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环境中的多环芳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自文库
菲
苯并(a)蒽
苯并(a)芘
❖ K区的电子密度大,有明显的双键性质,可 以催化核酸或蛋白质的酮—烯醇互变异构过 程。导致生物大分子的不可逆改变,并因此 致癌。
❖ 凡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一般必须 具有比较活泼的K区。但是否具有L区,则 有两种可能,有些具有L区,有些缺乏。
❖ 致癌性多环芳烃都必须有比较活泼的K区: 如该多环芳烃同时有L区的存在,则L区必须 比较不活泼
❖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多环芳烃最突出的特性 是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性。当PAHs与NO2、 OH、NH2等发生作用时,会生成致癌性更强的 PAHs衍生物。
❖ PAHs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400~760nm)和 紫外(290~400nm)区的光,对紫外辐射引起的光 化学反应尤为敏感。
❖ 多环芳烃的基本单位是苯环,按化学性质分为4 类:
1.1 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
❖ 燃烧是大气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在高温条件下,几 乎所有碳氢化合物都能产生多环芳烃,缺氧燃烧是生成 多环芳烃的另一个条件。
❖ 澳大利亚学者提出苯并[a]芘多环芳烃的形成:有机物在 高温缺氧下裂解产生碳氢自由基结合生成乙炔,由乙炔 形成乙烯基乙炔或1,3-丁二稀,进一步生成乙基苯,合成 丁基苯和四氢化萘,最后通过中间体形成苯并[a]芘。
❖ PAHs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400nm~ 760nm)和紫外(290nm~400nm)区的光,对 紫外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尤为敏感。
湾区
❖ 多环芳烃的真正危险在于它们暴露于太阳光 中紫外光辐射时的光致毒效应。
❖ 将PAHs的光致毒效应定义为紫外光的照射对 多环芳烃毒性所具有的显著影响。实验表明, 同时暴露于多环芳烃和紫外照射下会加速具 有损伤细胞组成能力的自由基形成,破坏细 胞膜损伤DNA从而引起人体细胞遗传信息发 生突变。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
不同人群日吸入苯并(a)芘的量
人群 吸烟者(一天一包) 一般居民 汽车通勤人员 餐厅人员 工业区居民 焦炉工人 煤焦沥青工人
µg/d 0.7 0.02 0.04 0.8 0.1~0.8 70~80 750
1.2 非取代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
1.3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
❖ 多环芳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如大气、水体、 土壤、作物和食品中。目前已知的多环芳烃约有200多 种。大气中PAHs以气、固两种形式存在,其中分子量 小的2环~3环PAHs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4环PAHs在 气态、颗粒态中的分配基本相同,5环~7环的大分子量 PAHs则绝大部分以颗粒态形式存在。
第3部分 环境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
第一章 多环芳烃
❖ 目前对2000多种化合物进行了致癌试验,发 现有500多种有致癌活性;其中200余种是芳 烃系列。
❖ 多环芳烃的研究引起重视:1)该类化合物除 了具有致癌和变异性成分外,还有多种促进 致癌的物质;2)多环芳烃是化合物燃烧过程 形成的产物; 3)分布广、易于被人体摄取。
❖ 代谢和活化:多环芳烃为间接的致癌物。进 入机体后经代谢活化后才呈现致癌作用。
苯并(a)芘—混—合功—能氧—化酶—苯并(a)芘环氧化物
(近致癌物) 环 氧 水 氧 化 酶
二氢二醇环氧 苯并(a)芘
(致癌物)
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氢二醇苯并(a)芘
1.5 多环芳烃化学结构与致癌作用的关系
❖ K区理论: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主要有两个反应中 心,一个相当于菲的9、10碳碳键,即中菲键,称 为K区:另一个相当于苯并(a)蒽的7、12碳原子之 间,即中蒽位,称为L区。很多重要反应都在这两 个区进行,这两个区与致癌性有密切的关系。
❖ 湾区理论:对苯并(a)芘代谢过程的深入研究, 发现苯并(a)芘代谢过程中形成一种环氧化物, 即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在这一化合物中, 以其饱和的苯环为一侧,并以与饱和苯环相 对的另一苯环为另—侧,就构成一个形如海 湾的区域叫湾区。具有此湾区的环氧化物有
