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研究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6f43c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b.png)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摘要: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的油气钻井、开采及储运中均有很广泛的应用。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由于国内一些大型油气藏已到开采后期,油田采收率较低,利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采收率。
高分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既能提高波及系数,又能提高洗油效率,是很好的驱油助剂。
目前不少油田在开采低渗透油藏以及页岩油气藏,压裂液助剂的开发研究是现在及将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石油工程;应用;研究表面活性劑是一类分子由极性的亲水部分和非极性的亲油部分组成的,少量存在即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它们广泛用于日常生活[1,2],以及石油工程。
例如,在油气钻井工作中可以用作钻井液的杀菌剂、缓蚀剂、起泡剂、消泡剂、解卡剂、乳化剂等;在油气开采作业中可以用作黏土稳定剂、驱油剂、清防蜡、酸压助剂(可用于乳化酸、泡沫酸,成胶和破胶、助排剂等);在油气田地面工程中可以用作减阻剂、破乳剂、杀菌剂、絮凝剂等,于浩洋等[3-6]对其在油田中的主要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过归纳。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油藏已到开发后期,原油采收率较低,可以采用化学驱进行驱油。
例如,大庆油田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为大庆油田的增产和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7]。
对低孔低渗的油气藏如目前国内外热门的页岩油/气藏的开采则多用压裂工艺,其中关键的化学剂常用到表面活性剂[8-11]。
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起活性作用的亲水基团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及特种类型(包括含氟和含硅、Gemini、Bola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
现根据其类型对其在石油工程尤其是在低孔低渗油气藏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供我国页岩油/气藏开采技术的研究人员作参考。
1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应用1.1阴离子型在水中起活性作用的部分为离子的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应用场景
![鼠李糖脂应用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0cbd90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0.png)
鼠李糖脂应用场景石油上应用鼠李糖脂是一种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剂,它可以提高原油开采率、优化管道输送和改善储罐清洗。
发酵得到的鼠李糖脂与其他生物聚合物复配,可以建立新的生物驱油体系,显著提高采收率。
鼠李糖脂构成的新型环保纳米片,可以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提高石油开采率采用鼠李糖脂可以改善水、油及岩石之间的作用关系,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鼠李糖脂可以降低石油与岩石的亲和力,减少石油在驱油过程中的流动阻力,提高石油的可动性和开采率。
同时,鼠李糖脂还可以在水驱过程中优化驱替相图,增强驱油效果。
物理模拟实验表明,鼠李糖脂可以使原油开采率显著提高。
新的李糖脂生物驱油体系通过发酵法获得鼠李糖脂后,与其他生物聚合物如黄原胶复配,可以建立新的生物驱油体系。
5%鼠李糖脂发酵液的生物复合体系可使采收率达到17.4%,表明在微生物采油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鼠李糖脂-二硫化钼纳米片提高低渗透油藏鼠李糖脂-二硫化钼纳米片是一种新型环保生物两性纳米片,可以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0.005wt%的超低浓度纳米流体可以在天然岩心上观察到25.3%的额外采油量。
其机理是通过原油乳化、改善润湿性、降低界面张力和产生结构分离压力等。
作为原油管道减阻剂和降粘剂鼠李糖脂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添加到原油,用作原油管道的减阻剂和降粘剂。
100-1000ppm的鼠李糖脂可以使管道阻力下降20-50%,100-9000ppm的鼠李糖脂可以使原油粘度下降10-90%以上。
罐底油泥的洗脱发酵鼠李糖脂液可以提高储油罐罐底油泥中原油的回收率,实现对罐底油泥的有效洗脱。
鼠李糖脂液可以使溶液表面张力达到0.037N/m,显示出很好的表面活性作用。
作为抗结蜡添加剂,在石油炼化过程中鼠李糖脂可以降低某些石油馏分的凝固点,防止在低温下析出固体蜡质,从而提高石油的低温流动性和抗结蜡性能。
这在燃料油和润滑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eb64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e.png)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何清秀【摘要】On the strategy of the exploration , most of oil field in the world use the methods of water flood , which are low efficient and can only exploit about 20%~30%of the pool of oil.Recently , with the exhausted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 the need of the new flooding technology is imperative in order to increase oil productions.ASP (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is one of such techniques that has been proven successful due to its ability to improve displacement and sweep efficiency.Although this technology is still in laboratory and pilot stage , i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due to its higher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n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The 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SP flooding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SP flooding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当前世界上的油田基本都采用注水的驱油方式进行开采,但注水驱油的方式开采效率低,一般仅能开采20%~30%左右的地下油藏。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90c9d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d.png)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有严格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
这种微生物生长在水不溶的物质中并以它为食物源,适应环境并产生这些物质。
它们能吸收、乳化、润湿、分散、溶解水不溶的物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上有很大的用途,可用于油的开采、油管套清洗、纺织工业、制药业、化妆品、家用清洁剂、造纸业、陶瓷和金属工业。
