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学生版)
七下古诗赏析
饮酒名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句赏析:“心远”指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采用设问的修辞,表达出诗人远离世俗,鄙弃追名逐利的人生态度。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句赏析: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看见郁郁葱葱的庐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与恬淡闲适,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词语赏析:“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名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句赏析:这里也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怎样用言语表达。
这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次北固山下名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句赏析:客行的道路绕向青青山外,小舟划开悠悠绿水向前航行。
对仗工整,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句赏析:春潮涌涨,江水浩渺,几于岸平,一帆高挂,顺风而下,沿江直行。
对仗工整,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显得大气磅礴。
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词语赏析:“阔”和“潮平”对应,“悬”和“风正”对应,“正”说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
“悬”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句赏析:(3分)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课外古诗鉴赏(学生版)
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⒈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⒉“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时隐时现。
⒈“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⒉“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十一、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⒈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⒉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十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⒉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十八、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⒈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⒉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二十、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⒈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⒉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三十、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⒈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⒉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十四、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言艺术的精髓之一。
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中,学生将有机会欣赏和研究众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以下是一份古诗词赏读文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花影
花影下,人影千,映水共清烟。
行舟可怜失,无鸟独遗留。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影下的美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优美。
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行舟的离去,留下一片静谧的景象。
草
绿色的草地,唤醒大地。
它们柔美而坚韧,随风摇曳,似乎在与天地间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人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力量。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戍鼓声为引子,再现了快要离开家乡的边塞士兵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的美景,带出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述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对追求卓越的向往。
通过不断攀登,诗人希望能够超越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的一些赏析。
通过细致地品味和感受这些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美和智慧。
七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参考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一想到广阔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而独自落泪!二、赏析1.这首诗歌的句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
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前两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诗人却无缘相见。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后两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参考译文泰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我心胸震荡,我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那时)众山都会显得低矮渺小。
二、赏析1.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泰山遮天蔽日,使得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体现了泰山的雄伟高矗;“荡胸生曾云”一句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一览众山小”一句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小,虚写泰山之高。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一句:山际见来烟,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际:边际。
○以“见”写存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现,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二句:竹中窥落日。
窥: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窥”呼应了前一句的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见”,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三句:鸟向檐上飞,向:从,在。
檐:屋檐。
○用“向”不用“于”,借词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的多义性所带来的暗示,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意的表达。
四句:云从窗里出。
○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
本有的突兀感在前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三个诗句的铺垫下,自然熨帖,不露半点神来的痕迹。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如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讲究意境幽远,如果能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把古诗词的意境描述一番,学生便很容易体会到诗词的优美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一)《山中杂诗》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学生版)
竹里馆(唐o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o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峨)的特点。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杨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唐o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唐o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一)山中杂诗吴均(五言绝句)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痒。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 人。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代表作品:《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1.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
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第1⾸⽊兰诗(《乐府诗集》)【主旨情感:这⾸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活的向往,歌颂了劳动⼈民崇⾼的精神品质。
】第2⾸登幽州台歌(唐陈⼦昂)1.诗⼈登上幽州台远眺产⽣了怎样的联想?由此抒发了诗⼈怎样的情感?(3分)2.请分析“念”和“独”的表达效果。
(3分)第3⾸望岳(唐杜甫)1.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2分)2.“会当凌绝顶,⼀览众⼭⼩”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们的强烈共鸣?(2分)3.对这⾸诗赏析有误..的⼀项是(2分)( )A.全诗没有⼀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望,⾃近⽽远,由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
