学校才能出资给予适当物质奖励,确保项目进度达到预期。
(4)先学后做的原则为确保双元制课程开发与教学等工作科学有效,必须坚持先学后做的原则,由学校联系,校企各自派出人员,通过外培内训,在学习双元制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后,再转入具体的开发工作。
自2014年以来,我校与采埃孚公司派出6批,共计近60人次,先后赴德国、AHK上海代表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子工业学校等地区考察、培训,聘请了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机械系奥特教授、德国工匠约瑟夫、AHK上海代表处专家陈丽玮、吴敏、苏州健雄的刘红月等专家,到校为我们展示了双元制教学组织、AHK考试组织等培训活动。
通过这些考察、培训、学习活动,先后有5人获得了AHK培训师证,8人获得AHK考官证,校企双方对双元制教育模式、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基于德国职业标准的AHK认证考试等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协同,共建本土化的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1.将AHK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校企共建本土化的双元课程体系2015年4月,我校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一道,通过工作分析会,深入分析了本地区汽配企业对机制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确立了机制专业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对接德国AHK切削机械工职业能力标准,学生生产实践对接采埃孚公司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并兼顾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新手——技术专家”二阶段专业课程体系模型,并根据学校、企业两种教学场地特点,将课程归纳分类为学习领域课程、培训模块课程和生产实践课程,学校承担学习领域课程和培训模块课程的教学,企业负责生产实践课程的教学,如下图所示。
机制专业本土化“双元”课程体系模型图另外,将传统课程组合兼并,创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综合化项目课程,最终形成了机制专业双元制专业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机制专业双元制班专业课程体系2.借鉴德国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方法,校企共同开发基于成果导向的综合化项目课程2015年,我校专业教师和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的培训师参加了由AHK 上海代表处举办的课程开发培训,掌握了有关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并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条件及特点,确立了“结一课,成一事”的课程开发思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校企共同开发基于成果导向的综合化项目课程。
(1)按照“工作任务——能力要求——能力矩阵表——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工作流程,完成综合化项目课程课标的制订。
(2)由企业提供学习载体,通过开发“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教学课件——基于超星的学习资源”开发流程,完成各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3. 校企设备共享,建立“厂中校”“校中厂”,打造深度融合的双元实训基地为适应双元教学需要,我校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相互共享设备,作为学校方,我校除新建用于基本专业技能训练的普通加工、数控加工实训车间之外,还与该公司合作,兴建了一条减速器支架的数控流水线,形成“校中厂”。
作为企业方,采埃孚公司除开放生产车间,接纳学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外,还额外提供加工中心、数控插齿机等设备,建成用于学生顶岗前的训练岛;与学校共建工艺开发计算机房、培训教室,形成“厂中校”,确保《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开发实践》、《机床保养》等生产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在学生顶岗期间完成。
实训场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有效满足了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需要。
四、校企双元共育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以招生即招工的方式,校企共同组建机制专业双元班2015年9月,我校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机制专业双元制班招生宣传、面试(含口试、团队协助互动游戏)等工作,以招生即招工的方式,通过层层筛选,最终从2015级机制专业学生中,挑出30人组建了机制双元制班。
2.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方,我校主要承担学习领域课程和培训模块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训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并组织学生参加AHK职业能力认证考试。
此时,企业的培训师来校观摩、参与教学活动,掌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为后续生产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做准备。
作为企业方,采埃孚公司主要负责学生生产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生产,体验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提升职业素养。
此时,学校专业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接触真实生产活动,以便今后将更多的企业生产任务转化为学习载体。
五、主要成果2015年以来,我校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双元制本土化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获得以下有影响力的荣誉:1.我校的《先进标准引领,多元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工匠》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年会50个优秀典型案例。
2.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与我校合作开展机制专业双元制教学改革案例,荣获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2016年采埃孚(ZF)卓越大赛亚太区第一名。
六、几点启示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全方位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企业具有参与职教活动内在动力,是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关键长期以来,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非常重视员工培训能力的提升。
此次该公司与我校共同实施机制专业双元制本土化教学改革,其主要考量是通过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培训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优化其培训体系。
因此,企业的这种内在动力是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
2.政府牵线搭桥作用不容忽视我校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机制双元制班,是在柳州市积极推进职教国际化这一大背景下实施的,这期间,我们得到了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政府的牵线搭桥作用不容忽视。
3.完善的合作机制是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为顺利推进本次校企合作,我们组建了校企合作三级工作组,完善了的合作制度,各级工作组为了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努力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是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
4.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相互支持,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自实施机制双元制教学改革项目以来,我校教师与采埃孚公司培训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企业开发生产实践课程和实施课程教学时,我校教师主动对该公司课程开发人员和培训师展开培训,使其更新职教观念,掌握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同时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具体开发工作和教学实践活动,这不仅确保了开发进度和教学质量,还极大地增强了培训师的信心。
此外,我校教师在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和培训模块课程时,企业培训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了大量教学素材。
因此,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相互支援,对方有工作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坚决不做“甩手掌拒”,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5.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持续开展校企合作的引擎本次合作,我们对课程开发实施项目化运作,严格按时间节点检查监督,所开发的课程通过验收后,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培训师,他们都得到了我校的工作补贴。
我们认为,建立这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为持续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