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学的校企合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大学的校企合作
作者:徐辉
来源:《教育》2014年第17期
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韩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韩国高职教育秉承了其职业教育的一贯特征,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育模式以培养“就业者”为目标,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在韩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从层次结构上看,包括专科大学、本科大学和研究生院。

实施高职教育的机构包括二年制的专科大学(初级学院)、技能大学、四年制的产业大学(开放大学)和可向毕业生授予高级职业学位的研究生院,技能型大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特点有: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韩国专科大学和技能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换句话说就是“要能知,要能做,要能动。

”所谓“能知”是指要熟悉修养课程和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做”是指可以制造,即设计和制作。

这两点都称为高技能。

“能动”是指能够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行动。

专科大学、技能大学的培养目标虽然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总的培养方向都与传统的以培养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大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顾客导向”的培养模式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界的联系,韩国政府颁布《职业训练法》《职业训练基本法》,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将“产学合作”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作为职教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

高职教育的毕业生除了少数继续进入大学或研究院深造外,绝大部分都进入企业就业。

因此,以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就成为必然。

由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
动,韩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出现了多种产学合作教育的新形式,如“2+1”模式、“顾客导向”模式等。

“2+1”模式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采用,即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在企业实习一年。

在高职教育阶段,则出现了“顾客导向”的定制培养计划,即学院将企业作为顾客,与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上合作,改造教育环境,按企业需求人力的数量、规格和具体专业特长培养人才,包括受企业委托培养技术员和为企业职工更新技能。

专科大学于1996年开始与企业采取合作协议方式,共同开发适应产业界需求的多种职业教育课程,现已在75%的专科大学中实施。

韩国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资助“顾客导向”教育,2001年有98所初级学院实施“顾客导向”教育,其中有60所得到韩国教育部门的财政支持。

产学合作的课程设置专科大学的教育课程分为一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专科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中坚技术人才,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用技术(包括实验实习)的比例为各50%。

一般专业课程占70%至80%,基础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0%至30%,这与普通四年制大学的课程相比,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大部分专科大学的专业课程都是根据职业群分析法来开发的。

专科大学的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产学合作的特点。

具体的说,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加强适应高等产业化社会的电子计算机、工作现场应用英语和职业道德教育;②加强与“国家技术资格证”获得相联系的高水平专门教育;③加强有效率的实验实习及现场实习教育,要根据学年教学计划和实验实习指针来进行;④开发现实应用性的教育课程;⑤开发对“产学”系列有用的教育课程。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多技能者的能力具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前所述,技能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多技能者。

这包括基础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创新。

每个专业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满足企业的需求。

在技能大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来培养的。

釜山情报大学的汽车专业在这方面非常优秀。

汽车系通过校企合作生产汽车配件项目(柴油机喷油嘴及涡轮增压阀),通过与汽车修理公司联合,获得旧的配件,再由学校重新修理再出售二手配件,柴油机喷油嘴新的每个30万韩元,而二手的只要10万韩元并保修一年。

每年的年产值达1亿韩元至2亿韩元。

在师资培养方面印象比较深刻:①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有:做上课计划书和课程表、做教学计划,教授提前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并与企业开展相关的合作项目,做出企业要求的教学课程,形成报告通过学校的教学处批准后,可以进行教学。

教师授课不能超过一周12个小课时。

②学校支持教师的研究活动及国外研修。

开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鼓励教授到企业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研修,接受新技术。

学校先与企业签合约,保证企业的新技术研发与学校一起做。

教授首先提交研修的申请报告,经过论证后,再与企业进行具体操作,进修的教授需要在每一至二个月提交一个报告,研修完毕后除要提交总的研修报告还要发表论文,说明研修的情况及经验供其它教师借鉴。

严格的国家资格鉴定制度国家资格证书由于能将企业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用规范化的方式联系起来,因此,目前已在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中得到普遍采用。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技术和技能人才的素质和社会地位,韩国于1973年颁布了《国家技术资格法》,正式引进和实施资格鉴定制度。

经过几十年的实施远行,韩国技术资格鉴定形成了
规范化的组织实施程序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系统。

韩国的技术资格鉴定非常严格,其通过率仅为20%。

凡获得国家技术资格证书者具有就业优先权,工资待遇也相应较高。

同时,对于一些重要职业,要求必须持国家技术资格证书上岗。

给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借鉴
韩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与我国有相似的东方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有些方法是可以拿来应用的。

我国政府应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虽然也规定了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比较笼统,给予怎样的优惠不具体。

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导向,在财政、税收、信贷、奖励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如对承担了校企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和特殊的财政资助,企业委托学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校企共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可按地税的有关规定给予营业税减免的政策优惠,有效调动企业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

注重产学合作机制建立,加强利益的驱动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重视发挥职教在再就业工程中重要作用。

韩国政府大力提倡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密切结合,把产学结合写入政府制订的法规里,并使之制度化。

《职业教育促进法》又把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联系在一起。

我们可借鉴韩国经验,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由相关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研究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以及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逐步实施职业教育由学校模式为主向企业培训为主的方向过渡。

同时职业学校要注意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吸引各类工作人员继续学习。

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共建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在学院预选人才。

二是实行“就业式实习”,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同时,要成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学校参与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指导和监督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实施,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实践培训的学校与企业给予适当的惩罚,把校企合作、接纳学生实习就业作为企业评级、资质升级的指标。

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双师型师资培养方面的启示教师要与企业广泛联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聘请企业的能人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

在两年的学习中主要注重理论教学及校内实训。

利用假期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在合理解决教学时间的不足同时,又解决了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的老师也利用暑假到企业见习,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和工艺,同时管理学生,完成学生必须的实习任务,教师也能增进对企业的了解和沟通。

在我国,也更多的聘请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一方面补充了技能型师资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将先进的技
术、理念及时传递到学校、及时教授给学生。

另外,学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色中也注重培养实训教师。

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把国家劳动管理部门颁布实施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学校的课程目标,形成“基本素质(或一般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岗位职业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

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设置专业课程,理想的情况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学生毕业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目前职业能力(技能)考核、鉴定的方式有四种类型:第三方认证,行业协会认证,用人单位认证,学校认证。

学校可以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

我相信随着政府政策的进一步到位,企业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会越走越宽。

中韩两国应积极促进在职业能力开发、技术培训和劳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互相学习先进技术,建立中韩职业培训合作项目。

通过举办新领域的国际研讨班,培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建立中韩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制度,促进两国在职业资格技术标准资格证书的互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