然而最有前景的应用是用于清理污染的油罐、油轴的清洗、重油的运移、提高采收率、在污泥中和被碳、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剂污染的区域采取生物补救措施开采原油。
已经证明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采油的重要机理。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一样具有驱油能力,而且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如下特点:(1)水溶性好,在油-水界面有高的表面活性。
(2)在含油岩石表面润湿性好,能剥落油膜,分散原油,具有很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
(3)固体吸附量小。
(4)反应的产物均一,可引进新类型的化学基团,其中有些基团是化学方法难以合成的。
(5)生物表面活性剂无毒、安全。
(6)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简单,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发生反应。
若用化学生产条件极为复杂,有些需要苛刻的条件,如高温、高压。
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比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高3.5倍~8倍,而价格却为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30%。
许多国家已经把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采油作为长期开采油田项目的一部分。
2筛选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菌种生长在水不溶的物质中,如石油烃、聚苯乙烯、橄榄油、煤油、甲苯、凡士林、二甲苯,并以它们为食物源。
提高采收率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多数是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海水、地表废水中分离出来的。
这些微生物能有效地降解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烃类化合物,它们利用这些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和烃接触的界面上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
3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有4类:糖脂类、磷脂类、脂蛋白或缩氨酸脂和聚合物类。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范文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d2db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9.png)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有效利用和提高石油采收率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在驱油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驱油机理,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生物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特点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特点,使其在驱油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菌体生长迅速,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多糖、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在驱油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三、微生物菌体驱油机理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微生物菌体可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将附着在岩石表面的原油松动并带走。
2. 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菌体能够分泌酶类物质,对原油中的大分子烃类进行生物降解,使其转化为小分子烃类,从而提高采收率。
3. 微生物粘附作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可附着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有助于将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
四、微生物代谢产物驱油机理1. 代谢产物的物理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可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被采出。
2. 代谢产物的化学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以与原油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采收率。
五、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原油粘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六、结论通过对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驱油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生物降解、粘附作用以及改善原油流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这些特点使得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在驱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表明,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原油粘度,为石油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展望与建议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研究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优化微生物培养条件和工艺,提高其在实际油田应用中的效果。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高温高盐驱油性能研究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高温高盐驱油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5032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a.png)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高温高盐驱油性能研究陈立峰;冯保华;侯宝英;白英睿;杜芬芬【摘要】考察了温度、矿化度对烷基糖苷(APG)油水界面张力与乳化性能的影响,以及高温高盐条件下烷基糖苷提高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及增大矿化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APG的油水界面活性和乳化性能.90℃时,APG1214的油水界面张力可降至4.46×10-2mN/m,远低于ABS,HABS的油水界面张力;矿化度为100 g/L条件下,APG1214的油水界面张力为8.97×10-2 mN/m,耐盐能力明显高于ABS,HABS;高温条件下,APG可自乳化产生微乳液;APG乳液的稳定性随着矿化度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在矿化度为100 g/L、温度为80℃的条件下,APG1214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可达8.03%,约为ABS,HABS的2倍.【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2(013)009【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烷基糖苷;界面张力;乳化性能;提高采收率【作者】陈立峰;冯保华;侯宝英;白英睿;杜芬芬【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烷基糖苷(APG)是在酸催化作用下葡萄糖半缩醛羟基和脂肪醇羟基脱水而得到的一种绿色表面活性剂,无毒不污染环境,生物降解性能优异,乳化性能、起泡性能和润湿性能等驱油性能良好[1]。