比较稳定的联苯酰位,当环断裂后,比较易 形成正碳离子。此正碳离子与DNA发生反应, 与鸟嘌呤嘌呤环C-2上的N共价键结合,引起 DNA突变。因此认为湾区对于多环芳烃的致 癌作用具有决定意义。
菲
苯并蒽
❖ 4)环数在四个以上的角状多环芳烃;除具有中菲 键外,有的结构还具有中蒽位;
苯并芘
二苯并芘
1.4 多环芳烃的吸收和代谢
❖ 吸收:
1)经皮肤吸收:皮肤受多环芳烃污染后,多环芳烃 以较快的速度进入皮脂腺,然后再向邻近的组织进 行扩散。
2)经肺吸附:多环芳烃经肺吸收的过程由于研究技 术上的困难至今还不太清楚。日前的资料大都是取 一定量的多环芳烃注入实验动物肺中,然后以不同 的时间分批杀死动物,取出肺脏,分析肺中残留的 多环芳烃量而得来的。BaP直接注射在肺部不容易 发生癌变,而吸附在氧化铁上的BaP注射后容易发 生癌变。(微粒、在肺部的存留时间)
❖ 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可呈三种状态:吸附在悬浮性固体上、 溶解于水、呈乳化状态。
❖ 土壤中PAHs主要与土壤的有机质呈现吸持状态。浓度 一般在103μg/kg~104μg//kg范围内。土壤的污染必然 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蔬菜中BaP的含量以叶类蔬菜最多, 根菜类和果实类蔬菜则次之。
❖ 五环以上的PAHs大都是些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 个别具有深色,熔点及沸点较高。PAHs大多不溶 于水,而Kow值比较高。多环芳烃大多具有大的共 轭体系,其溶液具有一定荧光。
❖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天然来源主要由微生物和高等植 物(如烟草、胡萝卜等)合成,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的 生长,可能扮演内源植物激素的角色。
❖ 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人们经常食用而又喜 爱的煎炸食品的制作过程,若油炸时温度超过 200℃以上,就会分解放出含有大量多环芳烃的致 癌物。有人做过实验,经过烟熏达数周之久的羊肉, BaP含量达23~46ug kg-1。
1)具有稠合多苯结构的化合物:三亚苯,四苯并 蒽等;具有与苯相似的稳定性。
三亚苯
四苯并蒽
2)呈直线排列的多环芳烃:蒽、省等;较活泼、反应常发生 在相当于蒽的中间苯环的对位碳上发生。(中蒽位)
丁省
戊省
3)呈角状排列的多环芳烃:菲、苯并蒽等,活泼性 较直线排列的小、反应多发生在相当于菲的中间苯 环的双键部位。 (中菲键)
菲
苯并(a)蒽
苯并(a)芘
❖ K区的电子密度大,有明显的双键性质,可 以催化核酸或蛋白质的酮—烯醇互变异构过 程。导致生物大分子的不可逆改变,并因此 致癌。
❖ 凡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一般必须 具有比较活泼的K区。但是否具有L区,则 有两种可能,有些具有L区,有些缺乏。
❖ 致癌性多环芳烃都必须有比较活泼的K区: 如该多环芳烃同时有L区的存在,则L区必须 比较不活泼
❖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多环芳烃最突出的特性 是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性。当PAHs与NO2、 OH、NH2等发生作用时,会生成致癌性更强的 PAHs衍生物。
❖ PAHs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400~760nm)和 紫外(290~400nm)区的光,对紫外辐射引起的光 化学反应尤为敏感。
❖ 多环芳烃的基本单位是苯环,按化学性质分为4 类:
1.1 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
❖ 燃烧是大气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在高温条件下,几 乎所有碳氢化合物都能产生多环芳烃,缺氧燃烧是生成 多环芳烃的另一个条件。
❖ 澳大利亚学者提出苯并[a]芘多环芳烃的形成:有机物在 高温缺氧下裂解产生碳氢自由基结合生成乙炔,由乙炔 形成乙烯基乙炔或1,3-丁二稀,进一步生成乙基苯,合成 丁基苯和四氢化萘,最后通过中间体形成苯并[a]芘。
❖ PAHs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400nm~ 760nm)和紫外(290nm~400nm)区的光,对 紫外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尤为敏感。
湾区
❖ 多环芳烃的真正危险在于它们暴露于太阳光 中紫外光辐射时的光致毒效应。
❖ 将PAHs的光致毒效应定义为紫外光的照射对 多环芳烃毒性所具有的显著影响。实验表明, 同时暴露于多环芳烃和紫外照射下会加速具 有损伤细胞组成能力的自由基形成,破坏细 胞膜损伤DNA从而引起人体细胞遗传信息发 生突变。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
不同人群日吸入苯并(a)芘的量
