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10510107 乔臻越播音主持系
一、地理大发现:
14 - 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东西方的联系加强。

15世纪末,日益强大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中央王权及大小贵族迫切要求向海外寻找土地、财宝和黄金。

十字军东侵,增进了东西方的交往和经济交流。

15 世纪以后,通往东方的陆路被土耳其和阿拉伯人把持,迫使欧洲商人、航海家和探险家寻求到东方的新航路。

在西欧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

1486 年迪亚士航抵非洲南端好望角。

1497 - 1499 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2 - 1503 年,达.伽马第二次、第三次到达印度。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伊萨贝拉一世的支持下,率舰队向西航行到达美洲的圣萨尔瓦多(今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 。

1493、1498、1502 年哥伦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率舰队到达美洲,探察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屿和中美大陆和南美的奥里若科河口等地。

1499 - 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加.韦斯普奇证实哥伦布发现的是新大陆,故以其名为美洲命名。

1519 年,葡萄牙航海家F.de 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率船队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

1521 年麦哲伦在与菲律宾土人战争中被杀,其随从率队继续航行,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二、郑和下西洋:
明代永乐年间,政府积极发展与海外的友好关系。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遣“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南行、西行沿途访问战成(今越南南部) 、爪哇、苏门答剌、锡兰山(斯里兰卡) 、古里等地。

1407 年、1409年、1413 年、1417 年、1421 年、1424 年,郑和又分别进行了第二、三、四、五、六、七次西航。

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对亚非30余国家进行了访问和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等地。

此举比哥伦布早87年。

三、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相同点
(1)都有较强的政治目的:
十字军东侵、马可波罗游记引起了欧洲人对航行东方的兴趣。

资产阶级的兴起,及其与封建势力的尖锐矛盾使资产阶级需要新的生长空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等从不同侧面为资本主义扩张摇旗呐喊,鸣锣开道。

郑和下西洋以前,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篡逆”取得帝位。

为取得民心,提高个人声威、对外宣扬国威,显示中国人的兵力,恢复和发展与海外诸国的关系,以及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永乐帝遣郑和七下西洋。

(2)都有政府的支持:
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维护其经济利益。

专制政府用海军保护本国航海业及海外贸易,汇合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的进取精神,支持新航路的开辟,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郑和下西洋则基本上是由政府一手操纵的。

永乐帝先后七次派宦官郑和及其副手景宏、指挥侯显率队下西洋,这些活动由从事外事活动或为皇室求宝的宦官组织开展,开销来自皇帝私囊及皇帝的代理机构和沿海各布政司承担。

(3)都有一定的科技和地理知识的支撑:
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欧洲已能制造600 - 800 吨的结构坚实的帆船,船尾安舵,并对帆进行改造,在战舰上装备大炮。

郑和下西洋第一次使用中国的九桅平底帆船,长444英尺,并在船上使用罗盘。

四、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不同点:
地理大发现的目的以经济目的为主。

首先地理大发现是为了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掠夺土地、宝藏和黄金。

其次是对外进行殖民主义的扩张,为日益丰富的产品急于寻找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

而郑和下西洋是以政治目的为主。

首先是为了乘着内战的余威,扩大明在东南亚的影响和明成祖的个人声望,缓和国内对其“篡逆”的反感情绪,塑造“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宣扬国威,满足虚荣心。

地理大发现以掠夺、战争、殖民、欺诈和暴力为手段,如达.伽马洗劫阿拉伯商船,哥伦布在美洲建立伊施帕尼奥拉殖民地,麦哲伦发动菲律宾马克坦之战等。

郑和下西洋以和平友好、互访为手段。

对所访之国,仅要求各地君长接受大明封典,而不是长期占为殖民地。

五、从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西方文明呈现出一种征服的、攻击的男性性格和不断扩张的特点。

东方文明是一种温和的非攻击性的文明。

在西方文明中,经常出现侵略和征服别国的历史。

而中国即使在先秦文明、唐宋文明鼎盛之时,对周围各民族采取的也只是一种宗主权式的包容的态度。

郑和下西洋的结果表明,明统治者对东南亚邻国不是要占有或建立殖民地,最多只是建立一种朝贡以满足其“天朝上国”和显示国威的虚荣心。

而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海上强国东征和西征的目的是掠夺财物,扩大市场、进行殖民扩张。

从其起因来看,有宗教方面的不可包容性。

从其手段来看地理大发现以血腥、欺诈的手段掠夺财物、占领据点,建立殖民地;而郑和下西洋以一种和平友好甚至博爱的态度对待沿途各国及使节。

郑和从不主动出击,而且所到之处,大量抛洒财物以显国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