生产烷基糖苷的原料植物油与淀粉是天然可再生资源,廉价易得。
国外对烷基糖苷在油田上的应用研究较早,1995年,Kahlweit 等[2]将烷基糖苷应用于表面活性剂驱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Walker[3]研制出烷基糖苷环保型钻井液,在部分油田已经大量应用。
表面活性剂驱油
![表面活性剂驱油](https://img.taocdn.com/s3/m/bf9914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a.png)
实验结果与分析
驱油效率
通过对比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分析 表面活性剂性能的优劣。
采收率
评估表面活性剂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分析 其对油藏的增采潜力。
影响因素
分析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力、注入速度等参 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适用性
评估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油藏条件下 的适用性。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油田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总结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温和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毒、 低刺激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详细描述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发生电离,其分子结构中 含有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平衡作用使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 和油水界面的能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耐硬水 性能和抗盐性,适用于多种水质条件。
环保领域
1 2
废水处理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油滴的 分离和沉降,用于废水中的油类物质的去除。
土壤修复
对于土壤中的油类污染,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增 强油滴的分离和回收,实现土壤修复。
3
溢油处理
在海上或陆地发生的油类泄漏事故中,表面活性 剂可用于降低油膜的厚度和粘性,加速油滴的沉 降和回收。
原理
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残余油易于被采出。 同时,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亲油岩石变为亲水岩石,提 高洗油效率。
表面活性剂驱油的重要性
01
提高采收率
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表面活 性剂驱油能够将残余油从岩石表 面释放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
节约资源
02
03
其他领域
01
02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6ef00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b.png)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一、概述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开采难度的不断增大,提高原油采收率成为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能够在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种类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已经形成了包括磺酸盐类、羧酸盐类、非离子型等多种类型在内的完整体系。
这些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原油采收率,还降低了开采成本,为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高温高盐油藏、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等特殊油藏的开采条件对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也要求表面活性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满足环保要求。
未来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将更加注重高性能、环保型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以满足石油工业对高效、环保开采技术的迫切需求。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石油工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中的重要作用在石油开采领域,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剂,其分子结构既包含亲水基团又包含疏水基团,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在油水界面产生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
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油层中的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被大幅度降低,从而增强了原油的流动性,使原本难以流动的石油变得易于开采。
表面活性剂还能够提升地层内部的润滑性,减少石油在流动过程中因摩擦力而滞留在孔洞中的现象。
这种润滑性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石油的顺畅流动,还能够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机械阻力,提高开采效率。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驱油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驱油](https://img.taocdn.com/s3/m/382696ada0116c175e0e4819.png)
目前,表面活性剂有数干种之多。按其极性部分的基团 不同(通常以表面活性别在水溶液中离解出的表面活性离子 的类型)来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性质: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一 类极其重要的产品。其产量占表面活性剂总量的60% 一70%,尤其在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总量的 90%左右。此类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可离解出表 面活性阴离子。这种表面活性阴离子是由亲油基和亲 水基两部分构成,所以它具有表面活性剂两亲的结构 特点。
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情况示意图
增溶是表面活性剂浓溶液(浓度大于2%)的特有属性,所以胶束、胶束溶液、 微乳液都具有增溶作用,而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根本不具有此性质。 增溶与乳化有所不同,增溶过程是被增溶物以整团的形式溶入胶束区域内, 它仅仅是被增溶物在胶束中“溶解”,不增加体系的界面面积,所以是一个热 力学稳定体系;而乳化作用是增加相界面的分散过程,从而使体系的界面能大 为增加,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石油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具有低界面张力、最佳相态、较 高的增溶能力,而且价格低,货源广。 人们在微乳液驱油配方的研究中发现,石油磺 酿盐平均当量增加时,其对油的增溶作用也随之 增加。反之,对水的增溶作用增强。
