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25课古诗词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古诗词赏析
《饮酒》(旧体诗)
1.如何理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诗人用平易的语言道出了对幽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
2.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请问先生为什么能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了,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诗人自问自答,以设问的方式,表明心静,境自静。
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3.从炼字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妙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庐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4.“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物我两忘。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失去了一种自然天真的意趣。
5.描述第五至八句的画面。
悠闲地在东篱下采菊,无意间抬头看见南山,心情怡然自得。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什么?
远离世俗,闲适归隐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7.《饮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通过对隐居田园中自然景色的欣赏,表现了诗人酷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腐败,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②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生活,悠闲自得,超尘脱俗的心境和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③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8.全诗在表达方式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
全诗将景、情、理融为一体,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两岸齐平,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表明诗人眼界开阔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阔”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相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悬”写出了船顺流而下的快势。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①诗人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写景逼真。
又蕴含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②同时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3.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句为即景抒情,见得海日又生残夜,江春又入旧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客日久,引动归思,盼望大雁以传乡书。
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4.诗的颈联和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颈联:乐观、积极、向上;
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七言绝句)
1.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
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滋润如酥,诗人以“润如酥”来比喻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准确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2.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一句诗写出了早春小草的什么特点?)通过写小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近瞧却无,描写出了初春小草极淡极少、若隐若现的特点,体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
3.“最”“绝”两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运用对比,将初春的草色与暮春满城的烟柳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诗中为什么说早春的草色比满城的处处烟柳好呢?
因为“烟柳满皇都”时春意虽盛,却没有早春的那种新鲜感。
新萌芽的小草不但美,而且预示着残冬的消逝,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朝气,是春天的信使,万象更新的先行者,突出了草的生机美。
这正是诗人特别钟爱早春的原因。
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
1.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压城的黑云比喻敌军气焰嚣张,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是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2.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
这句诗写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疆场,那大块大块的如胭脂色般鲜红的
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诗人从视觉、听觉角度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气氛,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暗示攻守双方都有伤亡,而守军仍处不利地位。
3.从炼字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催”。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4.简析本诗色彩运用的特点及作用。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色”和“红色”鲜明而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夜色”和“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气氛,衬托出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突出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
5.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本句运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将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赞颂了戍边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6.谈谈你对《雁门太守行》一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这首诗以激越的笔调,浓重的色彩,描绘了塞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塞上将士们的奋勇杀敌、浴血奋战,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散曲)
1.用现代汉语描绘曲中的秋景图。
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暗下来。
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叫上几声。
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疏疏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炊烟,村外,寂静无人。
荒凉的古道上,旅人骑着疲惫的瘦马,在西风中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
2.描绘“小桥流水人家”所展示的画面。
在一座纤巧别致的小桥旁,流水潺潺,稀稀疏疏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炊烟,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3.“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
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曲中哪句直接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游子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5.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1)寓抒情于写景之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2)动与静的结合: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3)词语运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排列组合,用白描手法,中间没有一个动词连缀,名词意象的堆叠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