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虚实结合的⼿法,突出了泰⼭神奇秀丽、⾼⼤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描写了泰⼭的整体形象和诗⼈的感受,流露了诗⼈早年的远⼤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的名篇。
第4⾸登飞来峰(北宋王安⽯)12.请从表现⼿法的⾓度赏析“飞来⼭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升”两句诗。
(2分)3.谈谈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层”两句诗的理解。
(2分)4.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的表现⼿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2分)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描写⼭西村的?(2分)2.请结合“⽆时”⼀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第6⾸⼰亥杂诗(清龚⾃珍)12.诗歌第⼆句中的“吟鞭”是指______________。
(1分)3.你认为这⾸诗的后两句⼴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2分)泊秦淮第7⾸泊秦淮(唐杜牧)1.“烟笼寒⽔⽉笼沙”连⽤两个“笼”字⼗分巧妙,请简要分析。
(2分) 2.请⽤⽣动形象的语⾔描绘“烟笼寒⽔⽉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
(2分) 3.“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得好,请说说好在哪⾥。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一、赏析《泊秦淮》杜牧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二、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为下文的哲理表达奠基。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与杜甫的哪两句诗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要说说本诗中这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5、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三、赏析《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4、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2)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竹里馆》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人称“诗佛”,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来相映照。
赏析:1、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幽篁、深林、明月。
3、诗中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悠扬的笛声从谁家飘出,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全城。
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柳曲》,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
赏析:1、诗歌主要叙述了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绪。
“折柳”曲有惜别怀远之意,引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本诗的关键。
2、“暗”指笛声不知从何而来,照应前面的“谁家”。
3、“散”指笛声被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4、“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把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行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厚。
《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唐朝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东望家乡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打湿了双袖。
在马上与你相逢没有纸笔写信,就请你替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赏析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进行赏析。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登高赋景的诗。
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进步、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期望。
诗中以黄河入海流和白日依山尽来形容着自然景观的壮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宏伟与辽阔。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行为意味着作者希望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大的成就和境界。
《望庐山瀑布》作者:杨万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杨万里描写庐山瀑布景色的诗。
诗中以日照香炉生紫烟来表达瑰丽的景观,通过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描绘将瀑布的雄伟和奇特展现出来。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的壮丽景色与天地相融合,营造出宏大的意境。
《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写给友人的一首詩。
通过描写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境况,表达了对逆境与坎坷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满地及长江滚滚来的描写都充满着忧愁之情。
诗人以自己的经历表达了独特的人生感慨与沉思,凸显了坎坷人生中的苦痛和困扰。
《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是李绅反映农民劳动困苦的一首诗。
以表达对农民劳动辛苦的同情和思考为主题,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诗人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农民辛勤付出的艰辛。
最后的一句粒粒皆辛苦强调了农民艰苦劳作的不易,使人对农民的辛勤劳动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敬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七年级下册 语文古诗词赏析总结
《登幽州台歌》一、诗歌意思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二、陈子昂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失意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望岳》一、诗歌意思(会背)泰山到底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二、鉴赏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青”是山色,“未了”,有不尽之意。
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赏析“钟”:“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分开、割开”的意思,阳光好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抓住两个景物细节:层云和飞鸟,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寓意和思想感情?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感情:这一联表达诗人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坚定豪迈气概以及俯视一切的雄心。
5、说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的画面描绘了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的画面。
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透露出诗人早年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登飞来峰》一、诗歌意思我登上了飞来峰上高高的应天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层层遮住视野,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二、赏析1、“浮云”有什么寓意?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运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手法:借景抒情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嘿呀!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料的话题呢!
咱先来说说《 木兰诗》吧!哎呀呀,这木兰简直太了不起啦!“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开始就描绘出了一个平常又温馨的场景。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女子,居然能勇敢地替父从军呀!她“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内心的纠结和坚定都藏在这简单的句子里啦。
再看看《登幽州台歌》,哇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那种孤独、那种悲愤,仿佛都要从诗句里冲出来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得是多深的感慨呀!
还有那《 望岳》,哎呀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一开头就抛出这么个问句,让咱们忍不住跟着诗人去探索泰山的雄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志向,这气魄,简直太牛啦!
游山西村》也不错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瞧瞧这乡村的热情好客,多让人向往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人生哲理,在游玩中就领悟啦,多妙啊!
己亥杂诗》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离愁,这洒脱,龚自珍的内心世界可真丰富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奉献精神,多感人呐!