增溶参数: 单位体积活性别增溶的油体积或水体积
右图表明: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当 量为400—500时,有较高的增溶 参数。
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按下式离解: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细分为如下 几类 亲油基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细分为如下几类:
亲水基
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这类物质通常是那些具有表面活性的合氮化合 物。即有机胺衍生出来的盐类,它们在水溶液中 能离解出表面活性阳离子。所以称之为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胺盐类、季胺化合物、 含N碱类、不含N碱类等。比较常见的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为脂肪胺盐酸盐、烷基苯甲基吡啶氯化物、 咪唑酮的衍生物等。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试验技术研究汇报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试验技术研究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0922d6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a.png)
01
02
03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 效率。
泡沫稳定性
在驱油过程中,表面活性 剂产生的泡沫具有较好的 稳定性,能够提高采收率。
耐温抗盐性
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和 盐度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 的性能,适应范围广。
驱油效果评价
提高采收率
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原油采收 率。
降低含水率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采出液的含水率,提高原油 品质。
减少油珠粘附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珠与岩石表面的粘附力, 提高采出效率。
经济效益评价
降低成本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
增加产量
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能够增加原油产量,提高生 产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能够减少采油过程中对环境的污 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研究多段塞驱油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复杂 油藏中的应用效果。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与聚合物驱油、 二氧化碳驱油等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结 合方式及其协同作用。
进一步开展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环境影 响评价研究,确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环境友好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使用 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 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影响 较小。
技术推广建议
加强技术培训
针对油田企业的技术人员, 开展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 培训课程,提高技术应用能 力。
制定推广计划
制定详细的技术推广计划, 明确推广目标、时间表和实 施方案,确保技术的有效推 广。
合作研究与开发
注入阶段
将溶液注入到模拟油藏的模型 中,观察并记录驱油效果。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116981228ea81c759f5785c.png)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摘要:第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成熟而稳定的应用。
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等优势,在近些年呈现出热点研究态势,部分成果业已得到应用。
在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定向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此外,近年来也开发出利用高效营养剂激活本源微生物,诱导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富集、驱油的新技术。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部分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够代谢产生兼具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物质,经提取后研究发现该物质可以在流动相(如气/水、油/水)界面按照不同的氢键和极性规律分布,具有降低界面或表面张力及乳化等能力。
相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并且具有无毒或极低毒性。
因此,多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医药、石油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尤其随着我国多数油田均已进入到开采后期,油藏储层中存在大量孤立滴状、柱状、膜状、簇状和盲端状的残油。
油藏开采过程面临的难度及成本越来越大,单纯依靠理化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由此催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概况1.1 三次采油的发展及分类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划分方法,即根据开发方式的不同把油田开发分为一次采油(POR)、二次采油(SOR)和三次采油(EOR)三个开发阶段:开采早期主要是依靠油藏自身压力压向地面或当压力不足时采用泵抽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10 %~15 %;随着一次采油时间的推移,地下天然能量逐步消耗,造成油井自身压力不足时,采用注入水或打人气体的方法补充能量,增加油层压力,以提高采油效率,称为二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30 %~50 %;三次采油即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地下剩余油进行开采的阶段,国内外的实践结果表明,其提高采收率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一般还能提高 5 %~25 %。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9509e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0.png)
微生物驱油技术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石油储量逐渐减少,因此提高石油采收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
