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艺术教育100
ART EDUCATION 2012 · 08
笔者历经几年的舞蹈技能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舞蹈专业技能教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从中收获了一些颇有实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舞蹈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要素。
一、舞蹈专业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特点
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可能有某个方面的出色表现,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善于在平时和上课时去仔细观察学生和接触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学生中具有引导性的优点,进行总结肯定,并给予表扬,以启发他们互相主动交流,体验经验,促使在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选择性的相互对照和学习体验,相互探讨,收到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对比性示范纠正,使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性的正误对比,认识到自己动作所存在的问题,这就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和学习,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自己要把握动作正确与否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懂得课程标准。因为教学大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就一定学科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基本观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方案来提出具体要求,它规定了课程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通过教师的经验设计课程内容,是舞蹈教育者所体现的一种教学高度、科学高度。通过深刻地理解和吃透教学大纲的具体规定及其所包含的科学训练精神,教师就能判断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其掌握的程度等,也能由此发现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正是教学大纲的规定为教师提供了对每个动作进行科学分解和组合的方法,这使教师可以在行课中预测难点,有针对性地在上课中对这些难点加以重点关注,从中发现学生的缺点,制定出解决的方法。当然,能否在教学中做到教学大纲的规定还要看舞蹈教师对教学原则(如双方共同感知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综合性训练原则等)贯彻落实得如何。
其次,教师要想做到及时发现学生专业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还要从教学法课中掌握各种舞姿的运动方式和运行路线,即肢体经过运动线路,经过什么位置,达到什么舞姿,以此来积累丰富的教
学经验,通过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去观照学生的动作,从而判断其动作正确与否。一般来说,学生所容易犯的毛病是由身体运动的惯性和惰性造成。所谓惯性造成的毛病,是指人在运动中只是顺乎自然,无控制地向前运动而违背动作的规格要领的动作。如跳到空中
形不成姿态,落地不成姿态,该绷脚绷不起来而半勾半绷,以及动作过火等。所谓惰性造成的毛病,就是使动作随意简化,“抄近路”、不到位等情况,如抬前腿上身不合要求地往后仰、送胯、腆肚子等。认识这些问题不能只通过书本,而是要有建立在个人和他人的经验基础上的实践,因此,只有在教师对这些具体的运动有了真切而直接的感受与认识之后,才能清楚地讲解动作所容易犯的毛病,并在上课时对这些问题予以更多的注意,而一旦教师有了这种主动注意的意识,就可及时发现学生动作中许多“巧妙的伪装”,辨别学生动作似是而非的表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例如,在芭蕾教师行课中,观察动作都是从脚开始循序向上,这是因为一方面受习惯和舞蹈艺术技能科学性操作原则的制约,另一方面舞蹈运动多是从地面方位和人体方位起始的,因此,观察动作、剖析动作、讲述动作也就要从脚开始。这是一个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原则,掌握这种实践原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有目的地讲述动作,剖析动作,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除了对教学法的掌握之外,还应具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就可以知道每个动作是怎么运动的,骨骼形态、肌肉作用等知识。就可以帮助教师在舞蹈教学法最核心的部分懂得对动作的剖析,使教师对动作的做法、动作的规格要领清楚之后,从解剖学中知道动作剖析,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毛病,对教师观察动作、讲述动作、剖析动作、掌握和纠正学生的缺点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笔者认为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还要根据教师对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学法的掌握、对解剖学的了解。教师必须掌握教学法中的元素剖析法,这样可以起到以少胜多,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掌握动作剖析的分解方法,教师要清楚地根据不同规律而定,要按动作性质类别分解,或身体部位进行分解,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舞蹈教师在教学法上的水平能力,主要体现在上课教师能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如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纠正,是所有舞蹈教师在修养上、专业水平上、教力上、理论上的一种能力的体现。
舞蹈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内容摘要】舞蹈专业教学中的技能训练是一项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充满着感受、体验、探究、创造的教学过程。它不仅要求舞蹈专业教师了解舞蹈学生的特点,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而且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关键词】舞蹈教学 舞蹈教师 教学法 教学过程
◆ 黄娟
音乐与舞蹈
101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08二、舞蹈专业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舞蹈教师来说,学生的心灵像大海一样神秘莫测,像行云一样变幻无穷。他们年纪虽小,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也许还不丰富,但他们心理已经趋于成熟,遇事敏感而又颇有主见,活泼又十分自尊,热爱艺术却又浮躁好强。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舞蹈教学不只是一个专业知识的灌输过程,也是一个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之进行细致的疏导、调整、校正的过程,减少、转化不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消极因素,促进、发展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把学生心理冲动引导成为学习的动力,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主观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心理教学”优化方法,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有着洞察学生心理的能力,调整好课堂气氛,机智而又灵活。
