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解释及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过松源漆公店文|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释]过松源漆公店①文|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错喜欢③。

政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⑤一山拦。

①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

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

晨炊,早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②[赚(zuàn)得]骗得。

③[错喜欢]空欢喜。

④[政]同“正”。

⑤[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译】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

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赏析】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面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泊秦淮》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泊秦淮》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泊b ó秦q ín 淮hu ái[唐] 杜牧烟y ān 笼l ón ɡ寒h án 水shu ǐ月yu è笼l ón ɡ沙sh ā,夜y è泊b ó秦q ín 淮hu ái 近j ìn 酒ji ǔ家ji ā。

商sh ān ɡ女n ǚ不b ù知zh ī亡w án ɡ国ɡu ó恨h èn ,隔ɡé江ji ān ɡ犹y óu 唱ch àn ɡ后h òu 庭t ín ɡ花hu ā。

诗词注释: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诗词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注释、译文和鉴赏)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注释、译文和鉴赏)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注释、译文和鉴赏)春寒(指冬天刚过,春天刚刚来临时的余寒。

此时北方多霜、雪,南方多雨。

)宋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①选自《简斋集》。

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

宋代诗人。

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②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③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④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也泛指红色。

【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

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

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

尚未绽开的蓓蕾不吐艳了。

园林中的新花嫩叶全在寒风冷雨中萧瑟。

叫人担心害怕!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简析】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

借海棠写自己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 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 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hè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词释】①甘露僧舍:甘露寺。

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

壑:山谷,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1] 【鉴赏】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注释与鉴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注释与鉴赏

名目1、长歌行 (5)汉乐府 (5)2、太原①早秋 (6)3、偶题三首 (7)4、戏赠友人 (8)5、赠花卿 (9)6、送友人 (10)7、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2)8、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2)9、江上吟 (14)10、冬夜读书示子聿 (16)11、春暮西园 (17)12、天末怀李白 (18)13、过山农家 (18)14、渡汉江 (19)15、送灵澈上人 (20)16、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20)17、山行留客 (21)18、塞下曲 (22)19、送友游吴越 (23)20、丹阳送韦参军 (24)21、鲁山山行 (25)22、四块玉•别情 (25)23、汉江临泛 (26)24、成都曲 (26)25、不见 (27)26、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28)27、虞美人•梳楼 (29)28、别薛华 (29)29、题都城南庄 (30)30、玉阶怨 (30)诗歌鉴赏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③,万物生光辉④。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①葵:有锦葵、蜀葵。

邰希蒡日葵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

②晞〔x 1 希〕:因日晒而干。

③阳春:春天。

德泽:恩惠,这里指春天的阳光雨露。

④这两句是说,春天的阳光雨露,使万物都焕发诞生命力的荣耀。

⑤焜〔k m 昆〕黄:植物枯黄貌。

华:同“花”。

【赏析】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 最终劝去不再回。

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懊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方。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由于它们都生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

一个人假设不趁着大好时间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铺张,等到年老时懊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舞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教版七年级语⽂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寒假期间,有许多同学依然坚持每天⾃觉学习。

假期学习,我们除了复习上学期的知识,还可以提前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馆 王 维 独坐幽⾥,弹琴复长。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译⽂:我独⾃坐在幽深的⽵林,⼀边弹琴⼀边⾼歌长啸。

没⼈知道我在⽵林深处,只有明⽉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夜⽵林的幽静;以明⽉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的⼤⼿笔。

前两句写诗⼈独⾃⼀⼈坐在幽深茂密的⽵林之中,⼀边弹着琴弦,⼀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雅闲淡、超凡脱俗的⽓质,⽽这并⾮常⼈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意思是说,⾃⼰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轮皎洁的⽉亮还在时时陪伴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 萧) (⼆)春夜洛城闻笛 李 ⽩ 谁家⽟笛暗飞声,散⼊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起故情。

译⽂:夜深⼈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夜⾥,忽然听到感⼈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笛暗飞声”,谁家的⽟笛,在静夜⾥悄悄地响起?诗⼈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曲笛声不期⽽响,夜深⼈静,清远⽽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哪⾥。

“⽟笛”,指⽟制的笛,或是笛⼦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七年级古诗词钱塘湖春行的翻译及赏析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古诗词钱塘湖春行的翻译及赏析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古诗词钱塘湖春行的翻译及赏析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古诗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解释: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赏析: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

接下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麽别人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之中,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

(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

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

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释: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

远看草色青青,近看却没有绿色。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

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
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释: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赏析: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墙压塌似的。

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以色示物,以色感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释: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本篇被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

前三句写景。

第一句写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落着几只在黄昏中栖息的乌鸦,点染出萧瑟凄凉的秋色,从而引发一个飘零异乡、无所依归的旅人的一腔愁绪。

此处虽不言愁却已是愁绪满纸。

第二句突然转至一种色调明净、幽雅、宁静的境界:精巧的小桥,清澈的流水,幽静的人家。

这些使人联想到家人团聚的亲切和幸福,从反面牵动了离人思乡的愁绪,怀念家园而不得归的思想感情也随之体现出来。

第三句又写出三种景象,荒凉的古道上,刮起阵阵萧瑟西风,旅人骑着一匹瘦马,正在继续奔波。

此处虽写景,但却非常巧妙地表现了人,并且透露出游子的身世。

“瘦马”两字便表现出这是一个家境寒微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孤单一人骑匹瘦马在西风古道中奔波了。

妙在用了一个“瘦”字。

读者可以由此想象到旅人奔波不息的艰辛、困顿、和内心的悲愁。

“夕阳西下”,指出游子奔波在古道上的时间,也给整个画面更增一层暮色苍凉的色调。

“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

“断肠”二字表达出游子愁思的深重,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离乡的遥远,从而点出主题——游子乡思。

到此,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达情,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郊日暮羁旅图。

开头的“鼎足对”,由九个名词,九种景物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

此曲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之:“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爱莲说》周敦颐
解释: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得)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它。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中心思想:中心是表达作者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和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无奈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