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U3F4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影像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POU3F4基因异常所致X连锁的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 患者镫骨HRCT评价1.研究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 MPR技术重组 镫骨结构同层显示图像,与正常组对照,对POU3F4基因异常所致X 连锁的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及致病基因携带者镫骨底板、 镫骨形态及镫骨前间隙进行评价。2.材料与方法:收集自2004 年-2014年收集6例POU3F4基因异常所致的X连锁的非综合征型遗 传性耳聋患者HRCT影像学资料,男性,年龄2-19岁,其中2例来自 同一家庭,另4例分别来自不同家庭。
(6)2例病例(4耳)前庭内上缘见小囊状突起,并向上突入上半规 管两脚之间。(7)6例(12耳)蜗神经孔CTVE成像可见螺旋形耳蜗 内腔,而非正常组螺旋形蜗神经孔列。
Bill’s嵴肥大,上前庭神经孔与面神经孔距离增大。(8)6例(12 耳)蜗神经均存在,由内听道直接进入耳蜗内腔。
3.2致病基因携带者内耳结构形态学异常3例(6耳)致病基因携带 者仅见内听道外侧端扩张,其中1例(2耳)伴有内听道底面神经管 和前庭上神经管扩张(图21);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 管均未见异常形态学改变。4.结论(1)6例不同POU3F4基因突变 位点耳聋患者具有共同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双侧对称性耳蜗发育 畸形(蜗轴缺如,外形大致正常,与内听道直接交通)、内听道外 侧端扩张、面神经迷路段和前庭上神经管扩张,为本组POU3F4基 因突变所致X连锁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典型的影像学特征;(2) 本组部分患者可合并有前庭畸形,前庭导水管起始部扩大,单孔 神经管扩大及水平、后半规管扩大;(3)致病基因携带者表现为 内听道外侧端扩张,部分病例可合并面神经管和前庭上神经管的
(2)6例(12耳)双侧内听道外侧端对称性扩张,中段及内侧端无扩 张。(3)6例(12耳)面神经管迷路段和水平段扩张,前庭上神经管 扩张,两者之间Bill’s嵴肥大、部分气化;单孔神经管均开口 于内听道近端,其中1例(2耳)单孔神经管扩张;前庭下神经管未 见扩张。
(4)6例(12耳)上、水平及后半规管外形正常,其中3例(6耳)水平 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扩张,水平半规管内骨岛变小;1例(2耳)后半 规管下壁骨质不连续。(5)2例病例(4耳)前庭导水管起始段扩源自文库, 内淋巴囊无扩张;余4例患者前庭导水管形态正常。
致病基因携带组3例(6耳)镫骨形态学无明显异常。4.结论(1) POU3F4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镫骨底板厚于 正常人;(2) POU3F4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 镫骨前间隙显示率明显低于正常人;(3) POU3F4基因突变所致X 连锁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镫骨底板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包括 镫骨底板增厚和镫骨前间隙消失,部分病例可合并镫骨前后弓发 育不良、柱状镫骨及镫骨底板瘘;本组致病基因携带者镫骨形 态无异常发现。
电测听结果:3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3例混合性耳聋。同时收 集3例致病基因携带者影像资料,分别来自病例组三个不同家庭, 均为女性,年龄28岁-52岁,2例听力正常,1例轻度混合性听力减 低。
另收集30例因眩晕、外伤就诊患者HRCT、MRI扫描数据作为对照 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岁-46岁所有患者听力正常,均否认中 内耳疾病史。用MPR技术重组耳蜗、内听道、半规管等相关结构, 用CTVE技术显示蜗神经孔,VRT技术显示内耳立体形态,与正常组 比较,分析病例组和致病基因携带组患者内耳形态学变化。
POU3F4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的非综合征 型耳聋患者影像学分析
第一部分:POU3F4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的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 患者内耳畸形影像学分析1.研究目的:用MPR后处理技术在最佳 层面显示内耳结构和听神经,CT仿真内镜技术显示蜗神经孔,VRT 技术显示内耳立体形态,与正常组对照,回顾性分析POU3F4基因 突变所致的X连锁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内耳发育畸形影 像学表现及特征。2.材料与方法:收集自2004年-2014年收集6 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POU3F4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的非综合征型 遗传性耳聋患者HRCT和MRI影像学资料,男性,年龄2-19岁,其中2 例来自同一家庭,另4例分别来自不同家庭。
所有统计学处理均在SPSS17.0软件中完成。3.结果:(1)病例组 与正常组镫骨底板厚度和镫骨前间隙显示率存在差异;(2)致病 基因携带组与正常组镫骨底板厚度和镫骨前间隙显示率无明显 差异;(3)病例组镫骨形态学改变主要有5例(9耳)镫骨底板增厚 和镫骨前间隙消失,其中1例(1耳)镫骨前弓发育不全,1例(1耳) 镫骨后弓发育不全,1例(1耳)镫骨前弓发育不良,2例(耳)柱状镫 骨;1例(2耳)双侧镫骨底板瘘。
3.结果:3.1病例组内耳结构形态学异常主要有:病例组6例病 人所见内耳畸形在同一病例均为双侧对称性。(1)6例(12耳)均 存在耳蜗发育异常,耳蜗畸形形态学表现相似,HRCT和MRI表现为 耳蜗外壳相对正常,略呈葫芦形,耳蜗各转均已发育,底转/中转 和中转/顶转之间骨性分隔存在;耳蜗蜗轴及蜗螺旋板缺如,被 液体密度/信号影取代,蜗管内腔开放,与耳蜗内腔相通;蜗神经 管增宽;耳蜗与内听道直接相通,无骨性或软组织分隔。
电测听结果:3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3例混合性耳聋。3例致 病基因携带者影像资料也被收集,分别来自病例组三个不同家庭, 均为女性,年龄28岁-52岁,2例听力正常,1例轻度混合性听力减 低。
另收集30例因眩晕、外伤就诊患者HR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组,男 18例,女12例,年龄2岁-46岁所有患者听力正常,均否认中内耳疾 病史。用MPR技术重组镫骨结构同层显示图像,与正常组比较,分 析各组镫骨形态学改变,同时分析各组镫骨底板厚度及镫骨前间 隙显示率有无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