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设计
《相貌各异的我们》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五课。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去了解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知道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前四课中主要学习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本课则由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引申到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研究的对象也由其它动植物转换成生物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人类,通过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立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从而丰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教材设计了:“观察我们的不同”、“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以及“开展对性状组合的探究”等三个教学活动,期望通过对人的相貌特征的研究,知道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从而理解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有很多的了解,知道地球上有很多的生物与人类同在,也知道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可以区分的,但很少有人去仔细琢磨或求证: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的?所以说,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是朦胧的、凌乱的,经过前四课的研究活动,学生目前应该能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了。
经历了3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但是,这一课中,相貌、相貌特征、性状、性状组合这样一些陌生、易混淆的词汇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对于如何用科学的词汇来解释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相貌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其次,教材安排“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学生在没有了解各种性状的辨别方法之前是无法在课前完成普查的;再次,教材中设计用笔画出同学的某一个相貌特征这一活动,也会因学生美术水平的差异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生物有着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科学概念)
2.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3.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不同性状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五、教学准备
教师:PPT、记录表、相貌轮廓拼图、拼图软件;
学生:小镜子。
六、教学过程
识。
板书
设
计
我的相貌特征(表一)
相貌特征
舌头
向内
卷曲
下颌
沟
发际
耳
垂
眼
皮
头
发
酒
窝
性状能
(A
1)
不
能
(A
2)
有
(B
1)
没
有
(B
2)
“V
”发
尖
(C1
)
平
发
际
(C
2)
有
(D
1)
无
(D
2)
双
(E
1)
单
(E
2)
卷
曲
(F
1)
直
发
(F
2)
有
(G
1)
无
(G
2)
我的相貌
(组内统计)
本小组成员的相貌特征(表二)
同学一:、、、、、、。同学二:、、、、、、。同学三:、、、、、、。同学四:、、、、、、。同学五:、、、、、、。
《相貌各异的我们》说课材料
一、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改编教材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我们的不同”、“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以及“开展对性状组合的探究”。由于“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编者建议该活动可在课前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一定的指导,否则学生在不清楚各种性状的辨别方法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准确的普查结果的,那样就失去了课前活动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辨别方法,那本课设计的第一个活动“观察我们的不同”就根本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开展了,因为学生在开展普查活动时就已经知道了每个人的相貌特征有不同,这个环节就变得多余了。如果把所有活动都在课堂上按顺序开展,一节课的时间肯定不够,安排两节课的话,内容又显得太少。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保证教材设计的三个教学活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大胆对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把三个活动安排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
一是在“观察我们的不同”这一活动中将“安排学生画出某个相貌特征的性状”这一环节去掉,原因是学生的美术水平肯定存在差异,这个绘画的过程不仅耗时较长,而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用图画准确表现出性状的差异。所以我把这个环节改为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这对于学习了3年科学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这样能在不改变活动目的的情况下为接下来的普查活动节约宝贵的时间。
二是重新“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这个活动,放弃统计全班各种性状的数据,因为这个数据对于后面的活动和整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实质性的意
义,这个活动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扩大相貌的观察范围,寻找人与人之间性状的异同,尝试解决刚才的疑惑。为此,我将活动改为各自使用一面小镜子辨别自己的性状,然后在组内寻找每个相貌特征的性状都完全相同的同学,用“两人七个性状完全相同但相貌差异巨大”这一现象吸引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省时、高效地达到活动目的。
二、准确分析学情,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
借班教学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可能需要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短短40分钟的教学不允许这个适应期太长;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特点、本单元前面部分的学习情况不了解,这两点加大了教师调控课堂的难度。
一是将教材引入的设计由找同学变为找照片中的我。由于我和学生是初次见面,学生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能迅速从照片中将老师找出来”这个问题时,避免了学生回答时提到诸如“我们认识他、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等内容,能迅速的把话题引导到相貌各异上面来,既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找同学太没有难度,激趣效果不明显),又避免了引入环节耗时过多的顾虑。
二是在“班级相貌普查”这个活动中,我没有安排在小组内相互观察,统一行动,这是考虑到小组活动的话,学生会在某些性状的辨别过程中产生争执,而这个性状究竟该选B还是选A本身就不是准确答案(这2种性状显然不能准确反映出某种相貌的特征),结果不影响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我安排学生各自用小镜子自我辨别,并且在学生开始活动前不断强调“独立判断,找到和自己最接近的性状”这两个要求,不仅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还有效避免了学生因意见不同造成的耽误教学进程的情况。
三是预计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双胞胎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了“寻找照片中双胞胎姐妹的不同点”这一活动,用事实、证据让学生心服口服,帮助达成教学目标。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科学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们参与探究活动很积极,但经常都发现有学生在活动完毕后,仍然不知道活动的目的,他们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让本课的活动目的明确,让学生们为了探究而活动,我在各个活动中充分使用PPT,用清晰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甄别不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