七年级下册的这些古诗词呀,每一首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咱们的文学之路呢!它们有的让咱们感受到英雄的豪情,有的让
咱们体会到诗人的孤独,有的给咱们带来生活的智慧。
哎呀呀,咱们可得好好欣赏,好好领悟,从中学到好多好多宝贵的东西呀!。
七年级下册 语文古诗词赏析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总结
诗人游走在山西的乡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民的淳朴。
他欣赏美景,与当地人交流,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改写
在山西的乡村里,我漫步游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民的淳朴。
我欣赏美景,与当地人交流,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人泊船在秦淮河畔,观赏周围的景色,感叹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赏析要点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描绘了秦淮夜景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通过描写唱歌的商女,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虚荣和浮躁,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漠视。
3、绿肥红瘦,浅水莲叶夏生寒。
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秦淮河岸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时光的思想感情。
4、此时有钱无钱,都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时光,因为人生短暂,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逝。
5、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浮躁和虚荣的批判,以及珍惜眼前美好时光的思想。
七下古诗词赏析13首-最新版
七年级下期课内课外古诗词赏析(13首)登幽州台歌【作者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
有《陈子昂集》传世。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多次向其进言,武攸宜皆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燕昭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
即位之后,招贤纳士,招揽了一批卓越的人才,造就燕国一时盛世•【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和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时间角度。
诗人直抒胸臆,纵观古今,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不可见,后世的明君也不可遇,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和感伤。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
诗人吊古伤今,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茫茫宇宙虽无边无际,却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而怆然泪下。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
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悲凉之情。
写作特色:1.直抒胸臆。
全诗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垠;第四局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姓名:一、《饮酒》(陶渊明)1、“心远地自偏”一句阐述了怎样的哲理?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本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了的景和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4、小结: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的道理,表达了作者。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美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是什么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4、小结: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表达出作者。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描写早春美景的名句,这两句妙在何处?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小结:这首诗描绘景致,表达了诗人。
四、《雁门太守行》(李贺)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写法上有何妙处?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从和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3、本诗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试作分析。
4、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
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前三句全是,描绘出一幅图,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与乡思。
“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渲染出一种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推出一幅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
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2、本曲,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此曲被后人称为“”。
3、小结:本曲抒发了。
六、《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1、本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
2、分析本诗运用叠词的妙处。
七、《渡荆门送别》(李白)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壮观景色?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分别从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和云彩变幻的无穷奇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意】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主题】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练习】1.鉴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句。
答:这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诗人在幽深宁静的竹林里独自弹琴啸歌,以琴声歌声衬托出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作者在对自然的叙写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 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倾洒银辉的明月当成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4.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展现的画面。
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发出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就在今夜的乐曲中,听到了令人哀伤的《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主题】这首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练习】1.理解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了故乡《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杨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意】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首东望故乡,路途遥远。
思念远方的亲人,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两个衣袖全都湿了。
途中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想要写信却没有纸笔,劳烦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主题】本篇即作于此次赴边疆的途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练习】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首东望故乡,路途遥远。
思念远方的亲人,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两个衣袖全都湿了。
2.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无可寄托,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 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表现了作者思乡的深切,故乡的亲人最挂念的就是诗人是否平安,然而“马上相逢”没有纸笔,只能托友人捎回平安的口信。
这一做法正体现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4. 初唐诗人宋之问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诗句,根据你对《逢入京使》的理解,说说宋之问诗中表达的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日子长久,不知亲人音讯,担心亲人安危存亡,而不敢向别人询问的恐惧心理。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意】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主题】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同时也启迪人们抓住时机,应时创造。
【赏析】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草树木人格化,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不久春天就将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奇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姿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同时也启迪人们抓住时机,应时创造。
赏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答:花草树木得知不久春天就将归去,于是各自努力展现自己的姿色,大自然中万紫千红,百花争奇斗艳,欲将春天留住。
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草树木以人的情思,它们以争芳斗艳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2.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答: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答: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扬。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意】(追忆历史)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往未来)往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登楼远眺)想到宇宙邈远、广阔无边,(我深感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独自凭吊,止不住满怀悲伤潸然泪下。
【主题】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绪。
【练习】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具体指代什么人答:“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苦闷。
3. 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这两句把个人置于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让人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情绪。
4.《登幽州台歌》在遣词造句上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心魄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①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②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意】五岳之首的泰山是什么样的呢横跨齐鲁大地,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云升腾,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极力远望飞鸟归林。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的群山会是多么渺小!【主题】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练习】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试分析好在何处答:“钟”是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割”是分割的意思,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山中云雾缭绕,诗人张大眼睛看飞鸟归林,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 联系全诗,谈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答:示例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
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同时蕴含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示例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上泰山顶峰的决心,表现了诗人敢于征服大自然的气度。
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的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样,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才能展望明天,把握未来。
4.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飞来峰烽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处。
【主题】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写法】夸张;借景抒情(寓理)【练习】1.这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答:首句“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次句虚写在高塔上能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为下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3.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这首诗解释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 谈谈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答:站得高就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深层含义是有成就大事业的心胸,才能无所畏惧。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有丰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红忽然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山村。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戴简朴,古代的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门。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练习】首联中“莫笑”“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莫笑”是不要笑的意思,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字形容菜肴丰足,写出农家在丰收之年用丰足的菜肴款待客人,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尽所有,热情好客的民风。
请简要分析颔联在写景中蕴含的哲理。
答: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我)怀着无尽的离愁向着日落西斜的方向远去,马鞭向东一挥,离开北京,从此辞官奔赴天涯。
飘落的花瓣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泥后会更好地培育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