这种优化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期间应不惜花时间深入到学生之中去,不断地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态,寻找学生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一般来说,课堂中学生心理状态常常受课堂环境的影响处于一种相对抑制和被动之中,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和专业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得到实现。相反,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确实非常富有主动表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因此,教师如果只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并根据这种表现来设计整个教学的话,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颇,形成对某些学生的偏见。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应当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今天,因材施教应当不仅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先天禀赋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人格设计和习惯性的心理结构等,来安排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情绪性表现,因为这情绪性因素常常是受到具体事件和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具有多变性,如果不处理好,不仅会影响该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还会造成不利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此加以关注和消解,以提高整个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舞蹈教学有其独特性。学习过程艰苦而漫长,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厌学的情绪;教学活动枯燥、琐碎、重复,也常常导致人的气馁之感。师生之间几乎是手把手的接触,优点是可以使教与学之间更为密切,而缺点是会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带来两个方面不利影响:一是教师会在这一过程形成偏爱和偏见,二是教师常常会忽视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有的距离,以至于用传统的父亲般的权威来管理学生。这些学生和教师心理方面的因素常常导致教师在为学生好的前提下,对学生不够尊重。尽管这种强行管理的方法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曾经取得了较好的专业成果,但是今天,这种教育方法已经有点难以为继了,这是因为一来学生心理结构越来越复杂和自尊越来越强,二来人本主义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了,因此,传统的权威教育思想就会或多或少引起冲突。相反,由于人格尊严已经成为今天社会人的普遍要求和基本人格构成,而尊重人格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平等待人,如果学生的人格得到平等尊重和积极鼓励,他们应当会在自我实现的激励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人
们长期以来的一个偏见,即舞蹈学生应当需要严管,乃至于打骂,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前提是每个人都是惰性的,没有外在的强力刺激是无法也不愿意劳累自己去做需要花费精力才能完成的事。实质上,这个前提是有问题的。按照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人的五个层次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也是最主动和最有创造力的需要,人一旦获得了适当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就一定会主动地学习。正是因为如此,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我设计,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学生的人生筹划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气氛,只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严格要求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以鼓励为主,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语言幽默简明,及时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想法表示理解与尊重,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如有些学生因身体柔韧性不好,在某些方面不足而气馁,对难度大的技巧训练望而生畏,在上课中做技巧训练缺少信心。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训练心境,采用了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潜在能力。这就使笔者深刻认识到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开导方式,是维持和谐课堂气氛的保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去处理,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加速训练的过程,才能化解舞蹈教学中的矛盾。教师也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舞蹈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选择相应的舞蹈教育内容,经过精心的策划,精心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舞蹈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得到增强,使他们的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从而使舞蹈艺术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三、舞蹈专业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在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舞蹈教育方针,是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制定的,那么舞蹈教师就应该在具体教学中去贯彻,把它落实到学生身上去。舞蹈教育方针和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着受教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展开,因此,舞蹈教师在具体教学上就要处处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实施教学,去引导学生向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如果舞蹈教师不吃透这一点,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导到狭窄的单向发展的目标上去。
这种全面教学的期望,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当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它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的一种教育原则。我国历来有“因材施教”的传统,如“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在舞蹈艺术创作教育中,尤其应当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一个受教者的具体实际,并结合舞蹈艺术的客观规律,以调动教学主体能动的创作为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创作教育落到实处,使全体受教者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