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20093681-国内外啤酒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啤酒现状及发展趋势

姓名:黄建华

班级:食品0902

学号:20093681

中文摘要:中国啤酒工业仅仅走过一百年的历史,如今我国啤酒产量已经跻

身世界第二,啤酒已经不是陌生的饮料酒,它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产品。本文通过对中国啤酒背景及发展历程,国内外啤酒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阐述,使更多的人了解啤酒。

中文关键字:啤酒发展历程现状未来趋势

中国啤酒行业的背景

中国啤酒工业仅仅走过一百年的历史。建国前夕,全国仅有7—8家啤酒厂,其中有一些是外国人建的,如俄国在哈尔滨建厂(1900年),德国、美国在青岛建厂(1903年);另外国内的一些啤酒厂年产量不足万吨,规模小,产量低,品种少,原料、酒花及麦芽都要进口,故此产品主要是供外国侨民及侵华军队饮用。1949年解放以后,啤酒工业才开始起步,而真正的发展,是最近20年的事。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啤酒作为国家一百个重点产品之一来发展;啤酒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消费者的需求,各级政府的重视,国家的早期优惠政策,酿酒行业的产业政策等都是啤酒工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发展历程

(1)引入阶段(190分一~1978)

中国啤酒产业的引入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啤酒工业在中国的出现,在这之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内(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啤酒产业都属于引入时期。酿造技术和设备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具体的历程为: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03年到1949年,中国大约只有10家啤酒厂,其中大多数属私人企业,而且集中在大城市。当时,总的酿造能力只有1万吨左右。1949年到1957年,中国啤酒工业进入缓慢发展期,年啤酒消费量达到了4万吨。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啤酒工业腾飞的初期,当时的年啤酒消费量为12万吨。1958年中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

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中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啤酒产业开始初步形成。

(2)大量进入时期(1979一1989)

1978年,中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把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鼓励市场经济的合理发展。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之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啤酒产业也发展到大量进入时代。一直到80年代末都可以认为是中国啤酒产业的大量进入时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大量进入,企业数量增长;二是啤酒产业的产量增加,啤酒企业的规模扩大。由于啤酒行业进入障碍低,市场空间比较大,所以在这个时期,各地区纷纷投资啤酒厂,啤酒企业数量和产量迅速扩张,啤酒产量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

持续增长。1988年,己形成813家啤酒企业,产量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这个时期啤酒企业在地域上高度分散,企业规模非常小,大多是1一2万吨。此时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啤酒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经营的关键是如何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该阶段啤酒市场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

(3)上升时期(1990一1998)

这个时期,在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中属于上升阶段。在G一K模型中,也称为大量退出时期。这一时期由于价格战、外部创新减少和通过过程创新所建立的效率竞争等因素,导致不符合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被淘汰,竞争加剧,产业趋于集中。中国啤酒总产量在这一段时间内以20%的速度继续增长,1995年产量156.86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

酒生产国。同时,由于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优胜劣汰的现象开始体现,啤酒企业的数量在这一时期开始减少。这一时期,外资开始大量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生力、喜力、科罗娜进入中国市场。1995年5月,英国巴斯啤酒集团与吉林金士佰合资。1997年,嘉士伯啤酒投资上海。

(4)趋向成熟时期(1998年至今)

1998年开始,青岛、华润和燕京三大啤酒集团开始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圈地行动,拉开了全国市场战略竞争和行业大整合进程。外资企业开始对中国市场发起第二轮竞争,并采取了不同以往的竞争方式。外资企业抛弃了过去使用的并购、合资等经营方式,转而采取与国内啤酒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参与竞争,典型的如百威与青岛啤酒的合作,华润与ASB的合作。在这一阶段,啤酒产业开始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兼并、收购的对象。

国外啤酒生产企业发展现状

1大型化和自动化

啤酒工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和自动化,工艺上趋向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整个啤酒生产的经济效益。世界啤酒厂的平均生产规模为.25万吨。美国达到20万吨,其中最大的啤酒厂A一B公司年产量14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接近一半;墨西哥一家计划年产180万吨的啤酒厂预计2000年投产后占全国产量25%以上。

(1)在麦芽制造方面:采用大型平底浸麦槽,每批投料达200一300吨;发芽采用萨拉丁式、移动麦堆式发芽箱以及塔式发芽设备,每批投料量达200一300吨;干燥采用单层高效干燥炉,麦层厚度1一1.5米,最大生产能力可达200吨。在糖化工艺方面,多数国家仍采用传统间歇糖化法,但最先进的设备糖化全过程只需96分钟,如用传统设备,最先进的糖化全过程也只需160分钟:麦汁过滤采用大型过滤槽和过滤机;麦汁煮沸采用锅内辅助煮沸器和国外煮沸器,提高麦汁煮沸强度,设备容量达160吨。

(2)在发酵方面:采用300一750吨的大型发酵罐,同时采取高温短时间的发酵工艺,生产周期己缩短到12一14天,有的甚至短至7天。

(3)在过滤方面:大多数国家采用硅藻土过滤法、微孔薄膜过滤法及离心分离法等先进技术。啤酒包装设备趋向于自动控制,生产速度最快的达到8一12万瓶川、时。实物劳动生产率在1930’s仅30吨/(人·年)上下,如今已达到100一500吨/(人·年)。新建啤酒厂由于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可达500一1000吨/(人·年),美国沙利门啤酒厂高达1400吨/(人·年)。

(4)在啤酒品种方面:国际上多以10一11Po淡色啤酒为主;近年西方国家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