通过将特定的微生物注入油藏中,使其与原油相互作用,改变原油的物理性质和流变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已成为石油工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降低原油粘度: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原油的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其更容易流动。
改变原油结构: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可以与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发生反应,改变其结构,从而增加其流动性。
产生气体:微生物在油藏中代谢时会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可以驱动原油流动。
改善油藏条件: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如渗透率和孔隙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优点: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
由于该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油藏的特点进行定制化应用。
缺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微生物和相关设备,同时需要确保微生物在油藏中的存活和代谢。
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油藏的地质条件和流体性质等因素,因此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石油采收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微生物驱油技术将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采油技术。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将有望发现更多的微生物种类和代谢产物,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摘要:微生物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石油的相互作用,实现原油的增产。
本文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及不足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低渗油藏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渗油藏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423f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低渗油藏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低渗油藏指储集层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md)的油藏,其常规采油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产量要求。
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采油技术。
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水界面张力,使油水混合物黏度下降,从而使重质原油流动性提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低渗油藏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改进空间和提高效率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旨在研究低渗油藏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选取适合低渗油藏驱油的表面活性剂,比较其驱油效果。
2. 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3. 研究注入温度、注入量等操作参数对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的影响。
4. 通过实验室和模拟试验探究低渗油藏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可行性和优化方案。
三、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对于认识低渗油藏高效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作用机理和提高采油效率,优化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低渗油藏驱油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实验分析法:通过实验室和模拟试验,探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优化操作参数,提高驱油效率。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选取适合低渗油藏驱油的表面活性剂,比较其驱油效果。
2. 确定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操作参数组合,提高驱油效率。
3. 对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 提高低渗油藏的采油效率,提升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六、研究计划本次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研究阶段: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了解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2. 第二阶段:实验准备,筛选实验设备,选取适合的表面活性剂和操作参数,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方案。
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ff0e7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c.png)
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舒政;丁思家;韩利娟;王蓓;李碧超【摘要】A series of performance of three surfactants was measured at 83℃, including the interfacial rntension,emulsification capacity and the ability to change the wettability of reservoir rock. The effect of these three performances for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was studied by the low permeability core flooding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of the surfactant DL-S was reduced to 10-3 mN/m, HL-Y/NNR showed excellent emulsifying properties, and GZ-16 had good wetting propertie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1000 mg/L; in the flooding experiment,HL-Y/NNR enhanced oil recovery rate to a maximum of12.91% ,followed by the DL-S. In comparsion,the minimal impact was the ability to change the wettability for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在83℃下测定了3种表面活性剂DL-S、HL-Y/NNR、GZ-16的油水界面张力、乳化能力以及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的能力.