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的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还属于旅游研究的薄弱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对加强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旅游民俗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旅游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客源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特别是发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城市逐渐变得热闹喧嚣,人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获取原始生态的文化财富。民俗旅游正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古朴的民风民情,以及清新的空气和恬静的环境吸引着广大游客前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旅游。民俗旅游为游客创造了更为清新的休闲空间,它的出现满足了游客的休闲需求。正是基于此,我国的民俗文化成为了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的资源。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其发展都大有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民俗旅游,使其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由于民俗旅游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己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民俗也就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稳定的风俗,习尚。国内有一些学者对民俗旅游进行了定义,虽然表述不大一样,然其实质是同一的。陆景川认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温锦英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巴兆祥界定:民俗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简单地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
可持续发展理论起源于环境与生态保护问题,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形势下,人类对自然和自身发展进行理论性思考的产物。国外可持续旅游研究是从重视旅游环境问题开始的。环境问题是可持续旅游的一个中心问题,20世纪70年代探讨旅游对环境和生态影响的论著就己出现,到80年代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1985年《国际环境研究杂志》出版了《旅游与环境》专辑,1987年《旅游研究纪事》第一期出版了《旅游与物质环境》专辑,可见国外在可持续旅游概念还没有正式形成之前,对可持续旅游的研究实际己经开展。其后,可持续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重点,1993年一本《可持续旅游》杂志在英国的问世,标志着可持续旅游开始成为旅游研究的热潮之一。国外可持续旅游研究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利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可持续旅游进行综合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环境控制和旅游影响(效应)分析和可持续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等方面。
我国旅游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应地,国内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也开始于同一时期,但直到90年代中期,对民俗研究进行专门探讨的文章仍寥寥无几,1997年出版的邓永进等人著的《民俗风情旅游》一书后记中这样写道:“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在书市上找到一部系统的关于民俗风情旅游的书籍。”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的专著也只有《民俗学与民俗旅游》(刘丽川编著,1990年)、《民俗风情旅游》(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著,1997年)、《中国民俗旅游》(巴兆祥主编,1999年)、《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吴忠军著,2001年)几种,在国内儿家主要旅游刊物上,笔者看到的专门论述民俗旅游的论文有近百篇,但大多属于微观研究范畴。这些拓荒者对民俗旅游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识和成果,为中国民俗旅游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著作中大多也涉及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由于可持续发展不是他们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所以深入探讨的还不多。在可持续旅游研究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也比较关注,1997年专门召开了全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受国外影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旅游影响和旅游的环境保护方面,大多是具体探讨环境容量分析、环境效应评估、生态旅游或地方性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方面,特别是近几年,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一个令人注目的热点。可以看出,不管从民俗旅游的角度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目前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性探讨的论著还不多见。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的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还的确属于旅游研究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应加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经过人类社会几十年的深入认识,现已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它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和资源保护;一是持续发展。旅游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后,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发展旅游要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为基础,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道德规范,实现旅游发展与自然、文化和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民俗旅游作为旅游的一部分,同样要遵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则,但不同的是,相对于一般旅游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它更强调民俗文化的保护,强调民俗旅游环境的保护。因此,民俗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人”的因素,只有作为重要民俗资源的“人”的参与和支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