人群 吸烟者(一天一包) 一般居民 汽车通勤人员 餐厅人员 工业区居民 焦炉工人 煤焦沥青工人
µg/d 0.7 0.02 0.04 0.8 0.1~0.8 70~80 750
1.2 非取代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
1.3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
❖ 多环芳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如大气、水体、 土壤、作物和食品中。目前已知的多环芳烃约有200多 种。大气中PAHs以气、固两种形式存在,其中分子量 小的2环~3环PAHs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4环PAHs在 气态、颗粒态中的分配基本相同,5环~7环的大分子量 PAHs则绝大部分以颗粒态形式存在。
第3部分 环境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
第一章 多环芳烃
❖ 目前对2000多种化合物进行了致癌试验,发 现有500多种有致癌活性;其中200余种是芳 烃系列。
❖ 多环芳烃的研究引起重视:1)该类化合物除 了具有致癌和变异性成分外,还有多种促进 致癌的物质;2)多环芳烃是化合物燃烧过程 形成的产物; 3)分布广、易于被人体摄取。
❖ 代谢和活化:多环芳烃为间接的致癌物。进 入机体后经代谢活化后才呈现致癌作用。
苯并(a)芘—混—合功—能氧—化酶—苯并(a)芘环氧化物
(近致癌物) 环 氧 水 氧 化 酶
二氢二醇环氧 苯并(a)芘
(致癌物)
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氢二醇苯并(a)芘
1.5 多环芳烃化学结构与致癌作用的关系
❖ K区理论: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主要有两个反应中 心,一个相当于菲的9、10碳碳键,即中菲键,称 为K区:另一个相当于苯并(a)蒽的7、12碳原子之 间,即中蒽位,称为L区。很多重要反应都在这两 个区进行,这两个区与致癌性有密切的关系。
❖ 湾区理论:对苯并(a)芘代谢过程的深入研究, 发现苯并(a)芘代谢过程中形成一种环氧化物, 即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在这一化合物中, 以其饱和的苯环为一侧,并以与饱和苯环相 对的另一苯环为另—侧,就构成一个形如海 湾的区域叫湾区。具有此湾区的环氧化物有
比较稳定的联苯酰位,当环断裂后,比较易 形成正碳离子。此正碳离子与DNA发生反应, 与鸟嘌呤嘌呤环C-2上的N共价键结合,引起 DNA突变。因此认为湾区对于多环芳烃的致 癌作用具有决定意义。
菲
苯并蒽
❖ 4)环数在四个以上的角状多环芳烃;除具有中菲 键外,有的结构还具有中蒽位;
苯并芘
二苯并芘
1.4 多环芳烃的吸收和代谢
❖ 吸收:
1)经皮肤吸收:皮肤受多环芳烃污染后,多环芳烃 以较快的速度进入皮脂腺,然后再向邻近的组织进 行扩散。
2)经肺吸附:多环芳烃经肺吸收的过程由于研究技 术上的困难至今还不太清楚。日前的资料大都是取 一定量的多环芳烃注入实验动物肺中,然后以不同 的时间分批杀死动物,取出肺脏,分析肺中残留的 多环芳烃量而得来的。BaP直接注射在肺部不容易 发生癌变,而吸附在氧化铁上的BaP注射后容易发 生癌变。(微粒、在肺部的存留时间)
❖ 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可呈三种状态:吸附在悬浮性固体上、 溶解于水、呈乳化状态。
❖ 土壤中PAHs主要与土壤的有机质呈现吸持状态。浓度 一般在103μg/kg~104μg//kg范围内。土壤的污染必然 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蔬菜中BaP的含量以叶类蔬菜最多, 根菜类和果实类蔬菜则次之。
❖ 五环以上的PAHs大都是些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 个别具有深色,熔点及沸点较高。PAHs大多不溶 于水,而Kow值比较高。多环芳烃大多具有大的共 轭体系,其溶液具有一定荧光。
❖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天然来源主要由微生物和高等植 物(如烟草、胡萝卜等)合成,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的 生长,可能扮演内源植物激素的角色。
❖ 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人们经常食用而又喜 爱的煎炸食品的制作过程,若油炸时温度超过 200℃以上,就会分解放出含有大量多环芳烃的致 癌物。有人做过实验,经过烟熏达数周之久的羊肉, BaP含量达23~46ug kg-1。
1)具有稠合多苯结构的化合物:三亚苯,四苯并 蒽等;具有与苯相似的稳定性。
三亚苯
四苯并蒽
2)呈直线排列的多环芳烃:蒽、省等;较活泼、反应常发生 在相当于蒽的中间苯环的对位碳上发生。(中蒽位)
丁省
戊省
3)呈角状排列的多环芳烃:菲、苯并蒽等,活泼性 较直线排列的小、反应多发生在相当于菲的中间苯 环的双键部位。 (中菲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