利用低渗透岩心驱油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的这3种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1 000 mg/L时,DL-S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超低数量级,HL-Y/NNR表现出较为优越的乳化性能,GZ-16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在驱油实验中,具有最好乳化性能的HL-Y/NNR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最大为12.91%,其次为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DL-S,相较而言,改变润湿性的能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最小.【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2(041)006【总页数】5页(P1032-1036)【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低渗透油藏;乳化性;界面张力【作者】舒政;丁思家;韩利娟;王蓓;李碧超【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我国低渗透油藏有着丰富的储量,目前我国已探明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为141×108t,占全部探明地质储量的49.2%,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成为石油开发的主力战场,在我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不高,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潜力巨大[1-2]。
试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试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576b9a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d.png)
试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一、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作用特征、水驱后残余油的受力情况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受力状况的影响,认为表面活性剂驱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
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在影响原油采收率的众多决定性因素中,驱油剂的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是最重要的参数。
提高洗油效率一般通过增加毛细管准数实现,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则是增加毛细管准数的主要途径。
毛细管准数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见下式:NC=νμW/σWO式中:NC——毛细管准数,无量纲;ν——驱替速度,m/s;μW——驱替液粘度,mPa·s;σWO——油和驱替液间的界面张力,MN/M。
NC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小,驱油效率越高。
增加μW和ν,降低σWO可提高NC。
其中降低界面张力σWO是表面活性剂驱的基本依据。
在注水开发后期,NC一般在10-6~10-7,NC增加将显著提高原油采收率,理想状态下,NC 增至10-2时,原油采收率可达100%。
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使NC有2~3个数量级的变化。
油水界面张力通常为20~30mN/m,理想的表面活性剂可使界面张力降至(10-4~10-3)mN/m,從而大大降低或消除地层的毛细管作用,减少了剥离原油所需的粘附力,提高了洗油效率。
2、乳化机理油水系统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微乳液,从而降低或消除驱替流体与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不流动的油能够流动,或将地层中分散的油聚集,形成一高含油饱和度带,将水驱残留下来的油驱替出来。
表面活性剂的注入类型见图(4-1),它包括:(a)表面活性剂注入体系(A),注入体系中只有表面活性剂和水,不含油;(b)常规的微乳液注入体系(M),注入体系的组成处于双结点曲线以上的单向区内;(c)非混相微乳液注入体系(I),它的体系组成位于双结点曲线以上或其临近的区域;(d)可溶性油注入体系(S),体系主要由无水的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和可溶性油组成。
新型生物驱油剂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3年
![新型生物驱油剂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9b67dc7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0.png)
新型生物驱油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型生物驱油剂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以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新型生物驱油剂的生产与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SY/T5370-2018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GB/T15818-2018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试验方法3技术标准及要求表3.1新型生物驱油剂技术指标项目理化指标外观淡黄色至棕褐色液体基液粘度,mPa·s(25℃,6rpm)≤1000pH值(10%水溶液,25℃)6-8表面张力(25℃),mN/m≤40界面张力(25℃),mN/m≤0.5糖脂含量,g/L≥207d生物降解度,%≥99.04检测方法4.1外观的测定在自然光下,取50.0mL试样于100mL比色管中目测。
4.2粘度的测定4.2.1摇动样品数次使之均匀,将样品放置于25℃水浴锅中保温30分钟后取出,待气泡消失后备用。
4.2.2用Brookfield DV-Ⅲ型旋转粘度计(或同类仪器),在25℃条件下,参照Brookkfield DV-III(T)粘度计仪器使用说明书设置好转子、转速等参数,测6rmp转速下的粘度。
4.2.3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5.0%。
4.3pH值的测定称取10g(精确至0.01g)样品于250mL烧杯中,加入90mL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在25℃的条件下用酸度计测定pH值。
4.4表面张力4.4.1准确称取0.50g(精确至0.01g)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线,采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在25℃±1℃条件下,按照SY/T5370中规定的平板法测定样品水溶液表面张力。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5e53e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5.png)
Key words:MEOR;microbial flooding;single well huff-n-puff;oil recovery mechanism;Shengli Oilfield
微生物采油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营养液(激活
油方向运动,在油水界面原位生长、繁殖和代谢,实
剂)或微生物,利用油藏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林军章 1,2,汪卫东 1,2,胡 婧 1,2,吴晓玲 1,2,谭晓明 1,2,丁明山 1,2,曹功泽 1,2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
2. 中国石化微生物采油重点实验室,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
gle well huff-n-puff technology. As of December 2019,MEOR technology had been applied in more than 400 oil wells with
single well huff-n-puff,with a cumulative oil increase of 8×104 t.
L,现场试验取得突破,2016 年 8 月开始实施微生物
元的缔合力,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性[16]。
藏,油藏温度为 93 ℃,地层水矿化度超过 60 000 mg/
降低 H=H 分子间和芳香环系的键能,减弱结构单
驱后,区块综合含水率从 91% 下降至 83%,产量从 9
TAN Xiaoming1,2,DING Mingshan1,2,CAO Gongze1,2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高温高盐驱油性能研究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高温高盐驱油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aa25f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2.png)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高温高盐驱油性能研究一、引言A. 研究背景和意义B. 研究目的和问题C. 研究方法和步骤二、文献综述A. 表面活性剂的概述B. 烷基糖苷的概述C. 高温高盐环境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D. 烷基糖苷在驱油领域的应用现状E. 文献综述的结论三、实验设计A. 实验材料和设备B. 实验方法和流程C. 实验设计的详细步骤四、实验结果及分析A. 烷基糖苷的合成和表征B. 不同温度下烷基糖苷的表面张力和丰度C. 高温高盐环境下烷基糖苷的表现D. 烷基糖苷的驱油性能实验结果和分析E. 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结论五、结论与展望A. 研究成果总结B. 研究贡献和创新点C. 展望烷基糖苷在驱油领域的应用前景D.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一章:引言A. 研究背景和意义原油资源是当前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而汽车、发电厂等工业领域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油田开发也越来越趋于复杂。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大多数原油是通过地下井口采出来的。
然而,通过减少井口产量的开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来提高油田采油的效率。
目前,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油田采油领域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小油水界面张力,并提高原油的深度和进入油井表面的渗透性。
它还可以让原油物质在地下的运动速度更快,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高温高盐环境中的油田是一种特殊的油田开发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无机盐的浓度水平很高,这对表面活性剂的效率提出了挑战。
因此,针对高温高盐环境下的油田开采需求,研究发展绿色表面活性剂是当今油田采油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而烷基糖苷就是一种绿色表面活性剂,它由糖苷和烷基醇分子组成,具有天然、环保、低毒等优点,潜力巨大。
B. 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在高温高盐环境下的驱油性能,并提出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采油中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高温高盐环境对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如何,以及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在驱油中的性能如何。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c917d8240c844769eaeebd.png)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
5;E5(9F# G( HG(F IFJ4$9*FDG95K#
第0卷第+期
据报道, 该表面活性剂以克拉玛依炼油厂稠油减 二线馏分油和独炼厂 ! 油减二、 减三、 减四线脱
"
期间又研究出液相氧化法并进行了中试生产。将 复配比 该石油羧酸钠与美国 $4# , 1+ 进行复配, %: + 时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 , % .( / .数量级, 产品稳定性好, 抗稀释性和与碱的配伍性大大改 善。 !"#"! 天然羧酸盐 天然羧酸盐就是将油脂下脚料水解、 改性和
〔-:〕
.( / .,
超低界面张力碱含量 !80’ 2 +8-’ , 活性剂含量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8!&’ 2 !8%&’ , 北京化工大学采用抚顺洗化厂生产的烷基 苯, 蒸 馏 切 割 出 9+1 2 9+7 馏 分 作 原 料, 用 #$% 磺 化、 再用乙醇水溶液萃取除去未磺化 ()$* 中和, 物及无机盐, 制得的烷基苯磺酸盐产品能使大庆 原油与矿化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到 +! 产品抗稀释性较好。 !"# !"#"$ 羧酸盐 石油羧酸盐 参 石油羧酸盐由石油馏分经高温氧化后, 再经 皂化、 萃取分离制得。 3! 年代初期, 黄宏度 照美国宾州大学的作法, 开展由烷烃气相氧化法 直接制备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石油羧酸盐。该法 包括减二线馏分气相氧化与碱溶液皂化两个阶 段。单程收率为 0!’ 左右。由于气相氧化法合 万方数据无法生产出稳定的产品, 成工艺难以控制, “九五”
石油开采过程分一次采油、 二次采油和三次 采油。一次、 二次采油均为物理方法采油, 通常可 三次采油通过强化采油 采出 (#) * %#) 的原油, 措施, 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到 +#) * +’) 。化学 驱是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 而表面活性剂驱在化 学驱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面活性剂无论是作为主 剂还是作为助剂驱油, 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均起 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早在 $# 世纪 $# 年代末 (# 年代初的专利申请中, 德格鲁特 ( ,- ./001) 就曾提 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目前, 用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正成为增加全球 能源供应的一种方法。 ! 国外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概述 国外三次采油用的表面活性剂工业化产品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n Reore, hn nvri f esine h n Wu a, u e 4 o 7, i ̄ a h sucs C iaU ie t G oeecsWu a , h n H bi 3 o4 C n ) syo h
Ab t c : r b eo l x l i t np r r n e a dfed a p iai n p t n il f i s ra t n c o e e tn i es mp i gwa s r t Top o et i e p o t i e f ma c n l p l t oe t o u ca t a h ao o i c o aob f mi r b , xe sv a l s n
e f in y f l a af e t n s a a re u . t r h r ame t y b o u f ca t r o e g i s c u e ol t ei t r — f c e c , ed p r f n t ame tt tw sc r id o t Af ete t n is ra tn c b sa an t r d i h n e f i i i r e et b mi , a
W u W eg o a d L ia n vDi
f . olg h mit n h mi a E g n ei g c a n v r i fC i a T ig a , h n o g2 6 0 , h n ; . c o o 1 C le eo fC e s ya dC e c l n i e rn ,O e n U i e st r yo h n . sn to S a d n 6 1 0 C i a 2 S ho l f
ca r s u eo i a d wae e c n e 0 il e s r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trd s e d d t 1 ~mN/ ol ic st e l e y 5 p o o m, i v s o i d ci d b 0%, i r c v r a i c e s d b 0%, f c ie y n o l e o ey r t i ra e y 1 on ef t e v r t f e d p r f nte t n e c e 5%a d s gewe l i o t u s d b 3 5t a i o l a a ame t a h d 6 o f i i r r n i l l o l up t ie y 7 . .Bis r c a t r o e h we d p l a n r o u a t n c b s o dwi ea p i — f mi s c t n p o p c s n ME i r s e t OR c n q e u h a a af e t n n l g i gp e e t no e l a o i t h i u ss c s r f n t a me t dp u gn r v n i f h l t mme it ii i . e p i r a o t we i d a e c nt v y
v rai no r d i at r h o t g a h e t n y mir b s b s d o d o h sc l d l n x e i n f i e po tt n a i t f u e ol f r ma o r p y t ame t c o e , a e n i o rp y ia o c ec r b n mo e l ge p rme t l x l i i i oo ao
关键词 : 微生物采油; 生物表面活性剂; 菌种; 试验分析; 吉林油 田
中 图分 类 号 :E 5 . T 3 79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o o ur a t n o le p o t to s a c n bi s f c a ti i x l ia i n n
油 气藏评 价 与 开 发
第2 第 1 卷 期
R S R ORE A U TO N E E O M N E E V I V L A INA DD V L P E T 21 年 2 02 月
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研究
吴维高 , 迪 吕
(. 1 中国海 洋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山东 青岛 2 6 0 ;. 6 10 2中国地质 大学( 武汉) 资源学 院,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4
摘要 : 为探 讨生物表面活 性剂菌种采油性 能及 矿场应用潜力 , 吉林 油 区广泛取样 , 在 采用特定 培养基对菌种进 行筛选 , 在 建立 生物表 面活性剂检测方法 的基础上 , 对菌种生长代谢及发 酵环境条件进 行 了分析。采用色谱法对菌种作 用原油后组
分 变化进行 了定 性分析 , 室 内物模驱 油效率试验 的基 础上 , 行 了矿场清 防蜡 应用试验 。原 油经生物表面 活性剂菌作 在 进 用后 , 油水 界面张力 降低 到 1~mN m, 0 / 原油黏度 下降 5 ; 内物模驱 油效率试验提高采 收率 1 以上 , 0% 室 0% 矿场 清防蜡有效 率> 5% 单 井平 均增 油7 . ; 6 , 35t在微 生物强化水驱 、 油井清防蜡及近 井解堵 等ME R工 艺方面具有 良好的应用前景。 O
cn u tdi i noled a dmirb s r ce n db sn e i cme ims Bae ntee tbih dbo u a tn ee t n o d ce Jl i l , n co e es re e yu igs cf du . sdo sa ls e isr ca t tci n i i f we p i h f d o
meh d t eg o t tb l m n e me tt n e vr n n f c o e r n l z d Af rq a i t ea ay i f h o o e t t o , h r w hmea oi a df r n a i n io me t r b s s o o mi we ea ay e . t u l ai n l sso ec mp n n e t v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